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材料 » 正文

南京:布局新产业,抢占新赛道!

作者:南京发布 来源: 头条号 86207/20

虚拟数字人“宁小馨”登上舞台成为元宇宙活动的主持人;器官芯片成为迷你“阿凡达”,将“替身”试药变为现实;大型集装箱“充电宝”搬进了越来越多工厂,缓解夏季高峰用电难……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给全球企业创造了新一轮“变道超车”的机

标签:

虚拟数字人“宁小馨”登上舞台成为元宇宙活动的主持人;器官芯片成为迷你“阿凡达”,将“替身”试药变为现实;大型集装箱“充电宝”搬进了越来越多工厂,缓解夏季高峰用电难……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给全球企业创造了新一轮“变道超车”的机会,南京的高科技企业敏锐捕捉风向,争相布局以人工智能、元宇宙、新能源、量子信息、生命科技等为代表的“新赛道”,表现亮眼。

南京日前公布的1—5月经济数据显示,我市高新技术制造业持续领涨,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6%。分产品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7.0%、104.9%


新赛道拓展新空间

高企创新活力足

南京魔数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勇是一位南京本土的持续创业者,程序员出身,涉足过互联网市场,最终将投资创业的脚步落在了“元宇宙”。


南京魔数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演示设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魔数团”迅速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伙伴。在“魔数团”的AR远程协作下,工程师可以将图纸和参数直接投递到前端工厂技术人员眼前,远程指导。王勇说:“像迈瑞医疗的智慧手术台等产品远销全国,在建设初期工程师最少要出差9次,现在借助我们的技术将出差次数降低到3次。”以虚赋实,以虚强实,让他在新赛道找到了“新蓝海”,也找到了成就感。


南京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图片来源: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南京的高企“大家族”

有着大批“嗅觉敏锐”的

新赛道“开拓者”


我市不断优化新研机构支持政策和绩效评估体系,建立更精准聚焦的高水平和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机制,滚动支持40家培育对象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8年的3118家增长至2022年底的9068家、居全国第9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2万家、占全国4.45%


突破高精尖技术

“小巨人”成长快

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正式运作,到被评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了10年时间。

“公司从运营之初起,就专注于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加工、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终端聚焦于各类电子显示器。”贝迪新材总经理张军介绍。目前,贝迪新材聚焦功能高分子膜材料行业,拥有“高精密成型”“高精密涂布”“高精密押出”“关键装备设计”等核心技术,客户涵盖苹果、微软、LG、华为、京东方、小米、海信、TCL等大型终端电子产品生产厂商。


工作人员正在江宁高新区南京贝迪电子有限公司内,生产高端光学薄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一整套工作方法,涌现出一大批像贝迪新材这样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优质企业。


雨花台区亿嘉和机器人创新产业园展示的各种机器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特种机器人研发为切入赛道,致力于为电力、消防、市政、石油石化等行业提供贴合场景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

  “小巨人”企业茂莱光学拥有全面的“光、机、电、算”一体化系统研发及设计能力、光学薄膜技术等,是国际先进的精密光学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打破欧美厂商对国内超高精度光学器件的加工技术和市场垄断,填补了国内半导体光刻机超高精度光学器件的空白,实现进口替代。其中,在光刻机光学领域实现国内唯一替代进口。


南京茂莱光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政企合力,“小巨人”成林。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47家


6月3日上午,南京市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东南大学校企协同创新推进大会在雨花台区举行。市工信局供图


今年以来,我市启动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先后走进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举办校企协同创新推进大会,全面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


竞逐战略性新兴产业

展现“南京力量”

6月4日清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电14所研制的多部雷达为航天员顺利返航提供了保障。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航空航天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市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已集聚了中电14所、中电莱斯、晨光集团、南京机电液压等近80家企业。2022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收入达到466亿元。

产业集聚,协同发展。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提供运载火箭箭体及内部脉动压力和微压监测的脉动压力和微压传感器,保障火箭顺利发射。


南京高华科技。企业供图


在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实验室,一个U盘大小的透明芯片上“流动”着薄膜、导管,微缩版的人体器官在方寸间生长。这是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十大新兴技术”的人体器官芯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文龙介绍,借助细胞培养、3D打印、微流控等技术,盖出模拟人体环境的“迷你楼宇”,辅以氧气、二氧化碳、培养基等微环境,再植入不同的细胞“住客”,即可模拟出跳动的心脏、呼吸的肺、流动的血管……

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图片来源:江宁发布


  目前,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团队已成功构建了肿瘤、皮肤、心脏、血管等多种器官芯片,在高精度跨尺度三维打印、功能性细胞外支架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我市发布的《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围绕“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增强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产业集群全球竞争力,拼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产业集群国内制高点,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拼夺制高点,抢占新赛道

高科技企业奋勇前行!


6月21日,菲尼克斯电气中国第三基地——投资1.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备智能制造项目(一期)在溧水奠基,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产,将具备年产100万只交直流充电枪和100万套车身充电插座能力,预计年产值4.7亿元。

在中兴通讯南京滨江智能制造基地,从订单、备货、输送、生产,每一道环节都有机器人“员工”的参与,生产状态都有传感器自动感知,细微“动向”都会源源不断集成到后台,强大的后台中枢系统对海量数据即时分析,作出判断和决策。 今年以来,中兴通讯滨江基地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1—5月营收增长23.9%。

中兴通讯滨江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内容来源:紫金山观察记者 徐宁 张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揭秘未来丨100大潜力新材料

来源:头条号 作者:南京发布01/26 00: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