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正文

合肥经开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作者:皖都计画 来源: 头条号 105408/14

1 总论1.1 规划背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经开区) 成立于 1993 年 4 月, 2000 年 2 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合肥经开综保 区、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等重要平台, 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

标签:

1 总论

1.1 规划背景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经开区) 成立于 1993 年 4 月, 2000 年 2 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合肥经开综保 区、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等重要平台, 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核心区。合肥经开区辖区面积 268.97km2,南区建成区 83.12 平方公里,北区新桥科创示范区185.85 平方公里。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凭借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产业转型取得重大成效, 重点培育了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和现代服务等多个产业集群。传统制造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势逐步凸显。2020 年,经开区 GDP 增长 6. 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3%,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 9.4%,进出口总额增长 8%,在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 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结构的动态均衡。通过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真正使创新形成的新经济动能成为推动我国 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2021 年 4 月,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 (位于北区新桥科创示范区,占地面积约1.9 km2,) 正式获得安徽省政府批复,成为全省首批认定的合规化工园区之一。化工 园区立足长鑫电子 10 万片/月 DRAM 内存芯片产业基础,全面实施配套电 子化学品产业体系化建设。这将为合肥经开区未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进 程带来了新驱动和新潜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立足国内新发展阶段,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既是助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又是统筹全局的核心力量。从外部环境看, 未来十年将是我国新旧产业迭代,创新拓进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和窗口期。 我国将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 置改革;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 力的排头兵企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优化资源要素的流动 与配置。从内部发展看,化工园区当前正处在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机遇 期。发挥好重点龙头项目的集聚优势, 协同好不同产业脉络的耦合优势, 谋划好不同特色集群的增值优势,全面构建区域新的产业格局是新时期合 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实现高质量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对于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而言,未来发展过程中应重点理清三大主导路径:

1、如何在省内安庆、淮南、定远、淮北等大型石化、煤化化工园区先期布局发展的背景下,真正走出一条特色清晰、链条精致、产业高 端、价值优选的新路子;

2、如何在全市新站、巢湖、肥东、庐江等专业化工园区形成先期项目优势的产业环境中, 有序竞争、靶向施策,通过龙头项目的甄选、细分产业的承接以及末端链条的增值,真正实现与周边园 区高质量的差异化发展;

3、如何正确统筹好不同阶段合肥经开区化工园 区的主导战略定位,在初期,做好对于长鑫电子芯片产业的“承”、在中期,做好对于优质细分龙头的“引”、在远期做好对于高端创新技术的 “培”,最终将化工园区打造成为以电子化学品为核心、化工新材料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的高端产业综合体。

这三大路径, 是合肥经开 区“十四五”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为进一步明确园区未来发展方向与主导产业思路, 统筹规划布局,合理优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1.2 编制依据

1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 年本);

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3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 年本);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5 、《关于做好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 贯彻落实工作的通 知》;

6 、《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7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8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2018 修订版)》;

9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

10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11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12 、《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

13 、《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

14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15 、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16 、合肥开发区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7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掌握的相关行业动态和产品市场走势研究 等基础技术资料等。

1.3 规划范围及时限

1.3.1 规划范围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位于合肥经济开发区北区新桥科创示范区,规划范围北至浦东路、南至南苑路、东至白云路、西至香山路,规划面积 1.9 平方公里。

1.3.2 规划时限

规划时限:2022-2030 年。其中,近期: 2022-2025 年,远期: 2026-2030 年。

1.4 主要成果

1.4.1 产业定位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将围绕服务于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定位于国家电子信息材料创新生产基 地和安徽新型化工产业发展示范区。重点为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产业发展提供关键化工新材料等配套支撑。充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 核心围绕服务于长鑫存储企业的发展,满足其对关键电子化学品等高端材料的需求,同时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和适度拓展新 材料、新能源等高成长新兴领域产业发展, 为园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持续 注入增长动力,力争将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电子信息材料创 新生产基地和安徽新型化工产业发展示范区。

1.4.2 发展目标

1.4.2.1 总体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以满足 区域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领域产业发展对关键化工材料的需求为重点,破 解现实技术难题,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幅提升,全面形成以电子信息材料为支撑,高端化工新材料加快培育和 发展的新型高端化工产业结构, 大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和优势品牌, 打造创新引领、特色鲜明、开放协同、绿色低碳的高端化工材料生产基 地,开创安徽省新型化工产业高端特色发展新格局,深度服务于区域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够在未来发展中更好的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

1.4.2.2 经济目标

预计现有规划项目投产后,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将实现产业项目总投 资 48.2 亿元,年产值 81.1 亿元,年利税 24.0 亿元,年利润 17.1 亿元。同 时,通过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园区土地资源,园区经济效益水平仍有大幅 提升空间。

1.4.3 重点项目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围绕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需求,重点规划光刻胶、 电子特气、超净高纯试剂、抛光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关键电子信息材料 产业。同时结合产业发展阶段, 在条件具备情况下,适度拓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并通过规划布局创新孵化器提升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水平。 园区规划重点产业项目如下:

规划重点产业项目表 单位: 万吨/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光刻胶



1

光刻胶混配


200 吨/年


集成电路光刻胶

2

成膜树脂

3

关键 组分 (光 致产 酸 剂、光敏剂等)

4

光刻胶混配


2000 吨/年


显示面板光刻胶

5

成膜树脂


6

关键组分(颜料、光引 发剂 、 流平剂 、 稳定 剂)

电子特气



7

三氟化氮 NF3

2000 吨/年


清洗、蚀刻工艺特气

8

四氟化碳 CF4

500 吨/年

9

六氟化硫 SF6

1000 吨/年

10

六氟丁二烯 C4F6

50 吨/年

11

六氟化钨 WF6

500 吨/年

氧化/沉积工艺特气

超净高纯试剂



12

电子级 HF

2 万吨/年


通用超净高纯试剂

13

电子级 H2 SO4

4 万吨/年

14

电子级磷酸

1 万吨/年

15

蚀刻液


3 万吨/年


功能性超净高纯试剂

16

显影液

17

剥离液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CMP 材料



18

聚氨酯抛光垫

20 万片/年

CMP 抛光垫

19

复合抛光垫

20

铜抛光液

2000 吨/年


CMP 抛光液

21

钨抛光液

500 吨/年

22

硅抛光液

400 吨/年

电子封装材料



23

环氧树脂系列产品

500 吨/年

封装材料

24

聚酰亚胺系列产品

生物医药




25


血液制品


300 批次/年

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 白、人纤维蛋白原、凝血 因子等

26

疫苗

600 万支/年

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狂 犬疫苗、HPV 疫苗等

创新孵化中心



2 外部环境

2.1 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分析

2.1.1 经济总量稳步提高,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1015986 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 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7754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0%;第 二产业增加值 3842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第三产业增加值 5539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 1%。分季度来看,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 为-6.8% 、3.2% 、4.9%和 6.5%,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 炎疫情严重冲击下, 我国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好于预期,显示出强大韧性。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 1952 年 GDP 总量仅为 679 亿元,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1986 年 GDP 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2000 年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 2010 年 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GDP 总量在五年之内连上 70 万亿、 80 万亿、 90 万亿元台阶,2020 年突破 100 万亿元,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望接近 40%。人均 GDP 已经突破 1 万 美元,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1.2 消费仍是增长主要拉动力,服务消费发展势头强劲

2020 年,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4.4%,拉动经济增长 2.6 个百 分点, 连续七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消费 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 50.2%, 比上年提高了 0.7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1.2%,拉动经济增长 1.9 个百分 点。 2020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名义增长 5.4%,剔除价格因素影响, 实际增速比上年有所上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 11.0%,拉动经济增长 0.7 个百分点。根据海关统计,2020 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 3.7 万亿元,比 上年扩大 27.6% ,服务贸易逆差较上年有所收窄。

2.1.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服务业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020 年,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7.7% 、37.8%和 54.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0.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 降 0.8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0.2 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 2020 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 9.5% 、 43.3%和 47.3%,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0.2 、1.0 和 1.1 个百分点。第 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 4.0 个百分点,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从行业构成看, 新动能新产业快速成长,带动相关产业持续发展, 成 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16.9%和 7.0%,领跑其他行业的增长,增加 值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3.7%和 8.3%,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合计拉动 GDP 增长0.9 个百分点。

2.1.4 动力转换步伐加快,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 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2020 年,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8%,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0.5%,制造业增长 3.4%,电力、热力、燃气及 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2.0%。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 年增长 7. 1% 、6.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4.3 、3.8 个百分点。从 产品产量看, 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 分别增长 19. 1% 、17.3% 、16.2% 、12.7%。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 7. 1%,比三季度加快 1.3 个百分点。 12 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同比增长 7.3%, 比上月加快 0.3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1. 10%。

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4.5%,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8.0%,比三季度上升 1.3 个百分点。

2020 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数值

1.总量


GDP 增长率( %)

2.3

2.产业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 )

3.0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 )

2.6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 )

2.1

3.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27270.3

名义增长率( %)

-6.0

房地产投资(亿元)

104445.7

房地产投资名义增长率( % )

7.6

4.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91981

名义增长率( %)

-3.9

5.外贸


进口总额(亿美元)

20556.1

进口增长率( %)

-1.1

出口总额(亿美元)

25906.5

出口增长率( %)

3.6

货物贸易顺差(亿美元)

5350.4

6.价格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 上涨率( % )

-1.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上涨率( % )

2.5

核心 CPI 上涨率( %)

0.4

7.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

3.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

6.9

8.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亿元)

182894.9

财政收入增长率( %)

-3.9


指标名称

数值

财政支出(亿元)

245588.0

财政支出增长率( %)

2.8

财政收支差额(亿元)

-62693.1

9.货币金融


新增贷款(亿元)

257697.9

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2125720.9

各项存款余额增长率( %)

10.2

M2 (亿元)

2186795.9

M2 增长率( %)

10.1

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1727452.1

各项贷款余额增长率( %)

12.8

社会融资总额(亿元)

348633

10.运输与能源


铁路货运量(亿吨)

44.6

铁路货运量增长率( % )

1.6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万时)

75110.0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 %)

3.1

2.2 化工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2.2.1 基本情况

2020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2%;营业收入 11.08 万 亿元,同比下降 8.7%;利润总额 5155.5 亿元, 同比下降 13.5%;进出口 总额 6297.7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8%;原油天然气总产量 3.65 亿吨(油 当量),同比增长 5.3%;原油加工量 6.74 亿吨, 同比增长 3%。主要品总产量同比增长约 3.6%。

2.2.2 主要特点

2.2.2.1 增加值恢复增长,营业收入降幅收窄

2020 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在三季度实现增长后,增速逐步加 快;营业收入降幅也持续收窄。截至 12 月末, 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26039 家,比上年末减少 232 家。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 2.2%,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 1.5 个百分 点。其中,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 3.6%,加快 2.2 个百分点;炼油行业增长 1. 1% ,加快 0.6 个百分点;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 3.3%,降幅收窄 0.7 个百分点。

2020 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1.08 万亿,同比下降 8.7%,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 1.8 个百分点, 占全国规模工业营业收入的 10.4%。其中,化学工业营业收入 6.57 万亿元, 同比下降 3.6%,降幅较前 三季度收窄 3.5 个百分点; 炼油营业收入 3.38 万亿元, 降幅 15.4%,扩大 0.8 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 8665.4 亿元,下降 17.6% , 降幅收窄 0.5 个百分点。在化学工业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收入分 别下降 5.2%和 6.7%,专用化学品制造增长 1.6%,农药制造增长 6. 1% , 肥料制造下降 5.6%, 涂(颜) 料和煤化工产品制造分别下降 4.2%和 14.7%,橡胶制品和化学矿采选降幅分别为 0.8%和 14.2%。

2.2.2.2 行业效益整体降幅较大, 且分化明显

2020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效益整体降幅较大。从走势上看,二季度 以后, 全行业效益逐步回升,且分化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全年规模以上 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5155.5 亿元,同比下降 13.5%,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 27 个百分点。每 100 元营业收入成本 82.96 元,较上年加 0.35 元, 亏损企 业亏损额 1993.1 亿元,同比增加 8.5%;全行业亏损面为 17.7%,同比持 平;资产总计 13.82 万亿元,增长 5%;资产负债率 55. 1%,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 2020 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4.65%,同比下降 0.26 个 百分点。

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2020 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业效益持续恶化,利润降幅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目前尚无好转迹象。截至 12 月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 365 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 270.9 亿元, 同比下降 82.3%,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 11.6 个百分点。其 中,石油开采利润净亏损 49.4 亿元, 上年为盈利 1196.1 亿元;天然气开采利润总额 306.5 亿元,降幅 7.8%;油气开采辅助活动利润 13.8 亿元, 同比增长 212%。2020 年,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 3. 13%,同比下降 11.45 个百分点。

②炼油行业扭亏为盈,盈利不断扩大。炼油行业效益在 200 年第三季 度实现扭亏为盈后, 盈利持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截至 12 月 末,炼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1086 家,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76.7 亿元, 较前 11 月增加 177.2 亿元,同比下降 45.6%,利润回升进一步加快。全年炼油 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1.41%,较 1- 11 月上升 0.43 个百分点。

③化学工业效益实现显著增长。2020 年,化学工业效益在二季度后 回升持续加快,三季度后利润增长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向好。截至 12 月末,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22973 家,较上年减少 362 家,累计实现 利润总额 4279.2 亿元,同比增长 25.4%,上年为下降 13.9%。其中, 专用化学品制造和橡胶制品利润总额增速较快, 同比分别增长 13.4% 和 39.6%;合成材料制造增长 5.0%,农药制造增长 0.5%。此外,基础化学 原料制造利润下降 2.6%,涂(颜)料制造下降 2.9%,化学矿采选下降 9.8%;肥料制造利润 236.7 亿元,上年为亏损;煤化工产品制造净亏损 19.4 亿元,比上年增亏近 11 亿元。 2020 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6.51%,同比提高 1.51 个百分点。

