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基金近年来发挥了更大作用,特别是2023年以来,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频频出现,但同时,各地纷纷加强对引导基金的统筹管理,更加关注存量基金的优化改革。而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IPO退出市场套利空间变窄,上市红利逐渐消失,LP对于DPI越来越重视,GP通过回购、老股转让、并购等主动方式实现退出将变得越来越重要。GP进入了实质性出清阶段。”融中董事长朱闪在融中2023中国产业投资峰会上如是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追求高质量发展之年。
对于股权投资行业来说,产业投资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抓手,是股权投资机构发展的重要阵地和“必修课”。产业发展需要发挥股权投资机构敏锐的感知能力、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助力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对资本市场的硬实力的期待和呼唤。
过去一年,中国硬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深入发展、资本有序发展产业和谐共荣。高科技、新技术规模化与产业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产业投资进入关键时刻。产业呼唤“硬资本”,资本之“硬”,硬在创新,硬在专业,硬在自强。
2023年7月20-21日,融中2023中国产业投资峰会盛大举行。会上,融中董事长朱闪以《股权投资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朱闪表示,募资难是大多数机构面临的一个挑战。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新增备案数量和规模持续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募资难这个现状。与此同时,国资LP已经成为出资的绝对主力,特别是2023年以来,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频频出现。2022年数据显示,百亿以上基金,94.7%是由国资GP管理的。
投资方面,主流趋势已从财务投资向产业投资转型,股权投资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更加明显;一线城市及江浙地区创投较为活跃,集中度较高。再加上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IPO退出市场套利空间变窄,上市红利逐渐消失,LP对DPI越来越重视,GP通过回购、老股转让、并购等主动方式实现退出变得越来越重要。GP进入了实质性出清阶段。
对于中国股权行业的未来,头部市场化人民币基金已完整走过几个投资周期,投资能力与团队得到了充分验证,也打造了相对完整的LP、被投企业以及行业资源生态圈。政府引导基金将持续整合,大体量产业引导基金会继续推出。
很多美元基金今年以来中国主题的投资都断崖式下滑,而这种挑战在可见的未来是无解的。美元投资机构的未来在于本土化与人民币化。很多市场化GP从过去主要投模式创新到投硬科技,投早、投硬依然是投资主流。GP持续重新洗牌,但是ESG理念将在股权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内容为朱闪现场演讲精彩内容,融中财经(ID:thecapital)编辑整理:
朱闪: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融中2023第九届产业投资峰会。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一些情况。
01
关于现在
第一部分,我们先看一下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概况。在募资方面,募资难是大多数机构面临的一个挑战。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新增备案数量和规模持续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募资难这个现状。当然这和监管趋严,包括今年新执行的备案制度也有关。根据中基协数据,2022年,新备案基金规模4,4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67%。2023年1-4月,新备案基金规模1,3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82%。伴随着募资难,GP也进入实质性出清阶段。2023年4月与2022年1月相比,在中基协登记的创投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减少1,713家。
但引导基金近年来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特别是2023年以来,各地政府以投带引,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频频出现。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加强对政府引导基金的统筹管理,更加关注存量基金的优化改革。具体反映到数据上,近年来,引导基金的数量虽然在下降,但规模仍稳步上升。
与此相关,国资LP已成为出资的绝对主力。根据中基协2021年统计,国资出资人的出资比例已占人民币基金总规模37.40%。2022年、2023年这个比例应该还会更大。同时,募资也向国资GP聚集。2022年数据显示,百亿以上基金,94.7%是由国资GP管理的。
在投资方面,就投资数量和金额而言,从2018年的高峰开始是逐步回落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金额合计为3,146亿元人民币,投资数量合计为2,226个,整体水平较2022年同期均有下降。管理人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以及募资难的情况下对于投资速度及规模愈发谨慎。
在投资行业方面,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主流趋势已经从财务投资向产业投资转型。股权投资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更加明显,硬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受资金关注。今年上半年,投资金额与数量排在前列的是智能制造、专业服务、生物医药和新能源。
