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长三角「黑马」,终于醒了

作者:淡忠奎 来源: 城市进化论 246608/24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35城GDP增速跑赢5.5%的全国水平,其中,连云港以12.9%的增速一骑绝尘,成为上半年跑出的一匹“黑马”。要知道,就在不久前,连云港的“画风”还与此截然不同。2022年,其

标签: 连云港 长三角 江苏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35城GDP增速跑赢5.5%的全国水平,其中,连云港以12.9%的增速一骑绝尘,成为上半年跑出的一匹“黑马”。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连云港的“画风”还与此截然不同。2022年,其经济总量首度被宿迁反超,在江苏省内惨遭垫底,引得外界一片哗然。而连云港的“失落”,还不止于此。

作为一座地理条件优越、频获机遇垂青的港口城市,连云港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城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等诸多标签。但头顶光环的连云港没能借此壮大,“连云港输麻了”“连云港,醒醒”“连云港为何如此尴尬”等声音,近年更是不绝于耳。“连云港为何发展不起来”,甚至被坊间称作“百年谜团”。

眼下,连云港不仅成功摘掉“江苏十三妹”的帽子,更被赋予更多期待。

今年5月,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连云港调研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连云港其势渐成、其时将至。近日,江苏省省长许昆林在连云港调研时也指出,连云港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领,切实强化“沿海更要向海”理念,在沿海地区发展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连云港是江苏海岸线和陇海铁路起点的交汇点,不论“一带一路”还是海洋强省建设,连云港都是最重要的支点。正在觉醒的连云港,能否真正担起重任?

01

领跑

今年上半年,连云港GDP达到1955.9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期宿迁GDP为1920.57亿元,同比增长8.1%。虽然宿迁同样表现不俗,但连云港凭借更快增速反超宿迁30余亿元,重回江苏第12名的排位。

连云港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版)

不过,连云港增势如此迅猛,也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去年上半年,连云港GDP增速仅0.1%,在江苏13市中排名垫底,远低于全省1.6%和全国2.5%的平均增速。尽管如此,连云港今年上半年的“惊艳”表现,依然显示出其增长动能的强劲。

今年上半年,连云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两位数,达到21.3%。如此惊人的增速,靠什么支撑?数据显示,作为连云港支柱产业,上半年石化行业完成产值974亿元,同比增长86%。随着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卫星化学烯烃综合利用项目等陆续投产,连云港石化产业集群优势不断聚集。

不久前,化工龙头东方盛虹发布半年报称,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658.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7.91%。其中提及,“尤其是公司1600万吨/年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22年底全面投产”,是上半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个项目,正是落在连云港徐圩新区内。该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重点支持项目,也是江苏目前投资金额*的民营制造业项目。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背景。2014年,国家层面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安全环保集约发展。随后,连云港与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一道,被列为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

经过长期蓄力,依托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国石化等龙头企业带动,连云港已瞄准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过去一直求而不得的港产城联动优势,也逐渐开始显现——

2022年,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产值超1000亿元,排名全国化工园区第18位,开始进入产能跃迁期。预计“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3200亿元,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三位。

今年,连云港的目标是“石化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也就是说,这一支柱产业规模有望实现倍增。从目前来看,时间过半、任务近半,石化产业仍将成为连云港工业经济持续突破的关键动力。

就在昨天(8月22日)下午,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市光到连云区调研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联动发展等工作时指出,随着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落地、建成、投产,石化产业基地面临着“挖掘潜力、拓展空间”的现实需求。

02

转型

石化产业覆盖面广、链条长,从石油原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炼油化工加工过程,可形成成百上千种不同系列的产品。

今年6月,盛虹石化产业集团与中复神鹰正式签订原材料合作战略协议,将在丙烯腈产品供给方面全方位合作。在业界眼中,这被解读为连云港石化产业链和新材料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两家“链主企业”打通了上下游供应链。

这是当地大力推动石化产业“挖潜”的缩影。如当地媒体的比喻,石化产业基地如同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上下游企业则如同“森林”,当他们同步发展时,港城产业链“将绿树成荫”。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区域经济学终身教授曾刚指出,连云港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港口条件。坐拥江苏*大海港,相对富余的土地(盐碱地)资源,为连云港发展石化产业提供了便利。

曾刚谈到,以前南京、武汉等内河港口城市石化产业都发展得比较好,但近年来,受环境容量等因素影响,石化产业向沿海港口城市迁移的趋势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另一方面又有丰富的海水资源。

而据他观察,江苏前些年石化产业从苏南、主要是南京向北迁移的趋势也很明显。“连云港在苏北,发展石化产业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在其看来,疫情之后,连云港借助石化产业实现经济快速提升,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纵观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不少都已经将目标锁定万亿级——

大连提出,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惠州明确,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宁波则规划到2027年,将绿色石化产业打造成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可以看到,绿色化、高端化,已然成为产业竞逐关键词。尽管如此,在曾刚看来,国家对于海岸线环境保护将逐步加强,连云港的石化产业究竟能够走多远,还面临不少考验。另一方面,连云港能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对未来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连云港正在朝此努力。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导向下,连云港正在建设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产业体系,并提出力争2023年形成石化、医药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比如,连云港开发区正在大力建设“中华药港”医药产业集聚高地,已形成新型肝病药物、新型抗肿瘤药、麻醉镇痛药物等六大特色医药集群。这也意味着,医药有望成为继石化之后,连云港又一个产业名片。

03

支点

虽然手握“一手好牌”,但过去多年,连云港的发展其实一直不如人意。提到这座城市,外界讨论最多的便是,港口经济“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发展不足”,未能从运输枢纽孕育出新兴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向日韩,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的区位,未能改变其交通格局上“神经末梢”的尴尬,也一度引人关注。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省委研究室原调研员申斯春曾形容:

江苏的公路干线都是国家干线,比如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铁路,都是在省界边际地区,不穿苏北腹地。连云港和淮安就相当于‘腹无寸铁(路)’,即使有也是断头路,等级也低。

不过如今,连云港已经成为江苏*具备30万吨级航道深水海港、国家级铁路枢纽及高速公路网、4D级空港、覆盖苏鲁豫皖内河网络等海陆空兼备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也为其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强“支点”作用奠定了有力基础。

江苏省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图 图片来源:《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版)

在这种背景下,江苏省级层面对于连云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不久前,江苏省省长许昆林在连云港调研时指出,连云港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领,切实强化“沿海更要向海”理念,着力锻造港口国际竞争力,增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竞争力,促进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在沿海地区发展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这是江苏省级层面对于连云港新的期许。今年以来,连云港对于海洋经济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市委、市政府接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连云港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连云港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三份文件,从产业强海、科技兴海、生态护海等维度明确海洋强市建设路径。

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建立,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不含石化产业产值),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连云港竞逐海洋强市的决心已分外明显。而在江苏海洋强省建设过程中,连云港的支点作用显然至关重要。

“围绕海洋经济做文章,连云港还是很有潜力的。”曾刚认为,更重要的是,苏北的交通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连云港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在认知上、具体行动上都要有所体现。

“像产业转移、跨地域合作,以及很多中心城市总部在外围城市的生产基地,甚至做成联合体,都有很多机会。连云港最重要的是要跟核心城市建立密切关系。”曾刚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