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1990年的日本,和如今的我们

作者:万连山 来源: 格隆汇APP 113506/22

最近,海外市场,尤其是日本股市,每一天都是新高……再看我们的上证指数,只有羡慕二字可说。悲观的氛围,催生出一种观点:中国正在重蹈30年前的日本覆辙。原因是,两者在一些方面的变化,实在太相似了。日本战后40年经济增长52倍,中国改开40年增长

标签: 日本 日本经济 二级市场

最近,海外市场,尤其是日本股市,每一天都是新高……

再看我们的上证指数,只有羡慕二字可说。

悲观的氛围,催生出一种观点:中国正在重蹈30年前的日本覆辙。

原因是,两者在一些方面的变化,实在太相似了。

日本战后40年经济增长52倍,中国改开40年增长50倍;日本1990年城镇化率60%,中国2022年65%;日本90年宏观杠杆率277%,中国2022年281.8%……

随后,日本遭遇了什么?

是“失去的三十年”,是楼市暴跌、股市暴跌、企业大量破产、失业率暴涨、生育率暴跌少子化……

中国会步其后尘吗?

客观来说,自然是不会的。

毕竟中日两国山川异域,无论在主权、制度、经济体量、还是社会阶段、人口结构都差异极大,*不能就这样简单对比。中国在任何方面体现出的韧性,更绝非后者能比。

不过中日之间确实有相似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路径,将日本的经历作为一种用以思考警示的历史参考,也未尝不可。

01

奇幻的梦

1985年夏天,东京,一片高楼林立,酒色财气中,弥漫着飘忽的未来感。

那些年的日本社会,消费是一种美德,攀比是一种高尚。

那些年,日本人集体做了一场美梦。

在那个梦里,他们富甲天下,可以买下美国,甚至全世界;在那个梦里,发财轻而易举,靡靡之音不绝于耳,享乐主义成风。

经济繁荣期,社会上人才缺口极大,每年都有几百家企业因“人手不足”倒闭。

所有HR都忙得热火朝天,应届生尤其抢手。

只要你来面试,不管录没录用,每人先发一万路费。

如果是看中的人才,赶紧名包、名表、高级西装塞上,请务必收下!

生怕被人抢走。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所有人都觉得,工资永远涨、股票永远涨、永远不会失业、夏天永远不会结束……

那是经济发展到虚幻的一个时代,也是美到虚幻的时代。

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让西方世界感到惊艳,也有一丝“陌生”的威胁感。

而在太平洋另一端,美国人的日子却不怎么好过。

先是在越南战场被坑得死去活来,中东火药桶又接着连环爆,石油危机引发惨烈的滞胀危机,失业率一度飙到10%。

1983年,卡特皮勒时任总裁李·摩根发布《美元与日元不匹配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指责日本利用汇率优势占美国便宜,导致国民收入降低。

整个80年代,美国贸易赤字的三分之一都来自日本,存在巨大的逆差。

报告发出后,经由媒体的发酵,迅速引起全美反日高潮。

美国失业工人们当街锤爆日本车;甚至还有政客带头,在白宫前砸日本收音机。

经过多番“友好”磋商,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英、法签订《广场协议》。

其本意只是,让美元贬值,日元、德国马克“有秩序”地大幅升值,增加出口,减少贸易赤字。

外人却不这么看。

这不就等于昭告全世界:速来,捡钱!

你只需*时间买入日元,坐等升值后抛掉,即可躺赚。

更关键的是,热钱涌入日本,等着升值这段时间,总不能干放着吧?

那也太浪费了!买房、买股票!推高日本市场!

对此,日本人觉得很爽,自己的钱莫名其妙就更值钱了,变得*富裕。

他们就像前几年的中国大妈一样,在海外疯狂买买买。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随着扎堆来的热钱越来越多,日元蹭蹭蹭上涨,1年内升了80%,很快就超出了20%的预计幅度。

日本央行也觉得,这么涨下去不行。于是把利率从5%降到2.5%,同时大量印钞,向市场释放。

我对钱没有兴趣,你别涨了!

放水的效果,非常之好,却引爆了一个大雷——房价。

当人们发现,贷款不需要多少利息,而炒房和炒股收益率却很高时,傻子也知道怎么做了。

当年,有个叫渡边的停车场小老板,通过贷款买房→抵押贷款→再买房→再抵押再买房的套路,空手套白狼积累了7000亿日元的财富。

在纪录片中,他意味深长地说:

“那真是个好时代啊,好时代。”

躺赢,当然好。

他好,肯定有人不好。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

任何事物发展到*,都会向对立面转化。

时代把红利发给一些人,必然要以另一些人为代价。

盛世的纸醉金迷,从来不是普通人的生活状态,那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日常。

就好像,我们的民国时期,自由、开放,才子佳人辈出。

那是大地主、大军阀、大资本的好时代,却是无数个闰土的坏时代。

02

要房地产,还是要人?

