

神经学领域的在研管线占比仅次于肿瘤领域,占11%。该领域的研发集中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等疾病上。此外,自2017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最高的是眼耳科疾病领域,为20.7%,主要集中在眼部抗新生血管和罕见眼部疾病;其次是疫苗领域,年复合增长率达14.1%,主要集中于新冠和流感疫苗。

从管线的研发技术来看,2022年有960种新一代生物疗法处于临床开发或监管审评阶段。自2017年来,这一类型的研发管线年增长率达到20%。其中细胞疗法占比最高,达到40%,包括217种CAR-T细胞或者自然杀伤细胞疗法(NK细胞疗法)。

从公司类型来看,新兴生物医药公司(EBP)占据了临床期研发管线的2/3,相比前几年其份额占比有明显上升。特别是中国的EBP公司,其开发的临床期药物比重已经超过欧洲,仅次于美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药企贡献了15%的管线份额,高于5年前的6%和2007年的2%。在过去5年中,这些公司的活跃管线增加了倍多,可见最近的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投资力度之大。

2 新药获批2022年,全球共有64种新型活性物质(NAS)上市,相比前两年有所下降,但略高于疫情前(2019年,55种)水平。下降原因是新冠疫苗和新冠药减少,美国加速批准的药物减少,以及仅在中国上市的NAS减少。具体来说,在过去5年中,肿瘤学、神经学和免疫学新药上市的产品比例不断上升,占353种新药中的173种(49%),而对比2013年至2017年,该比例为232种新药中的95种(41%)。另外,FIC、生物药和特效药的占比也在逐渐升高。

3 临床成功率IQVIA的该报告表示,2022年临床开发生产力指标首次回升,打破了过去10年来的长期下降趋势。具体到临床试验的成功率而言,2022年虽然整体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有所下降,但相比于2021年,临床Ⅱ期和Ⅲ期试验的成功率提高了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