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经无忌,作者 | 萧田
“无论商业帝国多么庞大,终将不敌爱与仁慈。”这句总结自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话,映射出人们追求社会责任的拳拳之心。自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ESG投资概念,提倡在投资中关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问题。
ESG就被消费者和投资者视为通往“爱与仁慈”的道路。在中国,ESG也成为了当下各行各业最热门话题与行动方向。一份《哈佛商业评论》与贝恩公司的调研中提到,
很多企业已经将ESG视作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议题,其重要性不亚于研发创新、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自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将ESG纳入投资者关系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创业企业将ESG化作具体行动,融入到产品生产、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链条中。
中国上市企业的ESG报告披露比例也在近年出现了突破性增长。但食品饮料行业却是一个例外。根据每经&中财大“ESG行动派”的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A股食品制造业共计有75家上市公司,其中有28家披露了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仅为37.77%;在ESG评级方面,评级为A(含A+、A、A-)的公司比24%;获得B(含B+、B、B-)的公司数量和C(含C+、C、C-)的公司数量一致,均占比28%。
换而言之,
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ESG进程依旧任重道远。一直以来,素有“民以食为天”的食品制造业是关系居民生活和生存的基础行业。随着时代进步,食品制造业逐渐延伸出各个分支,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催生不少新的投资和就业机会。因此,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备受市场关注。本文将具体聚焦以下几个问题:
1. 食品饮料行业做ESG的出发点是什么?2. 企业披露ESG的难点和痛点在哪?3. “碳先锋们”有哪些值得行业借鉴的地方?食品饮料行业为什么要做ESG?
刚过去的年中商业大促618,与往届对比,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品牌们开始从卷价格到卷内容,并不约而同盯上了ESG。 从小红书线下组织的“反冲动(消费)俱乐部”,到芙丽芳丝freeplus开启“我与海洋的12小时”,再到金典携手两只动画“小熊猫”,用对话形式带来世界环境日的治愈系短片……
整个六月,与ESG相关的品牌事件层出不穷。消费者能明显的感受到,ESG理念在我国快速盛行。 据普华永道《2021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显示,我国有74%居民表示有意购买使用环保包装或包装更少产品以及会选择可溯源且原产地透明产品。
而全球平均意愿分别为55%和56%,更重要的是,72%居民表示会购买支持和重视环保公司产品,同样高于全球54%比例。
这意味着,消费者对企业发挥社会价值期待超乎以往,因此“品牌向善”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必由之路。这是食品饮料行业的机会。另一方面,
在中国谈论ESG,最大政策背景就是“碳中和”与“共同富裕”,ESG与这一时代背景是不谋而合的。在“双碳”目标下,重视减少碳排放本身也是社会责任一种,为实现“E”、“S”,更需要企业管理理念、治理结构等根本性改革,因此ESG中三个维度是相辅相成。 这是所有中国企业都不得不面临的共性问题。 与此同时,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
ESG报告也被称为企业的“第二份财报”,具有回应各方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需求。在投资者看来,ESG表现优异的企业,更有望在长期经营中持续成长并实现价值兑现,ESG将作为传统基本面分析的补充,成为衡量投资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长期价值的重要维度。 简而言之,
ESG已成投资者衡量企业价值的一把新标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做好ESG披露也是其管理市值的一个重要手段。而除行业、政策、投资的角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提升ESG的管理水平,往往离不开企业自身的诉求。众所周知,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处于产业链的中游,生产流程几乎覆盖一、二、三产业链,与农业、制造业、消费行业紧密相连,产业链长且复杂。
ESG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抗击系统性风险能力。如此一来,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对ESG的态度也从过去的“要我做”,如今变成了“我要做”。
摸着石头过河,食品企业的困境在哪?
