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翰征自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遴选工作至今,已有3批累计4762家企业获得认定。“小巨人”企业是优秀中小企业的排头兵,本文拟以第三方公开数据为主要依据,对这4762家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勾勒“小巨人”企业的基本轮廓和显著特征,探索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外在使能要素。“小巨人”企业的基本轮廓数据统计显示,98.7%的“小巨人”企业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创新是“小巨人”企业鲜明的底色。“小巨人”企业的区域分布、成长时间、注册资本、人员规模等基本情况如下。从空间布局来看,“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东南沿海以及北京、上海等经济活跃、创新要素集聚地区。其中,浙江以471家排名第一,广东429家排名第二,山东364家排名第三。“小巨人”企业成长时间,统计口径为企业从工商注册到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所需的时间。数据显示,成长为“小巨人”最短需要3年,最长历经56年,平均需要15年,中位数为14年。平均注册资本为1.1165亿元,中位数为6030万元。超过半数的企业规模在200人以下,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约为2%。“小巨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程度为排除极值干扰,每个省市去掉一个专利最大值的企业,然后求平均数。全国企业平均拥有专利数82个,广东、江苏、上海、天津、北京、四川、福建、安徽、浙江、河南10个省市的企业平均专利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小巨人”认定办法,国家重点支持在十四大产业链中生产工业六基产品的“小巨人”企业,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核心产业布局和核心产品布局。十四大核心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制造强国十大领域,以及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在产品布局方面,重点支持上述产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六大基础领域。根据国际通用的专利分类方法(IPC分类),统计每一家“小巨人”企业有效专利中数量最多的专利类别,作为判定该企业核心技术赛道的依据。排名前20位的核心技术领域主要分布在基本电器元件、测量测试、机床、工程元件和部件等领域。截至目前,累计有130家“小巨人”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江苏和北京地区获得国家奖的企业最多,其次是山东、四川、辽宁、湖南和河北。获奖企业主要集中在G01测量测试、A61医学、C02水处理、G06计算、推算或计数以及H01基本电器元件等领域。约37.1%的“小巨人”企业参与制定了国家、行业、地方或团体标准。在标准的类别上,企业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较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较少。“小巨人”企业在专业化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少部分企业已具备影响行业的话语权,大部分“小巨人”企业在行业范围内的影响力仍显不足。各省市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北京、浙江、江苏、辽宁、上海等9个省份的企均标准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1767家企业制定了相关标准,他们的行业赛道主要集中在基本电器元件、测量测试、工程元件部件等领域。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的1117家企业中,有109家企业制定了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在相关领域的规则制定权。综上所述,专利情况和标准制定情况是代表企业创新性和专业化的“硬通货”,31个省区市的企均专利和企均标准情况如图3所示。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山东、陕西、四川、广东、安徽位于第一象限,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程度均表现优异。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降本增效、拓展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要路径。截至目前,累计有124家“小巨人”企业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天津、山东、安徽、北京、河南、广东的示范企业较多,主要集中在H01基本电器元件、B23机床、G01测量测试、G06计算/推算/计数、H02发电/变电/配电领域。绿色制造是“小巨人”企业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走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重要体现。截至目前,累计296家“小巨人”企业获得工信部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安徽、浙江、湖南、河南的绿色制造企业最多。影响“小巨人”企业的外部要素“小巨人”企业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排头兵,就全国范围来看,企业平均专利数82件,创新能力远远超过了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平。然而,拥有行业规则制定权的企业还相对较少,只有约37%的“小巨人”企业参与制定了相关标准。只有不足3%的企业获得智能制造等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不足300家企业获得绿色制造示范项目,精细化发展之路道阻且长。“小巨人”企业数目与当地金融服务、开放环境、R&D经费投入强度高度相关;与知识产权、企业整体活力、电子政务水平、交通水平、当地经济活力、政商关系具较为显著的相关性。龙头企业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统计数据显示,腾讯、小米、华为等25家龙头企业通过产业投资的方式,已投出了近400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综上所述,政府和龙头企业在促进大中小企业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相互贯通,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开放程度、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是显著影响“小巨人”企业发展的外部要素,北京、山东、江苏、安徽、广东、浙江等省市“小巨人”企业呈现了良好的综合质量特征,这离不开各省市营商环境的助力与支撑。(作者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规划研究人员)(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5期)2022年第1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画像
作者:中国经济周刊 来源: 头条号 98008/05
文|史翰征自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遴选工作至今,已有3批累计4762家企业获得认定。“小巨人”企业是优秀中小企业的排头兵,本文拟以第三方公开数据为主要依据,对这4762家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勾勒“小巨人”企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