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新能源 » 正文

在新能源的冷热交替中,重塑地球脉搏丨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

作者:36氪 来源: 头条号 93409/30

9月21日-22日,36氪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顺利召开。本场大会作为36氪专注于一级市场的活动IP-“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的升级,现场汇聚了产业投资领域的关键人群,来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学术界等各界的领袖、

标签:

9月21日-22日,36氪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顺利召开。本场大会作为36氪专注于一级市场的活动IP-“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的升级,现场汇聚了产业投资领域的关键人群,来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学术界等各界的领袖、专家以及产业核心参与者们齐聚一堂,展开巅峰对谈,观点激烈碰撞,共探产业未来方向。

在中国产业变革挺进深水区的当下,在这场巨大的产业轮转中,还存在诸多的非共识。因此,我们将本场大会的主题命名为“暗涌”,寓意暗流涌动,势能巨大。作为中国产业变革的亲历者和记录者,36氪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发挥在资本与产业两端的核心影响力,促成产业参与者之间的有效链接,进而发掘产业中尚未被发现的趋势、未被充分识别的机会,以及那些真正在参与和重塑行业变革的人们。

新能源重塑地球脉搏,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是重要的推动力。“重塑地球的脉搏”圆桌中,我们邀请到火山石投资投资副总裁叶舟波先生、吉利资本CEO管理合伙人曹项、峰和资本董事长CEO鲁承诚、恒旭资本合伙人朱家春、广发信德清洁技术与智能制造投资部总经理黄贤村、保碧新能源联席总裁严驰晨、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朱思行。

重塑地球的脉搏

以下为圆桌实录,经36氪整理——

叶舟波:谢谢主持人,我是火山石投资的叶舟波。欢迎各位嘉宾来到暗涌大会,首先请各位嘉宾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所在的机构,先从曹总开始吧。

曹项:大家好,我叫曹项,我是吉利资本的CEO及管理合伙人,吉利资本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专业私募股权投资平台,投资领域主要围绕整个吉利控股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出行、清洁能源、智能硬件及新能源科技生态去做全面的投资布局,包括汽车高端零部件、汽车半导体、新能源材料、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等。

鲁承诚:大家好,我叫鲁承诚,我是峰和资本的创始人,峰和还是很年轻的一家公司,成立于2021年。作为一家非常年轻的投资机构,在国家双碳的时代大背景下,主要聚焦在储能领域产业投资。目前,峰和在储能的产业链上布局了近20家企业,包括了磷酸铁锂、钠电、固态、液流等不同的纯技术电池的公司,同时也围绕电池的上下游,在材料端、装备端,还有下游的系统集成方案以及终端做了一系列的布局。海辰储能是我们投资的第一家公司,也是我们连续投了四轮,目前持股5%。“峰和”的名字取自“碳达峰、碳中和”。“峰”代表我们做事的态度,希望我们在储能的领域做到专注专业、勇攀高峰;“和”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希望在产业的背景下面,我们开放接口跟各位LP、项目企业、其他GP与产业伙伴做好链接。

朱家春:大家好,我是来自恒旭资本的朱家春,恒旭资本是上汽旗下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平台,自2019年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管理规模已超过370亿元,以“P+S+D”的策略围绕绿色出行、出行生态、健康生态三个领域布局诸多优质一级市场资产,同时恒旭资本将绿色能源和绿色金融结合,重点关注光伏及储能领域的资产管理业务机会,为被投标的和投资者提供绿色金融服务,为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和稳定收益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恒旭的历史投资人包括产业龙头、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市场机构等,核心团队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在项目管理、基金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主导了宁德时代、地平线、捷氢科技、通行宝、清陶能源、芯旺微、亚虹医药、帅克宠物等数十个优质企业投资,陪伴企业成长为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恒旭资本坚持价值投资,助力产业生态圈布局,为员工搭建平台,为投资人和股东创造价值,成为受人信赖的一流投资机构。

黄贤村:我是广发信德的黄贤村,主要负责新能源和科技的投资,之前投资的项目包括像宁德时代、广州儒兴、芳源环保,广发信德主要是广发证券的私募子公司,是一个广发证券的投资平台,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00亿,主要集中在整个新能源,包括科技、制造、消费,和一些医疗领域。我们主要是依托整个广发这边的平台去给投资企业做一些赋能,通过资产管理,产业研究,包括后端的一些投行服务,去帮助企业做它整个创业过程当中,包括它的扶手、推手、助手这些。

严驰晨:大家好我是保碧新能源的严驰晨,保碧新能源是一家实业公司,我们是一家由保利资本和碧桂园创投联合孵化的一家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公司,主要的业务包括风、光、储,综合能源一体化的业务。同时我跟前面几位大佬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一方面是在去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股权投资人,去年6月份做了这个实业的创业,同时在今年的1月份、2月份分别完成了两轮产业轮的融资,股东包括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华为等等一系列的产业资本,所以今天很高兴和各位投资界的朋友一起来交流。

朱思行: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是来自山行资本的朱思行,我们基金是2015年开始的,最开始我们是从互联网的投资入手,我们运气比较好,2017年的时候投了理想汽车,所以从联想汽车之后开始逐渐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我们之后在汽车领域跟曹总那个布局有点像,除了整车厂之外我们还布局了一些智能车机的项目。最近两年我们非常关注新能源和生物制药的领域,今天也是非常荣幸能够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学习。