2.2.2.3 能源和主要化学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20 年,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 3.65 亿吨(油当量), 同比增长 5.3%,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 0.5 个百分点;主要化学品总量增长约 3.6%, 加快 2.2 个百分点。原油生产增长基本平稳,天然气保持较快增速。 2020 年,全国原油 产量 1.95 亿吨, 同比增长 1.6%,增速较前三季度减缓 0.1 个百分点;天 然气产量 1888.5 亿立方米, 增幅 9.8%,加快 1.2 个百分点;液化天然气 产量 1332.9 万吨, 增长 11.4%,加快 1.5 个百分点。全年原油加工量 6.74 亿吨, 同比增长 3%,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 0.1 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下同) 3.31 亿吨,下降 8. 1%,降幅扩大 0.3 个百分 点。其中,柴油产量 1.59 亿吨,下降 4.6%;汽油产量 1.32 亿吨,下降 6.6%;煤油产量 4049.4 万吨, 降幅 23.2%。

重点化学品生产总体实现较快增长。2020 年,甲醇产量 4984 万吨, 增幅 4.7%;涂料产量 2549.1 万吨,增长 2.6%;化学试剂 2824.2 万吨,增 长 4.5%;硫酸产量 8332.3 万吨,下降 1.2%;烧碱产量 3643.2 万吨,增长 5.7%;纯碱产量 2812.4 万吨,下降 2.9%;合成树脂 1.04 亿吨,增长 7%;合成纤维单(聚合)体产量 7418.8 万吨, 增长 8.2%。此外, 轮胎外 胎产量 8.18 亿条, 增幅 1.7%。

农用化学品总产量微幅下降。 2020 年, 全国化肥产量( 折纯,下 同)5395.8 万吨,同比下降 0.9%。其中,氮肥产量 3679.1 万吨, 增长 2.7%;磷肥产量 1004.6 万吨,降幅 6.9%;钾肥产量 710.8 万吨,下降 7%。全年农药原药产量(折 100%)214.8 万吨,同比下降 1. 1%,其中除草 剂(原药)产量 100.4 万吨,增长 6%。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 2020 年,化学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4.5%,其中 四季度为 77.2%,较三度上升 1.0 个百分点;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能利 用率为 90. 1%,其中四季度为 90.8%,较三季度提高 1.4 个百分点。

2.2.2.4 石化化工行业投资降幅总体逐步收窄

2020 年,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1.2% , 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 7.6 个百分点;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降幅 29.6%, 扩大 7.6 个百分点; 石油及其他燃料和煤炭加工业投资增长 9.4%,增速加快 4 个百分点。2020 年,全国工业投资增长 0. 1%,前三季 度为下降 3.3%。

2.2.3 需求分析

2.2.3.1 重点石化原料

主要石化原料生产与消费预测 单位: 万吨/年 万吨

石化原料

主要指标

2020 年

2025 年


乙烯

产能

3579

5040

产量

2889

4776

当量消费量

5600

6650

开工率

81%

95%

自给率

52%

72%


丙烯

产能

4541

6230

产量

3657

5326

当量消费量

4300

5360

开工率

81%

85%

自给率

85%

99%


PX

产能

2590

4320

产量

1860

3450

表观消费量

2980.0

3500.0

开工率

71.8%

79.9%

自给率

62.4%

98.6%


产能

1920

2450

产量

1350

1800

表观消费量

1980

2450

开工率

70.3%

73.5%

自给率

68.2%

73.5%

2.2.3.2 通用工程塑料

五大工程塑料生产与消费现状分析及预测 单位:万吨/年 万吨

产品名称

主要指标

2020 年

2025 年


PE

产能

2333

3413

产量

1865

3200

表观消费量

3400

4430

开工率

80%

94%

自给率

55%

72%

PP

产能

3379

4594


产品名称

主要指标

2020 年

2025 年


产量

2670

3905

表观消费量

2940

3680

开工率

79%

85%

自给率

91%

106%


PVC

产能

2500

2700

产量

2010

2450

表观消费量

2050

2500

开工率

80%

91%

自给率

98%

98%


ABS

产能

391

581

产量

394

581

表观消费量

615

750

开工率

101%

100%

自给率

64%

78%


PS

产能

1099

1199

产量

659

839

表观消费量

750

920

开工率

60%

70%

自给率

88%

91%

2.3 重点细分行业发展分析

2.3.1 电子信息材料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分工重构的核心区域,其战略意 义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突出。近年来,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结构调整深化,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新材料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集成电 路、平板显示器和印制电路板等。随着国家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快 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临重要的机遇期, 这为相关材料提供广阔 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用新材料发展已进入成长期,预 计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 10%以上。2020 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新材料主要产品的市场规模超过 1150 亿元,预计 2025 年有望扩 大到 1800 亿元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为:

( 1 ) 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重点发展深紫外、极紫外、电子束光刻 胶,化学研磨抛光(CMP)浆料,高纯试剂和气体、高纯光致产酸剂,靶 材,发光二极管(LED)、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等用封装材料。

(2) 印制线路板重点发展环保、高耐热、高频高速低耗覆铜板及挠 性板用高性能绝缘树脂。

( 3 ) 信息记录领域重点发展激光打印产业有机光导材料( OPCM)、 非卤代烃溶解的高透明聚碳酸酯(Z-PC)树脂、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导电 材料。

(4) 新型显示器件领域重点发展液晶显示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新型显示用光刻胶及其关键原材料、补偿膜、电容触摸屏导电 膜等。

( 5 ) 5G 通信技术用新材料重点发展天线材料液晶聚合物(LCP)及 MPI、高频基材 PTFE 、导热石墨材料等。

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新材料市场规模及预测 单位:亿元

产品

2020 年市场规模

2025 年预测

光刻胶

156

270

湿电子化学品

107

170

电子气体

149

220

抛光浆料和抛光垫材料

33

50

IC 封装材料和 PCB 基板材料

396

520

显示核心材料(液晶材料+OLED 材料)

77

130

新型显示用膜材料

209

300

5G 用关键材料

30

150

合计

1156

1810

2.3.2 化工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属于石油和化学工业中的高端领域,主要包括高性能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高端功能化学品等。 与传统化工材料相比,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 附加值高等特点,位于合成材料产业金字塔的顶端。这些材料可广泛应用 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速铁路、高档汽车、绿色建筑、环 境保护、新能源及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对发展高新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促进社会安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020 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主要门类供需情况 单位: 万吨

序号

产品类别

消费量

自给率(%)

高性能树脂

2305

60

1

工程塑料

580

63

2

高端聚烯烃

1218

42

3

聚氨酯树脂(按异氰酸酯计)

294

116

4

氟硅树脂(含硅油)

49

109

5

其他

165

65

高性能弹性体

372

74

1

特种合成橡胶

268

71

2

热塑性弹性体

104

81

高性能纤维

8.2

56

功能性膜材料

58

84

电子化学品

403

77


合计

3146

64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 (不包括专用化学品)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在部分产 品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据统计, 2020 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主要产品产 量合计超过 2000 万吨,总体平均自给率约 64%。从总体来看, 我国化工 新材料产品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端的中低端水平, 中高端产品比例相对较 低,现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其中,自 给率较低的是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聚氨酯材料及其关键 原料已基本实现自给;氟硅树脂、热塑性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的自给率较高, 但存在产品结构性短缺; 普通的有机硅橡胶及硅油、通用型的聚四 氟乙烯树脂及聚甲醛工程塑料等产品已经供过于求;聚碳酸酯、碳纤维、

对位芳纶、聚酰胺工程塑料、聚苯醚、聚苯硫醚等的自给率不足 50%。

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面临做大做强的难得机遇。一方 面,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拉动需求持续增长。目前, 我国工程塑料、 高端聚烯烃树脂、特种合成橡胶等产品缺口仍然较大,需要依赖进口。另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升级战略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高 铁、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领域具有超强力学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新材料产 品。

2.3.3 生物医药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 特异性诊断试剂;推进化学创新药;发展现代中药等。本报告下文中所讨 论的生物医药均指狭义的生物医药,即生物药产业,主要分为三类: 生物 治疗药物(如单抗、血液制品)、生物预防药物(如疫苗)、生物诊断药物(如基因诊断试剂)。

生物医药行业构成

生物药产业链的上游为基础研究的开展,通常是由独立医学实验室, 即第三方检测中心完成, 有部分医院亦设有独立实验室, 可承担一部分医 药外包的项目。中游为生物医药制造, 包含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以 及单克隆抗体领域。下游为消费终端, 分别为医疗机构(含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医药零售终端(包括实体药店以及

电商平台)。

生物药行业产业链

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从 20 世 纪 80 年代开始起步发展,经历 2005-2017 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从 2017 年开始进入爆发增长阶段。 目前中国已有 80 多个地区(城市) 已经建设 了一批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上海生物医药 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吉林通化医药城等。随 着众多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取得丰硕成果,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园区 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个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生物医 药行业在未来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支 付能力增加的驱动下,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 2019 年 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479.2 亿元, 同比上升 10.3% ,2020 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2700 亿元以上。2016 年到 2019 年,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从 1836 亿元增 加到 3172 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0%。随着可支付能力提高、患者群 体增长以及医保覆盖范围扩大,预计到 2025 年我国生物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 8332 亿元。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情况

2.4 重点产业政策分析解读

2.4.1 新材料相关产业政策

“十三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化工 新材料是石化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末端,具有市场空间大、技术含量 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 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产品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产 品自给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 国家出台一些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化 工新材料产业发展。

2.4.1.1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2017 年 12 月 1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了“《增强制造业核 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 案”,新材料作为重点关键领域之一,专门发布了《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 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列出了近中期内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新材料产 品的具体明目及主要指标,其中电子化学品作为高端专用化学品的代表被 明确列入实施方案:“高端专用化学品。重点发展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特种化学品、电子气体、光刻胶、高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

《实施方案》附件还对重点发展的高端专用化学品提出了指标要求:

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高端专用化学品)

材料名称

指标要求

光刻胶

KrF (248nm)光刻胶和 ArF 光刻胶( 193nm), 为大型和超大型集成电 路提供配套。单套装置规模达到 10 吨/年。

超 高 纯 化 学试剂

盐酸、硝酸:单个金属杂质含量< 100ppt,颗粒( ≥0.2μm < 100 个/ml 。 高纯氨水、双氧水、硫酸、氟化氢铵、氢氟酸:电子级,金属离子 ≤10ppb;颗粒≤100 (≥0.5μm) ;半导体级,金属杂质含量≤0. 1ppb;控制 粒径≤0.2μm。单套装置规模达到 5 千吨/年。

特 种 电 子 气体

高纯氯气、氯化氢、锗烷: 纯度≥99.999%;氧硫化碳、乙硼烷: 纯度 ≥99.99%;砷烷、磷烷、乙硅烷: 纯度≥99.9999%。装置规模: 高纯磷 烷、高纯砷烷、高纯锗烷达到 50 吨/年;高纯氯气、高纯氯化氢、高纯溴 化氢达到 500 吨/年;高纯乙硅烷达到5 吨/年。

新 一 代 锂 离 子 电 池 用 特 种 化 学品

高比能量硅碳负极( 1700~ 2000mAh/g,能量密度:300~ 350wh/kg), 单套规模 5 千吨/年;新型电解质双(三氟甲基磺酰) 亚胺锂和双(氟磺 酰)亚胺锂。单套装置规模 500 吨/年,纯度和其它综合性能满足新一代 锂电池的需要。

《实施方案》提出,对于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主要依托基础设施条 件好、产品开发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的骨干企业实施。支持相关企 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开展技术合作或组建联合体共同合作建设生产 线。鼓励通过并购、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先进技术。”

《实施方案》鼓励建立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新材料生产骨干 企业、下游重点用户、关键设备配套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检验认 证机构,通过股权合资、技术合作等形式组建联合体,共同开展产品研 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示范、标准制定等业务”。

2.4.1.2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 年版)

2021 年 12 月 3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 示范指导目录( 2021 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目录》的主要目的是 为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工作提供依据,也反映了国家重点 扶持发展的产业方向。其中与电子化工新材料有关的产品如下: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电子化工新材料)

材料名称

性能要求

超高纯化学 试剂

( 1 )电子级磷酸:金属离子<500ppb;(2)半导体级磷酸:金属离子 ≤ 10ppb,颗粒物(≥0.2μm)< 100 个/ml;(3) 半导体级硫酸:金属 离子(半导体级)≤0.01ppb,颗粒物(≥0.2μm)< 100 个/ml;(4)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纯度≥99.9999%,杂质总和< 5ppb ,Al ≤ 1ppb,钴 ≤1ppb,铁≤1ppb,锰≤1ppb,镍≤1ppb;水<10ppm;(5) 四甲基硅 烷:纯度≥99.99%,杂质总和< 1ppb ,Al ≤0.2ppb,钴≤0.2ppb,铁≤ 0.2ppb,锰≤0.2ppb,镍≤0.2ppb;氯含量<1ppm,水<10ppm,颗粒度

(≥0.2μm)≤10pcs/ml;(6) 正硅酸乙酯:纯度≥99.9999%,杂质总 和< 1ppb,Al≤0. 1ppb, 钴≤0. 1ppb,铁≤0. 1ppb,锰≤0. 1ppb,镍≤ 0. 1ppb;氯含量< 0.05ppm,水< 5ppm。


