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围绕国家、省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成都在《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提出,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领航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作为创新尖兵,专精特新企业与龙头企业牵引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不同,更善于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通过专注本领域的创新塑造自身独特优势,进而为产业转型升级汇聚发展合力。能否生长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评价一座城市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制造强市”的大背景下,成都加快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再掀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新高潮,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全方位看专精特新“小巨人”7月14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示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简称:公示名单),其中成都新入围企业86家。此前,成都已累计培育20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现共288家,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十。在公示名单中,成都新上榜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涵盖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涵盖半导体、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诸多行业。汇集梳理成都2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现,其呈现产业链集聚成群、产业领域不断扩展、区域分布集中等特点。数据显示,从产业链分布看,成都2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集成电路、先进工程机械装备、新材料、智能测控装备和电子元器件5大产业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数量最多达31家,其次为先进工程机械装备、新材料、智能测控装备、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从产业发展领域看,创新药(含中医药)、传感器、航空发动机、智能终端等产业异军突起。在成都入选的五批次企业中,上述四类企业并未出现在前三批次,是第四、五批次中的新成员。在区域分布上,成都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地。成都2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成都高新区的达109家占比近40%,其次武侯区23家、双流区22家、龙泉驿区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成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的重要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这是城市发展的创新尖兵,亦是区域协作发展的主力军。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九大都市圈中,2023年成都都市圈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2户,同比增长38.5%,对四川省的增长贡献率达到84.4%。至此,成都都市圈累积培育3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四川省总量73.2%,占全国总量2.8%,总量居全国九大都市圈第4位。
发挥“创新尖兵”硬实力根据3月召开的成都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202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2.53%、9.6%,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6.96%,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引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择“一尺宽”、掘“万米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细分领域挖深、做透、走高,在专业领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佼佼者。进入此次公示名单的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齐碳科技)亦是如此。作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将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产业化的企业,齐碳科技瞄准的基因测序仪领域向来因技术壁垒高、开发难度大被海外企业垄断,长期面临上游技术“卡脖子”的隐忧。这是一项涵盖多交叉学科的前沿技术,包括蛋白生化、生物芯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2016年国内这项技术尚处“无人区”,齐碳科技率先组建起一支跨学科研发团队,踏上自主研发的探索之路。从研发到量产,齐碳科技跨越的每一步都是产业化的鸿沟。齐碳科技生产部门负责人介绍,“一台基因测序仪的量产,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光是如何将高精尖的零部件生产制造出来,还要将所有零部件集成为一台可稳定运行、高度可重复、且能够规模化生产的精密仪器,这考验的是一家企业的综合实力。”齐碳科技纳米孔基因测序仪2020年9月,齐碳科技成功发布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9604,填补我国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领域的空白。一年后,齐碳科技再次携新产品亮相,推出国内首款商业化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正式开启纳米孔基因测序的国产化时代。交通功能构件应用场景公示名单上的另一家企业,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筑交科)摘下的技术果实则是来自交通功能构件。作为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关键受力部件,交通功能构件的性能影响着交通工程是否能高质量运行。但越是精细的交通功能构件,被垄断的程度也就越高,譬如伸缩缝型钢制造技术被欧洲、美国长期垄断。新筑交科带着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在精进伸缩缝装置技术的道路上不断突破。2021年底,新筑交科联合多家单位历时三年多研发制造出位移量±800mm上承式梁端伸缩装置,在鳊鱼洲长江大桥首次应用,打破进口产品长期垄断市场的局面,为我国大跨度铁路桥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自主技术基础。此后研发的无缝弹性式伸缩装置,更是为桥梁建设提供更多选择。小规模支撑大配套,小领域促进大产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快速成长,促进了成都新型显示、汽车等多个产业的本地化配套率提升,大中小企业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正加速融合。在成都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菲斯特)成功研发出用于制作菲涅尔透镜的锥形辊筒以及用锥形辊筒模具制造大尺寸菲涅尔透镜的技术,并在今年3月以“超大口径菲涅尔微透镜超精密制造及高性能光学屏幕技术”获得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菲斯特产品凭借这一出色技术,菲斯特成为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每年约15万张激光显示屏幕运往世界各地。在这些屏幕中,有的便运往了成都极米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将组合为极米投影仪后再流入市场与消费者见面。菲斯特董事长张益民介绍,“企业的生产线每天都处在满负荷生产状态,很多激光电视主机的厂家都需要我们的光学显示屏进行产品匹配。”