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刻胶混配
200 吨/年
集成电路光刻胶2成膜树脂3关键 组分 (光 致产 酸 剂、光敏剂等)4光刻胶混配
2000 吨/年
显示面板光刻胶5成膜树脂
6关键组分(颜料、光引 发剂 、 流平剂 、 稳定 剂)二电子特气
7三氟化氮 NF32000 吨/年
清洗、蚀刻工艺特气8四氟化碳 CF4500 吨/年9六氟化硫 SF61000 吨/年10六氟丁二烯 C4F650 吨/年11六氟化钨 WF6500 吨/年氧化/沉积工艺特气三超净高纯试剂
12电子级 HF2 万吨/年
通用超净高纯试剂13电子级 H2 SO44 万吨/年14电子级磷酸1 万吨/年15蚀刻液
3 万吨/年
功能性超净高纯试剂16显影液17剥离液
18聚氨酯抛光垫20 万片/年CMP 抛光垫19复合抛光垫20铜抛光液2000 吨/年
CMP 抛光液21钨抛光液500 吨/年22硅抛光液400 吨/年五电子封装材料
23环氧树脂系列产品500 吨/年封装材料24聚酰亚胺系列产品六生物医药
25
血液制品
300 批次/年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 白、人纤维蛋白原、凝血 因子等26疫苗600 万支/年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狂 犬疫苗、HPV 疫苗等七创新孵化中心
2 外部环境2.1 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分析2.1.1 经济总量稳步提高,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1015986 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 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7754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0%;第 二产业增加值 3842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第三产业增加值 5539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 1%。分季度来看,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 为-6.8% 、3.2% 、4.9%和 6.5%,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 炎疫情严重冲击下, 我国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好于预期,显示出强大韧性。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 1952 年 GDP 总量仅为 679 亿元,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1986 年 GDP 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2000 年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 2010 年 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GDP 总量在五年之内连上 70 万亿、 80 万亿、 90 万亿元台阶,2020 年突破 100 万亿元,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望接近 40%。人均 GDP 已经突破 1 万 美元,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1.2 消费仍是增长主要拉动力,服务消费发展势头强劲2020 年,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4.4%,拉动经济增长 2.6 个百 分点, 连续七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消费 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 50.2%, 比上年提高了 0.7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1.2%,拉动经济增长 1.9 个百分 点。 2020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名义增长 5.4%,剔除价格因素影响, 实际增速比上年有所上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 11.0%,拉动经济增长 0.7 个百分点。根据海关统计,2020 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 3.7 万亿元,比 上年扩大 27.6% ,服务贸易逆差较上年有所收窄。2.1.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服务业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20 年,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7.7% 、37.8%和 54.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0.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 降 0.8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0.2 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 2020 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 9.5% 、 43.3%和 47.3%,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0.2 、1.0 和 1.1 个百分点。第 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 4.0 个百分点,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从行业构成看, 新动能新产业快速成长,带动相关产业持续发展, 成 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16.9%和 7.0%,领跑其他行业的增长,增加 值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3.7%和 8.3%,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合计拉动 GDP 增长0.9 个百分点。2.1.4 动力转换步伐加快,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 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2020 年,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8%,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0.5%,制造业增长 3.4%,电力、热力、燃气及 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2.0%。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 年增长 7. 1% 、6.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4.3 、3.8 个百分点。从 产品产量看, 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 分别增长 19. 1% 、17.3% 、16.2% 、12.7%。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 7. 1%,比三季度加快 1.3 个百分点。 12 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同比增长 7.3%, 比上月加快 0.3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1. 10%。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4.5%,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8.0%,比三季度上升 1.3 个百分点。2020 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GDP 增长率( %)2.32.产业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 )3.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 )2.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 )2.13.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27270.3名义增长率( %)-6.0房地产投资(亿元)104445.7房地产投资名义增长率( % )7.64.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91981名义增长率( %)-3.95.外贸
进口总额(亿美元)20556.1进口增长率( %)-1.1出口总额(亿美元)25906.5出口增长率( %)3.6货物贸易顺差(亿美元)5350.46.价格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 上涨率( % )-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上涨率( % )2.5核心 CPI 上涨率( %)0.47.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6.98.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亿元)182894.9财政收入增长率( %)-3.9
新增贷款(亿元)257697.9各项存款余额(亿元)2125720.9各项存款余额增长率( %)10.2M2 (亿元)2186795.9M2 增长率( %)10.1各项贷款余额(亿元)1727452.1各项贷款余额增长率( %)12.8社会融资总额(亿元)34863310.运输与能源
铁路货运量(亿吨)44.6铁路货运量增长率( % )1.6全社会用电量(亿千万时)75110.0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 %)3.12.2 化工产业发展总体情况2.2.1 基本情况2020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2%;营业收入 11.08 万 亿元,同比下降 8.7%;利润总额 5155.5 亿元, 同比下降 13.5%;进出口 总额 6297.7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8%;原油天然气总产量 3.65 亿吨(油 当量),同比增长 5.3%;原油加工量 6.74 亿吨, 同比增长 3%。主要品总产量同比增长约 3.6%。2.2.2 主要特点2.2.2.1 增加值恢复增长,营业收入降幅收窄2020 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在三季度实现增长后,增速逐步加 快;营业收入降幅也持续收窄。截至 12 月末, 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26039 家,比上年末减少 232 家。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 2.2%,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 1.5 个百分 点。其中,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 3.6%,加快 2.2 个百分点;炼油行业增长 1. 1% ,加快 0.6 个百分点;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 3.3%,降幅收窄 0.7 个百分点。2020 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1.08 万亿,同比下降 8.7%,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 1.8 个百分点, 占全国规模工业营业收入的 10.4%。其中,化学工业营业收入 6.57 万亿元, 同比下降 3.6%,降幅较前 三季度收窄 3.5 个百分点; 炼油营业收入 3.38 万亿元, 降幅 15.4%,扩大 0.8 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 8665.4 亿元,下降 17.6% , 降幅收窄 0.5 个百分点。在化学工业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收入分 别下降 5.2%和 6.7%,专用化学品制造增长 1.6%,农药制造增长 6. 1% , 肥料制造下降 5.6%, 涂(颜) 料和煤化工产品制造分别下降 4.2%和 14.7%,橡胶制品和化学矿采选降幅分别为 0.8%和 14.2%。2.2.2.2 行业效益整体降幅较大, 且分化明显2020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效益整体降幅较大。从走势上看,二季度 以后, 全行业效益逐步回升,且分化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全年规模以上 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5155.5 亿元,同比下降 13.5%,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 27 个百分点。每 100 元营业收入成本 82.96 元,较上年加 0.35 元, 亏损企 业亏损额 1993.1 亿元,同比增加 8.5%;全行业亏损面为 17.7%,同比持 平;资产总计 13.82 万亿元,增长 5%;资产负债率 55. 1%,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 2020 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4.65%,同比下降 0.26 个 百分点。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2020 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业效益持续恶化,利润降幅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目前尚无好转迹象。