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压力,但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已开始发力,有待以装备制造为核心打造多极强势产业,培育经济新动能图/视觉中国
文 |《财经》记者 孙颖妮 张舸编辑 | 王延春
投资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被市场寄予厚望。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和6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1月-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比1月-5月(4%)回落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2月、1-3月、1月-4月、1月-5月、1月-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5.5%、5.1%、4.7%、4%,逐月递减。
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过去30年来,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引起了市场关注。
对于投资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长城证券分析认为,当前工业企业库存偏高、地产待售面积增速仍在上升,需求不足逐渐显现,投资增速放缓的趋势难以改变。且地产、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均有放缓。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也表示,当前房地产投资低迷是拖累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大因素。从投资主体来看,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为60%,是投资的主力军,当前民间投资的持续低迷也是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态势十分明显。1-6月,民间投资增速同比增长-0.2%,1月-5月为-0.1%,民间投资增速出现罕见的负增长。目前经济复苏艰难,企业对扩大生产或投资犹豫观望,因此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下滑。提振民企信心、转变民企预期迫在眉睫。对于下半年整体投资走势,长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蒋飞表示,根据当前市场表现,将上调对基建、下调对地产的投资增速预期。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为3.4%。
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投资
房地产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25%,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低迷状况未有改观,对整体投资造成了较大拖累。1月-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降幅较1月-5月扩大0.7个百分点。1月-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为-5.3%、1.1%,分别较前值回落4.4、7.3个百分点。此外,反映市场信心的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6月亦探底至94.06,达到2016年12月以来最低。“下半年市场恢复仍有波折。”对于下半年房地产的走势,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下半年房地产政策力度和节奏取决于宏观基本面的变化,若下半年经济出现超预期转弱情况,则房地产作为经济“稳定器”,托底政策或将加快落地。当前购房者置业情绪仍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居民收入预期偏弱、房价下跌预期较强、购房者对期房烂尾的担心等依然是关键,这些因素能否好转以及政策托底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则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政策仍将以支持和呵护的姿态为主,市场有望在波动中缓慢复苏,全年住房销售仍有可能实现小幅增长,房价低位企稳。并期待在“保交楼”专项借款及其他融资支持政策的带动下,改善房企现金流状况,提振房企开发投资信心,房地产投资跌幅可能在下半年进一步收窄。对于后续的稳地产政策,西部宏观首席分析师边泉水告诉《财经》记者,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刺激政策不会贸然加码,预计将以需求端政策为主,兼顾防风险。全国层面看,下半年央行有可能再度降息,引导5年期LPR下行;分地区看,“因城施策”预期更加灵活 ,一线城市有望逐步试点“一区一策”;防风险上,随着近期央行宣布延长“金融16条”适用期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机构参与“保交楼”意愿不足的问题。“当前的难点在于无足够剩余货值项目如何处置,目前尚无法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化解。”1月-6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较1月-5月(7.5%)放缓0.3个百分点。虽然基建投资保持高位,依旧发挥着“压舱石”作用,但从4月开始,基建投资增速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1月-3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8%,1月-4月同比增速回落至8.5%,1月-5月增速进一步回落至7.5%。红塔证券研究团队认为,当前基建增速回落的背后原因有三:第一,二季度专项债发行速度偏慢影响后续的资金下发以及项目开工的速度;第二, 6月高温和降雨天气增多对露天施工产生一定干扰;第三,在隐性债务严监管要求下,基建项目审批严格,项目落地时间偏长。天风证券报告认为,从财政的力度看,近期基建投资的回落看起来是政策发力主动放缓的结果。去年上半年基建投资的问题是资金到位积极,但项目开工迟钝,投资金额没有反映在实物工作量上,而今年基建的约束使财政加杠杆出现了明显放缓。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看来,对基建投资的拉动还要看下半年。“今年虽然发债早,但是地方政府流动性紧张,新增债券解决流动性了,项目推进慢一些,等下半年流动性好一些的时候,再有中央督促下,基建投资应该会起来。”当前,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增幅与1月-5月持平。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5%。“上半年,以资金技术密集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4%,对制造业投资增长支撑作用明显。”付凌晖说。红塔证券认为,在外需承压、内需修复缓慢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依旧维持韧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手段和低利率的融资环境;二是高技术制造业技术更新迭代较快,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中信证券研究团队预计,下半年高层将配合库存上行周期和盈利改善周期,推出有力的制造业投资促进政策,带动制造业投资企稳回升。
民间投资持续回落,提振信心是关键
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为60%,是投资的主力军。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月-2月、1月-3月、1月-4月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0.8%、0.6%、0.4%。1月-5月为-0.1%,出现了较为罕见的负增长。到了1月-6月,则已经回落至-0.2%。2021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为解决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的问题,近期,多省份采取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5月30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5月22日,四川省省长黄强在全省第二季度经济运行调度会上要求,要大力气解决民间投资乏力问题;3月,安徽省发布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3),提出调整优化投资“赛马”考核指标,将民间投资等指标纳入,全方位评估投资工作成效。在诸多经济学家看来,民间投资低迷与当前民营企业收入下降、信心不足有着重要关系,恢复民企信心和活力迫在眉睫。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多种措施提振民企信心,给企业吃“定心丸”。7月3日和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两次召开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座谈会,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相关建议。座谈会邀请了大、中、小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覆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今年以来,全国各地也陆续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支持民营企业稳预期、强信心,强调换位思考“政”与“企”,强调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谁跟企业过不去,县委、县政府就跟谁过不去”。近期,《财经》记者在对诸多民营企业的调研中了解到,相比于税收、贷款、土地、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企业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确定性最为关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也向《财经》记者表示,扭转民营企业的弱预期、提振民营经济信心需要短期的政策支持,更需要长期的理论供给、制度供给,政策供给,这才是最关键的。而这涉及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增强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破除民营经济在准入领域的隐性壁垒、完善政商法治化沟通机制等等,推进一系列相关改革。民建市委原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兆安等专家呼吁,要尽快出台能够让民营企业感到“震撼”级别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