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降薪也要去国资PE!我和上文中的合伙人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他也吐露了自己心声。“在外界很多人看来,我做了一件蠢事。在没有降薪裁员的情况下,我竟然自降35%的薪资来了现在的国资机构。”他无奈的表示。这位投资人的无奈也反映了当下一级市场的现状。其实早在2019年国资GP或LP就已经开始雄踞VC/PE,当年的数据是国资背景的GP占整体市场的26.6%,而管理规模则达到了市场的60.5%。从2019年的强势崛起,在经过了四年多的沉淀,国资基金已经成为一级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今年上半年国内共新设立3933支VC/PE基金,新设多只基金的机构国资色彩更浓。据中基协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发布后,中小机构备案数量迟迟未有回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资力量在逐渐壮大,已有盖过非国资的趋势。国资基金的雄起而非偶然!从2017年中基协登记备案收紧,叠加“资管新规”影响,募资市场陷入困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2016-2017年间引导基金集中设立,规模少则数十亿、多则上百亿,大幅拉升国资背景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加之近两年除了募资难,退出更是难上加难。即使很多市场化基金手中有米,也都变得谨慎。反观国资背景的基金弹药充足,并带着众多的国家优惠福利政策。一时间备受一级市场的追捧。
国资VC/PE就真的香吗?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既然国资基金这么好,那市场化的基金是不是就要在国内消亡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市场化基金目前在国内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国资基金除了资金充足的优势,也是有自己的短板的。首先国资基金的最大短板就是决策流程慢!要知道国资基金背后最大的LP无外乎就地方政府,所以对于风控普遍很严格。市场化的基金在投资项目时,只需要项目经理上投决会,由机构的核心领导过会即可,如果是早期项目可能只需要一两个月即可打款投资。但国资基金显然不是这样,所有项目都需要经过漫长的审核流程,每个项目都要在公司系统中申报,领导层层把关,最终由大老板拍板才能投资。这样的严格审核流程往往会拉长投资周期,短则两三个月,长的半年也有可能,很容易错失投资最佳的时机。有位FA朋友就曾打趣说道“这更像是我们入职面试,一般的民营企业面试两三轮就OK了,速度很快。国企央企可能就要面试五轮六轮。以前我们更多服务的是市场化基金,决策流程是真的快,一两个月就能close。但是从2021年我们开始关注国资基金,对接过去的项目可能四五个月还在博弈中。没办法,人家除了给资金,还给地建厂,给订单。”其次就是硬性学历和证书要求!要知道市场化基金就已经很卷了,985/211+基金从业资格证。但是国资基金要求更高,除了市场化基金的要求外。国资基金更加关注四大证书——基金从业资格证、CPA、法考、中级经济师/会计师。从面试到笔试考察投资人多方面能力,什么“募投管退”的基础知识、对赌协议的理解等等五花八门的考试。最后就是要接受降薪。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投资人朋友,他就是自降了35%薪资。因为在面试的时候很多国资机构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能否接受现在的薪资?市场薪资现在也都很透明,国资机构薪资远低于市场化机构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列举了三个国资基金的核心短板,但是话又说回来,国资机构资金充沛、项目资源广、也不用担心裁员,可以专心做好投资。这可能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各位准备跳槽的投资人也要自己衡量利弊。
结语其实这一场投资人奔“公”的浪潮已经逐渐在一级市场蔓延,但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化基金投资放缓,国资基金悄然崛起。投资人毕竟还是要拿自己的投资案例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放眼当下国资基金就是一个不错的去处。目前国内一级市场本就处在一个“大洗牌”的背景下,优胜劣汰是亘古不变的定律。适应当下环境,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未来规划才是每位投资人和机构当下最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