截至 12 月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 365 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 270.9 亿元, 同比下降 82.3%,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 11.6 个百分点。其 中,石油开采利润净亏损 49.4 亿元, 上年为盈利 1196.1 亿元;天然气开采利润总额 306.5 亿元,降幅 7.8%;油气开采辅助活动利润 13.8 亿元, 同比增长 212%。2020 年,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 3. 13%,同比下降 11.45 个百分点。②炼油行业扭亏为盈,盈利不断扩大。炼油行业效益在 200 年第三季 度实现扭亏为盈后, 盈利持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截至 12 月 末,炼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1086 家,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76.7 亿元, 较前 11 月增加 177.2 亿元,同比下降 45.6%,利润回升进一步加快。全年炼油 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1.41%,较 1- 11 月上升 0.43 个百分点。③化学工业效益实现显著增长。2020 年,化学工业效益在二季度后 回升持续加快,三季度后利润增长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向好。截至 12 月末,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22973 家,较上年减少 362 家,累计实现 利润总额 4279.2 亿元,同比增长 25.4%,上年为下降 13.9%。其中, 专用化学品制造和橡胶制品利润总额增速较快, 同比分别增长 13.4% 和 39.6%;合成材料制造增长 5.0%,农药制造增长 0.5%。此外,基础化学 原料制造利润下降 2.6%,涂(颜)料制造下降 2.9%,化学矿采选下降 9.8%;肥料制造利润 236.7 亿元,上年为亏损;煤化工产品制造净亏损 19.4 亿元,比上年增亏近 11 亿元。 2020 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6.51%,同比提高 1.51 个百分点。2.2.2.3 能源和主要化学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0 年,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 3.65 亿吨(油当量), 同比增长 5.3%,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 0.5 个百分点;主要化学品总量增长约 3.6%, 加快 2.2 个百分点。原油生产增长基本平稳,天然气保持较快增速。 2020 年,全国原油 产量 1.95 亿吨, 同比增长 1.6%,增速较前三季度减缓 0.1 个百分点;天 然气产量 1888.5 亿立方米, 增幅 9.8%,加快 1.2 个百分点;液化天然气 产量 1332.9 万吨, 增长 11.4%,加快 1.5 个百分点。全年原油加工量 6.74 亿吨, 同比增长 3%,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 0.1 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下同) 3.31 亿吨,下降 8. 1%,降幅扩大 0.3 个百分 点。其中,柴油产量 1.59 亿吨,下降 4.6%;汽油产量 1.32 亿吨,下降 6.6%;煤油产量 4049.4 万吨, 降幅 23.2%。重点化学品生产总体实现较快增长。2020 年,甲醇产量 4984 万吨, 增幅 4.7%;涂料产量 2549.1 万吨,增长 2.6%;化学试剂 2824.2 万吨,增 长 4.5%;硫酸产量 8332.3 万吨,下降 1.2%;烧碱产量 3643.2 万吨,增长 5.7%;纯碱产量 2812.4 万吨,下降 2.9%;合成树脂 1.04 亿吨,增长 7%;合成纤维单(聚合)体产量 7418.8 万吨, 增长 8.2%。此外, 轮胎外 胎产量 8.18 亿条, 增幅 1.7%。农用化学品总产量微幅下降。 2020 年, 全国化肥产量( 折纯,下 同)5395.8 万吨,同比下降 0.9%。其中,氮肥产量 3679.1 万吨, 增长 2.7%;磷肥产量 1004.6 万吨,降幅 6.9%;钾肥产量 710.8 万吨,下降 7%。全年农药原药产量(折 100%)214.8 万吨,同比下降 1. 1%,其中除草 剂(原药)产量 100.4 万吨,增长 6%。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 2020 年,化学工业产能利用率为 74.5%,其中 四季度为 77.2%,较三度上升 1.0 个百分点;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能利 用率为 90. 1%,其中四季度为 90.8%,较三季度提高 1.4 个百分点。2.2.2.4 石化化工行业投资降幅总体逐步收窄2020 年,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1.2% , 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 7.6 个百分点;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降幅 29.6%, 扩大 7.6 个百分点; 石油及其他燃料和煤炭加工业投资增长 9.4%,增速加快 4 个百分点。2020 年,全国工业投资增长 0. 1%,前三季 度为下降 3.3%。2.2.3 需求分析2.2.3.1 重点石化原料主要石化原料生产与消费预测 单位: 万吨/年 万吨
乙烯产能35795040产量28894776当量消费量56006650开工率81%95%自给率52%72%
丙烯产能45416230产量36575326当量消费量43005360开工率81%85%自给率85%99%
PX产能25904320产量18603450表观消费量2980.03500.0开工率71.8%79.9%自给率62.4%98.6%
苯产能19202450产量13501800表观消费量19802450开工率70.3%73.5%自给率68.2%73.5%2.2.3.2 通用工程塑料五大工程塑料生产与消费现状分析及预测 单位:万吨/年 万吨
PE产能23333413产量18653200表观消费量34004430开工率80%94%自给率55%72%PP产能33794594
产量26703905表观消费量29403680开工率79%85%自给率91%106%
PVC产能25002700产量20102450表观消费量20502500开工率80%91%自给率98%98%
ABS产能391581产量394581表观消费量615750开工率101%100%自给率64%78%
PS产能10991199产量659839表观消费量750920开工率60%70%自给率88%91%2.3 重点细分行业发展分析2.3.1 电子信息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是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分工重构的核心区域,其战略意 义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突出。近年来,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结构调整深化,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新材料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集成电 路、平板显示器和印制电路板等。随着国家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快 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临重要的机遇期, 这为相关材料提供广阔 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用新材料发展已进入成长期,预 计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 10%以上。2020 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新材料主要产品的市场规模超过 1150 亿元,预计 2025 年有望扩 大到 1800 亿元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为:( 1 ) 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重点发展深紫外、极紫外、电子束光刻 胶,化学研磨抛光(CMP)浆料,高纯试剂和气体、高纯光致产酸剂,靶 材,发光二极管(LED)、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等用封装材料。(2) 印制线路板重点发展环保、高耐热、高频高速低耗覆铜板及挠 性板用高性能绝缘树脂。( 3 ) 信息记录领域重点发展激光打印产业有机光导材料( OPCM)、 非卤代烃溶解的高透明聚碳酸酯(Z-PC)树脂、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导电 材料。(4) 新型显示器件领域重点发展液晶显示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新型显示用光刻胶及其关键原材料、补偿膜、电容触摸屏导电 膜等。( 5 ) 5G 通信技术用新材料重点发展天线材料液晶聚合物(LCP)及 MPI、高频基材 PTFE 、导热石墨材料等。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新材料市场规模及预测 单位:亿元
合计314664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 (不包括专用化学品)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在部分产 品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据统计, 2020 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主要产品产 量合计超过 2000 万吨,总体平均自给率约 64%。从总体来看, 我国化工 新材料产品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端的中低端水平, 中高端产品比例相对较 低,现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其中,自 给率较低的是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聚氨酯材料及其关键 原料已基本实现自给;氟硅树脂、热塑性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的自给率较高, 但存在产品结构性短缺; 普通的有机硅橡胶及硅油、通用型的聚四 氟乙烯树脂及聚甲醛工程塑料等产品已经供过于求;聚碳酸酯、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胺工程塑料、聚苯醚、聚苯硫醚等的自给率不足 50%。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面临做大做强的难得机遇。一方 面,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拉动需求持续增长。目前, 我国工程塑料、 高端聚烯烃树脂、特种合成橡胶等产品缺口仍然较大,需要依赖进口。另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升级战略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高 铁、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领域具有超强力学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新材料产 品。2.3.3 生物医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 特异性诊断试剂;推进化学创新药;发展现代中药等。本报告下文中所讨 论的生物医药均指狭义的生物医药,即生物药产业,主要分为三类: 生物 治疗药物(如单抗、血液制品)、生物预防药物(如疫苗)、生物诊断药物(如基因诊断试剂)。生物医药行业构成生物药产业链的上游为基础研究的开展,通常是由独立医学实验室, 即第三方检测中心完成, 有部分医院亦设有独立实验室, 可承担一部分医 药外包的项目。中游为生物医药制造, 包含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以 及单克隆抗体领域。下游为消费终端, 分别为医疗机构(含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医药零售终端(包括实体药店以及电商平台)。生物药行业产业链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从 20 世 纪 80 年代开始起步发展,经历 2005-2017 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从 2017 年开始进入爆发增长阶段。 目前中国已有 80 多个地区(城市) 已经建设 了一批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上海生物医药 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吉林通化医药城等。随 着众多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取得丰硕成果,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园区 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个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生物医 药行业在未来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支 付能力增加的驱动下,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 2019 年 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479.2 亿元, 同比上升 10.3% ,2020 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2700 亿元以上。2016 年到 2019 年,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从 1836 亿元增 加到 3172 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0%。随着可支付能力提高、患者群 体增长以及医保覆盖范围扩大,预计到 2025 年我国生物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 8332 亿元。