集成电路用 光刻胶及其 关键原材料 和配套试剂

( 1 ) I 线光刻胶: 6 英寸、 8 英寸、 12 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用 I 线光刻 胶;(2) KrF 光刻胶:8 英寸、 12 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光刻工艺用 KrF 光 刻胶;( 3 ) ArF/ArFi 光刻胶: 12 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光刻工艺用 ArF 和 ArFi 浸没式光刻胶;(4)光刻胶树脂及其单体: KrF/ArF/ArFi 光刻胶专 用树脂及其高纯度单体、感光性聚酰亚胺树脂;(5)光刻胶专用光引发 剂: I 线/KrF/ArF 光刻胶专用高纯度化学增幅型光致产酸剂,纯度超过 99.50%,且 26 种金属离子含量都低于 20ppb;G 线/I 线感光性化合物, 有效含量超过 97.00%,且 26 种金属离子含量都低于 100ppb;(6)光刻 胶抗反射层、光刻胶顶部和光刻胶底部涂层:与 KrF 、ArF 和 ArFi 浸没 式光刻胶配套的抗反射层材,顶部涂层材以及底部涂层材;(7) 厚膜光 刻胶: 3D 集成等系统级封装用光刻胶;(8)与 KrF 、ArF 和 ArFi 浸没 式光刻胶配套的光刻胶显影液、剥离液、稀释剂、蚀刻液等:稀释剂纯 度> 99.9999% ,Al < 50ppb ,Fe < 50ppb,K <20ppb,Ti < 10ppb;剥离 液:纯度> 99.9999% ,Al < 30ppb ,K < 50ppb , Ti < 10ppb ,Mo < 10ppb ;显影液:纯度> 99.9999% ,Al < 50ppb ,Fe < 70ppb , Cr < 30ppb ,Ti < 10ppb;蚀刻液:纯度> 99.9999% ,Al < 5ppb,Cr < 1ppb , Fe <5ppb ,K<5ppb。

ArF 光刻胶 用脂环族环 氧树脂

单 项 金 属 元 素含 量 < 50ppb , 环 氧 值 1.95~2. 15eq/100g , 粘 度 ≤ 30 (25℃, MPa ·s), APHA≤150。


特种气体

( 1 ) 一氟甲烷:纯度≥99.999% ,N2 <4ppmv ,Ar+O2 <2ppmv ,CO2 < 2ppmv ,H2O<2ppmv,酸度以 HF 计<0. 1ppm;(2) 二氟甲烷:纯度 ≥ 99.999% , N2 < 4ppmv , Ar+O2 < 2ppmv , CO2 < 2ppmv , H2O < 2ppmv ,酸度以 HF 计< 0. 1ppm; 六氟丁二烯: 纯度≥ 99.9%,N2 < 10ppmv ,Ar+O2 < 5ppmv , CO2 < 5ppmv , 异 丙 醇 < 5ppmv ,H2O < 10ppmv,酸度以 HF 计<20ppm;( 3 ) 三氟甲烷( CHF3 ) :纯度≥ 99.999%,氧+氩( O2+Ar)含量< 1.0ppm,氮气( N2 )含量< 3.0ppm , 一氧化碳(CO) 含量< 1.0ppm,二氧化碳(CO2 )含量< 1.0ppm ,OHC


材料名称

性能要求


含量< 3ppm, 水分( H2O ) 含量< 1ppm, 酸度(以 HF 计) 含量< 0. 1ppm , 总杂质含量 ≤ 10.0ppm ;( 4 ) 四 氟甲烷( CF4 ) : 纯度≥ 99.999%,氧+氩( O2+Ar)含量< 1.0ppm,氮气( N2 )含量< 4.0ppm , 一氧化碳(CO) 含量<0. 1ppm,二氧化碳(CO2 ) 含量<0.5ppm,六氟 化硫( SF6 )含量< 0.5ppm ,THC (以 CH4 计)含量<0.5ppm,三氟甲 烷( CHF3 )含量< 0.5ppm ,OFC (体积分数) < 1ppm,水分(H2O)含 量< 1ppm,酸度(以 HF 计) 含量<0. 1ppm,总杂质含量≤ 10.0ppm;

( 5 )六氟乙烷(C2F6 ):纯度≥99.999%,氢气(H2 )含量< 0.5ppm , 氧+氩( O2+Ar) 含量< 1.0ppm,氮气(N2 )含量<5.0ppm, 一氧化碳 ( CO )含量<0.5ppm,二氧化碳( CO2 ) 含量<0.5ppm,甲烷( CH4 ) 含量< 1.0ppm ,OHC 含量<5.0ppm,水分(H2O)含量<2.0ppm,酸度 (以 HF 计) 含量<0. 1ppm,总杂质含量≤10.0ppm;(6) 溴化氢:纯 度≥ 99.999% ,H2 < 10ppmv ,N2+O2 < 2ppmv ,H2O < 1ppmv ,CO < 1ppmv,CO2 < 1ppmv,CH4 < 1ppmv,HCl < 10ppmv,金属离子 Fe < 50ppb, 其他金属离子< 1000ppb ;( 7 ) 三氟化氯( ClF3 ) : 纯度≥ 99.95%,空气( Air)含量≤ 50ppm,氟化氢( HF )含量≤ 500ppm ,K (质量分数) < 1ppm,Ca (质量分数) < 1ppm ,Na (质量分数) < 1ppm ,Fe (质量分数) < 1ppm ,Ni (质量分数) < 1ppm ,Cu (质量分 数)< 1ppm,Co (质量分数)< 1ppm,Cr (质量分数)< 1ppm,Pb (质量分数) Pb < 1ppm;( 8)八氟环丁烷(C4F8 ):纯度≥ 99.999% , 氧+ 氩( O2+Ar ) 含量< 1ppm , 氮气( N2 ) 含量< 2ppm , 一氧化碳 ( CO )含量<0.5ppm,二氧化碳( CO2 ) 含量<0.5ppm,甲烷( CH4 ) 含量< 0.5ppm,OHC 含量<5.0ppm,水分(H2O) 含量<3ppm,酸度 (以 HF 计) 含量<0. 1ppm,总杂质含量≤ 10.0ppm;(9) 氟化氢:产 品纯度≥99.999%,具体指标: Na≤50ppb ,Ca≤50ppb ,Cr≤50ppb ,Fe ≤50ppb ,Ni ≤50ppb ,Cu≤50ppb;( 10) 氟氮混合气:氟体积比 20 ± 2%,氧(O2 )含量<200ppm,四氟化碳(CF4 )含量< 20ppm ,HF 含量 < 100ppm;( 11 ) N ,N- 二硅烷基-硅烷胺(TSA):纯度> 99.9999% , Al < 1ppb ,Fe <3ppb ,K <2ppb ,Mo < 1ppb,氯化物<5ppm;( 12)乙 硅烷:纯度 > 99.998% ,H2<200ppmv ,N2<1ppmv , O2&Ar<1ppmv , CO<1ppmv , CH4<1ppmv , CO2<1ppmv ,TotalChlorosilanes<0.2ppmv , HigherSilanes<50ppmv , SiH4<200ppmv , Siloxanes<5ppmv , H2O<1ppmv;( 13 ) 乙硼烷:纯度>99.9999% ,Al < 1ppb ,Fe < 1ppb , K <2ppb ,Mo < 1ppb;( 14)二氯硅烷( DCS ) :纯度> 99.9999% ,Al < 1ppb , B < 2ppb , Fe < 3ppb , Ti < 1ppb ; ( 15 ) 六 氯 乙 硅 烷 ( HCDS ):纯度> 99.9999% ,Al <2ppb,Fe <2ppb,K < 1ppb ,Ni < 2ppb,己烷<0.03%;( 16) 正硅酸乙酯:纯度≥99.9999%,杂质总和 < 1ppb ,Al ≤ 0. 1ppb ,钴≤ 0. 1ppb ,铁≤ 0. 1ppb ,锰≤ 0. 1ppb ,镍≤ 0. 1ppb;氯含量<0.05ppm,水<5ppm;( 17)双(二乙基胺基)硅烷: 纯度≥ 99.9999%;( 18 ) 氘气: 化学纯度≥ 99.999%, 同位素含量≥ 99.7% ; 具体指标: N2 ≤ 1ppm ,O2 ≤ 0.5ppm ,CO2 ≤ 0.5ppm ,CO ≤ 0.5ppm,总 CH ≤ 0.5ppm,H2 ≤ 50ppm,HD ≤ 3000ppm;( 19 ) 磷化


材料名称

性能要求


氢:纯度≥99.9999%;(20) 砷化氢:纯度≥99.9999%;( 21 ) 高纯、

高丰度 11BF3 气体: 硼- 11 丰度≥99.7%;11BF3 纯度≥99.999%;N2 ≤ 4ppm,CO ≤ 0.5ppm ,O2 ≤ 1ppm,CH4 ≤ 1ppm,H2O ≤ 1ppm ,CO2 ≤ 2ppm ;( 22 ) 四 氟 化 锗 ( Ge72 ) : 纯 度 ≥ 99.99% ,锗 -72 丰度 50~52%,Ar+O2 < 50ppm,CO2 < 25ppm,CO < 25ppm ,N2 < 25ppm , SO2 <25ppm;( 23 ) 锗烷( GeH4) :纯度≥99.999% ,H2 ≤50ppm ,N2 ≤2ppm ,O2+Ar≤0.5ppm ,CH4 ≤ 1ppm ,CO2 ≤ 1ppm ,CO ≤ 1ppm ,H20 < 0.5ppm , Ge2H6 ≤ 20ppm , Ge3H8 ≤ 1ppm ; ( 24 ) SO2 : SO2 ≥ 99.9995% ,CS2 ≤ 1ppm ,C4H10 ≤0.5ppm ,H2O≤3ppm;(25)高介电常

数 有 机 铪 前 驱 体 材 料 : 产 品 金 属 纯 度 >99.9999% , Zr<20ppb , Ti<20ppb,Li<10ppb,Cl<10ppm;( 26 ) 高介电常数有机锆前驱体材

料 : 产 品 金 属 纯 度 >99.9999% , Hf<50ppb , Ti<30ppb , Li<10ppb , Cl<10ppm ; ( 27 ) ppb 级 超 高 纯 氮 气 ( GN2 ) : O2<50ppbv , H2<50ppbv,H2O<95ppbv,CO<10ppbv,CO2<10ppbv,THC<50ppbv , Particle<5ppbv ; ( 28 ) ppb 级 超 高 纯 氮 气 ( PN2 ) : O2<1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 , THC<1ppbv , Particle<1ppbv ;( 29 ) ppb 级超 高 纯 氧 气 ( PO2 ): N2<100ppbv , Ar<100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 , THC<1ppbv , Particle<1ppbv ;( 30 ) ppb 级超高纯氩气( PAr ): N2<1ppbv , O2<1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THC<1ppbv ,Particle<1ppbv;( 31 ) ppb 级超高纯二氧化 碳 ( PCO2 ) : O2<1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Particle<1ppbv ;( 32 ) ppb 级 超 高 纯 氦 气 ( PHe ): N2<1ppbv , O2<1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 , THC<1ppbv , Particle<1ppbv ;( 33 ) ppb 级超高纯氢气( PH2 ): N2<1ppbv , O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 , THC<1ppbv ,Particle<1ppbv。


超薄电子布

( 1 ) 106 电子布:经纬密度 22 ×22 根/cm,厚度 0.033±0.01mm,单位 面积质量 24 ± 1g/m2 ;(2) 1037 电子布:经纬密度 27.6 ×28.7 根/cm , 厚度 0.027 ±0.01mm,单位面积质量 23 ± 1g/m2 ;( 3 ) 超薄型电子布 1067:经纬密度 27.6 ×27.6 根/cm,厚度 0.035±0.01mm,单位面积质量 30.7 ± 1g/m2 ;(4)极薄型电子布 1027:经纬密度 29.5 ×29.5 根/cm,厚 度 0.019 ± 0.01mm,单位面积质量 20 ± 1g/m2 ;( 5 ) 极薄型电子布 1017:经纬密度 37.4 ×37.4 根/cm,厚度 0.014±0.01mm,单位面积质量 12 ± 1g/m2。

g/i 线正性 光刻胶用 酚醛树脂

单项金属元素含量< 50ppb,游离单体< 1%,分子量范围 2000 ~ 30000, dimer 含量 3 ~ 10%。

平板显示用 光刻胶

( 1 ) 彩色滤光膜负性光刻胶: ①黑色矩阵:粘度:2.2±0.2mPa ∙ s,固含 量: 14.9±0.3wt%,OD ≥4.0/μm,表面阻抗≥ 1.0E+06;树脂 Mw:≤


