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危机升级!中国经济面临三重难题?欧美通胀!中国为何应对通缩?

作者:樱狼财经 来源: 今日头条专栏 59812/22

为什么欧美还在加息解决通胀问题,而中国却要为了抗击通缩而准备?事情还要从年初的高层会议说起,那时候的会议确定了中国经济短期面临了三大难题,分别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大难题。中国经济短期面临三大问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

标签:

为什么欧美还在加息解决通胀问题,而中国却要为了抗击通缩而准备?

事情还要从年初的高层会议说起,那时候的会议确定了中国经济短期面临了三大难题,分别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大难题。

中国经济短期面临三大问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第一,是需求收缩;需求收缩,意味着我们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种情况之下, 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会出现下跌。这种状态从年初持续到现在。我所认识的一些工厂主在21年的时候赚了很多的钱,但是今年出现了订单减少的情况。(甚至把厂房都挂着出租了)

第二个供给冲击;指的是我们国内工业企业的生产受到疫情带来的冲击,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其实由很多城市的众多企业联合组成的,但是由于疫情和物流的影响,导致了产业链的协作受到冲击。

疫情冲击下,汽车厂商的生产协作出了问题

比如今年年初上海的汽车厂商,就因为疫情发不了货,导致汽车造不出来。最后是求助有关部门特别安排工人封闭式生产,以及保证原材料的供应,最后才得到解决的。而其他行业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三是预期转弱,在我们防疫政策“转向”之前比较严峻,主要是大家对于实体经济没有什么太大的信心,好不容易赚了点钱都想着存钱“过冬”,不敢消费。这几个月不断下滑的消费数据也体现出了这点,这就是预期转弱。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较弱

上述三大难题就是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短期难题,然而随着防疫政策的转向,我们国内的经济情况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国外抗击通胀,中国面临通缩?

然而国际上的情况和国内情况完全不同,22年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但是总体可以总结为美联储加息危机,全球通胀危机,世界粮食危机和地缘冲突危机。

然而这所有的危机,都可以和“通胀”产生关系。

根据数据显示,11月份的欧元区调和消费者价格指数HICP同比仍上涨10%,美国11月份的CPI指数也依然高达7.1%,欧美国家陷入大规模的且持续的通胀危机之中。

11月份的通胀数据显示,欧元区依然有10%以上的高通胀

而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欧美国家生产能力的不足,以及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大规模印钞,带来的“流动性泛滥”。

简单来说,欧美国家没有大规模生产商品的能力,而钱又印的太多了,这就导致钱不值钱,货物通胀了,但是你让那帮欧美老爷们再去学中国越南搞中低级的工业化?一个是欧洲人不肯吃苦,第二个是他们那边的成本太高了。

所以欧美国家的对策是找中国进口商品,因为欧美玩的是服务业和金融行业,所以他们有钱买中国货。

中欧班列,从陆路出口商品

但是到先2022年的末尾,也就是现在,美联储加息接近了尾声,欧美通胀依然严峻,但是总体都在把握之中,反而新增加的危机就是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这是美联储加息政策必然出现的副作用。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欧洲经济衰退导致了人民购买力不断下降,而中国庞大产能完全能满足欧美国家的庞大需求。

但是经济衰退了,欧美国家没钱了,所以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中国国内产能逐渐开始富裕,我们的工厂能够生产大量商品,但是却没有人要了。

再加上明年的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之中,对中国也是一个较大的打击,3年疫情导致我们居民手头没有钱,没有钱也就自然不敢消费,所以导致我们的消费数据一塌糊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而最近4个月的数据显示,我们的社会零售总额都处于下降的趋势。

国内消费数据惨淡

再加上某个主打消费降级电商平台的活跃,凸显出中国消费者不是在消费升级,而是在消费降级。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归类的话,我们就发现,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不在于欧美国家一样的通胀,反而在于“通缩”。

支持这一结论的还有很多数据:比如CPI领域,11月份是1.6%的消费者物价水平,总体是平稳的。但是PPI,也就是工业生产者价格领域,你会发现我们的增速是同比下降的10月份和11月份增长数据甚至是-1.3%。涨的多就会通胀,但是跌了,就是通缩紧缩的征兆。

再比如某机构预测,由于明年经济刺激和通缩压力较大,央行也会通过降息的手段来刺激经济,预计明年会降息2次,至少是在0.5%以上。而明年的房地产市场虽然会有回暖,但是预计商品房销售增速为-10%,房价下跌5%左右。

所以很明显,我们已经处于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过度的一个时期,相比于国外的通货膨胀危机,中国更需要关注的是通货紧缩。

中国如何应对通缩危机?

通缩危机的关键在于刺激经济,我们的邻国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由于消费和投资不足造成通缩的国家。

那么,如何来刺激消费,避免出现通缩危机呢?

传统的方法是搞大水漫灌,比如我们发行几万亿人民币,刺激消费者去购买商品,那么通缩的问题短期内就能够解决。

但是大水漫灌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比如由通缩变成的通胀危机,再比如贫富差距严重等等,总之放水是可以的,但是大水漫灌就是后患无穷的做法。

央行搞大放水,虽然能解决短期危机,但是后患无穷

最近有国务院高层谈话,讲到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精准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所以明年央行会降息降准,但是力度并不会特别夸张。

再比如,我们确实需要进行扩大内需,扩大消费,这已经出台了文件,被制定为国家战略,然而什么才是刺激内需扩大消费的最好方法?

已经有高层领导提到过,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再叠加一下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消费的带动和刺激作用,不难看出,我们未来需要鼓励的消费是全行业的,但是按体量来看,重头戏依然是“房地产+汽车”。

房地产依然是中国消费的支柱产业

1998年的时候,房地产GDP为3000亿人民币,到了2020年则高达7.4万亿,其中的增长率高达15%,超过了GDP增速。这说明房地产对中国经济体量和规模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加上领导说“住房是居民的消费”,最近政策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比如最近的房地产政策“三支箭”,让房地产企业从市场上融资了上万亿元的资金。

总结

从经济演变趋势来看,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深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衰退的持续,由于需求减少和经济活动的减少,导致我们从通胀向通缩过度。

日本长期面临通缩压力,是中国应对通缩,进行参考的典范

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的PPI指数已经变为负数,凸显出产能过剩,和出厂产品价格的下滑,我们的经济正在从之前的警惕通胀向通缩转变。

目前,各路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刺激消费,保住房地产行业不滑坡,再辅以今年基建投资的落地,那么我们的GDP增速就能稳住。而乐观点的专家预计,中国经济明年的GDP增速会在5%-6%的区间,而明年欧美国家的GDP增速,只有1%。

复苏中国经济和抗疫,都是中国当务之急!

可以预见的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疫情冲击,短期内会我们的生产,消费和经济复苏造成阻碍,但是长期来看,经历了三年疫情后,尽快提振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毕竟穷病也是一种病。大部分的底层人民更加需要赚钱来维持生活。

结合国内外经济学家的预测,我们的经济明年都会迎来较大幅度的恢复,而彼时的欧美正发愁如何应对加息带来的后遗症,这是不是中国经济又一次的赢麻呢?希望我们真的能够像预测的一样,迎来没有封控的,充满希望的2023年!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