1989年,日本土地总资产是2000万亿日元,而面积大30倍的美国,只有约500万亿日元。

把东京湾卖了就能买下美国,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靠房地产暴富后,

当年,日本人消费了全球70%的奢侈品,全世界的名牌店里都挤满了去海淘的日本人。

当年,整个日本社会都在想办法迎合消费,商家们人为把每一个节日都塑造成情人节、狂欢节,鼓励年轻人尽情享受。

当年,“刹那主义”成为主流,“消费即美德”是所有人的共识。

(这一幕幕,是不是似曾相识)

但这只是宏大叙事。

钱滚钱的大富翁游戏,有可能全民参与进来么?

显然不可能。

“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压榨后来的一部分,是炒房的基本游戏规则。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曾在《战后日本经济史》中写道:

如果不劳而获的人越来越多,说明社会正在走向错误的万向。

8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就属于这种情况。运用理财技术就可以不付出劳动而获得收益,或者空手套门狼开发高尔夫球场,就可以累积起庞大的资产,甚至倒买倒卖美术作品也能获得巨额利润。

日本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日本人的勤劳苦干,当“勤劳致富”,被人嘲笑的时候,经济发展就脱离了常识。

原因很简单,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并没有增加,一些人一夜暴富,就意味着更多人跌入贫困之中。

都说,80年代时日本的最顶峰,这只是对少部分人而言。

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通过炒房大发横财,推高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

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看着遍地黄金,心中充满绝望。

你干一辈子,也不如上一代人炒房赚到的十分之一。

灯红酒绿的另一面,是实体行业萧条,工人们的收入越来越低,生活成本却越来越高。

当年,日本人年轻人的工作时长全球*,企业为了抓效率,号召员工“拧毛巾”,即“榨尽最后一滴汗水”,简直狼性本狼,比福报论还夸张。

如此吃苦耐劳,却只是白忙活。

再怎么疯狂工作,收益永远比不上房价上涨的一半,那上班还有什么劲?

整个日本社会,弥漫着一种不会投机就是笨蛋的浮躁氛围。

于是,在举国腾飞的年月,普通人却越来越内卷,生活质量越来越低,婚育率断崖式下跌。

和前几年的我们,简直一摸一样。

总而言之,这样下去,不要说未来,日本连下一代都没有了。

出生率,是“沉默的大多数”给出的答案。

很多人有个固定思维,觉得日本是泡沫破裂后,滑入“失去的30年”,才导致生育率降低。

其实恰恰相反。

看下图,早从70年代,日本高速城镇化起,出生率就开始下滑。尤其在1985-1990年,所谓的最黄金时期,出生率下滑得最厉害。

简直要血崩。

并不是泡沫破裂、经济下行,导致的低生育率。

相反,主动刺破泡沫后,日本的生育率下滑的趋势,还放缓了。

显然,你说国家、经济有多好多好,没用。

对个人而言,生存环境,才是社会存续的最重要因素。

真正的转折点,在于房价。

要房地产、要泡沫经济,还是要人?

这个并不难选。

1989年底,日本央行开始大幅加息,主动戳破经济泡沫。

阵痛期无比惨烈,民间几十年积累的财富大量湮灭,各地工厂大量倒闭,无数人被裁员,人心惶惶、一片萧条……

日本房地产自此开启长达二十年的熊市,至少损失了1500万亿日元财富。日经指数连跌30个月,日均成交额下跌89%,市值损失56%。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失去的二十年”。

这个评价,其实有失偏颇。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以经济阵痛为代价,将血崩的出生率稍微拉回来点。其中得失,不能简单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数据中判断。

对一个国家而言,这笔买卖肯定是赚的。

人还在,一切才皆有可能。

最有说服力的,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日本技术依然在不断进步,一年一个诺贝尔奖。

这可能并不是真相,但确实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而今,类似的故事,或许又在更广阔的的土地上重演。

同一个配方,熟悉的味道。

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03

如梦初醒

日本有一本书,叫作《老后破产》。

写的是50年代出生的那一批人,他们被称为“团块世代”,经历了上世纪中期经济腾飞的那段时间,是日本最有钱的一代人了。

但这群人,却在老年陷入贫困。

为什么?因为啃老。

团块世代的子女,也就是1975年后出生的一代人,又被称为“次世代”。

他们倒了血霉,刚刚踏上社会,日本经济就急转直下。更惨的是,尾随而至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扑面而来,大量企业倒闭。

次世代因此陷入经济贫困,只好家里蹲。

他们的父母,虽然吃到过时代红利,但一方面要补贴儿女,另一方面又要赡养自己的父母,压力山大。

2019年,据内阁府的一份报告,全日本已经有110万“蛰居族”。在东京江户川区,每24户人家里,就有一户居住着家里蹲。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三四十甚至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女。

这种现象,在中国已初现端倪。

最近,国内一个全新职业开始流行:全职儿女。

居家办公、不用早出晚归、没有职场霸凌,老板就是自己的爹妈,每个月都有保底工资拿。

工作内容也相当轻松:

“9点起床,10点遛狗,然后去厨房帮忙,吃午饭、睡午觉,刷手机到下午,帮忙做晚饭,饭后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愉快的一天全职工作结束了~”

按圈内人的说法是,“主打一个陪伴”、“不想为了几千块工资伤害身体”。

估计正常人都要吐槽了,这不就是升级版啃老么,怎么还美名曰“全职儿女“了呢?

其实看看日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倭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全文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