材料名称

性能要求

及其关键原 材料和配套 试剂

20000 ,PDI≤3.0,酸值≤ 180mgKOH/g,固含量:40.0%~60.0%,金属 离子≤ 100ppm; ②间隙子:透明液体、无异物、粘度:3.0±0.5mPa ∙ s 、 固含量: 18±1.2%、膜厚(曝光后 1.21 ±0.15μm、后烘后 1.05 ±0.15 μ m )、 TopCD=5.3 ± 1.5 μm 、BottomCD=12.5 ± 1.5 μm、分辨率≤ 14 μ m;树脂 Mw:3000 ~ 30000,PDI≤3.5, 酸值≤200mgKOH/g, 固含 量: 20.0% ~ 60.0%,金属离子≤ 100ppm; ③平坦层:透明液体、无异 物、粘度: 2.2±1mPa ∙s 、固含量( 13.7±1.3 ) % ;树脂 Mw : 3000 ~ 30000 ,PDI≤3.0,酸值≤200mgKOH/g,固含量:20.0~40.0%,金属离 子≤ 100ppm; ④彩色光刻胶:粘度:3±0.5mPa ∙ s、固含量:15wt%、残 膜率>80%、综合色域>45%NTSC ,RY>20 ,GY>50,树脂 Mw:2000 ~ 30000 ,PDI<3.5,酸值≤200mgKOH/g,固含量:20.0~60.0%,金属离 子≤ 100ppm;BY>10;( 2 ) LCD 用负型光刻胶用树脂: ①黑色光刻胶 用树脂: Mw:≤ 20000,PDI ≤ 3.0, 酸值≤ 180mgKOH/g ,固含量: 40.0~60.0%;②间隙子光刻胶用树脂 Mw:3000 ~ 30000 ,PDI≤3.0,酸 值≤200mgKOH/g,固含量: 20.0 ~ 40.0%;③平坦层光刻胶用树脂: Mw:3000 ~ 30000,PDI≤3.5,酸值≤200mgKOH/g,固含量: 20.0 ~ 60.0%; ④彩色光刻胶用树脂:Mw:2000 ~ 30000 ,PDI < 3.5,酸值≤ 200mgKOH/g, 固含量:20.0~60.0%;进行重均分子量(Mw) 、分子 量分布( PDI ) 、酸值、金属离子(≤ 100ppm) 等核心指标的管控; ( 3 ) AMOLED 用正性光刻胶:解像度≤2 μm ,Hole≤3μm,金属离子 含量( Na 、Fe 、Zn 等) ≤200ppb;(4)铜蚀刻液: pH:1.5~4.5,氟离 子含量 300~3000ppm,无机酸或有机酸含量 0~20%,双氧水含量≤ 25%,颗粒杂质数(>0.5μm)<100 个/mL,金属离子( Li 、Mg 、Al 、 Cr 、Mn 、Fe 、Ni 、Co 、Cu 、Zn 、Sr 、Cd 、Ba 、Pd)< 1ppm;金属离子 Na 、Ca<3ppm;( 5 ) 高性能彩色色浆材料:粘度:3±0.5mPa ∙ s,固含 量: 15wt%,残膜率>80%,综合色域>45%NTSC,RY>20,GY>50 , BY>10。①红色色浆:对比度:≥ 6000 ,Y 值:≥ 16.5; ②绿色色浆: 对比度:≥ 11000 ,Y 值:≥54;③蓝色色浆:对比度:≥ 7000 ,Y 值:

≥ 10.5。以上三色色度变化:在 250℃加热 l 小时之后≤3;色浆粒径: D50≤80nm;粘度变化(3 个月):≤20%;④黑色色浆:高阻抗值:> 109Ω,光密度值:> 3.5。

银反射膜

附着力等级 0 级( GB/T9286- 1998 ),硬度≥HB,反射率≥ 95%。

柔性显示盖 板用透明聚 酰亚胺


透光率> 89%,可弯折次数≥ 20 万次。

I- 线光敏型 聚 酰 亚 胺 (PI)绝缘 材料

( 1 ) OLED 用正型绝缘材料:固化温度≤230℃,显影留膜率≥70%, 锥度角 20~40°, PCT 试验≥500hr ( SiO2 、Glass);(2)晶圆级封装 用负型绝缘材料:固化温度≤200℃,与铜附着力≥60MPa。

液晶显示用

( 1 ) 摩擦取向型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 VHR ≥ 97% ; 预倾角( Pre-




材料名称

性能要求

聚 酰 亚 胺 (PI)取向 剂

tiltangle ): 1.5~2.8°; RDC (mV) 100;(2)光取向型聚酰亚胺液晶 取向剂:波长:254nm;预倾角( Pre-tiltangle ): 0~1°; RDC (mV) <300;( 3 ) PSVA 型 TFT 液晶显示用聚酰亚胺取向剂: 波长 313nm , 预倾角 88~89 度, VHR>97% (5V), IonDensity<300pC。

光学级聚甲 基丙烯酸甲 酯 (PMMA) 基膜


光学性能: R0 < 1.5nm ,Rth2.0~3.5nm,透过率≥90%,雾度< 1% ,b 值 < 1,表面硬度≥ 2H。

光学级三醋 酸纤维薄膜 (TAC)基 膜


光学性能: R0 < 1.0nm ,Rth-20~10nm ,透过率≥ 90% ,拉伸强度≥ 60MPa,断裂拉伸率≥ 10%,尺寸收缩率≤ 0.5%。

光学级聚乙 烯 醇 (PVA)膜

光学性能:偏光度≥90%,透过率≥40%,完全溶解温度≥70℃,水分 率<2.5%,面积膨润度 MD > 1.15 、TD > 1.15。

2.4.1.3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2017 年 1 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印发《新 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指南》提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需 求牵引和战略导向,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 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 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企 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促进 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与专用装 备,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

为体现分类施策的概念,《指南》提出三大重点发展方向,分别是先 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并提出重要任务和目标。

一、先进基础材料。加快推动先进基础材料工业转型升级,以基础零 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高强铝合金、高强韧钛合 金、镁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烃、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 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轻纺材料等为重点,大力推进材料 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重点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工艺技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先进基础材料国际竞争力。

二、关键战略材料。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 等重大需求, 以耐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 金,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芳 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 土功能材料,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生 物医用材料等为重点,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完善原辅料配 套体系, 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稳定性,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应用。

三、前沿新材料。以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 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 本高温超导材料为重点, 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注重原始创新, 加快 在前沿领域实现突破。积极做好前沿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围绕重点 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逐步扩大前沿新材料应用领域。

三大发展方向的划分, 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一个材料所处的发展阶 段,每一个方向中涉及的材料品种,面临的问题也具有共性, 这便于政府 部门分类施策,提高政策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如,先进基础材料往往 以量大面广、普适通用为特征,是原材料工业中的重要品种,其技术工 艺、生产规模和应用水平,是衡量国家工业基础的重要标志。这些材料, 很多都面临着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品种结构单一、质量和稳定性 差等问题,下一步就是要通过工艺路线改造等方式来解决。而前沿新材 料,则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性和颠覆性较强的特征,目前大多还在基础 研究、技术积累、专利布局、初期应用探索等阶段。下一步就是要加大技 术投入, 扩大应用领域和能力。

《指南》还提出要“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新材 料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统筹衔接, 完善创新链条的薄弱环 节,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统筹需求导向与超前探索, 强化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整合完善创新资源,依托重点企业、产业联盟或研发机构,组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测试评价及检测认 证中心, 建立新材料产业计量服务体系。 ”

《指南》还提出要建立“新材料应用示范保险补偿机制”,通过保险公 司提供保险、材料生产企业投保、材料使用单位受益的方式, 降低用户使 用新材料的风险,加大新材料产品的应用推广力度。

2.4.1.4 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

2018 年 2 月 24 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消息指出,石化化工行 业工作着重在六方面发力,分别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化工新材料 补短板、园区智能化改造、两化深度融合、引导行业扩大投资、提升走出 去水平。进入 2018 年以来,工信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广泛征求意 见,组织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研究及重点项目库建设。

《实施方案》将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 节能环保和大健康等重点领域, 指导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联盟、电 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等联盟开展工作,推动碳纤维、电子化学品、膜材 料在下游领域的应用推广。推动成立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产业联盟,推 动工程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4.1.5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 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 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 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2020 年 9 月 1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 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 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 1409 号)。《指导意见》提 出,实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和打造 10 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100 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 导和储备 1000 个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形成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发展格局。适时启动新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培育若 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4.2 生物医药相关产业政策

自 2006 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药监局、市场监督局等多部 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生物医药 发展技术路线、生物医药研发生产规范、资金扶持等内容: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重点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解读

政策性质

2021/3/4

卫健委

《 国 家 免 疫 规 划 疫 苗 儿 童 免 疫程序及说明 ( 2021 年 版)》

新版程序及说明主要有两大变 化,一是优化调整部分接种程 序和剂型,二是对长期困扰基 层医疗工作者、临床医生和家 长的常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 种问题进行了说明。

规范类

2021/3/1

国务院

《 “ 十四五 ”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发 展规划》

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 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产 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聚焦 生物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 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 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 效的实验室体系

支持类

2021/2/26

国家药监 局

《 疫苗生产流 通 管 理 规 定 ( 征 求 意 见 稿)》

国 家 药 监 局 组 织 起 草 了 该 意 见。目的在于构建科学、有效 的 疫 苗 生 产 流 通 监 督 管 理 体 系,依法对疫苗的生产、流通 管理活动进行规范。

规范类

2020/12/11

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 总局

《 生 物 制 品 批 签发管理办法 ( 2020 修 订 版)》

从申请、检验、审核与签发、 复审、监督与处罚等方面对生 物制品批签发制度做了规定。

规范类

2020/10/17

国家药监 局

《 疫 苗 责 任 强 制保险管理办 法 (征 求 意 见 稿)》

明确规定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 均应投保,明确疫苗上市许可 持有人由于疫苗的质量问题对 于接种者造成伤害时应该担负 的赔偿责任,同时具体规定需 要投保的强制责任保险类型。

规范类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解读

政策性质

2020/8/1

卫健委

《 关 于 印 发 医 学检验实验室 管 理 暂 行 办 法 的通知》

要求各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医疗 救治组集中组织一次对辖区内 所有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全面检 查,以加强独立设置的第三方 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保证医 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范行业 发展。

规范类

2020/3/30

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 总局

《 药 品 生 产 监 督 管 理 办 法 ( 2020 修 订 版)》

该办法规定了对药品生产条件 和生产过程进行审查、许可、 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修订版 在 坚 持 属 地 监 管 原 则 的 基 础 上,细化了药监部门在药品生 产环节的监管事权;明确 MAH 全生命周期管理责任;部分药 品自行和委托生产均需获得药 品生产许可证;全流程质量控 制;实行药品年度报告和短缺 药品报告等。

规范类

2019/12/24

国家药监 局

《 预 防 用 疫 苗 临床 可 比性研 究技术指导原 则》

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疫苗临床研 发水平,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疫 苗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要求, 明确和统一临床技术标准,保 证同类疫苗注册上市时具有相 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导非 创新疫苗的临床研究和评价。

规范类

2019/8/26

国务院

《 中华人民共 和 国 药 品 管 理 法》

《药品管理法》明确取消 GMP /GSP 认证、要求全面实施上市 许可持有人制度、建立药物警 戒制度、制定药品上市后风险 管理计划等。

规范类

2019/6/29

国务院

《 中华人民共 和 国 疫 苗 管 理 法》

强调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加 强疫苗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对 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 控性负责;鼓励疫苗上市许可 持有人加大研制和创新资金投 入、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质控 水平、推动疫苗技术进步;鼓 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 支持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促 进 疫 苗 研 制 和 创 新 , 将 预

规范类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解读

政策性质




防 、 控 制 重 大 疾 病 的 疫 苗 研 制 、 生 产 和 储 备 纳 入 国 家 战 略。


2019/5/24

国家药监 局

《 国 家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关 于 加 快 推 进 药 品 智 慧 监 管 的 行 动计划》

以加快推进药品智慧监管,构建 监管“ 大系统、大平台、大数 据”,实现监管工作与云计算、 大数据、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的融合发展,创新监管方式,服 务改革发展。

支持类

2019/5/6

国家药监 局

《 药 品 信 息 化 追溯体系建设 导则》

和 《 药 品 追 溯 码编码要求》

推 动 药 品信 息 化 追 溯体 系建 设。

规范类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重点强化战略科 技力量,聚焦生物医药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重组国家重 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优化提升国家工程研 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加大科技前沿领域公关,其中包 括基因与生物技术。

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 国家再次强调 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明确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 做大 做强生物经济。

从两个顶层设计文件来看,国家提出“生物经济”的概念,将生物医药 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生物医药行业成为“举国之力”重点发展的 领域,故从政策方面来看长期对生物医药行业利好。

3 发展基础

3.1 基础条件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位于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 近年来,新桥科创示范区呈加速发展态势,2020 年,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3.77 亿元,同比增长 8.53%;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23.16 亿元, 同比增长 760.97%;规模以上服务业销售收入 31.97 亿元同比增长 33.60%;实现社 消零总额 18.89 亿元,同比增长 137.04%。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及 航空关联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新桥科创示范区先后引进并落户 一批重大项目, 截至 2021 年 3 月, 新桥科创示范区已落地招商引资项目 32 个,总投资约 1758 亿元, 目前已投产运营项目 16 个,总投资 980 亿 元;重点在建项目 16 个, 总投资 778 亿元,重点项目包括长鑫存储、蔚 来汽车、空港国际小镇、沛顿存储半导体封测项目、华东科技半导体封测 项目、至纯半导体、菜鸟网络智能物流骨干网、唯品会安徽物流园、中外 运等, 初步构建起以长鑫存储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蔚来汽车为 核心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以及以新桥机场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航空 枢纽和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重点招商引资项 目如下所示:

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表 单位: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总投资


1

长鑫 12 时存储器晶圆制造基 地项目(一期)

