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贤玲
作者:郑贤玲编辑:李铭沨我们正在从疫情管控走向行程自由,代价是接受自己和家人被感染,拿出足够的勇气度过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来接受发烧和头痛。我仔细观察周边的朋友和同事,相比成天排队做核酸、所到之处都被查行程码的日子,大家宁愿付出一些代价换回正常的生活。因为我们亲眼所见疫情带来的航班停运、商店/餐厅关门、供应链断裂、会议延期或取消……经济严重下滑。大多数人准备好了春节前度过感染期,期待2023年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2023年经济形势会怎么走呢?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2023年经济定调:显然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是“稳增长”、“促内需”,并将稳增长的任务交给了“消费”和“投资”。重点工作: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企改革和保护民企权益);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1 2023年进出口难以形成经济牵引力就在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和纲要零零统统的信息中寻找自身产业的蛛丝马迹的时候,更加敏感的人发现,在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中“进出口”是“支撑作用",而不是经济增长的牵引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形容国际经济形势是“风高浪急”和“动荡不安”。目前,我国进出口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2022年前11个月,以美元计,我国出口累计增长9.1%,低于去年同期的30.7%。进口累计增长2.0%,低于去年同期的31.2%。经济学家连平预测2023年我国进出口乐观增长8%,悲观则下降6%。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贸交易的主要经济体美国加息,且不断设置贸易壁垒、鼓励新能源、半导体和生物科技等产业制造业回流;而欧洲继续遭遇能源危机,经济衰退压力巨大。中东国家的增量很难弥补经济发达地区的下降。2 消费与投资都寄托于新能源消费和投资成为2023年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我们发现,无论是消费端还是产业体系建设(投资)新能源都成为最重要的方向。消费的恢复性增长是可以预期的,起码停运的航班和旅游会恢复通行,开开停停三年的餐厅、商店应该会陆续开工,长期关在家里被压抑的服装、珠宝、化妆品也会出现反弹。但尽管政府再一次将更多的增量需求寄希望于房地产、汽车,在扩大内需上,“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但房地产和汽车总量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就算就业恢复,短期内民众的经济收入对可选大件的消费影响很难立竿见影,而且房地产和汽车对家庭来说都是固定资产,属于中国经济黄金时期的消费选项,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短缺商品或被抑制的需求,所以,房地产的松绑无非是让地产商资金宽松一些,也会释放一些刚需市场,但增量不会太大。汽车的总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不过结构还会继续改变。也就是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替代燃油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短期锂离子电池汽车继续放量,但锂离子电池没有摆脱资源约束,2022年由于锂资源带来的地缘政治已经开始抬头,2023年还会进一步演绎,所以长期来看,我们更加看好氢能和燃料电池。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尽管我在22470字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只看到一个“氢”字,但对氢能产业来说已经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纲要将加氢站列为新能源基础建设,属于“新基建”的投资方向,而加氢站恰恰是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加氢站的投资有助于带动燃料电池汽车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3 新能源成为增量市场的新引擎在过去近40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国内消费主要解决有无的问题,而现阶段是要解决“好”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住房、汽车、家电、电子产品、服装等,总量上已经基本饱和,过去以增量驱动的消费将转变为升级替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存量市场”。而从生产端来看,过去以引进技术为主的制造业在替代进口过程中构建了持续的增量,但随着国际间合作与竞争的加剧,逆全球化抬头,国际间出现结构性变化,产业转移的“增量市场”也逐渐过渡到更加复杂的“存量市场”的重新组合。增量市场成长阶段是经济“高速发展”,而存量市场的更新是“高质量发展”。不过,新能源产业不是简单的产业升级,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带来的改变是对传统与挖煤、开采石油天然气截然不同的能源体系,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能源”部分,也就是从开采-运输-发电的部分,会被可再生能源的制造所替代。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电动汽车、智慧能源背后是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链,光伏、风电和氢替代煤炭,增加的就是能源制造端的产业链增量,而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则是替代石油进口,这个能源替代部分就会形成内需市场的增量。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可再生能源本质上是科技制造业,不仅可以带动庞大的科研体系和产业链,还可以构建能源安全和能源独立的清洁能源体系,是一个兼顾能源安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增长一举三得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