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情况2.4 重点产业政策分析解读2.4.1 新材料相关产业政策“十三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化工 新材料是石化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末端,具有市场空间大、技术含量 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 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产品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产 品自给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 国家出台一些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化 工新材料产业发展。2.4.1.1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17 年 12 月 1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了“《增强制造业核 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 案”,新材料作为重点关键领域之一,专门发布了《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 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列出了近中期内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新材料产 品的具体明目及主要指标,其中电子化学品作为高端专用化学品的代表被 明确列入实施方案:“高端专用化学品。重点发展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用特种化学品、电子气体、光刻胶、高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 ”《实施方案》附件还对重点发展的高端专用化学品提出了指标要求: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高端专用化学品)
集成电路用 光刻胶及其 关键原材料 和配套试剂( 1 ) I 线光刻胶: 6 英寸、 8 英寸、 12 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用 I 线光刻 胶;(2) KrF 光刻胶:8 英寸、 12 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光刻工艺用 KrF 光 刻胶;( 3 ) ArF/ArFi 光刻胶: 12 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光刻工艺用 ArF 和 ArFi 浸没式光刻胶;(4)光刻胶树脂及其单体: KrF/ArF/ArFi 光刻胶专 用树脂及其高纯度单体、感光性聚酰亚胺树脂;(5)光刻胶专用光引发 剂: I 线/KrF/ArF 光刻胶专用高纯度化学增幅型光致产酸剂,纯度超过 99.50%,且 26 种金属离子含量都低于 20ppb;G 线/I 线感光性化合物, 有效含量超过 97.00%,且 26 种金属离子含量都低于 100ppb;(6)光刻 胶抗反射层、光刻胶顶部和光刻胶底部涂层:与 KrF 、ArF 和 ArFi 浸没 式光刻胶配套的抗反射层材,顶部涂层材以及底部涂层材;(7) 厚膜光 刻胶: 3D 集成等系统级封装用光刻胶;(8)与 KrF 、ArF 和 ArFi 浸没 式光刻胶配套的光刻胶显影液、剥离液、稀释剂、蚀刻液等:稀释剂纯 度> 99.9999% ,Al < 50ppb ,Fe < 50ppb,K <20ppb,Ti < 10ppb;剥离 液:纯度> 99.9999% ,Al < 30ppb ,K < 50ppb , Ti < 10ppb ,Mo < 10ppb ;显影液:纯度> 99.9999% ,Al < 50ppb ,Fe < 70ppb , Cr < 30ppb ,Ti < 10ppb;蚀刻液:纯度> 99.9999% ,Al < 5ppb,Cr < 1ppb , Fe <5ppb ,K<5ppb。ArF 光刻胶 用脂环族环 氧树脂单 项 金 属 元 素含 量 < 50ppb , 环 氧 值 1.95~2. 15eq/100g , 粘 度 ≤ 30 (25℃, MPa ·s), APHA≤150。
特种气体( 1 ) 一氟甲烷:纯度≥99.999% ,N2 <4ppmv ,Ar+O2 <2ppmv ,CO2 < 2ppmv ,H2O<2ppmv,酸度以 HF 计<0. 1ppm;(2) 二氟甲烷:纯度 ≥ 99.999% , N2 < 4ppmv , Ar+O2 < 2ppmv , CO2 < 2ppmv , H2O < 2ppmv ,酸度以 HF 计< 0. 1ppm; 六氟丁二烯: 纯度≥ 99.9%,N2 < 10ppmv ,Ar+O2 < 5ppmv , CO2 < 5ppmv , 异 丙 醇 < 5ppmv ,H2O < 10ppmv,酸度以 HF 计<20ppm;( 3 ) 三氟甲烷( CHF3 ) :纯度≥ 99.999%,氧+氩( O2+Ar)含量< 1.0ppm,氮气( N2 )含量< 3.0ppm , 一氧化碳(CO) 含量< 1.0ppm,二氧化碳(CO2 )含量< 1.0ppm ,OHC
含量< 3ppm, 水分( H2O ) 含量< 1ppm, 酸度(以 HF 计) 含量< 0. 1ppm , 总杂质含量 ≤ 10.0ppm ;( 4 ) 四 氟甲烷( CF4 ) : 纯度≥ 99.999%,氧+氩( O2+Ar)含量< 1.0ppm,氮气( N2 )含量< 4.0ppm , 一氧化碳(CO) 含量<0. 1ppm,二氧化碳(CO2 ) 含量<0.5ppm,六氟 化硫( SF6 )含量< 0.5ppm ,THC (以 CH4 计)含量<0.5ppm,三氟甲 烷( CHF3 )含量< 0.5ppm ,OFC (体积分数) < 1ppm,水分(H2O)含 量< 1ppm,酸度(以 HF 计) 含量<0. 1ppm,总杂质含量≤ 10.0ppm;( 5 )六氟乙烷(C2F6 ):纯度≥99.999%,氢气(H2 )含量< 0.5ppm , 氧+氩( O2+Ar) 含量< 1.0ppm,氮气(N2 )含量<5.0ppm, 一氧化碳 ( CO )含量<0.5ppm,二氧化碳( CO2 ) 含量<0.5ppm,甲烷( CH4 ) 含量< 1.0ppm ,OHC 含量<5.0ppm,水分(H2O)含量<2.0ppm,酸度 (以 HF 计) 含量<0. 1ppm,总杂质含量≤10.0ppm;(6) 溴化氢:纯 度≥ 99.999% ,H2 < 10ppmv ,N2+O2 < 2ppmv ,H2O < 1ppmv ,CO < 1ppmv,CO2 < 1ppmv,CH4 < 1ppmv,HCl < 10ppmv,金属离子 Fe < 50ppb, 其他金属离子< 1000ppb ;( 7 ) 三氟化氯( ClF3 ) : 纯度≥ 99.95%,空气( Air)含量≤ 50ppm,氟化氢( HF )含量≤ 500ppm ,K (质量分数) < 1ppm,Ca (质量分数) < 1ppm ,Na (质量分数) < 1ppm ,Fe (质量分数) < 1ppm ,Ni (质量分数) < 1ppm ,Cu (质量分 数)< 1ppm,Co (质量分数)< 1ppm,Cr (质量分数)< 1ppm,Pb (质量分数) Pb < 1ppm;( 8)八氟环丁烷(C4F8 ):纯度≥ 99.999% , 氧+ 氩( O2+Ar ) 含量< 1ppm , 氮气( N2 ) 含量< 2ppm , 一氧化碳 ( CO )含量<0.5ppm,二氧化碳( CO2 ) 含量<0.5ppm,甲烷( CH4 ) 含量< 0.5ppm,OHC 含量<5.0ppm,水分(H2O) 含量<3ppm,酸度 (以 HF 计) 含量<0. 1ppm,总杂质含量≤ 10.0ppm;(9) 氟化氢:产 品纯度≥99.999%,具体指标: Na≤50ppb ,Ca≤50ppb ,Cr≤50ppb ,Fe ≤50ppb ,Ni ≤50ppb ,Cu≤50ppb;( 10) 氟氮混合气:氟体积比 20 ± 2%,氧(O2 )含量<200ppm,四氟化碳(CF4 )含量< 20ppm ,HF 含量 < 100ppm;( 11 ) N ,N- 二硅烷基-硅烷胺(TSA):纯度> 99.9999% , Al < 1ppb ,Fe <3ppb ,K <2ppb ,Mo < 1ppb,氯化物<5ppm;( 12)乙 硅烷:纯度 > 99.998% ,H2<200ppmv ,N2<1ppmv , O2&Ar<1ppmv , CO<1ppmv , CH4<1ppmv , CO2<1ppmv ,TotalChlorosilanes<0.2ppmv , HigherSilanes<50ppmv , SiH4<200ppmv , Siloxanes<5ppmv , H2O<1ppmv;( 13 ) 乙硼烷:纯度>99.9999% ,Al < 1ppb ,Fe < 1ppb , K <2ppb ,Mo < 1ppb;( 14)二氯硅烷( DCS ) :纯度> 99.9999% ,Al < 1ppb , B < 2ppb , Fe < 3ppb , Ti < 1ppb ; ( 15 ) 六 氯 乙 硅 烷 ( HCDS ):纯度> 99.9999% ,Al <2ppb,Fe <2ppb,K < 1ppb ,Ni < 2ppb,己烷<0.03%;( 16) 正硅酸乙酯:纯度≥99.9999%,杂质总和 < 1ppb ,Al ≤ 0. 1ppb ,钴≤ 0. 1ppb ,铁≤ 0. 1ppb ,锰≤ 0. 1ppb ,镍≤ 0. 1ppb;氯含量<0.05ppm,水<5ppm;( 17)双(二乙基胺基)硅烷: 纯度≥ 99.9999%;( 18 ) 氘气: 化学纯度≥ 99.999%, 同位素含量≥ 99.7% ; 具体指标: N2 ≤ 1ppm ,O2 ≤ 0.5ppm ,CO2 ≤ 0.5ppm ,CO ≤ 0.5ppm,总 CH ≤ 0.5ppm,H2 ≤ 50ppm,HD ≤ 3000ppm;( 19 ) 磷化
氢:纯度≥99.9999%;(20) 砷化氢:纯度≥99.9999%;( 21 ) 高纯、高丰度 11BF3 气体: 硼- 11 丰度≥99.7%;11BF3 纯度≥99.999%;N2 ≤ 4ppm,CO ≤ 0.5ppm ,O2 ≤ 1ppm,CH4 ≤ 1ppm,H2O ≤ 1ppm ,CO2 ≤ 2ppm ;( 22 ) 四 氟 化 锗 ( Ge72 ) : 纯 度 ≥ 99.99% ,锗 -72 丰度 50~52%,Ar+O2 < 50ppm,CO2 < 25ppm,CO < 25ppm ,N2 < 25ppm , SO2 <25ppm;( 23 ) 锗烷( GeH4) :纯度≥99.999% ,H2 ≤50ppm ,N2 ≤2ppm ,O2+Ar≤0.5ppm ,CH4 ≤ 1ppm ,CO2 ≤ 1ppm ,CO ≤ 1ppm ,H20 < 0.5ppm , Ge2H6 ≤ 20ppm , Ge3H8 ≤ 1ppm ; ( 24 ) SO2 : SO2 ≥ 99.9995% ,CS2 ≤ 1ppm ,C4H10 ≤0.5ppm ,H2O≤3ppm;(25)高介电常数 有 机 铪 前 驱 体 材 料 : 产 品 金 属 纯 度 >99.9999% , Zr<20ppb , Ti<20ppb,Li<10ppb,Cl<10ppm;( 26 ) 高介电常数有机锆前驱体材料 : 产 品 金 属 纯 度 >99.9999% , Hf<50ppb , Ti<30ppb , Li<10ppb , Cl<10ppm ; ( 27 ) ppb 级 超 高 纯 氮 气 ( GN2 ) : O2<50ppbv , H2<50ppbv,H2O<95ppbv,CO<10ppbv,CO2<10ppbv,THC<50ppbv , Particle<5ppbv ; ( 28 ) ppb 级 超 高 纯 氮 气 ( PN2 ) : O2<1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 , THC<1ppbv , Particle<1ppbv ;( 29 ) ppb 级超 高 纯 氧 气 ( PO2 ): N2<100ppbv , Ar<100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 , THC<1ppbv , Particle<1ppbv ;( 30 ) ppb 级超高纯氩气( PAr ): N2<1ppbv , O2<1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THC<1ppbv ,Particle<1ppbv;( 31 ) ppb 级超高纯二氧化 碳 ( PCO2 ) : O2<1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Particle<1ppbv ;( 32 ) ppb 级 超 高 纯 氦 气 ( PHe ): N2<1ppbv , O2<1ppbv , H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 , THC<1ppbv , Particle<1ppbv ;( 33 ) ppb 级超高纯氢气( PH2 ): N2<1ppbv , O2<1ppbv , H2O<1ppbv , CO<1ppbv , CO2<1ppbv , THC<1ppbv ,Particle<1ppbv。
超薄电子布( 1 ) 106 电子布:经纬密度 22 ×22 根/cm,厚度 0.033±0.01mm,单位 面积质量 24 ± 1g/m2 ;(2) 1037 电子布:经纬密度 27.6 ×28.7 根/cm , 厚度 0.027 ±0.01mm,单位面积质量 23 ± 1g/m2 ;( 3 ) 超薄型电子布 1067:经纬密度 27.6 ×27.6 根/cm,厚度 0.035±0.01mm,单位面积质量 30.7 ± 1g/m2 ;(4)极薄型电子布 1027:经纬密度 29.5 ×29.5 根/cm,厚 度 0.019 ± 0.01mm,单位面积质量 20 ± 1g/m2 ;( 5 ) 极薄型电子布 1017:经纬密度 37.4 ×37.4 根/cm,厚度 0.014±0.01mm,单位面积质量 12 ± 1g/m2。g/i 线正性 光刻胶用 酚醛树脂单项金属元素含量< 50ppb,游离单体< 1%,分子量范围 2000 ~ 30000, dimer 含量 3 ~ 10%。平板显示用 光刻胶( 1 ) 彩色滤光膜负性光刻胶: ①黑色矩阵:粘度:2.2±0.2mPa ∙ s,固含 量: 14.9±0.3wt%,OD ≥4.0/μm,表面阻抗≥ 1.0E+06;树脂 Mw:≤
透光率> 89%,可弯折次数≥ 20 万次。I- 线光敏型 聚 酰 亚 胺 (PI)绝缘 材料( 1 ) OLED 用正型绝缘材料:固化温度≤230℃,显影留膜率≥70%, 锥度角 20~40°, PCT 试验≥500hr ( SiO2 、Glass);(2)晶圆级封装 用负型绝缘材料:固化温度≤200℃,与铜附着力≥60MPa。液晶显示用( 1 ) 摩擦取向型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 VHR ≥ 97% ; 预倾角( Pre-
光学性能: R0 < 1.5nm ,Rth2.0~3.5nm,透过率≥90%,雾度< 1% ,b 值 < 1,表面硬度≥ 2H。光学级三醋 酸纤维薄膜 (TAC)基 膜