分三期建设三座 12 英寸DRAM 芯 片晶圆厂,三期满产后产能达 30 万 片/月,一期4 万片/月项目已达产。


885

2

沛顿科技存储器先进封测基地 项目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模组制造业务

100


3


蔚来汽车年产 30 万辆职能电 动汽车工厂项目

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

整车工艺及电驱电控生产车间,形

成年产 60 万台套电驱电控、 30 万

辆整车的能力。


70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总投资

4

华东科技存储器封测项目

存储器封装及测试

52

5

唯品会安徽物流园项目

建设唯品会安徽总部及物流分拨中 心

10

6

精智达 DRAM 存储测试装备 研发生产中心项目

DRAM 存储测试装备研发生产

10


7


至纯半导体湿法设备制造项目

半导体湿法设备制造、半导体设备

加工、装配及半导体设备维修、测


5

8

芯物化学过滤器项目

环境系统保护化学滤料和化学过滤 器的研发及生产

5

9

开悦半导体设备再制造及零部 件供应链项目

半导体设备制造及零部件

5

10

美科半导体设备清洗项目

半导体设备的维护清洗及零部件的 再制造

3

11

合盟精密半导体硅材料加工项 目


-

2.1

12

空气化工产品大宗气站项目

供应长鑫电子气体

2

13

威朗科技半导体石英精加工项 目


-

1

14

万维克林半导体晶圆精密清洗 设备生产项目


-

1

15

其他

-

605.75

近期, 围绕长鑫存储企业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 一批高端电子化 学品项目正在洽谈中,包括德国默克、联仕(昆山)化学材料、上海启元 气体、苏州瑞红、彤城新材、雅克科技、派瑞特、安集微电子科技等国内 外知名企业, 涉及光刻胶、高纯电子试剂、电子特气、抛光液等多种化工 材料产品,区域化工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开局。

3.2 发展优势

3.2.1 产业基础优势

安徽省、合肥市多年来通过“龙头+配套”、“基地+基金”等模式发展 产业集群,现已构建起以显示面板、智能家电、芯片制造、汽车产业为代 表的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了包括京东方、海尔、格力、长 鑫存储、奇瑞、江淮、蔚来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了安徽特色发展知名品 牌标签。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安徽集成 电路企业超过 300 家,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条。智能终端实现快速增长, 全省微型计算机产量居全国第 5 位, 彩色电视机产量居全国第 3 位,智能 手表/手环产品位居全球同类产品出货量前列。合肥新型显示器件集群、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也被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此外,以 格力“无人工厂”为代表的高科技生产也将成为发展方向,通过协同京东 方、合肥长鑫为代表的“屏”、“芯”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家电行业转型高 端智能发展。

随着未来安徽省重点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 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推进传统制 造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 安徽省高端制造业发展优势将 日益凸显。安徽省及合肥市雄厚的产业基础为高端电子化工材料等化工产 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需求支撑。

3.2.2 区位市场优势

安徽省连接东西,贯通南北, 不仅是中部重镇, 还是东部沿海地区和 内陆地区的结合部,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通过承东启西, 将集聚形成产业 协同合力。若以需求端为导向, 作为主要的制造业终端生产基地,以合肥 为中心、以 500 公里为半径,其市场圈覆盖七个省份:安徽、江苏、上 海、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山东,这些省份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稠 密,临省覆盖人口达到 2.7 亿,是重要的消费市场;从生产制造环节来 看,安徽在沿产业转移路径承接长三角先进产能的同时, 还能通过产业协 同路径和江浙沪形成分工合作。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安徽省、合肥市未来战 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制造领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优势。

3.2.3 人力人才优势

安徽的高基数、高质量劳动力是全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红利。对照安徽人口大省的特质, 以及中科大加持下的高科技人才储备,全省在人力资 源方面具有基数大和质量高的双重特征,这也是过去安徽省能够实现产业崛起的核心要素。安徽省家电、面板、芯片等人才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过程 中,人口红利的加持是其中的共性优势之一。

一方面,与长三角地区相 比,安徽省劳动力资源数量和成本具有明显优势, 能够更好的承接东部发 达地区关联产业发展和转移。另一方面,安徽依托中科大所释放的高端人 才红利,也使其能够承接包括大数据、面板、芯片、人工智能在内的高端 产业的研发和生产。此外,合肥是安徽省的教育、科研中心, 拥有中国科 技大、合肥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每年能够为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大量人 才,加之近年来合肥市也在积极落实人才战略,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 人才落户发展,合肥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对高层次创新人才有 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安徽省劳动力及人才优势也将为区域高端化工产业 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2.4 政策支持优势

安徽高端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安徽省政策的持续发力。从京 东方、长鑫电子、蔚来汽车的落地布局,可以窥见一斑。近年来,安徽省 正在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关于推进重大 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 划( 2018-2030 年)》等文件陆续出台,可见未来安徽省下一步向高新技术 产业跨越的力度和决心。安徽省通过发布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建立相关 产业园,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头部产业发展,为 相关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3.3 发展劣势

3.3.1 化工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当前化工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项目的落地布 局目前仍处于空白。公用工程配套方面,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厂 等基础公辅设施仍在不断完善。在下一阶段发展进程中, 着力把握区域高端市场需求, 采用产业链定向招商优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逐步实现高端 产业集聚,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充分挖掘后程崛起优势,高起点 高质量建设化工园区。

3.3.2 产业发展空间相对受限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规划面积 1.9 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同 时,园区靠近合肥新桥机场,项目建设受到净空限高影响较大,园区整体 发展空间相对受限。未来,园区需要在产业发展上有所取舍, 应突出自身 比较优势,发展与合肥经开区高端制造业关联性强,资本、技术、人才密 集的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重点满足长鑫存储集成电路配套电子化工材料 需求。同时, 为了高效节约的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园区建设应充分依托 经开区已经建成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 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第三方服务,减 少园区重复建设供热、供电、供水及污水处理等辅助工程。

3.3.3 安全环保约束日益严格

园区未来的发展面临相对严苛的安全与环保约束条件。园区临近合肥 新桥机场,机场跑道两端净空区域范围对园区建筑物高度要求不大于 36 米,且园区规划有城际铁路穿过,需留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园区周边 范围内人流量相对较大, 区域环境相对较为敏感, 对化工项目的建设产生 一定的约束条件。未来, 园区在布局产业发展的同时,将尽可能避免使用 高危危险化工工艺, 满足与周边居民和相关设施的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并 采取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 做好应急预案。

3.4 发展机遇

3.4.1 双循环发展重塑产业新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内循环的核心是以产业升级为先 导,辅以大规模创造新消费场景投资, 进而带来消费升级的质变,使得供需两端的循环形成闭环相互强化,最后再以“内循环”去重塑“外循环”,打 开世界需求窗口。我国石化化工产业规模体量大, 产业韧性足,具有完整 产业链体系和终端市场潜力,将在未来引领全球产业升级与消费变革,发 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3.4.2 碳达峰开启价值挖潜新篇章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作出重要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 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 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以化石能源加工为主 的传统行业, 石化化工行业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 约 13%,占工业领域碳排放比重约 17%。石化化工行业的碳减排压力, 主 要在于自身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在此背景下,高端功能材料、专用化学 品等一批高端、绿色、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深度 挖掘碳达峰背景下产业链价值提升的新驱动和新逻辑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 重要助推力量。

3.4.3 新基建注入高质发展新动能

以 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数据中心等代表的新 型基础设施, 将全面引领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 施体系建设。这将为整个石化化工行业提升数字思维能力、数据应用能 力、场景运营能力和敏捷响应能力,重塑经营理念,构建产业生态为核 心,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架构, 加快推进科技应用,促进数字技术 向各领域融合渗透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发展机 遇。

3.5 发展挑战

3.5.1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给全球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世界经济大幅下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大宗商品需求锐减。地区冲突不断升级, 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 义、民粹主义抬头, 严重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了经济发展的风 险和不确定性,导致国际直接投资意愿下降。中美贸易关系的政治化严重 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也使 得全球争夺制造业高端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 响。

3.5.2 高端短板日益明显

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国内自给率仍旧偏低, 电 子化学品、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等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聚酰亚 胺、聚芳酯、全氟橡胶等位于“新材料金字塔”顶端的特种高端材料,国 内生产长期处于空白。而部分化工新材料在技术来源获得突破后,产能迅 猛增加,但由于所获技术属于国际低端水平,产品档次低,品种牌号少, 只能满足低端市场需求, 或者技术不成熟, 运行不稳定, 市场竞争力差, 从而出现了国内自给率和装置开工率“双低”的现象。

3.5.3 同质发展竞争激烈

经过“十三五”的迅速发展,我国化工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 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其突出表现是产品结构以中低端和通用型为 主,高档、专用产品比例较低。尤其在专用特种化学品、高性能合成材料 等新型领域高端新品缺乏,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行业内竞争激烈。部分 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尚处于空白, 进口依存度高,远不能满足我国新能源、 汽车、电子、医疗、航空等相关新兴领域发展的全面需求。

3.6 战略选择

3.6.1 需求导向, 与周边产业融合发展

以高端产业需求为导向, 与周边产业融合发展。充分突出合肥经开区 的产业和区位优势, 重点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新能源、医疗健康等下 游制造业融合发展, 优先满足长鑫存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其次重点培育和发展对下游产业形成制约的高端材料和化学品。满足下游产业高质 量发展对原材料的定制化要求, 为下游企业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实 现终端化和服务化发展。在满足项目本身高投入、高产出要求的同时,促 进下游高端制造业发展,在合肥经开区高端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重要作 用。

3.6.2 创新驱动, 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现有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创新能力,完善创新 生态,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新材料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的统筹衔接。聚焦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技术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技 术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高端产业研发和应用的产业基地。完善产业政策扶 持体系,提升对创新型企业、团队和人才的吸引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 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统筹领域人 才、团队、项目、基地建设,支撑战略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3.6.3 多措并举, 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

园区发展空间有限, 土地成本高, 需要多措并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一, 提高准入门槛,优先发展对合肥经开区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有 突出带动作用,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第二,充分利用合肥经开区的公 用工程和环保配套设施, 避免重复建设。第三,优化园区总体布局, 结合 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实现有序分期发展。第四,结合区域 上位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适时启动园区拓区工作,合理拓展产业发展空 间。

4 总体思路

4.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发展理念,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形势,主动对接战略新兴 产业新需求, 以创新发展为主要动力, 在国家和安徽省相关重大发展战略 指导下,充分结合合肥经开区及周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统筹资源优化配 置,加速产业提质升级, 优化空间合理布局,推动协同联动发展,逐步建 设高端引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安全规范的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创新示 范区, 重点围绕长鑫半导体产业发展一批配套电子化学品关键材料, 同时 通过创新孵化发展, 逐步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健康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所需的关键材料,为经开区及合肥市产业高质量发 展注入新动力。

4.2 规划原则

4.2.1 市场导向、资源匹配原则

以满足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配置条件, 综合考 虑原料、技术、市场、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做到“资源匹配、统筹兼 顾”。

4.2.2 创新驱动、高端发展原则

坚持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 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重点发展电子化 工材料等高端产品,培育持续创新的高端产品开发能力。

4.2.3 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原则

结合上位规划及周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考虑化工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有序落地产业项目,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 产业链体系和主辅结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4.2.4 安全环保、绿色低碳原则

安全、环保是实现化工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在规划、 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提高安全、环保意识,高标准建设安全、环保相关的基 础设施,高标准要求入园项目的安全、环保条件。重点在资源高效利用、 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实现产业的绿色、低碳、可 持续发展。

4.2.5 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原则

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发展,促进园区、企业和研究机构间的多领域深 层次合作,尤其是在产业链的互补和延伸方面,借助多方优势,实施技术 创新合作,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 打造多方协同、开放共赢的发 展新模式。

4.3 发展定位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将围绕服务于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及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为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 等新兴领域产业发展提供关键化工新材料等配套支撑。充分结合区域产业 发展特点,核心围绕服务于长鑫存储企业的发展, 满足其对关键电子化学 品等高端材料的需求,同时不断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和拓展新材料、新能源 等高成长新兴领域产业发展,为园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增长动 力。力争将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电子信息材料创新生产基地 和安徽新型化工产业发展示范区。

国家电子信息材料创新生产基地。全面把握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快速 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深度对接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适度拓展新型 显示面板产业需求, 充分发挥合肥经开区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创新优 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企业,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需 求为导向,以破解瓶颈工程和提高高端产品自给率为目标,发展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在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新材料项 目,打造以半导体材料为重点的国家级电子信息材料创新生产基地, 助力 区域和国家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新型化工产业发展示范区。全面把握国内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低碳发展新形势,充分结合区域安全环保发展相关要求, 通过建设以 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高端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布局以电 子信息材料为核心等高质量产业项目, 并通过创新孵化持续注入产业发展 新动能,打造安徽省新型高端特色化工产业发展示范区, 助力安徽省化工 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4 重点思路

4.4.1 深度对接区域高端产业需求, 大力发展电子化学品产业

深度对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满足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区域优 势产业所需关键电子化工材料供应保障。重点立足长鑫存储芯片产业发 展,有序承接京东方等显示面板产业对于彩色光刻胶的需求, 配套发展光 刻胶、电子特气、超净高纯试剂、抛光材料等关键电子化工材料,通过产 业引进和自主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满足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 解决 国内高端电子化工材料关键技术, 填补国内关键半导体材料产业空白。

4.4.2 积极推动高端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引领前沿孵化器建设

聚焦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攻坚领域, 注重创新产业创新孵化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合肥在创新产业孵化领域的经验和政策优势,以化工园区项目建 设和产品创新研发为依托,不断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孵化有序 衔接, 着力突破培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抢占未来 前沿产业发展制高点。

4.5 发展目标

4.5.1 总体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以满足区域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领域产业发展对关键化工材料的需求为重点,破 解现实技术难题,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幅提升,全面形成以电子信息材料为支撑,高端化工新材料加快培育和 发展的新型高端化工产业结构, 大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和优势品牌, 打造创新引领、特色鲜明、开放协同、绿色低碳的高端化工材料生产基 地,开创安徽省新型化工产业高端特色发展新格局,深度服务于区域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够在未来发展中更好的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

