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为代表的园区呈现什么发展特点?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6日发布了《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百强园区中,国家高新区占52席,国家级经开区为48席。1-20名中,国家高新区数量达13席。21-70名中,国家高新区占27席,国家级经开区占23席。71-100名中,国家级经开区占18席。百强园区中千亿级园区已达54个,较上年增长6个。江苏与广东、山东为“头部阵营”《报告》显示,今年共有54个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较上年增长6个。 67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的园区,较上年增长2个,49个进出口额超过500亿元的园区,较上年增长9个。百强中52家国家高新区的企业营业收入达379336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7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92714家,占所有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81%;入榜经开区的出口额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出口的60%。区域分布方面,报告显示,江苏省占19席,其后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山东省,入榜园区数量分别为9席、8席、8席、7席。甘肃省、青海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未有园区入榜。从区域实力看,1-30名中,江苏省占6席,在发展质量和数量方面保持高位,与广东省(4席)、山东省(4席)共同组成园区百强的“头部阵营”。东部地区的北上广领先园区保持优势,江苏、浙江需重点关注腰部园区。中部地区总体实力持续提升,安徽、湖北两省进位明显。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头部园区相对稳定,整体略有下滑态势。东北地区辽宁领跑东北地区,各省分化较为明显。仍有六大问题报告显示,目前园区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高新区区域发展失衡加剧、经开区创新发展压力较大等六个问题。百强园区中,入围数量、经济总量、进位情况等反映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呈减缓态势,但西部园区发展仍较弱。从入围数量看,2023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入围园区数量分别为57、21、15、7家,相比2022年,东部减少2席,中西部分别增加1席,但西部数量仍较少。从经济总量看,2022年、2023年东部入围经开区GDP分别是中西部的1.78倍、1.71倍,东部入围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分别是中西部的1.82倍、1.73倍,差距仍较大但有所减小。从进位情况看,以湖北、安徽、江西等为代表的中部地区进位较为明显,西部进位不明显。东部地区中,江苏、山东和浙江腰部和尾部入围园区位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高新区区域发展失衡加剧方面,东部与中西部国家经开区在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等关键指标上的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国家高新区区域发展失衡仍在加剧,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尤为突出。而经开区则是创新发展压力较大,百强园区中,共有52家高新区、48家经开区。 以1-30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指标为例,入围高新区是入围经开区的约10倍。此外,整体来看,入围经开区与入围高新区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上差距也较大。除了上述三个问题外,还存在都市圈中心城市园区独强、部分经济大省的园区不强、转型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的问题。例如,2022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位列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前十省份。但从十大省份百强园区入围情况看,福建省、河南省入围园区的数量不多,均只有3家。山东、湖南两省入围园区的实力不强。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针对这些问题,百强园区发展应重点做好“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开放化”。例如要推动园区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园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数字化方面重点破解“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各个园区还应建立和完善外资企业服务机制,支持园区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全链条国际创新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全国百强园区:千亿园区已达54个,苏粤鲁为“头部阵营”
作者:第一财经 来源: 头条号 106408/06
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为代表的园区呈现什么发展特点?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6日发布了《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百强园区中,国家高新区占52席,国家级经开区为48席。1-20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