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自购!自购!自购!随着全市场投资产品收益的下滑和投资者认购热情低迷,从公募到银行理财子,从券商自营到私募资本,越来越多的机构都开始参与到发行产品的“自购”行为中来。11月23日,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00亿级别的头部私募机构上海保银投资发布公告称,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预期和对自身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公司计划于本年度以自有资金及员工资金合计1亿元人民币申购公司旗下管理的基金产品。与此同时,保银投资也表示,截至当前,保银集团及本公司内部资金占比已超人民币和美元基金总管理规模的20%。而这并非当前私募市场的个案。就在同日,私募排排网向《华夏时报》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私募市场是公布自购计划的私募多达23家,这其中百亿元级以上的包括宁泉资产、凯丰投资、宏锡基金等18家,50亿元至100亿元资产之间的私募机构有宽投资产、弘尚资产等数家,这些公布自购计划的私募们认购的金额均在2000万元以上,少则三五千万元,多的则在1亿元以上,总的自购规模超过30亿元。“今年基金自购主要基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行情比较差,很多基金产品出现了比较大的回撤,投资者信心受到较大冲击,这时候基金通过自购的方式,给投资者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信号,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持有信心,减少投资者非理性赎回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从过往经验来看,每一次非理性的大跌之后,市场必然会引来一轮爆发性的上涨,而且当时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很多优质标的已经跌出了价值,同时政策上也在不断释放乐观信号,在市场底部特征非常明显的情况下,是一次很好的抄底时机。”私募排排网产品运营经理徐圣雄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私募暗中自购值得一提的是,私募排排网所发布的行业数据是不完全统计,而更多的中小型私募机构也在悄悄自购产品。“我们每年发行的产品都会自购,包括员工主动认购,还有公司自有资金参与认购,这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只是以前在市场火爆的时候,业界都不太会关注私募行业自购的行为,在当前市场信心偏弱和对前景预期不明朗的时候,所有的机构和投资人都在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如果我们对自身研发的产品抱有信心,那么肯定会主动先申购,这样在向市场客户推荐的时候增强他们的信心。”11月22日,上海一家中型规模私募机构副总王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不过根据私募拍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年内一共有22家私募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约30.76亿元,其中15家私募自购金额在1亿元及以上,单家私募最大自购金额约为10亿元。私募自购军团中,百亿私募为自购主力军,年内一共有15家百亿私募自购金额约28.08亿元。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截至11月23日与公募、银行理财子公司们相比,私募行业的自购金额看起来不大,但是数十家私募们集体公开亮明自身的投资态度,业内将其视为行业的自购潮。徐圣雄分析指出,行业自购潮往往会出现在市场处于恐慌的时候,这时候更容易捡到优质的投资标的,而且在自购潮的带动下,市场很快就会重燃信心掀起一轮反弹行情,所以反过来看就会发现,每一轮自购潮背后往往都是市场底部。而以最新公布自购计划的包银投资为例,其早在1999年就在上海成立,采用行业个股对冲的投资策略,聚焦大中华区、布局全球市场。保银投资于2001年开始进行海外投资,2005年至2006年设立香港办公室,取得香港证监会牌照并发行美元产品,2015年完成中基协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备案,发行人民币产品,2017年至2020年在新加坡、印度、日本开设办公室,目前公司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300元亿人民币。而业绩表现方面,则根据好买基金网数据显示,保银投资旗下的股票型产品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的年度收益为5正2负;多空仓型产品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的年度收益率为5正1负。不过,今年以来该公司旗下产品的净值普遍有所回撤,其中股票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13.66%,在同类中排名1766/3464;多空仓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72%,在同类中排名68/206。“展望未来,公司对于年内A股运行整体谨慎乐观,但对2023年市场的表现预期较为积极。从目前保银的观察分析来看,在经过本轮探底之后,明年A股市场有上涨机会。”保银投资总经理李墨此前曾公开表示。而在具体的投资机会上,李墨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中国的权益投资大概率不会再依赖赛道或是某一特定行业的兴衰,而投资策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很难再依赖单一基金经理模式。即便是在依旧具备成长性的赛道,如光伏、储能、电动车、国潮消费以及周期股板块等,行业内部公司之间的分化将是明年乃至未来的长期趋势,这样的分化会为个股对冲策略带来确定性的投资机遇。私募投资进入“寒冬”?在更多的业内人士看来,私募自购潮的出现,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场面临着投资“寒冬”,市场上私募产品的发售对象国内高净值及超高净值的客户,对于私募产品的兴趣在明显降低。“从我们一线市场来说,真的看到今年有些改变,国内的家族财富办公室所服务的客户过去投资都比较激进,尤其在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在整个资产配置中超过40%,而海外的家族办公室服务的客群在这一部分投资占比只有20%出头。但是今年受到美元加息、地缘政治影响,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冲击,我们接触到的家族办公室客户投资倾向变得保守,更愿意将资产更多的配置到传统资产,诸如固定收益配比提升,加大传统投资的占比。”在11月23日举行的瑞银财富《2022中国家族财富与家族办公室调研报告》发布会上,瑞银财富管理中国区主管吕子杰分析表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吴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所观察到的国内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中投资风险偏好在股权投资领域确实偏少了,但并未改变他们在股权投资领域整体的配置需求;而从战术投资策略上来看,今年市场没有什么投资热点,包括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都很差,所以这部分群体的投资行为也选择了“按兵不动”。不过,前述上海中型私募副总经理王俊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目前私募市场有一类资产还是比较受客户欢迎的,就是上市公司可转债基金的发售,这一投资赛道由于安全系数比较高,最后还有债转股的“退路”,预计未来该领域会成为私募市场的热点。
又一百亿巨头加入自购“大军”!私募自购潮已来了,市场底部还远吗?
作者:华夏时报 来源: 今日头条专栏 76412/2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自购!自购!自购!随着全市场投资产品收益的下滑和投资者认购热情低迷,从公募到银行理财子,从券商自营到私募资本,越来越多的机构都开始参与到发行产品的“自购”行为中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