光学性能: R0 < 1.0nm ,Rth-20~10nm ,透过率≥ 90% ,拉伸强度≥ 60MPa,断裂拉伸率≥ 10%,尺寸收缩率≤ 0.5%。光学级聚乙 烯 醇 (PVA)膜光学性能:偏光度≥90%,透过率≥40%,完全溶解温度≥70℃,水分 率<2.5%,面积膨润度 MD > 1.15 、TD > 1.15。2.4.1.3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2017 年 1 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印发《新 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指南》提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需 求牵引和战略导向,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 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 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企 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促进 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与专用装 备,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为体现分类施策的概念,《指南》提出三大重点发展方向,分别是先 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并提出重要任务和目标。一、先进基础材料。加快推动先进基础材料工业转型升级,以基础零 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高强铝合金、高强韧钛合 金、镁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烃、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 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轻纺材料等为重点,大力推进材料 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重点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工艺技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先进基础材料国际竞争力。二、关键战略材料。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 等重大需求, 以耐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 金,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芳 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 土功能材料,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生 物医用材料等为重点,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完善原辅料配 套体系, 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稳定性,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应用。三、前沿新材料。以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 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 本高温超导材料为重点, 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注重原始创新, 加快 在前沿领域实现突破。积极做好前沿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围绕重点 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逐步扩大前沿新材料应用领域。三大发展方向的划分, 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一个材料所处的发展阶 段,每一个方向中涉及的材料品种,面临的问题也具有共性, 这便于政府 部门分类施策,提高政策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如,先进基础材料往往 以量大面广、普适通用为特征,是原材料工业中的重要品种,其技术工 艺、生产规模和应用水平,是衡量国家工业基础的重要标志。这些材料, 很多都面临着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品种结构单一、质量和稳定性 差等问题,下一步就是要通过工艺路线改造等方式来解决。而前沿新材 料,则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性和颠覆性较强的特征,目前大多还在基础 研究、技术积累、专利布局、初期应用探索等阶段。下一步就是要加大技 术投入, 扩大应用领域和能力。《指南》还提出要“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新材 料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统筹衔接, 完善创新链条的薄弱环 节,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统筹需求导向与超前探索, 强化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整合完善创新资源,依托重点企业、产业联盟或研发机构,组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测试评价及检测认 证中心, 建立新材料产业计量服务体系。 ”《指南》还提出要建立“新材料应用示范保险补偿机制”,通过保险公 司提供保险、材料生产企业投保、材料使用单位受益的方式, 降低用户使 用新材料的风险,加大新材料产品的应用推广力度。2.4.1.4 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2018 年 2 月 24 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消息指出,石化化工行 业工作着重在六方面发力,分别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化工新材料 补短板、园区智能化改造、两化深度融合、引导行业扩大投资、提升走出 去水平。进入 2018 年以来,工信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广泛征求意 见,组织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研究及重点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将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 节能环保和大健康等重点领域, 指导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联盟、电 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等联盟开展工作,推动碳纤维、电子化学品、膜材 料在下游领域的应用推广。推动成立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产业联盟,推 动工程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2.4.1.5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 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 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 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2020 年 9 月 1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 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 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 1409 号)。《指导意见》提 出,实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和打造 10 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100 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 导和储备 1000 个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形成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发展格局。适时启动新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培育若 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4.2 生物医药相关产业政策自 2006 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药监局、市场监督局等多部 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生物医药 发展技术路线、生物医药研发生产规范、资金扶持等内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重点政策汇总
防 、 控 制 重 大 疾 病 的 疫 苗 研 制 、 生 产 和 储 备 纳 入 国 家 战 略。
2019/5/24国家药监 局《 国 家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关 于 加 快 推 进 药 品 智 慧 监 管 的 行 动计划》以加快推进药品智慧监管,构建 监管“ 大系统、大平台、大数 据”,实现监管工作与云计算、 大数据、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的融合发展,创新监管方式,服 务改革发展。支持类2019/5/6国家药监 局《 药 品 信 息 化 追溯体系建设 导则》和 《 药 品 追 溯 码编码要求》推 动 药 品信 息 化 追 溯体 系建 设。规范类根据《“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重点强化战略科 技力量,聚焦生物医药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重组国家重 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优化提升国家工程研 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加大科技前沿领域公关,其中包 括基因与生物技术。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 国家再次强调 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明确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 做大 做强生物经济。从两个顶层设计文件来看,国家提出“生物经济”的概念,将生物医药 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生物医药行业成为“举国之力”重点发展的 领域,故从政策方面来看长期对生物医药行业利好。3 发展基础3.1 基础条件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位于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 近年来,新桥科创示范区呈加速发展态势,2020 年,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3.77 亿元,同比增长 8.5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23.16 亿元, 同比增长 760.97%;规模以上服务业销售收入 31.97 亿元同比增长 33.60%;实现社 消零总额 18.89 亿元,同比增长 137.04%。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及 航空关联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新桥科创示范区先后引进并落户 一批重大项目, 截至 2021 年 3 月, 新桥科创示范区已落地招商引资项目 32 个,总投资约 1758 亿元, 目前已投产运营项目 16 个,总投资 980 亿 元;重点在建项目 16 个, 总投资 778 亿元,重点项目包括长鑫存储、蔚 来汽车、空港国际小镇、沛顿存储半导体封测项目、华东科技半导体封测 项目、至纯半导体、菜鸟网络智能物流骨干网、唯品会安徽物流园、中外 运等, 初步构建起以长鑫存储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蔚来汽车为 核心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以及以新桥机场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航空 枢纽和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重点招商引资项 目如下所示: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表 单位:亿元
1长鑫 12 时存储器晶圆制造基 地项目(一期)分三期建设三座 12 英寸DRAM 芯 片晶圆厂,三期满产后产能达 30 万 片/月,一期4 万片/月项目已达产。
8852沛顿科技存储器先进封测基地 项目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模组制造业务100
3
蔚来汽车年产 30 万辆职能电 动汽车工厂项目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整车工艺及电驱电控生产车间,形成年产 60 万台套电驱电控、 30 万辆整车的能力。
70
7
至纯半导体湿法设备制造项目半导体湿法设备制造、半导体设备加工、装配及半导体设备维修、测试
58芯物化学过滤器项目环境系统保护化学滤料和化学过滤 器的研发及生产59开悦半导体设备再制造及零部 件供应链项目半导体设备制造及零部件510美科半导体设备清洗项目半导体设备的维护清洗及零部件的 再制造311合盟精密半导体硅材料加工项 目
-2.112空气化工产品大宗气站项目供应长鑫电子气体213威朗科技半导体石英精加工项 目
-114万维克林半导体晶圆精密清洗 设备生产项目
