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新财经记者 赵建华上半年,我国经济恢复向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财政、金融的表现更加“火热”。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出席中新社“国是论坛:2023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 崔楠 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5%。中新社17日举行的“国是论坛:2023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结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赵锡军说,财政、金融等数据增速比宏观经济增速更快。
财政政策继续积极
另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增长16.5%。同期,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7%,其中国内增值税收入增长93.5%,主要受去年同期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基数较低因素影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1.3%,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0.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9%。赵锡军说,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以及金融数据大都超过或者接近两位数增长,领先宏观经济的个位数增速。这表明,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上半年对提升信心、稳定预期、支撑经济恢复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恢复向好也支撑了财政收入增长。下半年,相信财政收入增长仍会保持较好状态。赵锡军说,下半年要继续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一是要强化预算执行,推进项目,保证资金到位,同时形成工作量;二是继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是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拉动投资;四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出席中新社“国是论坛:2023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 崔楠 摄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同比多增4754亿元。赵锡军说,其中主要是间接融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增长较多,债券、企业债和政府债和股票发行等直接融资较少。这需要引起关注,新发展阶段更多是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优化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直接融资发挥更大作用。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02万亿元,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事)业单位贷款是上半年贷款增量的主体,占全部信贷增量的81.5%。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长也呈现持续恢复态势。赵锡军说,金融支持对经济总体向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应持续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他表示,下半年,稳健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和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继续发挥好已经出台政策的作用,确保对实体经济相关领域支持的力度不减,必要的时候还要创新政策工具。贷款增长的同时,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其中,多数来自住户存款。赵锡军解释,新发放的贷款成本要低于原先的贷款,所以居民、企业不断用低成本的资金去替换原先成本较高的资金,导致资产负债端的调整。来自:中国新闻网编辑:高琰瑭责编:魏 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