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私募基金产品未备案的法律后果 私募基金产品未备案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违反备案规定将涉及到行政处罚、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等方面。 行政处罚: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未将待推出的私募基金产品提交基金业协会备案,将面临行政处罚。监管部门有权对违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处以罚款,并可能暂停或撤销其募集和运作资格。 民事责任:私募基金产品未经备案开展募集,可能导致与投资者之间的基金合同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通常被视为无效合同。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未经备案的募资行为可能导致其与投资者之间的基金合同无效,从而可能承担赔偿等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私募基金管理人未经备案的募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相关条款,构成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如果涉嫌犯罪,管理人可能会面临刑事追责,可能被判处罚金或有期徒刑等刑罚。

投资者损失赔偿:私募基金产品未经备案募资可能导致投资者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投资者有权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赔偿损失。管理人未经备案的募资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损失增加,管理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徐宝同律师,上海锦坤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易律法务管理创始人,国际律师协会(IBA)理事,美国国际信用与商业催收协会律师,英国皇家特许仲裁员,亚洲代替性纠纷解决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国仲裁员,泰国国际仲裁中心(THAC)仲裁员。徐宝同律师团队专注商事、股权、合同诉讼、涉外纠纷、仲裁争端解决;十五年法院审判实务及规则研究经验。本文不能视为对特定案件的法律建议或意见,仅为笔者团队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法院的裁判规则。如你遇到法律问题,可以联系徐宝同律师,获取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