-115其他-605.75近期, 围绕长鑫存储企业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 一批高端电子化 学品项目正在洽谈中,包括德国默克、联仕(昆山)化学材料、上海启元 气体、苏州瑞红、彤城新材、雅克科技、派瑞特、安集微电子科技等国内 外知名企业, 涉及光刻胶、高纯电子试剂、电子特气、抛光液等多种化工 材料产品,区域化工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开局。3.2 发展优势3.2.1 产业基础优势安徽省、合肥市多年来通过“龙头+配套”、“基地+基金”等模式发展 产业集群,现已构建起以显示面板、智能家电、芯片制造、汽车产业为代 表的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了包括京东方、海尔、格力、长 鑫存储、奇瑞、江淮、蔚来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了安徽特色发展知名品 牌标签。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安徽集成 电路企业超过 300 家,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条。智能终端实现快速增长, 全省微型计算机产量居全国第 5 位, 彩色电视机产量居全国第 3 位,智能 手表/手环产品位居全球同类产品出货量前列。合肥新型显示器件集群、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也被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此外,以 格力“无人工厂”为代表的高科技生产也将成为发展方向,通过协同京东 方、合肥长鑫为代表的“屏”、“芯”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家电行业转型高 端智能发展。随着未来安徽省重点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 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推进传统制 造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 安徽省高端制造业发展优势将 日益凸显。安徽省及合肥市雄厚的产业基础为高端电子化工材料等化工产 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需求支撑。3.2.2 区位市场优势安徽省连接东西,贯通南北, 不仅是中部重镇, 还是东部沿海地区和 内陆地区的结合部,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通过承东启西, 将集聚形成产业 协同合力。若以需求端为导向, 作为主要的制造业终端生产基地,以合肥 为中心、以 500 公里为半径,其市场圈覆盖七个省份:安徽、江苏、上 海、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山东,这些省份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稠 密,临省覆盖人口达到 2.7 亿,是重要的消费市场;从生产制造环节来 看,安徽在沿产业转移路径承接长三角先进产能的同时, 还能通过产业协 同路径和江浙沪形成分工合作。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安徽省、合肥市未来战 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制造领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优势。3.2.3 人力人才优势安徽的高基数、高质量劳动力是全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红利。对照安徽人口大省的特质, 以及中科大加持下的高科技人才储备,全省在人力资 源方面具有基数大和质量高的双重特征,这也是过去安徽省能够实现产业崛起的核心要素。安徽省家电、面板、芯片等人才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过程 中,人口红利的加持是其中的共性优势之一。一方面,与长三角地区相 比,安徽省劳动力资源数量和成本具有明显优势, 能够更好的承接东部发 达地区关联产业发展和转移。另一方面,安徽依托中科大所释放的高端人 才红利,也使其能够承接包括大数据、面板、芯片、人工智能在内的高端 产业的研发和生产。此外,合肥是安徽省的教育、科研中心, 拥有中国科 技大、合肥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每年能够为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大量人 才,加之近年来合肥市也在积极落实人才战略,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 人才落户发展,合肥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对高层次创新人才有 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安徽省劳动力及人才优势也将为区域高端化工产业 发展提供重要支撑。3.2.4 政策支持优势安徽高端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安徽省政策的持续发力。从京 东方、长鑫电子、蔚来汽车的落地布局,可以窥见一斑。近年来,安徽省 正在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关于推进重大 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 划( 2018-2030 年)》等文件陆续出台,可见未来安徽省下一步向高新技术 产业跨越的力度和决心。安徽省通过发布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建立相关 产业园,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头部产业发展,为 相关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条件。3.3 发展劣势3.3.1 化工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当前化工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项目的落地布 局目前仍处于空白。公用工程配套方面,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厂 等基础公辅设施仍在不断完善。在下一阶段发展进程中, 着力把握区域高端市场需求, 采用产业链定向招商优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逐步实现高端 产业集聚,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充分挖掘后程崛起优势,高起点 高质量建设化工园区。3.3.2 产业发展空间相对受限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规划面积 1.9 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同 时,园区靠近合肥新桥机场,项目建设受到净空限高影响较大,园区整体 发展空间相对受限。未来,园区需要在产业发展上有所取舍, 应突出自身 比较优势,发展与合肥经开区高端制造业关联性强,资本、技术、人才密 集的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重点满足长鑫存储集成电路配套电子化工材料 需求。同时, 为了高效节约的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园区建设应充分依托 经开区已经建成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 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第三方服务,减 少园区重复建设供热、供电、供水及污水处理等辅助工程。3.3.3 安全环保约束日益严格园区未来的发展面临相对严苛的安全与环保约束条件。园区临近合肥 新桥机场,机场跑道两端净空区域范围对园区建筑物高度要求不大于 36 米,且园区规划有城际铁路穿过,需留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园区周边 范围内人流量相对较大, 区域环境相对较为敏感, 对化工项目的建设产生 一定的约束条件。未来, 园区在布局产业发展的同时,将尽可能避免使用 高危危险化工工艺, 满足与周边居民和相关设施的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并 采取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 做好应急预案。3.4 发展机遇3.4.1 双循环发展重塑产业新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内循环的核心是以产业升级为先 导,辅以大规模创造新消费场景投资, 进而带来消费升级的质变,使得供需两端的循环形成闭环相互强化,最后再以“内循环”去重塑“外循环”,打 开世界需求窗口。我国石化化工产业规模体量大, 产业韧性足,具有完整 产业链体系和终端市场潜力,将在未来引领全球产业升级与消费变革,发 挥重要的支撑作用。3.4.2 碳达峰开启价值挖潜新篇章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作出重要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 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 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以化石能源加工为主 的传统行业, 石化化工行业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 约 13%,占工业领域碳排放比重约 17%。石化化工行业的碳减排压力, 主 要在于自身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在此背景下,高端功能材料、专用化学 品等一批高端、绿色、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深度 挖掘碳达峰背景下产业链价值提升的新驱动和新逻辑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 重要助推力量。3.4.3 新基建注入高质发展新动能以 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数据中心等代表的新 型基础设施, 将全面引领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 施体系建设。这将为整个石化化工行业提升数字思维能力、数据应用能 力、场景运营能力和敏捷响应能力,重塑经营理念,构建产业生态为核 心,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架构, 加快推进科技应用,促进数字技术 向各领域融合渗透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发展机 遇。3.5 发展挑战3.5.1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给全球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世界经济大幅下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大宗商品需求锐减。地区冲突不断升级, 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 义、民粹主义抬头, 严重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了经济发展的风 险和不确定性,导致国际直接投资意愿下降。中美贸易关系的政治化严重 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也使 得全球争夺制造业高端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 响。3.5.2 高端短板日益明显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国内自给率仍旧偏低, 电 子化学品、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等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聚酰亚 胺、聚芳酯、全氟橡胶等位于“新材料金字塔”顶端的特种高端材料,国 内生产长期处于空白。而部分化工新材料在技术来源获得突破后,产能迅 猛增加,但由于所获技术属于国际低端水平,产品档次低,品种牌号少, 只能满足低端市场需求, 或者技术不成熟, 运行不稳定, 市场竞争力差, 从而出现了国内自给率和装置开工率“双低”的现象。3.5.3 同质发展竞争激烈经过“十三五”的迅速发展,我国化工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 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其突出表现是产品结构以中低端和通用型为 主,高档、专用产品比例较低。尤其在专用特种化学品、高性能合成材料 等新型领域高端新品缺乏,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行业内竞争激烈。部分 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尚处于空白, 进口依存度高,远不能满足我国新能源、 汽车、电子、医疗、航空等相关新兴领域发展的全面需求。3.6 战略选择3.6.1 需求导向, 与周边产业融合发展以高端产业需求为导向, 与周边产业融合发展。充分突出合肥经开区 的产业和区位优势, 重点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新能源、医疗健康等下 游制造业融合发展, 优先满足长鑫存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其次重点培育和发展对下游产业形成制约的高端材料和化学品。满足下游产业高质 量发展对原材料的定制化要求, 为下游企业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实 现终端化和服务化发展。在满足项目本身高投入、高产出要求的同时,促 进下游高端制造业发展,在合肥经开区高端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重要作 用。3.6.2 创新驱动, 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现有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创新能力,完善创新 生态,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新材料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的统筹衔接。聚焦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技术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技 术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高端产业研发和应用的产业基地。