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丰田公司计划在 2026 年推出下一代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将达到 800 公里,并且上市时比丰田 bZ4X 便宜 40%。给出的信息不多,但两个重点:续航增加、成本下降,已足以令人引起重视。

而且丰田已经押宝了电池技术,除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外,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并计划在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丰田公司希望借此重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地位,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领先。而且,丰田不是第一家计划在2026年左右推出新一代电动产品的海外车企。


宝马也计划在2025年推出采用第六代电池技术的BMW新世代车型。这款车型将使用高镍三元材料和硅负极技术,可以提高电池容量和寿命,并降低重量和成本。宝马还将在这款车型上搭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 BMW OS 8.0,实现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驾驶体验。


此前奔驰也宣布从2025年起,其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奔驰将推出四个全新的纯电平台:MMA、MB.EA、AMG.EA和VAN.EA,覆盖从轿车到跑车,从商用车到超豪华车的各个细分市场。奔驰还将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八个电池工厂,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大众集团则有意在2026年推出最新纯电平台 SSP。这个平台将整合目前大众集团使用的 MEB 和 PPE 两个平台的优势,并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大众集团预计到2030年,其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2600万辆,占总销量的50%以上。

海外大牌车企的新能源转型虽慢,但脚步倒很坚定,这些传统造车巨头纷纷锚定了2025-2026年,他们不仅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忠实的消费者群体,还有完善的全球化布局和供应链体系,届时全面升级的技术以及更低的造车成本,将会对于新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国内新能源市场看上去繁花似锦,但其实危机无处不在,这在造车新势力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曾经它们都是新能源发展的风向标,将智能化带到新能源汽车里,把汽车变成了科技产品,并重新定义了中国汽车品牌的价值。

当年熬过了2020年新势力生死线的理想、蔚来、小鹏等品牌,在资本追捧、技术加持下,迎来了股价疯涨、市值翻倍。但没想到传统车企也迎来了快速转型,all in新能源的比亚迪和传统车企的“创二代”迅速崛起,成为新势力强大的竞争对手。

家底不够殷实的新势力在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在动荡中开启又一轮淘汰赛。即便是昔日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也一度被销量和财报搞得焦头烂额。现如今,理想汽车在逆势突围带队领跑,无论是交付量,还是业绩表现,均更胜一筹。小鹏和蔚来已看见曙光,在新产品的带动下,正在走出低迷状态,但销量仍是二者当前重要任务。

此前,业内的观点是,在坚持大额研发投入以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等战略性亏损的前提下,造车新势力至少需要达到30万辆的年交付规模,才有望扭亏,即便如此,能做到的目前来看也只有理想一家。

反倒是国内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加速反攻,比亚迪、广汽埃安、吉利极氪、长安深蓝等“创二代”品牌揭竿而起,已占领市场主流地位。而整个行业内,目前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头部实现年度盈利。好消息是现如今国内的新能源市场还是中国品牌坐庄,“蔚小理”等新势力也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但新能源市场的对手其实并非新能源车企自己,而是那些手握大把燃油车的海外老牌车企,对新能源重视度的不足以及错误预估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速度,让它们在这一轮的比赛中输掉了先机。

但是从2025年开始,丰田、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知名品牌将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以应对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和低碳化趋势。这些车型不仅采用了最新的电池技术、电控系统和智能网联技术,还提出了较低的售价目标,力求在性能、安全和智能方面超越现有的竞争对手。

这些车型是否会以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低的成本占领市场份额,还要看它们与其他车企的产品相比如何,以及市场和消费者的反应如何。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和竞争化的格局,除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之外,还有一些跨界企业和创新企业也在加入这一领域,例如百度、小米和“帮车企造车”的华为等 。这些企业都有着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策略,也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还受到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力度和方向不同,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经济水平的变化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社会环境的改善会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和信任。这些因素都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从2025年开始,丰田、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知名品牌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无疑会给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更多的选择和竞争,也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和进步。但是,他们会占领多少市场份额,能否再现燃油车时代的风光,国内新能源车企,特别是新势力有多少能坚持2-3年的,届时一切都是未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2026年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