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能源 » 正文

新能源三大超级赛道秀出中报成绩单 谁是业绩翻倍“王中王”?

作者:金融界 来源: 头条号 100208/19

A股半年报进入业绩披露高峰期,又见新能源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翻倍!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行业内外部环境,中报业绩犹如定海神针,企业盈利状况、投资者信心能否提升,以及如何捕捉爆发力强的赛道投资机会等,都让今年半年报业绩表现格外受到市场关

标签:

A股半年报进入业绩披露高峰期,又见新能源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翻倍!

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行业内外部环境,中报业绩犹如定海神针,企业盈利状况、投资者信心能否提升,以及如何捕捉爆发力强的赛道投资机会等,都让今年半年报业绩表现格外受到市场关注。

今年以来,政策面上,伴随着国家新一轮汽车促销政策的密集落地,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复苏的脚步加快,新产业链转型迭代成效显著,成为众多上市公司重要转型战略方向,更是业绩增长的“驱动器”

市场分析称,综观整个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报喜主要由于政策引导、下游需求增长、成本稳步下行三个关键因素,预计这些因素在下半年将继续得以延续,短时间内行业上升趋势不会改变。

在纷繁变换的资本市场上,上半年新能源超级赛道的企业经营成色究竟如何?

01

新能源车中报业绩排名 赚钱“王中王”谁执牛耳?

让我们一起看下中报成绩单。

《投资者网》据Wind数据统计,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截至8月15日,12家新能源车上市公司已公布半年报、业绩快报、业绩预告,其中5家公司业绩预增,3家扭亏为盈,1家预减,3家续亏,业绩向好比例约占66.66%。在12家已披露中报业绩公司中, 6家公司净利润预增翻倍,比亚迪成为盈利能力最强的车企。

从业绩规模看,率先停产燃油车、新能源转型最彻底的比亚迪表现可谓“一骑绝尘”,净利润大超预期,成为当之无愧的“王者”。据比亚迪中报数据预告,今年1-6月,归母净利润105亿元-117亿元,同比增长192.05%—225.43%;扣非净利润为93亿元-103亿元,同比上涨206.99%—240%;基本每股盈利3.61元/股-4.02元/股。

上半年,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已达125.56万辆,今年目标计划冲刺300万辆年销量目标。乘联会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半年累计零售308.6万辆,这在我国早已是汽车世界第一大国的市场、行业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比亚迪的业绩增速令市场艳羡。

同据乘联会数据,6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不仅位列第一,且是特斯拉单月零售销量7.4万辆的近三倍。在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谈及行业竞争和未来发展时说,未来3至5年,行业将发生大变革,对于企业而言,核心技术、好的战略方向、快速决策机制是制胜关键。

针对中报业绩变动的原因,比亚迪称,2023年上半年度,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上实现强劲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继续强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公布中报数据的企业中,净利润增速最高的是宇通客车,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958.05 %,国内、海外销量双增长。

宇通客车称,2023年上半年,公司累计销售客车15134辆,同比增长30.84%,得益于此,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销量增长具体原因为:首先是国内市场,随着宏观环境变化,国民出行需求尤其是旅游出行需求增加,国内旅游客运等市场需求恢复,公司国内客车销量实现增长。其次是海外市场,随着中国客车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海外客车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公司出口销量实现大幅增长。

规模不是铁打的护城河,持续盈利才能活,而业绩之外,更重要的是洞悉市场需求变化,增加客户的价值,并乐意为此买单。

投资者网注意到,龙头企业在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顺应市场的转型,坚持高质量发展,保持战略定力,成就了业绩的强劲增长。

行 业分析称,上半年新能源行业发展形势向好,除了有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带动,我国在相关行业的技术储备与相对完备的产业链,也是支撑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

02

新能源电池概念龙头翻倍预喜 宁德时代稳居“利润王”

上半年,在国际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我国锂电池出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产量超过400GWh,同比增长超43%,锂电池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9%。

