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01 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名单(2023年)02 评价指标体系及流程(一)本次评价对象是谁?本次评价主要面向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两类园区。截止到2022年底,国家高新区共计177家(含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经开区共计230家。(二)本次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截止到2022年底,国内共有超过90个城市同时创建了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目前,园区经济已经从全面铺开迈向“标杆引领”的新发展阶段,通过设立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统筹开展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不仅能够推动地市级政府加快园区整合优化,促进园区有序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效益,以百强园区带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本次评价是否设置入围门槛?本次评价面向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分别设置了入围门槛,为进一步扩大评价范围,相比于2022年入围门槛进一步降低:国家高新区类2021年企业营业收入不低于600亿元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低于100家;国家级经开区类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200亿元,或进出口总额不低于50亿元。(四)本次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什么?基于对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把握,兼顾考虑指标的可获取性、可交叉对比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共设置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及8个加分项。相比2022年,本年度评价指标体系有三方面调整:一是突出产业跃升发展和投资环境建设,调整指标权重。二是鼓励试点创新和转型创新,补充了若干加分项指标。三是规范指标表述和统计口径。产业跃升:权重增加5%,并增加“国家级产业集群数量(加分项)”;开放协同:权重减少5%,并将“与其他地区/园区合作共建园区数量(个)”更换为“东、中、西部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及援藏、援疆、援助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数量(个)”;三化转型:权重减少5%,删减“土地建成率”,并补充“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量(个)”及“数字化转型创新综合评价(加分项)”“土地集约化改革创新综合评价(加分项)”;投资环境:权重增加5%,将“惠企政策”“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三个维度优化为“产城融合”“企业服务”两个维度。“产城融合”补充了“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指标。“企业服务”将“对惠企政策及政策宣贯与兑现情况的综合评价”更换为“政策免申即享创新综合评价(加分项)”。园区高质量发展(2023)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五)本次评价的数据来源和方法是什么?本次评价数据来源包括:官方统计数据、自动抓取数据、园区自主填报数据等,通过分级评分、加权评分得出。(六)本次评价的过程是什么?2023年2月:组织专家讨论会,优化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删减了“土地建成率”等指标,补充了“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量”等数字化转型指标,增加了“城市配套建设情况综合评价”等定性指标,并将“对惠企政策及政策宣贯与兑现情况的综合评价”更换为“政策免申即享创新综合评价”等指标。2023年2月-3月:设定入围门槛,确定候选园区,并开展数据采集、清洗。最终确定了338家单指标符合的候选园区,255家双指标符合的候选园区。2023年3月-4月底:启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调研工作并邀请园区自主填报数据。调研了西安经开区、宁乡高新区等一批园区,并收到大连经开区、如皋经开区等一批园区自主填报的数据。2023年4月中旬-5月中旬:开展数据复核及评价。通过对比数据采集、自主填报以及实地调研结果,重点对核准面积等批复面积与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差异的指标,城市配套建设情况等定性指标,以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等采用技术手段统计的指标数据进行了复核,并依此开展百强评价。2023年5月下旬-6月:数据分析、趋势研究。对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的类型、管理体制、梯队实力、区域分布、省份分布、城市分布、进位情况等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研判趋势。2023年7月5日: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正式发布。
附件:01 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名单(2023年)02 评价指标体系及流程(一)本次评价对象是谁?本次评价主要面向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两类园区。截止到2022年底,国家高新区共计177家(含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经开区共计230家。(二)本次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截止到2022年底,国内共有超过90个城市同时创建了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目前,园区经济已经从全面铺开迈向“标杆引领”的新发展阶段,通过设立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统筹开展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不仅能够推动地市级政府加快园区整合优化,促进园区有序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效益,以百强园区带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本次评价是否设置入围门槛?本次评价面向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分别设置了入围门槛,为进一步扩大评价范围,相比于2022年入围门槛进一步降低:国家高新区类2021年企业营业收入不低于600亿元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低于100家;国家级经开区类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200亿元,或进出口总额不低于50亿元。(四)本次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什么?基于对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把握,兼顾考虑指标的可获取性、可交叉对比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共设置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及8个加分项。相比2022年,本年度评价指标体系有三方面调整:一是突出产业跃升发展和投资环境建设,调整指标权重。二是鼓励试点创新和转型创新,补充了若干加分项指标。三是规范指标表述和统计口径。产业跃升:权重增加5%,并增加“国家级产业集群数量(加分项)”;开放协同:权重减少5%,并将“与其他地区/园区合作共建园区数量(个)”更换为“东、中、西部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及援藏、援疆、援助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数量(个)”;三化转型:权重减少5%,删减“土地建成率”,并补充“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量(个)”及“数字化转型创新综合评价(加分项)”“土地集约化改革创新综合评价(加分项)”;投资环境:权重增加5%,将“惠企政策”“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三个维度优化为“产城融合”“企业服务”两个维度。“产城融合”补充了“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指标。“企业服务”将“对惠企政策及政策宣贯与兑现情况的综合评价”更换为“政策免申即享创新综合评价(加分项)”。园区高质量发展(2023)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五)本次评价的数据来源和方法是什么?本次评价数据来源包括:官方统计数据、自动抓取数据、园区自主填报数据等,通过分级评分、加权评分得出。(六)本次评价的过程是什么?2023年2月:组织专家讨论会,优化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删减了“土地建成率”等指标,补充了“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量”等数字化转型指标,增加了“城市配套建设情况综合评价”等定性指标,并将“对惠企政策及政策宣贯与兑现情况的综合评价”更换为“政策免申即享创新综合评价”等指标。2023年2月-3月:设定入围门槛,确定候选园区,并开展数据采集、清洗。最终确定了338家单指标符合的候选园区,255家双指标符合的候选园区。2023年3月-4月底:启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调研工作并邀请园区自主填报数据。调研了西安经开区、宁乡高新区等一批园区,并收到大连经开区、如皋经开区等一批园区自主填报的数据。2023年4月中旬-5月中旬:开展数据复核及评价。通过对比数据采集、自主填报以及实地调研结果,重点对核准面积等批复面积与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差异的指标,城市配套建设情况等定性指标,以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等采用技术手段统计的指标数据进行了复核,并依此开展百强评价。2023年5月下旬-6月:数据分析、趋势研究。对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的类型、管理体制、梯队实力、区域分布、省份分布、城市分布、进位情况等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研判趋势。2023年7月5日: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