完善产业政策扶 持体系,提升对创新型企业、团队和人才的吸引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 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统筹领域人 才、团队、项目、基地建设,支撑战略新兴领域快速发展。3.6.3 多措并举, 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园区发展空间有限, 土地成本高, 需要多措并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一, 提高准入门槛,优先发展对合肥经开区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有 突出带动作用,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第二,充分利用合肥经开区的公 用工程和环保配套设施, 避免重复建设。第三,优化园区总体布局, 结合 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实现有序分期发展。第四,结合区域 上位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适时启动园区拓区工作,合理拓展产业发展空 间。4 总体思路4.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发展理念,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形势,主动对接战略新兴 产业新需求, 以创新发展为主要动力, 在国家和安徽省相关重大发展战略 指导下,充分结合合肥经开区及周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统筹资源优化配 置,加速产业提质升级, 优化空间合理布局,推动协同联动发展,逐步建 设高端引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安全规范的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创新示 范区, 重点围绕长鑫半导体产业发展一批配套电子化学品关键材料, 同时 通过创新孵化发展, 逐步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健康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所需的关键材料,为经开区及合肥市产业高质量发 展注入新动力。4.2 规划原则4.2.1 市场导向、资源匹配原则以满足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配置条件, 综合考 虑原料、技术、市场、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做到“资源匹配、统筹兼 顾”。4.2.2 创新驱动、高端发展原则坚持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 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重点发展电子化 工材料等高端产品,培育持续创新的高端产品开发能力。4.2.3 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原则结合上位规划及周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考虑化工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有序落地产业项目,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 产业链体系和主辅结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4.2.4 安全环保、绿色低碳原则安全、环保是实现化工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在规划、 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提高安全、环保意识,高标准建设安全、环保相关的基 础设施,高标准要求入园项目的安全、环保条件。重点在资源高效利用、 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实现产业的绿色、低碳、可 持续发展。4.2.5 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发展,促进园区、企业和研究机构间的多领域深 层次合作,尤其是在产业链的互补和延伸方面,借助多方优势,实施技术 创新合作,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 打造多方协同、开放共赢的发 展新模式。4.3 发展定位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将围绕服务于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及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为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 等新兴领域产业发展提供关键化工新材料等配套支撑。充分结合区域产业 发展特点,核心围绕服务于长鑫存储企业的发展, 满足其对关键电子化学 品等高端材料的需求,同时不断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和拓展新材料、新能源 等高成长新兴领域产业发展,为园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增长动 力。力争将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电子信息材料创新生产基地 和安徽新型化工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家电子信息材料创新生产基地。全面把握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快速 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深度对接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适度拓展新型 显示面板产业需求, 充分发挥合肥经开区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创新优 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企业,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需 求为导向,以破解瓶颈工程和提高高端产品自给率为目标,发展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在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新材料项 目,打造以半导体材料为重点的国家级电子信息材料创新生产基地, 助力 区域和国家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新型化工产业发展示范区。全面把握国内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低碳发展新形势,充分结合区域安全环保发展相关要求, 通过建设以 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高端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布局以电 子信息材料为核心等高质量产业项目, 并通过创新孵化持续注入产业发展 新动能,打造安徽省新型高端特色化工产业发展示范区, 助力安徽省化工 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4.4 重点思路4.4.1 深度对接区域高端产业需求, 大力发展电子化学品产业深度对接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满足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区域优 势产业所需关键电子化工材料供应保障。重点立足长鑫存储芯片产业发 展,有序承接京东方等显示面板产业对于彩色光刻胶的需求, 配套发展光 刻胶、电子特气、超净高纯试剂、抛光材料等关键电子化工材料,通过产 业引进和自主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满足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 解决 国内高端电子化工材料关键技术, 填补国内关键半导体材料产业空白。4.4.2 积极推动高端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引领前沿孵化器建设聚焦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攻坚领域, 注重创新产业创新孵化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合肥在创新产业孵化领域的经验和政策优势,以化工园区项目建 设和产品创新研发为依托,不断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孵化有序 衔接, 着力突破培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抢占未来 前沿产业发展制高点。4.5 发展目标4.5.1 总体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以满足区域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领域产业发展对关键化工材料的需求为重点,破 解现实技术难题,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幅提升,全面形成以电子信息材料为支撑,高端化工新材料加快培育和 发展的新型高端化工产业结构, 大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和优势品牌, 打造创新引领、特色鲜明、开放协同、绿色低碳的高端化工材料生产基 地,开创安徽省新型化工产业高端特色发展新格局,深度服务于区域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够在未来发展中更好的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4.5.2 经济目标预计现有规划项目投产后,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将实现产业项目总投 资 48.2 亿元,年产值 81.1 亿元,年利税 24.0 亿元,年利润 17.1 亿元。 同 时,通过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园区土地资源,园区经济效益水平仍有大幅 提升空间。5 规划方案合肥经开化工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服务于长鑫半导体产业对电子化 学品的需求, 适度拓展相关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同时通过创新发展做好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早期孵化和培育,为未来高端产业落地发展提供支持保 障。结合园区空间布局, 分为近期和远期两期发展。近期重点发展以光刻 胶、电子特气、超净高纯试剂、CMP 材料、电子封装材料为重点的电子 信息材料产业,远期充分做好空间预留,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深度发展和 承接生物医药等高端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安徽省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地区之一,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与国内半导体需求,近年来全省政策持续向半导体产业链倾斜,同时借助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优势吸引企业扎根,从 2013 年的数十家增至目前的近 150 家, 产业规模从不足 20 亿元发展到 260 多亿元, 增速居全国前列。合肥市更是排进 2019 年全国前十大集成电路竞争力城市。合肥长鑫与晶合集成已成为存储器 IDM 和晶圆代工领域的安徽省标签,合肥长鑫首颗国 产 DDR4 内存芯片量产,并推向市场,实现了零的突破;晶合集成已经成 为国内前十大代工厂,其驱动芯片产能在全球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 市场占有率达到 20%,在中国大陆地区占有率达到 85%。展望未来,安徽 省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 智能家电、人工智能等安徽省重点“双招双引”产业,都将持续激发半导 体产业的需求潜力,助力构建半导体产业链集群。同时也看到,当前安徽省在关键的半导体材料生产方面仍处于空白, 半导体行业上下游联系紧密,半导体产品快速升级迭代要求半导体生产与 与半导体材料供应企业紧密联系、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统一的产业体系。 因此,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通过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项目弥补区域半导体 材料产业发展短板, 助力全省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将迎来重大发 展机遇。从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的具体构成来看,晶圆材料(主要为硅片)、 电子气体、光掩膜版、光刻胶及其配套试剂占比前四,分别为 38% 、 13% 、13% 、12%;CMP 抛光材料、湿电子化学品、靶材市场份额分别为 7% 、5% 、3%。同时以上半导体材料也是长鑫半导体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 关键原材料。因此,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基础条 件,园区将重点围绕光刻胶、电子特气、超净高纯试剂、CMP 材料、电 子封装材料等关键半导体材料进行规划发展。5.1 光刻胶5.1.1 规划方案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可对接芯片及面板产业需求,重点发展半导体、 面板光刻胶类产品。一方面重点满足长鑫存储晶圆项目对半导体光刻胶的 需求,布局 KrF 、ArF 光刻胶,并注重EUV 光刻胶的技术跟踪及研发;另 一方面,适度对接区域面板产业发展需求, 布局针对京东方等龙头企业所 需面板光刻胶产业。具体操作方面,重点针对国内外领先企业和周边芯 片、面板厂商的供应商展开招商,引进光刻胶树脂、光致产酸剂、光引发 剂、溶剂等光刻胶组分合成及光刻胶混配项目,打造完整的光刻胶原料供 应、光刻胶成品生产和技术服务产业体系。规划重点推荐项目