Wind数据显示,从整体业绩看,截至8月15日,23家新能源电池概念上市公司中,14家业绩预增,2家实现扭亏,业绩预喜比例近七成。

作为连续六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的龙头,宁德时代中报成绩单骄人。2023上半年,公司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92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 207 亿元,同比增长154%;毛利率22%,环比增加0.7个百分点,交出一份稳健向好的中报成绩单。

数据来源:Wind

从营收构成 亮点看,动力电池依然是宁德时代核心业务,上半年营收高达1394.2亿元,同比增长76.16%,占比73.67%,同期毛利率增长了5.31个百分点,达到20.35%。

宁德时代上半年电池装车量为112GWh,同比增长56.2%,是全球唯一一家市场份额超30%的电池供应商,保持全球第一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除宁德时代外,多家行业头部公司业绩同样亮眼。光储龙头阳光电源业绩爆发,上半年净利润超去年全年,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40亿-45亿元,同比增长344%—400%。

锂电池龙头企业亿纬锂能,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2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对此,亿纬锂能称,中报业绩增长的主因有二:一是在储能电池方面,随着经济性的持续改善及新增产能的稳定生产,公司阶段性满足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收入规模实现倍增。二是在动力电池方面,乘用车领域适用电芯产能增加,及新客户群的开拓与业务的良好进展,带来收入的增加。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上市第一股,国轩高科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140亿元-160亿元,同比增长62%-85%;归母净利润1.5亿元-2亿元,同比增长132%-209%。珠海冠宇预计实现营收53亿元-56亿元,同比下滑2%-8%;归母净利润1.2亿元-1.5亿元,同比增长92%-140%。

国轩高科称,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数有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动力锂电池产业高速发展。作为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力度,加快产能扩张速度,为下游客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和服务。2023 年上半年公司新建产能逐步投产,供货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加强了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和战略客户维护,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和改善,特别是国际市场。2023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2.08%-85.23%。

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认为,上半年我国经济回稳向好的步伐加快,从已经披露的情况看,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也在逐步改善,特别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业绩向好的态势明显,也体现出科技实力对上市公司业绩形成较大的提升作用。

03

充电桩建设提速 业绩预喜率超七成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景气赛道上,除新能源整车、新能源电池业绩亮眼外,充电桩板块的中报业绩也十分引人注目,产业热度持续提升。

在新能源车需求加持下,相关产业链整体渐进复苏。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体系,充电桩的建设也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宏观层面,今年4月底,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将充电桩发展纳入新能源基础设施序列;5月初,国常会提出“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等。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充电桩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

2023年1至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71.8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41.3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130.5万台,同比上升39.6%。截至2023年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692.8万台,同比增加74.1%。

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来看,报告期内,除朗新科技、奥特迅、动力源的业绩预亏之外,其余11家企业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博众精工、国电南自净利润扭亏为盈。

具体来看,博众精工预计实现净利润为8000万元至94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1.33亿元至约1.47亿元,将实现扭亏为盈。公司称,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公司营收规模实现稳健增长,应用于3C领域的新产品销售取得突破。

作为中国充电桩行业的龙头企业,国电南自预计2023年1-6月归母净利润3000万元至4400万元,同比上年增249.77%至319.66%。对于同比扭亏的原因,公司解释为,主营业务方面,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同时通过 提升研发创新水平,提高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本期营业收入与利润较上年实现增长,毛利水平较上年有所提升,本期业绩扭亏为盈。

值得一提的是,英威腾、盛弘股份、科士达、威迈斯、森源电气的预计最大增幅均超过100%。

在上述净利润扭亏或增长的充电桩概念企业中,截至8月15日收盘,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的有6家公司,金杯电工的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排在最低位置。

谈及充电桩市场未来蓝图,中信证券分析称,从政策端看,年初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发布重磅政策文件,涉及公共领域电动化、充电基础设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充电桩行业迎来密集的政策催化;从需求端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长、高压快充车型对大功率充电的需求,充电桩进入加速建设期。在政策与需求双重刺激下,充电桩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有望受益。

中邮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王磊认为,目前国家关注到了新能源车保有量增加,带来对充电桩的需求增加,相关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目前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容量前十名里,有6家中国企业。此外,无论是整车、电池还是电池材料,在我国都有较为完整的本土化生产体系。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本文源自投资者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