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西方国家既要减缓经济衰退,又要抑制通货膨胀的两难境地,中国目前只是经济增速放缓,通胀率很低,经济问题更好解决
文|《财经》记者 刘以秦 韩舒淋
编辑|谢丽容
2023年9月22日,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两位知名专家就目前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问题展开讨论。分别是近期因“资产负债表”问题在中国被热议的日本野村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以及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
对于中国是否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两位专家有不同的解读。辜朝明表示,由于没有看到相关数据,他不确定中国目前是否已经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他认为,目前房地产利率处于很低水平,但很多人还是想还贷,这意味着大家对未来是有担忧的,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余永定则认为,中国目前还不能被判定陷入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其他国家的“两难”境遇相比,中国的问题比较好解决。中国政府一直坚持非常严格的标准来控制预算赤字占GDP要低于3%,政府债务占GDP比例总低于6%。
他提到,中国的经济增速在逐渐放缓,从季度增速超过12%,到2019年降至6%。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疫情,中国经济增速也在放缓。与此同时,中国的通胀非常低,从2012年5月起,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般定义超过3%就是通货膨胀)低于3%,之后一直很低,约2%。如果按照教科书的建议,只要还低于3%,就应该采用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曾采取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结果是经济快速反弹,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2.2%。不过,那时刺激政策出现了一些副作用,政府顺势调整,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减少银行贷款等。余永定认为,调整稍微“过了一点”,2009年,中国预算赤字占GDP比重约2.8%,到2010年降至1.1%。
余永定认为,之所以未继续用扩张性政策,是因为中国时不时会看到房价上涨,比如2013年和2016年。当房价大涨时,政府就“踩刹车”,抑制房价上涨。通常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会带来通胀上涨,但因为中国长期处于低通胀,不会像其他国家一样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要减缓衰退,一方面要控制通胀。中国的问题是经济增速放缓,所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不难。中国应该另辟蹊径,不要用传统的思维,经济政策可以更激进。
他表示,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加大投资,家庭才敢消费。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市场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需要先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国企,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困难,也就难以扩张、招工。
余永定在今年7月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地方债务问题确实存在,但这和财政政策有关。2021年地方融资平台主要资金来源是从资本市场上借贷,占比达55.7%,中央预算对于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贡献仅为0.1%,甚至不足0.1%(数据来源:中国经济40人论坛研究团队)。这也意味着,借贷成本越高的资金使用得越多,成本越低的资金反而使用得越少。这种融资结构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
他强调,中国目前的财政状况和货币政策空间,使政府有能力解决地方政府债的问题,应抓紧时间解决,不要拖延。且不能等地方政府债问题解决了之后,才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增速下降只会使地方债问题进一步恶化。
关于银行贷款的问题,余永定认为,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并不是银行只愿意给国有企业贷款,而是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市场的贷款需求不足。虽然中小企业可能有较大贷款需求,但风险较高,银行不敢贸然贷款。为此,需要在降低利息率的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辅助扩张性财政政策,形成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方能助推中国经济实现有力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