实际上,早从去年开始,食品饮料行业头部企业就纷纷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与日常经营。 北京麦当劳首钢园得来速餐厅正式开业,成为中国首家LEED认证的“零碳餐厅”;可口可乐的雪碧包装由标志性绿色转变为透明色;伊利推出国内首款“碳中和”酸奶(“高蛋白”、“0蔗糖”、“无添加”)等。 今年,以洽洽食品、三只松鼠、亿滋国际为代表的休闲零食板块,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乳企板块,以飞鹤、澳优乳业为代表乳制品行业等等纷纷发布了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主动开展ESG实践。
虽然ESG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的企业提及,但在不少企业内部,如何衡量企业ESG水平仍然是“非共识”的状态。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统一量化的指标体系:ESG信息披露与ESG评级的标准不一。作为“舶来品”,ESG信息披露标准通常由权威国际组织、NGO或权威科研机构制定,例如国外的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SASB(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CDSB(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 可即便如此,以上标准因面向不同利益相关方、聚焦不同的维度或议题,因此对信息披露机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ESG参考标准过多”既是ESG理念蓬勃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企业在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并不统一、甚至一致性较低的标准体系势必给企业披露与评价工作带来巨大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无法为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而相较于当下的ESG,企业社会责任(CSR)更为外界熟知,后者主要是指的是公司在慈善、扶贫和公益的所作所为。
表面上看,CSR和ESG大同小异。但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从CSR到ESG,是食品饮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进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秘书长李怡萱认为,ESG是CSR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演化。相较于CSR,ESG理念的涵盖范围更加全面,体系更加健全,与业务的关系也更紧密。 比如,两者面向对象是不同的,前者大多面向公众,而后者主要面向资本市场,有专业的评级和衡量体系;前者强调企业对社会的回馈,不涉及业务层面,后者强调公司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再比如,CSR相对属于非强制行为,ESG的强制趋势则日益明显。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而言,部分企业还是以曾经做crs的心态做ESG,不知从哪方面入手提升ESG的管理水平。也正是此背景之下,ESG并没有帮助部分变得更好、更强大,有时候反而成为了一种拖累。为何说这些“碳路者”值得行业学习?
不过,总有一些企业逆流而上给全行业“打了样”。 6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等部门共同发布《年度ESG行动报告》,并公布了“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 作为上市公司中较早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伊利股份(600887.SH)以ESG五星级水平的表现成功入选该榜单,并名列中国食品行业第一位。
深究背后原因在于,
伊利是业内为数不多将ESG理念作为企业信条的企业,如今ESG已经贯彻到了企业的产业链、组织管理等方方面面。具体来看,离不开最核心的三个层面:
第一,坚持实施“绿色产业链”战略;第二,打造共享健康可持续发展(CSD)体系;第三,.践行员工价值领先目标。仅以坚持实施“绿色产业链”战略为例,早在2007年开始,伊利就已提出“绿色领导力”,并开始搭建乳制品行业“绿色产业链”、组建内部碳管理团队、建立能源环保数据的核算体系,将可持续发展实践不断升级。 2021年,伊利收集了200多家主要原辅料供应商的碳排放信息,开始启动对所有产品品类的碳足迹核算。去年年内,伊利不仅打造出5家零碳工厂、5支零碳产品,还与合作伙伴一同启动行业首个“零碳联盟”,带动全产业链一起共赢零碳未来。
在乳制品行业,同样也有一家将绿色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的企业——中国飞鹤(06186.HK)。一直以来,中国飞鹤都将责任与担当融入企业发展基因,在创新研发、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重要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飞鹤,工厂建设之初便按照绿色工厂标准进行设计并采购设备安装。在实际生产中,飞鹤在业内率先建立“厂中厂”模式,并通过煤改气、引进光伏项目、改进重点设备等,实现节能减排。 不仅如此,
飞鹤首创了全产业链生态循坏模式,联合产业集群合作伙伴建成了我国高寒地区规模最大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年产生物天然气2500万立方米、有机肥20万吨。据飞鹤2022年度ESG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对电力、天然气、汽油等各项资源的使用进行了科学化管理,共计节能239.34万千瓦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133.95吨二氧化碳,节水9.8万吨。
而在休闲零食领域,洽洽食品(002557.SZ)同样走了很远。上半年,洽洽食品除了发布一份营收净利双增的优秀财报外,还首次发布了《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
该报告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与品质保障、可持续经营模式、职工权益保护、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六个维度全方位向外界展示了其在过去一年在ESG管理上取得成果。作为坚果炒货行业龙头企业和全产业链创新研究企业,洽洽一边将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当成企业使命,另一边共享生态标准,更是牵头建立坚果炒货行业高质量标准体系,开启产品质量等级标准。 尤为一提的是,洽洽最新推出的小黄袋碳中和每日坚果,为行业首款碳中和坚果,开启了坚果行业在“碳中和”领域新尝试。通过产品与消费者共鸣,引导消费者也加入到环保低碳行列中,鼓励消费者能“切实”参与到减碳行动中,为地球的健康贡献出企业的力量。 英国经济学家亚历克斯·爱德蒙斯在他的新作《蛋糕经济学》中,论述了企业如何确立宗旨、“做大蛋糕”,并说明,当企业以宗旨为导向、增进社会价值时,往往可以实现长期利润,收获长期成功。
某种程度上,ESG就是“积极做好事”(做大蛋糕)——积极地为社会创造价值。显然,他们也终将获得投资人和消费者的双重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