4.5.2 经济目标

预计现有规划项目投产后,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将实现产业项目总投 资 48.2 亿元,年产值 81.1 亿元,年利税 24.0 亿元,年利润 17.1 亿元。 同 时,通过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园区土地资源,园区经济效益水平仍有大幅 提升空间。

5 规划方案

合肥经开化工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服务于长鑫半导体产业对电子化 学品的需求, 适度拓展相关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同时通过创新发展做好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早期孵化和培育,为未来高端产业落地发展提供支持保 障。结合园区空间布局, 分为近期和远期两期发展。近期重点发展以光刻 胶、电子特气、超净高纯试剂、CMP 材料、电子封装材料为重点的电子 信息材料产业,远期充分做好空间预留,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深度发展和 承接生物医药等高端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安徽省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地区之一,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与国内半导体需求,近年来全省政策持续向半导体产业链倾斜,同时借助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优势吸引企业扎根,从 2013 年的数十家增至目前的近 150 家, 产业规模从不足 20 亿元发展到 260 多亿元, 增速居全国前列。

合肥市更是排进 2019 年全国前十大集成电路竞争力城市。合肥长鑫与晶合集成已成为存储器 IDM 和晶圆代工领域的安徽省标签,合肥长鑫首颗国 产 DDR4 内存芯片量产,并推向市场,实现了零的突破;晶合集成已经成 为国内前十大代工厂,其驱动芯片产能在全球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 市场占有率达到 20%,在中国大陆地区占有率达到 85%。展望未来,安徽 省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 智能家电、人工智能等安徽省重点“双招双引”产业,都将持续激发半导 体产业的需求潜力,助力构建半导体产业链集群。

同时也看到,当前安徽省在关键的半导体材料生产方面仍处于空白, 半导体行业上下游联系紧密,半导体产品快速升级迭代要求半导体生产与 与半导体材料供应企业紧密联系、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统一的产业体系。 因此,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通过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项目弥补区域半导体 材料产业发展短板, 助力全省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将迎来重大发 展机遇。

从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的具体构成来看,晶圆材料(主要为硅片)、 电子气体、光掩膜版、光刻胶及其配套试剂占比前四,分别为 38% 、 13% 、13% 、12%;CMP 抛光材料、湿电子化学品、靶材市场份额分别为 7% 、5% 、3%。同时以上半导体材料也是长鑫半导体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 关键原材料。因此,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基础条 件,园区将重点围绕光刻胶、电子特气、超净高纯试剂、CMP 材料、电 子封装材料等关键半导体材料进行规划发展。

5.1 光刻胶

5.1.1 规划方案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可对接芯片及面板产业需求,重点发展半导体、 面板光刻胶类产品。一方面重点满足长鑫存储晶圆项目对半导体光刻胶的 需求,布局 KrF 、ArF 光刻胶,并注重EUV 光刻胶的技术跟踪及研发;另 一方面,适度对接区域面板产业发展需求, 布局针对京东方等龙头企业所 需面板光刻胶产业。具体操作方面,重点针对国内外领先企业和周边芯 片、面板厂商的供应商展开招商,引进光刻胶树脂、光致产酸剂、光引发 剂、溶剂等光刻胶组分合成及光刻胶混配项目,打造完整的光刻胶原料供 应、光刻胶成品生产和技术服务产业体系。

规划重点推荐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1

光刻胶混配


200 吨/年


集成电路光刻胶

2

成膜树脂

3

关键组分(光致产酸剂、光敏剂等)

4

光刻胶混配


2000 吨/年


显示面板光刻胶

5

成膜树脂

6

关键组分(颜料、光引发剂、流平 剂、稳定剂)

5.1.1.1 重点招商企业

光刻胶重点招商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总部

1

苏州瑞红

正性光刻胶、负性光刻胶、显影液、剥离液、蚀刻 液、清洗剂

苏州

2

上海新阳

ArF 光刻胶、 KrF 厚膜光刻胶、清洗液、蚀刻液、化学 机械抛光液等

上海

3

彤城新材

KrF 、I-line 光刻胶

上海

4

德国默克

光刻胶、电子特气、前驱体

德国

5

住友化学

G/I-line 、KrF 、ArF 、EUV 光刻胶

日本

6

陶氏化学

G/I-line 、KrF 、ArF 、EUV 光刻胶

美国

7

容大感光

G/I-line、面板光刻胶

深圳

8

欣奕华

面板光刻胶

北京

5.1.1.1 发展潜力分析

光刻胶处于电子产业链核心环节, 是半导体国产化的关键一环。光刻 胶在电子产业链举足轻重,其上游是精细化工行业,下游是半导体、印制 电路板、液晶显示器等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其中,半导体是光刻胶技术 门槛最高的下游领域。在半导体精细加工从微米级、亚微米级、深亚微米 级进入到纳米级水平的过程中, 光刻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生产制造 也因此成为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化的关键一环。

2019 年,全球整体光刻胶市场规模为 91 亿美元, 而到 2022 年则有望 达到 105 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速 5%。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产品进出口 国占据了光刻胶最大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国内光刻胶市场规模快速扩 大, 2015-2020 年中国光刻胶市场规模由 100 亿元增长至 176 亿元, 年均复合增速 12.0%。

在全球光刻胶市场,半导体、LCD 、PCB 类光刻胶各自占有 27% 、 24%和 24%的份额。当前国内半导体光刻胶和面板光刻胶制造能力仍较 弱,中国光刻胶企业主要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 PCB 用光刻胶, 占整体生 产结构中的 94%。国内的半导体光刻胶及面板光刻胶供应能力十分有限, 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仍十分广阔。其中, 半导体作为成长动力最强、发展空间最广、技术含量最高的下游市场,将是国产光刻胶突破最核心的方向。

全球光刻胶分类占比 国内光刻胶产品结构

当前, 光刻胶的核心技术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所掌握, 并且由于光 刻胶的特殊性质,市场潜在进入者很难对成品进行逆向

分析, 光刻胶产业呈现日本企业寡头垄断格局。世界主要光刻胶企业 有日本 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美国陶氏化学、韩国东进世美等。中 国光刻胶产业规模仍相对较小, 也有厂商在积极布局相关产业,主要包括 晶瑞电材、北京科华、华懋科技、上海新阳、南大光电等。

光刻胶产业链共有四大壁垒, 从上游至终端分别是原材料壁垒、配方 壁垒、设备壁垒和认证壁垒。

其中,原材料壁垒和配方壁垒对光刻胶厂商 从原料合成以及差异化研发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设备壁垒主要是研发中配 套使用的,以光刻机为核心的半导体设备; 认证壁垒表现为光刻胶需要长 达数年的认证周期, 下游厂商更换意愿低。受限于多项壁垒压制,以往国 内光刻胶厂商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产品基本集中在较低端的 PCB 光刻胶。

随着近年来国内光刻胶企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的不断积累, 光刻胶进入 国产化替代窗口期,行业壁垒将逐步被打破。国内头部厂商诸如北京科 华、晶瑞电材等已经在 KrF 、ArF 等高端品类中崭露头角;资本市场对光 刻胶的投资升温也大幅拉动了光刻胶企业的融资能力;国内厂商通过积极 购置先进光刻机等高端设备,以匹配先进制程产品研发, 通过大量资金投入打破设备壁垒;下游晶圆厂对国内光刻胶供应商的认证意愿也在不断增强,再加之信越化学断供等意外事件, 国内光刻胶已经进入客户认证加速期。

合肥长鑫存储、京东方等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为光刻胶产 业提供了重要的下游消费市场空间,同时通过与下游消费企业实现区域协 同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光刻胶的生产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有助于不断提 升产品发展质量,持续拓展高端产品消费市场,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5.2 电子特气

5.2.1 规划方案

充分结合长鑫存储企业对特种气体的需求,同时考虑适度为区域半导 体、平面显示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等产业配套电子特气 材料,将规划重点发展三氟化氮 NF3 、六氟化硫 SF6、六氟化钨 WF6 等氟 化物、 四氟化碳 CF4 、六氟丁二烯 C4F6 等氟代烷烃等区域市场需求量相对 较大的产品,主要用于清洗、蚀刻、氧化/沉积工艺特气等相关需求。

规划重点推荐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1

三氟化氮 NF3

2000 吨/年


清洗、蚀刻工艺特气

2

四氟化碳 CF4

500 吨/年

3

六氟化硫 SF6

1000 吨/年

4

六氟丁二烯 C4F6

50 吨/年

5

六氟化钨 WF6

500 吨/年

氧化/沉积工艺特气

5.2.1.1 重点招商企业

电子特气重点招商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总部

1

七一八研究所

He 、WF6 、NF3 、HF 、Xe 、C2F6 、C4F6

邯郸

2

上海启元

Ar/Ne 、Xe/Ne 、CO 、COS 、BF3

上海

3

盛麟气体

SiH4

上海

4

昊华科技

NF3 、CF4 、SF6 、BF3 、WF6 、PH3

北京

5

博纯材料

BF3 、GeH4

泉州


6

亚格盛电子

SiH4 、Si2H6

芜湖

7

华特气体

CF4 、C2F6 、C3F8 、C4F8 、BF3 、WF6 、GeH4

佛山

5.2.1.1 发展潜力分析

电子特气主要包括氢化物、氟化物、氟代烷烃、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 光纤等电子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支撑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薄膜、 刻蚀、掺杂、气相沉积、扩散等工艺, 供应方式以零售分散供应为主。在 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生产过程中,电子气体成本占集成电路材料总成本的 5~6%,虽然占比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好坏, 电子气体纯度每提高一个数量级, 都会极大地推动半导体器件质的飞跃。

受益于集成电路产业向国内转移, 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稳步增长,2018 年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达到 122 亿元,同比增长 16. 1%,预计到 2024 年国内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 230 亿元,市场空间广阔。全球范围内来 看,半导体行业对电子特气的需求占到总量的 71%,显示面板需求占到 18%。国内晶圆代工产业的发展稍显滞后,而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显示面板 企业则已经初具规模,我国电子特气的下游应用比例与全球有所差别,其 中半导体行业对电子特气需求占到国内总需求的 42%,显示面板需求占到 37%。

全球电子特气下游需求占比 我国电子特气下游需求占比

全球电子特气市场垄断特征明显, 美国空气化工、法液空、新林德、 日本大阳日酸四家公司总计占据世界电子特气市场份额的 94%,国内电子特气市场同样被以上几家大型跨国气体公司所垄断,总计占据国内电子特 气市场份额的 88%;国内的气体公司,比如华特气体、金宏气体等占比都低于 3%。

经测算, 每平方米逻辑电路晶圆加工所需要的电子特气约为 37.3kg , 每平方米存储电路晶圆加工需要约 12.0kg 的电子特气。也正是由于电子 特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次的特点, 使得下游半导体产业的客户希望气 体供应商能够覆盖更多类别的产品,并且提供包装容器处理、检测、维修 及供气系统的设计、安装等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从而满足其一站式的用气 需求, 这对气体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气体公司不仅需要内生性地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还需要通 过不断地研发新品种的特气,或者通过外延并购其余气体公司拓展产品线。

近几年,为促进电子特气行业的国产化,政府发布了多种产业鼓励政策。 2017 年 1 月, 工信部等四部委首次提出“加快高纯特种电子气体研发 及产业化,解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材料制约”;

2019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 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2019 版)》中指出,将用于集 成电路和新型显示的电子气体的特种气体: 高纯氯气、三氯氢硅、锗烷、 氯化氢、氧化亚氮、羰基硫、乙硼烷、砷烷、磷烷、甲硅烷、二氯二氢 硅、高纯三氯化硼、六氯乙硅烷、四氯化硅等列为重点新材料。

另外,国 家大基金(二期) 于 2019 年 7 月募集完成, 以加大对国产设备和材料领 域的投入。2019 年 9 月,国家大基金二期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零部件峰会上 透露了未来大基金的投资布局及规划的三大方向,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基 金在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持续推进装备与集成电路制造、封测企业的协 同,加强基金所投企业间的上下游结合,加速装备从验证到“批量采购”的 过程, 为本土装备材料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督促制造企业提高国产 装备验证及采购比例,为更多国产设备材料提供工艺验证条件,扩大采购 规模。 ”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发展电子特气有以下方面优势, 一是贴近下游客户,方便电子特气企业物流配送及为下游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二是能够在 园区内建设符合要求的危险化学品储运设施。利用上述优势, 结合周边集 成电路和显示面板等重点下游企业需求,可针对国际电子特气巨头和国内 领先企业展开招商, 发展电子特气纯化、混配、库存、配送等全产业链技 术。

5.3 超净高纯试剂

5.3.1 规划方案

结合长鑫存储企业生产需求, 用量较大的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包括电子 级硫酸、双氧水、氢氟酸等,同时在晶圆生产过程中也将较多的使用蚀刻 液、显影液、剥离液等试剂。 统筹考虑区域安全环保风险承受能力低等方 面因素,规划在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内重点布局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硫 酸、电子级磷酸等通用超净高纯试剂和蚀刻液、显影液、剥离液三种功能 性超净高纯试剂。 同时, 超净高纯试剂富余产能将考虑适度供应区域内集 成电路、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等相关产业需求, 通过下游需求持续带动 超净高纯试剂产业创新发展,助力区域协同共赢。