投资阶段方面,2017年到2023年上半年,私募股权投资以早期(种子轮至A+轮)占比为主,成长期及中后期占比逐渐增长。“投早”趋势比较明显。2023年上半年,继续延续了这种趋势。种子轮至A+轮合计投资数量占总投资数量的61.14%。但与此同时,战略大项目投资比重突显,今年上半年,战略投资金额占比三分之一左右,位居第一。
在退出方面, 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IPO退出市场套利空间变窄,上市红利逐渐消失。大家可以看到,2022年每月IPO破发数量不断上升,到了去年12月更是达到了高峰。此外,被投企业数量与每年IPO企业数量的严重失衡,也使完全依靠IPO退出成为不可完成的任务。再加上LP对于DPI越来越重视,GP通过回购、老股转让、并购等主动方式实现退出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区域投资活跃度方面,总的来看,一线城市及江浙地区创投较为活跃,集中度较高。2022年到2023年上半年,从投资金额与投资数量两个维度来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排前五的省和直辖市依次为上海、广东、北京、江苏和浙江。如果按城市的投资金额排名,前五位分别是上海、北京、无锡、南京和深圳。与此同时。四川、重庆、山东、安徽借助“专精特新”及硬科技机遇,持续推动社会资本进入股权投资领域,挖掘存续潜力项目、扶持创业企业,吸引力明显增加。
就基金管理人数量与在管基金数量而言,北京、上海、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在2,000家左右,在管基金数量在7,500只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今年上半年,几个创投活跃城市中,股权投资无论是从投资金额与数量,主要聚焦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行业。
02
关于未来
第二部分,我们看一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趋势。首先,政府引导基金将持续整合,大体量产业引导基金会继续推出。从去年开始,各地陆续开展政府引导基金的整合,以加强政府资金政策效果,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为发展壮大当地战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多个省市都推出千亿级的产业基金集群,推动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建立产业投资平台。2022年底,深圳市提出千亿规模的“20+8”产业基金群,今年以来,广州、杭州、浙江、重庆、江西等省市都推出了千亿基金。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地区会推出以投带引的产业基金及基金群。
第二,投早、投硬依然是投资主流。近年来,一批科创母基金、天使母基金成为扶持初创期、种子期科创企业的主要抓手,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中坚力量。天使或科创基金已成为各创投活跃城市的标配。另一方面,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硬科技投资已成为股权投资市场的共识。很多市场化GP也从过去主要投模式创新到投硬科技。硬科技项目投资数量近年来持续提升。2023年上半年,就投资数量而言,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仍是机构关注的重点行业。
再有,ESG理念将在股权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ESG理念逐渐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签署联合国支持的PRI原则的机构数量累计超过120家;2022年当年新增签约机构数为42家,创年度历史新高。另一方面,ESG 信息披露逐步得到加强。2022 年以来,证监会与沪深交易所在 ESG 信息披露和监管方面发布多个相关政策,ESG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也从“倡导自愿披露”转向“部分企业强制披露”,披露ESG相关报告的企业比例逐年上升。从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来看,2022年超1,7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占比达到33.47%。与此同时,中国股权投资机构也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ESG投资体系,并将其逐步融入投资决策流程中,以满足出资人在ESG合规方面的要求。
最后,GP持续重新洗牌。在产业投资的大背景下,国资、产业资本具有资金优势,同时也汇聚着产业资源。这也意味着,国资、产业资本,从募资、投资、投后赋等方面都更具有优势。所以我们认为国资基金管理机构、CVC将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主角。
头部市场化人民币基金已完整走过几个投资周期,投资能力与团队得到了充分验证,也打造了相对完整的LP、被投企业以及行业资源生态圈。细分赛道或细分阶段的精品基金在各自领域长期深耕,打造出在特定领域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他们仍会得到各类LP与被投标的的青睐,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中坚力量。达晨最近成功募集80亿基金,而且LP中有不少国资及地方引导基金的身影。我认为这是头部市场化基金与时俱进的一个典型代表。
就美元基金而言,近年来,受地缘政治的影响,美元基金在募资端与投资端都遇到了重大挑战。很多美元基金今年以来中国主题的投资都断崖式下滑,而这种挑战在可见的未来是无解的。美元投资机构的未来在于本土化与人民币化。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美元基金在这方面的实践,或努力发人民币基金,或本土团队以不同方式与海外作切割。红杉中国的独立运营是这方面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以上是我和大家做的简单分享,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