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人才、孵化平台等全方位支持。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了专精特新之路,而专精特新企业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那么,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后有哪些好处?各国类似企业的发展经验为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带来了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36氪邀请到了合思创始人兼CEO马春荃、日志易创始人兼CEO陈军、博依特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李继庚,以及创合汇创新院谷来丰院长做客氪星直播间,一起聊一聊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当前面临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以及他们眼中未来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趋势。在这场直播中,几位大咖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1、“专精特新”是中⼩企业实现⾼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吗?2、中⼩企业如何能成功申报专精特新和⼩巨⼈?3、成为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都会得到哪些好处?4、作为企业的管理者,CEO如何才能做好精细化管理?5、数字化转型是⼀把⼿⼯程吗?6、德国“隐形冠军”、日本“高利基企业”的发展经验为专精特新企业带来了什么启示?7、维持稳健的现⾦流对于企业⻓期发展⾄关重要,如何做到?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减):
1、“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实现⾼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吗?
陈军:对,我认为是必由之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首先得做强,然后再做大。中小企业要想达到价值链的顶端,掌握行业话语权,成为一家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就是一条必经之路。李继庚:答案是肯定的。中小企业遇到的比较大的难题,其实就是市场知名度,市场拓展的压力很大。在面对着一个很大的市场的时候,要找到切入口,就是要找到单点击穿的位置,如果没有特没有新,是很难的。只有做到特和新,才能立足。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对企业的发展很有帮助,比如在投融资等方面,政府都会有资助和关照。无论是从国家的战略要求,还是企业的发展,以及享受到的实惠来说,专精特新都是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谷来丰:对于制造业企业,以科技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而言,专精特新一定是必由之路,因为国家在专精特新方面的规定是清晰的,也有方向性最好的政策。任何企业都值得把专精特新作为一种方法来促进自己企业发展。马春荃: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硬核科技企业而言,立足难和发展慢是一个特点。如果没有专精特新政策的支持,没有专精特新的特点,企业可能面临永远发展不起来,或者被卡脖子的现实问题。2、中小企业如何能成功申报专精特新和小巨人?
谷来丰:首先,专精特新的申报不是一次的申报,而是三层的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梯次有三个层级,基础层级的叫做创新型中小企业,只要按规定填写资料,符合硬性要求就可以。第二等级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要经过省里的检查。最高层级的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由工信部的中小企业局进行审核。对于企业,这三个层级通常是逐级申报认定,特别优秀的可以尝试跨级申报。企业在申报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处于哪一层级。比如说,申报小巨人要求销售额达到一亿,如果相差较远,又没拿到太多私募股权投资,科技实力一般,那就千万不能尝试这个层级,没有意义。另外,申报中也有很多技巧,比如说销售额没达到一亿,但是科技实力很强,或者拿到超过1500万的私募股权投资,那就符合要求了。所以,申报前一定要详细研究政策,硬性要求实际上非常清晰,只要详细研读就好了。至于一些细节技巧,我建议还是找一些专业机构。3、成为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都会得到哪些好处?
陈军:一方面是市场品牌的宣传。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方面还是有优势的。2022年,在资本市场相对较冷的情况下,我们完成了C轮融资,今年也有一些投资机构找过来,其实也是看中我们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身份。此外,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还会有政府补贴。李继庚:一方面是有直接的政府现金补贴,不过补贴是和各省市的财力有关系。在广州,小巨人的补贴大概是几百万。其次,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当地政府也会比较关注,市、区的领导也会来看,其实这就是流量和背书,也是很重要的。第三,银行会对专精特新企业有一些特殊的免抵押政策,投资机构也会对专精特新企业有特殊关注。谷来丰:正如两位企业家所言,品牌上的隐形好处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直接的奖金各个省市不一样。在上海,成为小巨人原来的政策奖金是50万,但在安徽是100万,因为上海的小巨人企业还是多一些。如果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上海的奖金是20万,有些区域能达到30万,安徽则是50万。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比如银行贷款更容易了。举例来说,比亚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它获得了专精特新的认定。这不仅为它带来了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增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比亚迪的案例表明,专精特新认定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总的来说,专精特新认定为企业提供了政府支持、融资机会、市场竞争力等多重好处,有助于企业稳健发展。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精特新路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4、专精特新小巨人具备哪些特点,和其他企业有何不同?
李继庚:首先,专精特新和小巨人肯定是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第二个特点是技术驱动,这是专精特新企业经营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第三,在细分领域中有所建树,能够做深做透。陈军:我的体会跟李总的很相似,我再补充一点。专精特新企业其实是一个精英赢家。专精就是聚焦专注,得专注在一个领域。特新就是差异化的独特价值。各行各业都非常卷,怎么去竞争?就得靠差异化的独特价值,那就是要依靠特新。5、专精特新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优势是什么?