规划重点推荐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1

电子级 HF

2 万吨/年


通用超净高纯试剂

2

电子级 H2 SO4

4 万吨/年

3

电子级磷酸

1 万吨/年

4

蚀刻液


3 万吨/年


功能性超净高纯试剂

5

显影液

6

剥离液

5.3.1.1 重点招商企业

超净超纯试剂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总部

1

联仕化学

硫酸、氢氟酸、磷酸、硝酸、 NMP 等

昆山


2

晶瑞电材

硫酸、氨水、异丙醇、盐酸、过氧化氢、 NMP、氢氟 酸、刻蚀液等

苏州

3

江化微电子

硫酸、氨水、盐酸、过氧化氢、氢氟酸、磷酸、剥离 液、蚀刻液、稀释剂等

江阴

4

兴福电子

硫酸、磷酸、硝酸等

宜昌

5

莱特光电

双氧水、硝酸、磷酸、显影液、研磨液、蚀刻液等

西安

5.3.1.1 发展潜力分析

超净高纯试剂主要以上游硫酸、盐酸、氢氟酸、氨水、氢氧化钠、氢 氧化钾、丙酮、乙醇、异丙醇等为原料,经过预处理、过滤、提纯等工艺 生产得到的高纯度产品。下游应用主要为光伏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和半 导体三大领域,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制造的清洗、蚀刻、掺杂、显影、晶 圆表面处理、去膜、去光刻胶等工序中。

常用的湿电子化学品以通用化学品为主,占比达到 88%,其中过氧化 氢、氢氟酸和硫酸需求占比排名前三,占比分别达到 16.7% 、 16%和 15.3%;功能性化学品中主要为显影液和 MEA 等极性溶液, 占比达到了 4.3%和 3.2%。

2020 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为 50.8 亿美元,近 5 年年均增长 率为 4.3% ,2019 年,全球下游需求量合计 327 万吨, 其中半导体需求量 达到 134 万吨(占比 41%),显示面板需求量达到 116 万吨(占比 35%), 光伏产业需求量达到 77 万吨(占比 24%)。 2019 年,中国湿电子化学品 市场规模突破 100 亿元,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和面板显示制造环节产业链转 移,中国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增速,2015-2019 年平均增长率为 16.7% 。 与全球情况不同, 中国下游以显示面板需求量达到 45.7 万吨(占比 37%),半导体需求量 41.5 万吨(占比 41%),太阳能电池需求量 24.1 万 吨(占比 22%)。

超净高纯试剂行业具有天然的区域性约束, 主要围绕下游产业布局。 湿电子化学品对于产品纯度、洁净度有很高的要求,长途运输不利于品质 保证, 且易产生较昂贵的运输成本,因此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往往围绕下游制造业布局。在半导体领域,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用于清洗颗粒、有机残留 物、金属离子、自然氧化物等污染物, 以及前道工艺中显影、光刻胶剥 离,后道工艺中清洗、溅射、黄光、蚀刻等环节。

合肥区域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产业发展为超净高纯试剂产业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空间, 同时超净高纯试剂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提升 区域关键化工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

5.3.2 CMP 材料

5.3.2.1 规划方案

长鑫存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多种型号的研磨剂、研磨液有大量需求, CMP 材料市场进入门槛高,发展潜力好,是支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 键电子化工材料。重点围绕长鑫发展需求, 适度拓展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发 展需要,园区规划发展市场空间较大, 应用场景更多的聚氨酯抛光垫、复 合抛光垫以及铜抛光液、钨抛光液和硅抛光液。

规划重点推荐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1

聚氨酯抛光垫

20 万片/年

CMP 抛光垫

2

复合抛光垫

3

铜抛光液

2000 吨/年


CMP 抛光液

4

钨抛光液

500 吨/年

5

硅抛光液

400 吨/年

5.3.2.2 重点招商企业

CMP 材料重点招商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总部

1

安集科技

抛光液、光刻胶去除剂

上海

2

鼎龙股份

抛光垫

武汉

3

陶氏化学

抛光垫、抛光液

美国

4

Cabot

抛光垫、抛光液

美国


5.3.2.1 发展潜力分析

化学机 械 研 磨 / 化 学 机 械 抛 光 ( CMP , 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是目前公认的纳米级全局平坦化精密加工技术。在集成电 路制造全过程中,除集成电路设计环节外, 硅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封 装测试过程都需要使用 CMP 工艺,其中集成电路制造是 CMP 工艺主要应 用场景。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循环重复多次 CMP 工艺。在 晶圆制造中, 晶圆经过光刻和刻蚀等工艺流程的多次循环,逐层集成,并 经离子注入、退火、扩散、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机械研磨 ( CMP)等流程,最终在晶圆上实现特定的集成电路结构。 CMP 主要运 用在在单晶硅片抛光及多层布线金属互连结构工艺中的层间平坦化。

抛光液和抛光垫是 CMP 工艺的核心耗材,占据 CMP 材料市场 80% 以上。全球抛光材料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01-2018 年,全球抛光材料市 场规模复合增速达 10. 13%。根据卡博特官网公开披露数据,2018 年全球 抛光材料市场达 20.1 亿美元, 其中抛光垫市场为 12.7 亿美元,抛光液市 场为 7.4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全球抛光材料市场将达 26.1 亿美元。

抛光垫技术壁垒高, 认证时间长。抛光垫主要包括聚氨酯抛光垫、无 纺布抛光垫、复合型抛光垫等几种类型产品。由于 CMP 抛光垫在设计和 使用寿命方面不断改进, 技术壁垒极高;另外,新品测试的流程复杂,认 证时间长达 1-2 年,晶圆厂商为保证有序稳定生产, 不轻易更换供应商。 目前抛光垫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市场由美国陶氏化学(约 80%市场份 额)、美国卡博特、日本东丽等公司垄断,产品毛利率在 50%以上。我国 在抛光垫领域起步较晚, 2006 年后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出现显著增长, 占全球比重逐年上升,追赶势头迅猛。

抛光液市场被境外巨头垄断,卡博特微电子、陶氏杜邦、VSM、日本 日立、富士美 CR5 共占据了约 78%的市场份额。其中卡博特微电子占比 最高达到 36%。国内厂商由于缺乏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庞大的国内 半导体市场完全被外资产品占据。预计 2025 年我国 CMP 抛光液消费量将达 9653 万升,其中超过 65.7%来源于境外厂商。安集科技是我国抛光液 龙头企业,相关专利储备较多,在抛光液中使用 CeO2 磨料的专利数量位 居全球第一, 2018 年在全球抛光液市场占有率达 2.44%。公司目前拥有抛 光液总产能 13314.34 吨/年,在建产能 16100 吨/年。产品已在逻辑芯片领 域的 130- 14nm 节点实现规模化销售,主要应用于国内 8 英寸和 12 英寸主 流晶圆产线,10-7nm 技术节点正在研发中, 中芯国际、台积电均为公司 客户。在存储领域, 公司钨抛光液技术日益成熟, 在抛光速率、平坦化及 缺陷率等各方面达标,实现了在存储器新片厂中的规模化销售,目前已进 入长江存储产业链。

CMP 抛光液由研磨颗粒(如纳米 SiO2 、Al2O3 粒子等)、表面活性 剂、稳定剂、氧化剂等组成。研磨颗粒提供研磨作用,化学氧化剂提供腐 蚀溶解作用。按照研磨颗粒不同,CMP 抛光液可分为二氧化硅抛光液、 氧化铈抛光液、氧化铝抛光液和纳米金刚石抛光液等几大类, 其中研磨颗 粒为最主要原材料。随着芯片制程不断精细,对抛光液需求逐渐增加。根 据卡博特微电子, 当逻辑芯片制程达到 5nm 时,约 25%-30%生产步骤都 要用到抛光液。存储芯片由 2D NAND 升级到 3D NAND 后由于结构更复 杂,抛光次数增加,且约 50%生产步骤需要用到抛光液。技术进步叠加芯 片制程精细度提高,将为抛光液需求打开广阔空间。

5.4 电子封装材料

5.4.1 规划方案

合肥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为封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需求支 撑条件,现已入住了包括沛顿科技、华东科技、精智达等几家封测相关企 业,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园的发展,对于先进封测材料将产生较大的市场需 求, 因此,园区规划布局环氧树脂及聚酰亚胺系列产品, 以满足区域封测 产业发展对于先进封装材料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

规划重点推荐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1

环氧树脂系列产品

300 吨/年

封装材料

2

聚酰亚胺系列产品

200 吨/年

封装材料

5.4.1.1 重点招商企业

全球环氧塑封材料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日本的住友电木、日东电工、日 立化成、信越化学,韩国的三星 SDI 、KCC 、NepesAMC,中国台湾的长 春集团、长兴材料、义典科技, 美国的瀚森专用化学品公司,德国的 DurescoGmbH 。国内前三大生产者为华威电子、台湾长春、江苏中鹏。

聚酰亚胺生产企业主要包括美国杜邦、日本宇部、韩国科隆、 日本三 菱、日本钟渊、 SKC。国内目前尚无产业基础较好的企业, 可重点引进相 关创新创业团队。

5.4.1.1 发展潜力分析

全球封测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从 2019 年的 680 亿美元 增长到 2025 年的 85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 4%。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 协会的数据,中国封测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1 年的 976 亿元增长到了 2019年的 235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 11.6% ,显著高于全球增速。

根据封装材料的不同,半导体封装可分为塑料封装、金属封装、陶瓷 封装和玻璃封装。其中, 塑料封装属于非气密性封装,具有成本低、生产 工艺相对简单的优势,适用于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目前塑料封装路线占比 约 95%。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薄膜化、高性能化、多功能化、高可靠性 和低成本化,市场需求使得集成电路封装密度增加,对于 IC 封装材料的 要求也日益提高。随着大芯片时代的到来, 原有的金属、陶瓷材料封装工 艺技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为代表的电子封 装材料正逐渐崛起成为重要的 IC 封装材料。

环氧塑封料(EMC)是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以高性能酚醛树脂为 固化剂,以硅微粉等为填料,并添加促进剂、阻燃剂、着色剂、偶联剂等多种助剂混配加工而成的模塑料。EMC 是一类重要的集成电路与分立器 件采用的电子化学品,占半导体组装封测所需化学品市场规模 10%,其作 用是通过包裹半导体芯片以实现对芯片的机械保护,包括外部物理作用, 如冲击、压力等; 外部化学作用, 如潮气、热能、紫外辐照等; 同时 EMC 还为芯片提供散热通道以及充当芯片内部与外界电路沟通的桥梁。 目前封装树脂主要采用环氧塑封材料,占比约 90%。2019 年全球 EMC 产 能、产量分别为 51.0 万吨、 40.8 万吨, 国内 EMC 产能约 14.4 万吨, 产量 约 9.3 万吨,需求量约 12.5 万吨。从竞争格局看, EMC 产能主要集中在 亚洲。其中, 日本市场份额最高,主要依靠技术优势抢占中高端市场;而 韩国、中国台湾、欧美、大陆企业则主要为成本优势,集中于中低端市 场。

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介电性能、 绝缘性、粘附性、阻水性等优异的综合性, 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晶圆级封装等先进半导体封装制程中,聚酰亚胺是至 关重要的层间介质材料之一,但我国先进封装用聚酰亚胺材料基本依赖进 口。光敏聚酰亚胺(PSPI) 是一类在高分子链上兼有亚胺环以及光敏基 因,集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和感光性能的有机材料。

光敏聚酰亚胺作为封装材料可用于缓冲涂层、钝化层、 α 射线屏蔽材料、 层间绝缘材料、晶片封装材料等,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以及多芯片封装件 等微电子工业的封装中。国内 PSPI 行业起步晚,目前对于 PSPI 的研发、 生产以及应用方面, 远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 PSPI 市场需 求大多依赖进口。当前,在全球市场中, PSPI 市场主要由美日合资的 HDM 公司、日本东丽公司掌控,其中日本东丽是全球中正性 PSPI 产品市 场化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其正性产品被应用在微电子封装、光电子封装等 多个领域。

5.5 生物医药

5.5.1 发展思路

按照安徽省现代医药产业的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区域内产业发展需求 及土地、环境承载力的限制与要求, 园区远期可考虑适度布局生物药产业 链中的中游产业,即生物药制造,主要包括包含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以及单克隆抗体领域。

园区生物药产业发展重点

5.5.2 规划方案

受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疫苗行业和血液制品行业迎来了 一轮景气期。考虑到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本 园区近期以发展疫苗与血液制品为主, 远期择机布局诊断试剂以及单克隆 抗体领域。

⚫ 血液制品:

白蛋白作为我国第一大血制品品种,已经得到多年的临床运用,长期 在我国医院用药量中排名前列。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是我国第二大 血制品和海外血制品市场的第一大品种,在新冠疫情助推下未来有望成为 最具潜力、而且成长空间大的品种。 2020 年,我国白蛋白制品和精丙批 签量分别为 5869.5 万瓶和 1313 万瓶, 同比增长 12.8%和 9. 1%,呈现快速 增长态势。因此,本园区重点发展人血白蛋白、静丙,适当布局人纤维蛋 白原、凝血因子等产品。

血液制品规划重点产品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备注

1

人血白蛋白

100 批次/a


年投血浆 500 吨

2

人免疫球蛋白

100 批次/a

3

人纤维蛋白原

50 批次/a

4

凝血因子

50 批次/a

⚫ 疫苗: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肺炎疫苗成为 2020 年市场最关注的领域之 一。受疫情带动,流感疫苗也迎来大增,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品种。2020 年,我国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分别为 2828 万支和 5704 万支/瓶, 同比增长 98.9%和 85.3%,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 影响, 民众疾病防控意识进一步提升,将进一步拉动疫苗行业的快速发 展。因此,本园区重点发展肺炎疫苗、流感疫苗,适当布局狂犬疫苗、 HPV 疫苗产品。

