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中国最牛地级市,升级了!

作者:熊志 来源: 功夫财经 170309/19

苏州,正式升级了。日前,苏州官方发布情况说明,对内部行政区划调整的传言进行了辟谣,表示只是城乡分类的统计口径调整。并提到,按照新的统计口径,苏州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12.51万人。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城市规模等级,是按照城区常住人口计算的,分为

标签: 苏州 江苏 地级市

苏州,正式升级了。

日前,苏州官方发布情况说明,对内部行政区划调整的传言进行了辟谣,表示只是城乡分类的统计口径调整。并提到,按照新的统计口径,苏州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12.51万人。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城市规模等级,是按照城区常住人口计算的,分为五类七档。这意味着,苏州正式从Ⅰ型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

城市规模等级提升,到底意味着什么?苏州,能再次打破地级市的天花板吗?

01

苏州一向有着“最牛地级市”的称号,不仅在地级市阵营中,没有一个能匹敌的对手,它的经济实力,甚至可以对飙一众副省级城市。

2022年,苏州的GDP逼近2.4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六位,仅次于北上深广和重庆。而它的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291.1万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GDP万亿、人口千万城市之一。

但苏州也有着自己的尴尬。

庞大的城市规模背后,一是行政级别低,只能以普通地级市的身份和竞争对手相处,甚至连一座自己的机场都没有;二是城市结构特殊,“散装”的特征很明显,中心城区弱,和东莞一样,常被称作是一个没有市中心的城市。

比如在人口方面,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下辖的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等县级市区域。在统计时,这些人口算常住人口,却不会算在城区常住人口中,以至于七普时它的城区人口只有不到400万。

此次调整的主要是苏州工业园区,按照城乡分类口径,以前算“镇中心区”,现在变更为“城区”。苏州工业园区的人口纳入以后,苏州正式升级为特大城市,与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并列。

严格来说,苏州的城市升级,不是增量人口带来的结果,只是在存量人口上变更口径。但也不要低估它的重要意义,这并不是什么数字游戏。

前几年,郑州突破千万人,当地媒体在热烈地官宣称,“叫我特大城市”。大城市对规模的跃升甚为激动,原因很简单,人口规模直接影响城市能级,规模等级更高,资源匹配也更多。

比如建设地铁,城区常住人口数是硬性指标之一。此外,教育、医疗各项公共服务,也通常按照城区人口数量进行配置。

之前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到,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特别对苏州这样的而言,行政级别受限,城区人口规模的升级,对城市整体能级的提升意义不言而喻。

02

大家都知道,苏州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直没有自己的机场,苏州人坐飞机,要么得跑到上海去,要么得跑到无锡去。没有机场的痛点,让无数苏州人倍感失落,也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建地铁外,苏州的规模等级上升,未来对于机场建设,无疑是有一定的助力作用的。

对苏州而言,还有一层重要意义——哪怕不是行政区划调整,只是统计口径变更,苏州工业园区纳入苏州城区以后,带来的上百万人的城区人口增量,将很大程度改善苏州“散装”的局限。

前面提到,相对于总体的经济体量、人口规模,苏州的城市中心一直偏弱。县域经济发达的结构下,几个县级市也相当能打,不仅是*县榜单前列的常客,城市规模甚至还能够和一些弱省会掰手腕。

以大名鼎鼎的昆山为例,2022年它的GDP达到了5006.7亿元,而常住人口数,也高达200万人,论规模体量几乎是一座独立的中型城市了。

强枝弱干,没有强大的市中心,它的好处是,那些“散装”的区域可以相互竞争比拼;但弊端在于,“小马拉大车”会导致经济向心力不够,严重影响资源的集聚。

比如像昆山这样的县级市,它和上海关系的紧密度,甚至可能要超过和苏州城区,会优先和上海进行产业分工。

另外很多产业,尤其是一些生产性服务业,是存在资源集聚效应的。只有产业集中,而不是分散,才能产生集聚效果,形成规模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则降低交流、物流等各项成本。

这几年来,强省会战略遍地开花,一些沿海省份也开始扶持省会做大。用强大的中心来带动区域的发展,一省如此,缩小到一座城市也是如此。没有一个强大的城市中心,对全域资源的统筹能力,是要大打折扣的。

所以本质上,苏州城区人口数的增加,可以理解为城市的一种间接的内涵式的扩容。苏州的市中心更强大了,调度能力更强,才能够改变“散装”的局限,打破内部的各种壁垒,加速经济一体化。

03

当然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看,伴随着城区人口数调整,苏州城市规模等级的升级,意义不宜低估,同样也不宜高高估。苏州发展的*瓶颈,除了行政级别、城市规格,主要还是产业结构。

今年一季度,苏州同比增长只有1.9%,增速在重点城市中接近垫底,并被成都赶超,以至于一些观察者忧心忡忡地喊出,“苏州失速了”。

到今年上半年,苏州的势头有所回暖,同比增长4.7%,依旧跑输全国大盘。苏州今年表现差并不是去年基数好的因素,去年它的增速也只有2.0%,同样低于全国3.0%的增速。

如果将视线放得更远,也能够发现,苏州作为“最牛地级市”,它的优势在逐渐丧失。特别是在强省会遍地开花的背景下,它的经济体量,正在被成都这样的强省会迎头赶上。

苏州的工业体系完备,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重镇,工业增加值甚至可以比肩深圳、上海。但在上海产业外溢的背景下,它在更多时候,扮演的还是制造业工厂的角色。

一方面,外资占比很高;另一方面,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一些企业将研发中心放在上海,工厂则放在苏州。本土制造的自主研发能力弱,外资企业留在本地的,也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代工环节。

今年上半年,苏州的表现为什么低于预期?从统计数据来看,正是因为工业和外贸都出现了踩刹车的迹象。

上半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外贸方面,下滑明显,进出口总额同比下跌达到10.5%,直接拖累了整个经济增长。

工业和外贸的低迷,背后是苏州产业转型的阵痛——苏州本身外资占比大,现在受到全球局势、用工成本等因素影响,很多外资企业开始将产业链外迁,前往成本洼地的东南亚建厂。

比如今年年初,一篇《苏州电子厂大门难进:订单缩减不缺人,有企业生产重心转到东南亚》的报道就提到,疫情结束后,当地的一些外资工厂没有复苏,而是撤离,以至于电子厂“打螺丝”都一度用工饱和。

当然,不用过于悲观。一些外企撤离,其实是清理低端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往好的方面看,苏州在主动腾龙换鸟,腾出空间来发展含金量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上半年数据显示,苏州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20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3.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这些都是转型升级的体现。

总之一句话,在行政级别受限的前提下,苏州的发展要不断跃升,城市规模要升级,产业层次更要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