陈军:优势就是成为行业专家,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具备行业的话语权。另外,长期专注就会产生品牌价值。李继庚:在某个专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效率要更高,因为长期在做。在当前环境下,如何高效率运营企业,把产品、服务和研发做好,这些都很关键。当前看起来危机四伏,但对企业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外部环境变化了,真实的挑战出现了,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蜕变。马春荃:当下,经济高歌猛进的势头没有几年前那么高,这时更需长期有耐心。专精特新企业的优势就是不折腾,不糟蹋钱,因为专注、长期有耐心,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情,收益就会逐渐上来,不会出现四处作战的局面。恰恰是在新的经济时期,更要具备的这样的能力、定力。通过多年打拼磨练定力,这就是专精特新企业在这个时代的优势。6、作为企业的管理者,CEO如何才能做好精细化管理?
陈军: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特别在当下,需要聚焦、提升效率。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一些创业公司会出现野蛮发展,管理比较粗放,在不好的时候就更需要精细化管理了。精细化管理包括数字化,尽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数字化、流程化。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就更加凸显,更需要考虑降本增效。李继庚:从内部来说,要做到精细化管理,数据工具必不可少,包括交互、研发流程、项目管理、财务等等。核心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透明化,让很多看不见的东西,变得一目了然。二是量化,很多东西量化后就知道卡点在哪里,然后才能解决那些卡点。从管理角度来说,闭环也是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去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精进。就是像生活用纸,把平均每平方米的克重减少 0. 1 克,相当于一年在中国少砍 400 万棵树。每个企业在做精细化管理,不仅仅能提高自身效率,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地球的更生态化地运行都很有帮助。马春荃:企业通过数字化可以把每一笔钱算清楚,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更是要省到每一分钱。如果只有老板省钱,就无法做到人人都是经营者,如何实现权责对等,把组织的核算单元变小,让每个人都可以承担自己的成本和收益,这是特别有现实意义的。精细化的管理以及组织的变革,对于企业的生存、不断发展壮大和降本增效,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相比于过去粗放式的经营,企业现在无论是用数字化工具去降本增效、财务管理管控,还是推动实现人人都是经营者,并借此加快节奏、提升品类数量,推出利润更高、更受欢迎的产品,都是精细化管理的趋势和体现。7、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吗?
李继庚:任何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在推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的时候,一定是要一把手监督使用的,并且要去跟踪使用的效果,然后再逐渐改变整个的生产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织如何基于数据,数据创造的新价值去适配新的运营方式,一定是一把手去引领,不断调节和优化的。所以,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不重视,那就绝对不是转型,也不是升级。马春荃:数字化转型,是价值链的重构的过程,企业从内到外整体上都要做价值链重构,这才谈得上是转型。一把手工程的作用点就是在于重建利益关系,因为这是价值链。如果没有一把手,又如何能去谈重构价值链,重新分配利益?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首先是转型,就是一把手工程,不然就会是瞎转。如果只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组织利益没有最大化,市场经营的效率没有最大化,这并不是我们期待的。8、德国“隐形冠军”、日本“高利基企业”的发展经验为专精特新企业带来了什么启示?
谷来丰:事实上像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它们很早就意识到工业硬核企业需要重点扶持,因为它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战备能力,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扶持有很多手段:一是立法,美国和日本很早就在中小企业法里确定了专精特新企业的特殊地位。二是帮扶政策,比如美国从全国大企业里找了上万名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来帮扶专精特新企业。韩国也有类似政策。三是大中小融通。在同一个行业,大企业会给中小企业非常多的关照,包括长期合作协议,定期提供各种咨询、辅导等。更重要的是,各国政府还会对这类企业提供服务、特殊政策和优惠。比如在韩国和日本,这些企业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甚至税率都不一样。中国在这方面一定要把政策长远坚持下去。9、维持稳健的现金流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做到?
陈军:其实我看到行业内很多同行从去年就开始收缩了,所以在当下就更加需要专注。专精特新企业要真正在行动上去体现知行合一,一个是要专注,另一个是运营上要更加精细化,要真正要做到经营现金流为正,而非依赖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输血。李继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开源是核心,节流如果影响到了开源,或是让开源变得不可连续,那节流就毫无意义。开源不能让自己的效率变低,那样钱也会耗光。所以开源是应该更聚焦的开源,在更擅长的地方去开源。马春荃:我们在2018年遭遇了现金流枯竭,当时公司业绩、业务经营面临很大压力,每个月都要想着去挣钱发工资。之后开始有计划、有意识地控制成本,费用,员工数量,以及业务线的无序扩张。当下,开源节流首要的是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节奏,得能看到现金流敞口到底是正向还是负向的?现金流敞口占资金储备的比例如何?尽量避免马跑到悬崖边才勒紧缰绳,这样风险特别大,而且心态也受影响。如果有良好的心态,业务决策可能会更加科学,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