疫苗规划重点产品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1

肺炎疫苗

200 万支/年


合计年产 600 万支

2

流感疫苗

200 万支/年

3

狂犬疫苗

100 万支/年

4

HPV 疫苗

100 万支/年

5.5.3 重点招商企业

园区血制品、疫苗重点招商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总部


1


天坛生物

拥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三大类 产品 72 个产品生产文号。在国内首发上市人血白蛋 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等产品。


北京


2


上海莱士

包括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 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 VIII 、 冻干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 合剂。


上海



3


华兰生物

包括血液制品业务、疫苗制品、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研 发、生产三类业务,其中血液制品有人血白蛋白、静注 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 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 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 11 个品 种(34 个规格)。


河南


4


沃森生物

包括 13 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 型)、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 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多 糖结合疫苗、 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共 7 个产品(9 个品规)。


云南


5


智飞生物

包括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A 群 C 群脑膜炎球 菌多糖结合疫苗、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注射用 母牛分枝杆菌等自主产品及统一销售默沙东的四价人乳 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酿酒酵母)、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 (Vero 细胞)、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肝炎灭活 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等所有进口疫苗。


重庆


6


康泰生物

包括无细胞百白破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 23 价肺 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产品种类涵盖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深圳

5.5.1 发展潜力分析

目前, 安徽省生物医药行业积极推进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 和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领域并重发展,基本建成起优势突出、结构合理、产 业链完整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 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形成了 “三一多” (三核一片多点) 的产业布局。

“三核”: 以合肥为中心,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等创新平台, 集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高端要素,重点发展现代医药、 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全省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增长极;以亳州为中心,重 点发展现代中药,形成集中药种植、中药制造、中药流通等全产业链协同 发展的格局; 以阜阳为中心,重点发展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 产业,形成交叉互融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

“一片”:黄山、池州和宣城等皖南片,重点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及保健品、健康体育等产业,打造康养旅游重点发展区。

“多点”:根据各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打造一批生命健康 产业聚集地,推动全省生命健康产业多点开花、全面发展。

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攀升,形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 术开发区和巢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产业集聚基地。合肥经开区以宿松路 沿线为核心逐渐发展,拥有天麦生物、尼普洛、大桐制药、中国医药、安 徽省医药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医药流通、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两大板 块。合肥经开区医药健康产业园已集聚了 59 家医药物流和生产企业,成 为安徽省最大、全国知名的医药物流园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尼普洛生产 的透析器技术全球领先,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40%。医药生产企业天 麦生物历经多年孵化、研发,形成全系列胰岛素针剂产品链, 即将进入产 业发展爆发期。经开区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 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将努力打造全球首 个口服胰岛素胶囊基地,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一系列促进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2021 年 7 月安徽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 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力争到 2025 年,打造 5 个生命 健康百亿以上企业,形成 5 个生命健康千亿以上城市,生命健康产业营收 突破 2 万亿。其中,医药工业三大领域,打造现代医药、现代中药两个千 亿级产业集群和医疗器械五百亿产业集群,营收突破 2500 亿。

此外, 合肥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综合 性院校,拥有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两所专业本科院校。依托三 大产业集聚基地,集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究 中心、合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 依托安科生 物等行业龙头企业, 建设基因工程制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安徽医科 大学等高校资源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化技术研究院(如抗炎免疫 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创新药物研究院),形成了产业研 一体化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合肥经开区具有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 加上安徽省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区域人才技术的支撑,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5.6 创新孵化中心

创新孵化中心建设通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整合产业现有资 源、加速生态圈培育、构建产业创新体,协助区域搭建创新产业培育平 台,进而快速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同行业间良性互动的产业。化 学品集中区的创新孵化应以坚持开放式合作为基础,结合园区产业发展方 向,紧密追踪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产业技术,积极引导传统化工产 业向新兴产业延伸和跨越,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功能化、精细化路线 拓展, 实现针对战略性新兴高附加值产业的靶向孵化,从而为园区远期产 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5.6.1 发展思路

充分结合区域内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针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创新技术研发, 通过创新孵化逐步实现该领域的突 破发展和引领发展。

围绕一核(创新技术孵化中心)、三维(电子化学 品、高端化工材料、前沿新材料)、四极(技术研发中心、中试工程中 心、放大设计中心、创新示范基地)、六支撑(金融保障、专利服务、政 策保障、工程咨询、检测分析、商业推广),全面推进创新技术孵化中心 的优化建设工作。重点瞄准园区规划布局发展的光刻胶、电子特气、超净 高纯试剂、CMP 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高端电子化工产业,持续创新孵 化高技术新产品,以满足集成电路产业快速更新的需求;

同时结合区域战 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瞄准未来产业发展重点,通过创新不断开发高端化工 新材料等高价值产品,择机在经开区进行产业孵化,满足区域关联产业持 续发展需求。此外, 结合其他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 重点吸引一批具 有突破技术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人才组建团队,提升创新链整 体效能, 抢占未来前沿高端产业发展的先机。

5.6.2 发展路径

5.6.2.1 着力推进前期筛选择优工作

围绕国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批先进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机构, 重点推动高端技术择优筛选工作的前置前移,形 成前端精细优选,后端优质孵化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

5.6.2.2 全面布局功能模块优化建设

围绕一核、 三维、四极、六支撑, 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孵化中心的优化 建设工作。电子化学品重点推动半导体光刻胶关键组分的实验性孵化;高 端化工新材料重点推动新能源、 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所需关键化工材 料的引导性孵化;前沿新材料重点推动 3D 打印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离 子液体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性孵化。

5.6.2.3 积极完善辅助保障体系支撑

重视源头保障: 全面缓解技术落地的资金瓶颈, 积极引入市级、省级 产业风险基金,与孵化中心的发展建立双向贯通辅助的协同机制;强化技术引领:以企业为主体, 引进培育高精尖领域的领军团队实现原有产业驱 动体系的重构,进一步提升区域化学品产业的高端化、精细化与功能化水 平。深化政策辅助, 积极破题制约技术落地发展的政策障碍, 以需求为引 领,切实围人才引进,人员安置、技术奖励等方面加大政策辅助力度。

5.6.2.4 有序构建技术孵化循环系统

积极融合金融保障、专利服系、政策保障、工程咨询、检测分析、商 业推广等六个维度的发展重点,系统性培育技术企业落户孵化的体系脉 络,打造合肥技术高地。盘活现有土地,着力提升技术引进的运营效率; 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性谋划孵化中心的产业脉络; 推动以产定点,精准布 局与现有产业协同关联的技术布点;重视横向耦合,深入挖掘技术孵化和 化工后端融合发展的潜力;提高延伸水平, 深度挖掘承接电子化学品、先 进功能材料等的协同发展潜力; 培育协同体系,深入推进技术孵化项目与 高端应用市场需求的融合发展。

5.7 重点产业项目表

结合上述产业发展方向,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规划重点产业项目汇总 如下:

规划重点产业项目表 单位: 万吨/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光刻胶



1

光刻胶混配


200 吨/年


集成电路光刻胶

2

成膜树脂

3

关键 组分 (光 致产 酸 剂、光敏剂等)

4

光刻胶混配


2000 吨/年


显示面板光刻胶

5

成膜树脂


6

关键组分(颜料、光引 发剂 、 流平剂 、 稳定 剂)

电子特气




序号

项目名称

生产规模

备注

7

三氟化氮 NF3

2000 吨/年


清洗、蚀刻工艺特气

8

四氟化碳 CF4

500 吨/年

9

六氟化硫 SF6

1000 吨/年

10

六氟丁二烯 C4F6

50 吨/年

11

六氟化钨 WF6

500 吨/年

氧化/沉积工艺特气

超净高纯试剂



12

电子级 HF

2 万吨/年


通用超净高纯试剂

13

电子级 H2 SO4

4 万吨/年

14

电子级磷酸

1 万吨/年

15

蚀刻液


3 万吨/年


功能性超净高纯试剂

16

显影液

17

剥离液

CMP 材料



18

聚氨酯抛光垫

20 万片/年

CMP 抛光垫

19

复合抛光垫

20

铜抛光液

2000 吨/年


CMP 抛光液

21

钨抛光液

500 吨/年

22

硅抛光液

400 吨/年

电子封装材料



23

环氧树脂系列产品

500 吨/年

封装材料

24

聚酰亚胺系列产品

生物医药




25


血液制品


300 批次/年

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 白、人纤维蛋白原、凝血 因子等

26

疫苗

600 万支/年

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狂 犬疫苗、HPV 疫苗等

创新孵化中心




6 效果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预计现有规划项目投产后,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将实现产业项目总投 资 48.2 亿元,年产值 81.1 亿元,年利税 24.0 亿元,年利润 17.1 亿元。 此 外,随着远期预留发展区的开发利用, 园区经济效益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空 间。 园区产业项目投资及经济效益估算如下表:

园区投资及经济效益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

产值

利税

利润

1

光刻胶

170000

250000

100000

75000

2

电子特气

43930

54648

17185

10583

3

超净高纯试剂

61850

125800

24620

15463

4

CMP 材料

22000

29247

8148

5565

5

电子封装材料

2000

1500

760

500

6

生物医药

132640

324525

81132

58414

7

创新孵化中心

50000

25000

8000

5000


合计

482420

810720

239845

170525

此外, 园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场地平整、道路、绿化、管网及消 防等方面的投资,由于园区公用工程设施多数依托园区外部供应,园区内 场地平整、道路、绿化等开发建设基础较好,因此园区基础设施投资相对 较小,重点包括园区内管网建设、消防等方面。

6.2 社会效益分析

6.2.1 提升关键电子化工材料创新能力

本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将聚集行业内领先企业和创新人才,在战略性 和前瞻性的电子化学品领域重点布局, 攻克一批亟待突破产品,掌握一批 战略性技术, 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从产业技术源头上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布局,带动和提升行业的技术进步, 提升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重点电子 化工材料持续创新能力。

6.2.2 完善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

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 产业已经入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 基础原料供应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 重要作用,对高端新材料的供应能力和产业协同发展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在产业链逆全球化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技术封锁的大环境 下,本园区以周边高端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产业链上占据重要位置 的关键材料, 并注重与下游行业的协同融合发展, 将为下游高端制造业发 展提供强大助力,对完善区域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6.2.3 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合肥经开区化工产业的建设, 将加快区域产业资源整合, 有助于缓解 目前区域化工产业基础薄弱,产品供应明显不足, 尤其高端电子化工产品 短缺的局面, 有助于引导区域化工产业向新型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优化 升级。

6.2.4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本园区的建设不仅对相关产业、行业起到促进作用, 还将有力改善当 地就业状况。建设期内, 大量施工队伍参与建设, 可带动当地商业、服务 业、餐饮业的消费, 增加当地居民和地方财政收入。园区发展预计将创造 600 个直接就业岗位;按照带动效应,园区内每增加 1 个就业机会,在社 会上相应的其它部门就增加 2~3 个就业机会, 因此还将创造 1500 个以上 的间接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和 谐快速发展。

6.2.5 有助于打开对外合作新窗口

化工园区的建设将为本地区的对外合作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与产业基 础,通过建立关联耦合、协同集聚发展的新型化工产业体系, 将进一步吸 引知名跨国公司与集团企业将目光投向安徽、投向合肥, 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7 措施建议

7.1 发挥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坚持引进高水平项目

建设国际领先的工业区的基础是拥有国际领先的产业项目。合肥经开 区高端制造业产业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明显有 条件发展高端产品, 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重点吸引国内外先进厂商和投 资集团,合作开发,共同发展。对具体项目,要坚持“技术国际领先、产 品产业高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突出产业特色, 引进技术含量 高、产品质量高、企业管理标准高的高水平新材料项目。

7.2 落实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园区规划的新材料项目对企业研发实力有较高要求,在未来的发展 中,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重点企业 的交流合作, 着力推动产学研用的合作创新和深度融合。应加大力度构建 园区产业发展支撑服务体系,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开发和再创新, 实现科技创新的规模化、产业化和自主化。

7.3 严格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

园区企业要将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其 成为企业的重要决策因素。严格园区准入机制,进入园区项目必须采用先 进技术和工艺,达到污染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清洁生产, 利用低碳资源、 引进绿色工艺,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率,体现绿色生态 化工特色。

7.4 推进园区智能化升级,促进区域产业智能化融合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高端制造业与 5G、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 融合,智能制造已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作为新建园区, 园区可通过与 IBM、华为等领先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合作,结合专业的安全环保咨询管理机构,提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要求入驻企业进行智能工厂建 设,积极推进园区智能化发展, 实现智能工厂与智慧园区和无缝衔接,促 进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的有机融合。

7.5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强化园区发展软实力

园区发展初期,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土地平整,落实水、电、燃气、蒸 气接入,以及公共建筑、标准厂房、物流仓储、安全环保监控平台、智慧 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政府、园区、央企和社会资本的深度合作途 径。园区运行阶段, 探索发展园区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第三 方服务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组建新材料电子商务平台, 完善孵化器、加 速器、产业化基地配套功能,逐步开发生产型服务业,强化园区间合作交 流和资源共享, 提升园区软实力。

7.6 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立人力资源公共平台

创新型园区的科技人才培养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具有重要意义。本园区定位发展高端新材料产业, 首先需要集聚高水平人 才。一是要重视人才的引进。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或计划,强化国际 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技能水平突出, 管理经验丰 富的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二是精准培育人才。通过重点工程行动,培养和 引进一批新材料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创新 团队,统筹领域人才、团队、项目、基地建设,支撑新材料领域快速发 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