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园区经济研究中心
一、工业化历程与园区发展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园区发展史是一部我国工业演进史。园区作为工业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不同阶段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结构变化,园区发展特征正逐步从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外向型园区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内生型园区转变。
1.1978-2001年:工业化高速演进与园区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在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总体方针,我国工业发展也因此迎来了食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快速扩张,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设备等电子工业以及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变化,外向型工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钢铁、化工等基础工业也再次迎来增长。在此过程中,国家经开区也从1984年的首批14家增长为2001年的54家,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出口型企业布局的主阵地。可以看到,伴随着外向型工业体系逐步建立,大连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宁波经开区等首批批复的国家级经开区均在沿海地区,且主导产业多为石化等基础工业。但1992-2000年批复的北京经开区、长春经开区、南京经开区等经开区主导产业则逐步扩展为食品、纺织等出口导向的消费品工业。与此同时,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高新区依托独特的政策优势,在服务科研机构人员“下海”创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也同步参与到国际分工中,产业发展逐渐呈现出以外向型加工制造为主的趋势,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阵地。
2.2002-2011年:新型工业化首次提出与园区发展
伴随着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外向型工业发展迎来“黄金十年”,国家级经开区也实现了数量和实力的快速扩张。截止到2011年,国家经开区数量达到131家,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4.4%上升至2011年的8.7%,甚至反超国家高新区。但是,外向型工业拉动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难以为继。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强调“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国家高新区作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初心使命的园区,启动“二次创业”战略。2002年,科学技术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意见》,正式拉开高新区“二次创业”序幕,发展重点从“依赖政策优势、注重招商引资”转为“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培育内生动力”。到2011年末,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已取得较大成效,企业投入的R&D经费占全国的比重已达1/3。
3.2012-2021年:新型工业化融合推进与园区发展
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期间,园区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两化”融合、协同创新等方面形成示范作用。截止到2021年底,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近47%的申报主体为经开区和高新区。同时,园区成为落实“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主阵地,通过完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城市功能,逐渐向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等一大批国家经开区、国家高新区探索“政区合一”管理机制改革,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头部高新区和经开区着力发展服务业。以国家经开区为例,十年来第三产业占比从23.0%增长至37.2%。
4.2022年-至今: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与园区发展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时代新型工业化赋予园区新使命。
图1 我国工业化历程和园区发展演变
二、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对园区发展的新要求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认为,新时代下,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应重点围绕“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开放化”五个方面展开。
高端化:一是推动园区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工业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装备等工业“四基”领域为核心加强基础研发。完善园区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工业基础设施布局。二是提升园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充分整合创新资源,对园区主导产业重点环节与关键领域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攻关。
数字化:一是重点破解“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推动园区工业企业生产制造环节和能源管理数字化。二是探索建立以园区CIM平台为底座的智慧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率效能。三是推动政策供给从“给优惠”向“育场景”转变,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融合化:以一二三产融合带动产城融合。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城”等新空间新载体,率先突破发展金融、高新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围绕新型消费需求布局新业态,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
绿色化:一是通过创新能源供应形式,建立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体系,完善绿色基础配套,突破园区绿色转型发展瓶颈。二是利用各地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的契机,加大“存量空间挖潜”,推动存量空间再布局,开展盘活路径再研究。
开放化:一是建立和完善外资企业服务机制,构建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二是支持园区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和完善企业境外投资服务体系。三是创新国际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全链条国际创新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2023年园区经济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作者:赛迪顾问 来源: 头条号 29507/10
作 者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一、工业化历程与园区发展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园区发展史是一部我国工业演进史。园区作为工业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不同阶段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结构变化,园区发展特征正逐步从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外向型园区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