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迪智驱)则深耕动力传动和制动的部件制造,一方面不断投入机加设备、自动化产线和装配线、表面处理线,形成自身强大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与外部供应链有机结合,极大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快速交付和成本优势,将市场迅速拓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进程加速,瑞迪智驱选择将电磁制动器向轻量化和更多新行业发展,研发制造电磁制动器核心部件摩擦片,面向风电、高空平台车、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拓展服务,进一步支持成都本地工业自动化发展。“对于重点产业链,成都选定了若干个‘链主’企业,在这条链上面,有许多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中小企业来做支撑,上下贯通,有利于健全每一条产业链的发展。”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都市工业合作联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厚植沃土育幼苗从“稚嫩幼苗”发荣滋长为“参天大树”,需要多长时间?探寻成都2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时间轴,可窥一二。数据显示,这些企业中超六成成立时间在15年以上,平均成立时间接近10年,且成立时间超10年的高达232家。“中小企业要发展起来,需要政府给予机会成长。尤其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周期较长,多数是10年以上的沉淀。”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长达十余年的奔跑过程中,除了企业自身的砥砺奋进,也离不开滋养其身的肥田沃地。成都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于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精准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促进政策协同配套聚焦城市战略目标和核心功能,成都加快构建成都制造产业体系和规划体系,出台了制造业“1+1+6”政策体系,重点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编制明确发展规划、产业图谱、专项政策、企业名录,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等政策相继出台,围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全力做优服务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市场主体感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至今,成都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从1.0版更迭至5.0版。成都以一项项创新举措升级产业服务、降低经营成本、优化法治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1月28日,成都上线“12345”亲清在线,创新集成12345助企热线、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见“四大服务企业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四位一体联动,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7月,《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在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要求引导市场“无形之手”高效配置资源、激发创新创造,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生态,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由此,成都正尝试从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立体化的角度塑造成都营商环境综合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推动金融创新,精准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为更好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都持续拓宽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增强政金产品支持力度,陆续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快贷、小巨人贷等专属产品。截至2023年6月底,“蓉易贷”普惠信贷累计投放877.51亿元,支持4.69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12.34万笔;“壮大贷”累计为99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放贷款32.5亿元。依托本地金融资源,成都多方式、多途径开展上市直通车“专精特新”投融资对接会、成都制造“产融通”系列推广活动。通过发挥投融资对接作用,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及上市步伐,为地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梯度培育谋突破6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在APEC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际合作论坛上表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营业收入和户均利润总额分别是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倍和3倍。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将为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能。围绕国家、省相关部署,成都计划加快推动本地中小微企业理念、技术、组织管理和模式创新,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向中小微企业聚集。成都市科技金融协会创始会长蒋鲲介绍,目前成都共有130多万家企业,科技认定企业共1.4万家,其中已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不多。在成都共计130多万家企业这个庞大数字背后,还存在许多专精特新企业向上市进军的可能,亦有更多具有专精特新潜力的中小微企业等待发掘。为带动成都本地的准专精特新企业、包括潜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和成长,此前成都针对科创企业推出了交易所梯度培育计划——“专精特新成长通”。通过实施分阶段靶向培育,分别为入库培育企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以信贷、直投、跟投、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助力企业加速成长。成都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也提出,成都将加快出台《成都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方案》《成都市支持优质中小企业突破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集成电路等17条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组成的培育库。以分类指导、分级培育、分批扶持的科学模式培育现有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同时更深入地挖掘和筛选具有专精特新潜力的企业并加以扶持。梯度培育,核心是创新。支持创新则要促使专精特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成都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按照每增加200万元给予20万元补助,年度最高补助500万元。除促进企业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外,成都还以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环境为目标,计划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基础配套、政策支持、人才服务等保障措施,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产业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围绕细分赛道和关键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形成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源:《产城》杂志2023年8月刊
专精特新“小巨人”,释放蓉城发展“大能量”
作者:产城杂志 来源: 头条号 84009/09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围绕国家、省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成都在《中共成都市委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