200 吨/年
集成电路光刻胶2成膜树脂3关键组分(光致产酸剂、光敏剂等)4光刻胶混配
2000 吨/年
显示面板光刻胶5成膜树脂6关键组分(颜料、光引发剂、流平 剂、稳定剂)5.1.1.1 重点招商企业光刻胶重点招商企业
清洗、蚀刻工艺特气2四氟化碳 CF4500 吨/年3六氟化硫 SF61000 吨/年4六氟丁二烯 C4F650 吨/年5六氟化钨 WF6500 吨/年氧化/沉积工艺特气5.2.1.1 重点招商企业电子特气重点招商企业
通用超净高纯试剂2电子级 H2 SO44 万吨/年3电子级磷酸1 万吨/年4蚀刻液
3 万吨/年
功能性超净高纯试剂5显影液6剥离液5.3.1.1 重点招商企业超净超纯试剂
CMP 抛光液4钨抛光液500 吨/年5硅抛光液400 吨/年5.3.2.2 重点招商企业CMP 材料重点招商企业
5.3.2.1 发展潜力分析化学机 械 研 磨 / 化 学 机 械 抛 光 ( CMP , 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是目前公认的纳米级全局平坦化精密加工技术。在集成电 路制造全过程中,除集成电路设计环节外, 硅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封 装测试过程都需要使用 CMP 工艺,其中集成电路制造是 CMP 工艺主要应 用场景。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循环重复多次 CMP 工艺。在 晶圆制造中, 晶圆经过光刻和刻蚀等工艺流程的多次循环,逐层集成,并 经离子注入、退火、扩散、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机械研磨 ( CMP)等流程,最终在晶圆上实现特定的集成电路结构。 CMP 主要运 用在在单晶硅片抛光及多层布线金属互连结构工艺中的层间平坦化。抛光液和抛光垫是 CMP 工艺的核心耗材,占据 CMP 材料市场 80% 以上。全球抛光材料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01-2018 年,全球抛光材料市 场规模复合增速达 10. 13%。根据卡博特官网公开披露数据,2018 年全球 抛光材料市场达 20.1 亿美元, 其中抛光垫市场为 12.7 亿美元,抛光液市 场为 7.4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全球抛光材料市场将达 26.1 亿美元。抛光垫技术壁垒高, 认证时间长。抛光垫主要包括聚氨酯抛光垫、无 纺布抛光垫、复合型抛光垫等几种类型产品。由于 CMP 抛光垫在设计和 使用寿命方面不断改进, 技术壁垒极高;另外,新品测试的流程复杂,认 证时间长达 1-2 年,晶圆厂商为保证有序稳定生产, 不轻易更换供应商。 目前抛光垫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市场由美国陶氏化学(约 80%市场份 额)、美国卡博特、日本东丽等公司垄断,产品毛利率在 50%以上。我国 在抛光垫领域起步较晚, 2006 年后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出现显著增长, 占全球比重逐年上升,追赶势头迅猛。抛光液市场被境外巨头垄断,卡博特微电子、陶氏杜邦、VSM、日本 日立、富士美 CR5 共占据了约 78%的市场份额。其中卡博特微电子占比 最高达到 36%。国内厂商由于缺乏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庞大的国内 半导体市场完全被外资产品占据。预计 2025 年我国 CMP 抛光液消费量将达 9653 万升,其中超过 65.7%来源于境外厂商。安集科技是我国抛光液 龙头企业,相关专利储备较多,在抛光液中使用 CeO2 磨料的专利数量位 居全球第一, 2018 年在全球抛光液市场占有率达 2.44%。公司目前拥有抛 光液总产能 13314.34 吨/年,在建产能 16100 吨/年。产品已在逻辑芯片领 域的 130- 14nm 节点实现规模化销售,主要应用于国内 8 英寸和 12 英寸主 流晶圆产线,10-7nm 技术节点正在研发中, 中芯国际、台积电均为公司 客户。在存储领域, 公司钨抛光液技术日益成熟, 在抛光速率、平坦化及 缺陷率等各方面达标,实现了在存储器新片厂中的规模化销售,目前已进 入长江存储产业链。CMP 抛光液由研磨颗粒(如纳米 SiO2 、Al2O3 粒子等)、表面活性 剂、稳定剂、氧化剂等组成。研磨颗粒提供研磨作用,化学氧化剂提供腐 蚀溶解作用。按照研磨颗粒不同,CMP 抛光液可分为二氧化硅抛光液、 氧化铈抛光液、氧化铝抛光液和纳米金刚石抛光液等几大类, 其中研磨颗 粒为最主要原材料。随着芯片制程不断精细,对抛光液需求逐渐增加。根 据卡博特微电子, 当逻辑芯片制程达到 5nm 时,约 25%-30%生产步骤都 要用到抛光液。存储芯片由 2D NAND 升级到 3D NAND 后由于结构更复 杂,抛光次数增加,且约 50%生产步骤需要用到抛光液。技术进步叠加芯 片制程精细度提高,将为抛光液需求打开广阔空间。5.4 电子封装材料5.4.1 规划方案合肥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为封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需求支 撑条件,现已入住了包括沛顿科技、华东科技、精智达等几家封测相关企 业,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园的发展,对于先进封测材料将产生较大的市场需 求, 因此,园区规划布局环氧树脂及聚酰亚胺系列产品, 以满足区域封测 产业发展对于先进封装材料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规划重点推荐项目
年投血浆 500 吨2人免疫球蛋白100 批次/a3人纤维蛋白原50 批次/a4凝血因子50 批次/a⚫ 疫苗: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肺炎疫苗成为 2020 年市场最关注的领域之 一。受疫情带动,流感疫苗也迎来大增,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品种。2020 年,我国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分别为 2828 万支和 5704 万支/瓶, 同比增长 98.9%和 85.3%,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 影响, 民众疾病防控意识进一步提升,将进一步拉动疫苗行业的快速发 展。因此,本园区重点发展肺炎疫苗、流感疫苗,适当布局狂犬疫苗、 HPV 疫苗产品。疫苗规划重点产品项目表
合计年产 600 万支2流感疫苗200 万支/年3狂犬疫苗100 万支/年4HPV 疫苗100 万支/年5.5.3 重点招商企业园区血制品、疫苗重点招商企业
1
天坛生物拥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三大类 产品 72 个产品生产文号。在国内首发上市人血白蛋 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等产品。
北京
2
上海莱士包括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 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 VIII 、 冻干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 合剂。
上海
3
华兰生物包括血液制品业务、疫苗制品、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研 发、生产三类业务,其中血液制品有人血白蛋白、静注 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 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 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 11 个品 种(34 个规格)。
河南
4
沃森生物包括 13 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 型)、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 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多 糖结合疫苗、 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共 7 个产品(9 个品规)。
云南
5
智飞生物包括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A 群 C 群脑膜炎球 菌多糖结合疫苗、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注射用 母牛分枝杆菌等自主产品及统一销售默沙东的四价人乳 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酿酒酵母)、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 (Vero 细胞)、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肝炎灭活 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等所有进口疫苗。
重庆
6
康泰生物包括无细胞百白破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 23 价肺 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产品种类涵盖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深圳5.5.1 发展潜力分析目前, 安徽省生物医药行业积极推进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 和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领域并重发展,基本建成起优势突出、结构合理、产 业链完整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 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形成了 “三一多” (三核一片多点) 的产业布局。“三核”: 以合肥为中心,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等创新平台, 集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高端要素,重点发展现代医药、 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全省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增长极;以亳州为中心,重 点发展现代中药,形成集中药种植、中药制造、中药流通等全产业链协同 发展的格局; 以阜阳为中心,重点发展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 产业,形成交叉互融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一片”:黄山、池州和宣城等皖南片,重点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及保健品、健康体育等产业,打造康养旅游重点发展区。“多点”:根据各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打造一批生命健康 产业聚集地,推动全省生命健康产业多点开花、全面发展。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攀升,形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 术开发区和巢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产业集聚基地。合肥经开区以宿松路 沿线为核心逐渐发展,拥有天麦生物、尼普洛、大桐制药、中国医药、安 徽省医药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医药流通、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两大板 块。合肥经开区医药健康产业园已集聚了 59 家医药物流和生产企业,成 为安徽省最大、全国知名的医药物流园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尼普洛生产 的透析器技术全球领先,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40%。医药生产企业天 麦生物历经多年孵化、研发,形成全系列胰岛素针剂产品链, 即将进入产 业发展爆发期。经开区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 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将努力打造全球首 个口服胰岛素胶囊基地,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一系列促进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2021 年 7 月安徽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 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力争到 2025 年,打造 5 个生命 健康百亿以上企业,形成 5 个生命健康千亿以上城市,生命健康产业营收 突破 2 万亿。其中,医药工业三大领域,打造现代医药、现代中药两个千 亿级产业集群和医疗器械五百亿产业集群,营收突破 2500 亿。此外, 合肥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综合 性院校,拥有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两所专业本科院校。依托三 大产业集聚基地,集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究 中心、合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 依托安科生 物等行业龙头企业, 建设基因工程制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安徽医科 大学等高校资源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化技术研究院(如抗炎免疫 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创新药物研究院),形成了产业研 一体化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合肥经开区具有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 加上安徽省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区域人才技术的支撑,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5.6 创新孵化中心创新孵化中心建设通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整合产业现有资 源、加速生态圈培育、构建产业创新体,协助区域搭建创新产业培育平 台,进而快速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同行业间良性互动的产业。