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以来,面对A股市场的动荡,基金业掀起了两大举措改善行业的处境。一方面是
公募基金迎来了年内最大规模自购潮。8月21日,多家公募、券商及券商资管公司相继宣布自购。其中,国泰君安资管自购2亿元、中信证券自购1亿元领跑,易方达、华夏、广发、富国、嘉实、汇添富、南方、中欧、兴全等公募公司均宣布自购50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多家机构的自购金额接近13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在新基金发行不达预期时,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希望通过自购的方式来彰显对市场及自身投管能力的信心,以给投资者传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情绪。此外,自购基金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未来或有更多机构加入到自购潮中。
另一方面,7月份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启动降费,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全市场已有93家基金管理人完成降费,占比达到六成。今年共有2575只权益类产品(份额合并计算,下同)降低管理费率,占权益基金总数比51%;共有2507只权益产品降低托管费率,占权益基金总数比49.7%。
也内人士表示表示,随着基金费率改革方案的逐次推进,将有效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水平。同时,也将持续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有力促进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行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表示要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加快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从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市场投资生态、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
其中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是投资端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措施包括:一是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二是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费率水平。三是引导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促进公募基金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四是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五是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减少顺周期共振。六是拓宽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和策略,放宽公募基金投资股票股指期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品种的投资限制。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田野【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