化 学品集中区的创新孵化应以坚持开放式合作为基础,结合园区产业发展方 向,紧密追踪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产业技术,积极引导传统化工产 业向新兴产业延伸和跨越,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功能化、精细化路线 拓展, 实现针对战略性新兴高附加值产业的靶向孵化,从而为园区远期产 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5.6.1 发展思路充分结合区域内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针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创新技术研发, 通过创新孵化逐步实现该领域的突 破发展和引领发展。围绕一核(创新技术孵化中心)、三维(电子化学 品、高端化工材料、前沿新材料)、四极(技术研发中心、中试工程中 心、放大设计中心、创新示范基地)、六支撑(金融保障、专利服务、政 策保障、工程咨询、检测分析、商业推广),全面推进创新技术孵化中心 的优化建设工作。重点瞄准园区规划布局发展的光刻胶、电子特气、超净 高纯试剂、CMP 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高端电子化工产业,持续创新孵 化高技术新产品,以满足集成电路产业快速更新的需求;同时结合区域战 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瞄准未来产业发展重点,通过创新不断开发高端化工 新材料等高价值产品,择机在经开区进行产业孵化,满足区域关联产业持 续发展需求。此外, 结合其他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 重点吸引一批具 有突破技术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人才组建团队,提升创新链整 体效能, 抢占未来前沿高端产业发展的先机。5.6.2 发展路径5.6.2.1 着力推进前期筛选择优工作围绕国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批先进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机构, 重点推动高端技术择优筛选工作的前置前移,形 成前端精细优选,后端优质孵化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5.6.2.2 全面布局功能模块优化建设围绕一核、 三维、四极、六支撑, 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孵化中心的优化 建设工作。电子化学品重点推动半导体光刻胶关键组分的实验性孵化;高 端化工新材料重点推动新能源、 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所需关键化工材 料的引导性孵化;前沿新材料重点推动 3D 打印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离 子液体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性孵化。5.6.2.3 积极完善辅助保障体系支撑重视源头保障: 全面缓解技术落地的资金瓶颈, 积极引入市级、省级 产业风险基金,与孵化中心的发展建立双向贯通辅助的协同机制;强化技术引领:以企业为主体, 引进培育高精尖领域的领军团队实现原有产业驱 动体系的重构,进一步提升区域化学品产业的高端化、精细化与功能化水 平。深化政策辅助, 积极破题制约技术落地发展的政策障碍, 以需求为引 领,切实围人才引进,人员安置、技术奖励等方面加大政策辅助力度。5.6.2.4 有序构建技术孵化循环系统积极融合金融保障、专利服系、政策保障、工程咨询、检测分析、商 业推广等六个维度的发展重点,系统性培育技术企业落户孵化的体系脉 络,打造合肥技术高地。盘活现有土地,着力提升技术引进的运营效率; 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性谋划孵化中心的产业脉络; 推动以产定点,精准布 局与现有产业协同关联的技术布点;重视横向耦合,深入挖掘技术孵化和 化工后端融合发展的潜力;提高延伸水平, 深度挖掘承接电子化学品、先 进功能材料等的协同发展潜力; 培育协同体系,深入推进技术孵化项目与 高端应用市场需求的融合发展。5.7 重点产业项目表结合上述产业发展方向, 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规划重点产业项目汇总 如下:规划重点产业项目表 单位: 万吨/年
1光刻胶混配
200 吨/年
集成电路光刻胶2成膜树脂3关键 组分 (光 致产 酸 剂、光敏剂等)4光刻胶混配
2000 吨/年
显示面板光刻胶5成膜树脂
6关键组分(颜料、光引 发剂 、 流平剂 、 稳定 剂)二电子特气
清洗、蚀刻工艺特气8四氟化碳 CF4500 吨/年9六氟化硫 SF61000 吨/年10六氟丁二烯 C4F650 吨/年11六氟化钨 WF6500 吨/年氧化/沉积工艺特气三超净高纯试剂
12电子级 HF2 万吨/年
通用超净高纯试剂13电子级 H2 SO44 万吨/年14电子级磷酸1 万吨/年15蚀刻液
3 万吨/年
功能性超净高纯试剂16显影液17剥离液四CMP 材料
18聚氨酯抛光垫20 万片/年CMP 抛光垫19复合抛光垫20铜抛光液2000 吨/年
CMP 抛光液21钨抛光液500 吨/年22硅抛光液400 吨/年五电子封装材料
23环氧树脂系列产品500 吨/年封装材料24聚酰亚胺系列产品六生物医药
25
血液制品
300 批次/年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 白、人纤维蛋白原、凝血 因子等26疫苗600 万支/年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狂 犬疫苗、HPV 疫苗等七创新孵化中心
6 效果分析6.1 经济效益分析预计现有规划项目投产后,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将实现产业项目总投 资 48.2 亿元,年产值 81.1 亿元,年利税 24.0 亿元,年利润 17.1 亿元。 此 外,随着远期预留发展区的开发利用, 园区经济效益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空 间。 园区产业项目投资及经济效益估算如下表:园区投资及经济效益估算表 单位:万元
合计482420810720239845170525此外, 园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场地平整、道路、绿化、管网及消 防等方面的投资,由于园区公用工程设施多数依托园区外部供应,园区内 场地平整、道路、绿化等开发建设基础较好,因此园区基础设施投资相对 较小,重点包括园区内管网建设、消防等方面。6.2 社会效益分析6.2.1 提升关键电子化工材料创新能力本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将聚集行业内领先企业和创新人才,在战略性 和前瞻性的电子化学品领域重点布局, 攻克一批亟待突破产品,掌握一批 战略性技术, 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从产业技术源头上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布局,带动和提升行业的技术进步, 提升合肥经开区化工园区重点电子 化工材料持续创新能力。6.2.2 完善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 产业已经入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 基础原料供应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 重要作用,对高端新材料的供应能力和产业协同发展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在产业链逆全球化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技术封锁的大环境 下,本园区以周边高端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产业链上占据重要位置 的关键材料, 并注重与下游行业的协同融合发展, 将为下游高端制造业发 展提供强大助力,对完善区域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6.2.3 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合肥经开区化工产业的建设, 将加快区域产业资源整合, 有助于缓解 目前区域化工产业基础薄弱,产品供应明显不足, 尤其高端电子化工产品 短缺的局面, 有助于引导区域化工产业向新型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优化 升级。6.2.4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本园区的建设不仅对相关产业、行业起到促进作用, 还将有力改善当 地就业状况。建设期内, 大量施工队伍参与建设, 可带动当地商业、服务 业、餐饮业的消费, 增加当地居民和地方财政收入。园区发展预计将创造 600 个直接就业岗位;按照带动效应,园区内每增加 1 个就业机会,在社 会上相应的其它部门就增加 2~3 个就业机会, 因此还将创造 1500 个以上 的间接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和 谐快速发展。6.2.5 有助于打开对外合作新窗口化工园区的建设将为本地区的对外合作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与产业基 础,通过建立关联耦合、协同集聚发展的新型化工产业体系, 将进一步吸 引知名跨国公司与集团企业将目光投向安徽、投向合肥, 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形成良性发展循环。7 措施建议7.1 发挥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坚持引进高水平项目建设国际领先的工业区的基础是拥有国际领先的产业项目。合肥经开 区高端制造业产业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明显有 条件发展高端产品, 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重点吸引国内外先进厂商和投 资集团,合作开发,共同发展。对具体项目,要坚持“技术国际领先、产 品产业高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突出产业特色, 引进技术含量 高、产品质量高、企业管理标准高的高水平新材料项目。7.2 落实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园区规划的新材料项目对企业研发实力有较高要求,在未来的发展 中,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重点企业 的交流合作, 着力推动产学研用的合作创新和深度融合。应加大力度构建 园区产业发展支撑服务体系,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开发和再创新, 实现科技创新的规模化、产业化和自主化。7.3 严格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园区企业要将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其 成为企业的重要决策因素。严格园区准入机制,进入园区项目必须采用先 进技术和工艺,达到污染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清洁生产, 利用低碳资源、 引进绿色工艺,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率,体现绿色生态 化工特色。7.4 推进园区智能化升级,促进区域产业智能化融合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高端制造业与 5G、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 融合,智能制造已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作为新建园区, 园区可通过与 IBM、华为等领先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合作,结合专业的安全环保咨询管理机构,提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要求入驻企业进行智能工厂建 设,积极推进园区智能化发展, 实现智能工厂与智慧园区和无缝衔接,促 进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的有机融合。7.5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强化园区发展软实力园区发展初期,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土地平整,落实水、电、燃气、蒸 气接入,以及公共建筑、标准厂房、物流仓储、安全环保监控平台、智慧 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政府、园区、央企和社会资本的深度合作途 径。园区运行阶段, 探索发展园区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第三 方服务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组建新材料电子商务平台, 完善孵化器、加 速器、产业化基地配套功能,逐步开发生产型服务业,强化园区间合作交 流和资源共享, 提升园区软实力。7.6 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立人力资源公共平台创新型园区的科技人才培养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具有重要意义。本园区定位发展高端新材料产业, 首先需要集聚高水平人 才。一是要重视人才的引进。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或计划,强化国际 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技能水平突出, 管理经验丰 富的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二是精准培育人才。通过重点工程行动,培养和 引进一批新材料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创新 团队,统筹领域人才、团队、项目、基地建设,支撑新材料领域快速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