叶舟波:谢谢各位投资人,我做一个总结,我们火山石投资是2016年成立的,我主要投资泛智能技术和医疗健康两大方向。新能源方向我们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看,一是与汽车相关的各个细分领域,我们本身有较深的汽车行业的背景,会从底层的芯片延伸到最上游的系统端,另一方面,我们会和一些产业伙伴在光伏、电池技术方向上做一些布局。新能源是个大话题、大行业,我记得是从3年前,当双碳目标被提出来的时候,行业就开始热起来了,但我们也能够明显地体会到,在行业中做投资、调研,过山车的感觉还是很明显的,比如说前年的锂电很火,去年的光伏很火,但今年市场的反馈开始有差别,所以说新能源行业本质上是一个周期性行业。比如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讲行业的“产能过剩”,那我想听听在做的各位嘉宾,对于今年各位所在机构对于行业整体的投资方向、策略及节奏是什么样的,大家看项目的标准是不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跟去年比。我们先从朱总开始吧。

朱思行:我是这个行业里面的新兵,我先给大家垫个场。我们从前年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我们开始投很多的人力在这上面,确实也像叶总说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看电池,去年看光伏,今年看一些电网相关的一些东西,我觉得其实从热的程度来说前年跟去年的情况,比今年整个的市场要热得多,但是实际上从最后自己的成绩来说,三年的成绩是不太满意的,我们真正在这方面的出手是非常少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最开始的时候市场很热,标的也很多,但是我们当时对我们自己的认知是我们觉得很多非常热的领域很好,但是我们感觉那是很多投资人在里面勤勤恳恳了很长时间,那是大家看了以后踩了一地脚印的领域,我们作为一个行业的新兵进去,其实可能也抓不到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或者我们没有信心做好这个事儿。所以前年、去年我们是非常谨慎的,我们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今年我们在一些领域我们逐渐开始一些信心了,就是大家会建立起这样一种判断的自信心。但是反过来我们又受到了行业周期性的影响,就是你现在这个时间点出手更多的不是顾虑到你的判断,而是说你投进去了以后,后续的标的,后续的投资轮次怎么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处在比较谨慎的状态,所以在过去的三年里面,我觉得我们的成绩,或者说从出手的次数结果来看我们还在摸索。

叶舟波:朱总很谦虚,我们刚刚在会前交流,能明显感到朱总对于行业的判断有独到的想法,特别是你们在很早的阶段就投了理想。也想听听严总,保碧也是业内非常知名的一家新能源的企业,从投资下场去做实业,想听听您从实业的角度怎么看待目前行业周期性的变化?

严驰晨:我可能从背投企业角度给大家讲一下这个问题,因为从我们角度,我们感觉到可能还是暖意会更多一些,第一个点,觉得从国内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新能源,包括光储,还是增速非常显著的行业,以光伏为例,去年国内的新增装机是87个GW,今年年初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公司全员做了一个有奖竞猜,竞猜一下今年国内的新增装机,最乐观的一个同事说今年新增是120个GW,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是78个GW,大概率全年是会破150个GW,所以还是一个接近于翻倍的50%以上的增长的行业,在目前的经济周期里面,我们觉得还是非常稀缺的领域。

第二,我们所从事的方向是一个新能源应用的下游,无论是今年上游的产业链,无论是电池、电芯、组件、光伏全产业链的过剩,对下游应用来讲是一个非常利好的事情,这也造成了我刚刚说的这个数据。整个下游目前开发和增速是非常快的。

第三个点,国内目前的投融资环境,在政府LP占到很大比例的情况下,是非常偏向于有资产属性,在地投资属性的业务,恰好新能源资产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的环节是非常好的能够满足到各个政府的需求,所以综合来看,我们今年整体的应对资本还是暖意偏多的,在首轮完成大概10个亿的融资,目前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大概会在10月份来发布,所以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黄贤村:其实整个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冷暖其实各家各不相同,其实差异还是比较大,我们经常在产业里面跑,发掘各个企业其实各种不同融资的状态和融资的速度还是各不相同,信德在这方面的投资还是继续保持了一个乐观谨慎的判断。

在整体的出手方面,我们还是投了不少企业,在整个新能源领域,我们认为有些细分赛道,还是值得去布局,比如说我们投了做磷酸锰铁锂的,后期整个的成本性,包括它替代整个材料这方面的潜力,我们觉得是值得去布局的,另外整个钠电我们也布局了钠电材料,所以对于这方面的项目我们会相对投的会偏早期,我们认为可能整个行业周期还会相对比较偏长,我们更多的会关注早期的具备技术积累和沉淀的企业。然后像今年也投了一些一道新能源,对于一道的企业,整个光伏局部性的产能过剩,特别是硅片和整个上游和整个原料,硅料,它的成本下来之后,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它会向下游转移,所以一道也是我们今年布局的一家企业,它会更加偏向成熟,也更加偏向资本化,所以对于这种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我们更希望聚焦在往证券化比较近,往下游去走,储能领域我们投了两家,一个是“基点”,也是比较成熟的一家企业,也是比较明星的。另外一家就是“天津华智”,我们认为特别是在整个储能领域具备EMSPCS这些能力的企业,未来肯定是在这么一个万亿赛道的行业里面,未来是具备很好成长的空间和能够具备跑出来的机会,在整个新能源赛道,我们还是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还会继续布局下去,这是我们的一些策略。

叶舟波:谢谢黄总。朱总你们从产业的角度,特别是从车厂的角度,对今年的一些投资有什么看法吗?

朱家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去年给我比较深的感触有几个点,和大家分享下,一个就是投资还是要遵守纪律,当市场你都认知是火热的赛道,我们一定要谨慎,珍惜出手的机会,规避火热的赛道中的水上项目,去年和前年还有很多人在抢电池赛道的主材项目,今年来看压力已经非常大了。中国市场上的制造项目,大家要把周期这个事情想得比一般的要快一些,比如分享一个教训,我们本来认知觉得负极材料的扩产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周期稍微会慢一点,没想到企业家还是非常牛的,就是周期还是很短。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周期要短很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投资人要谨慎的点。另外现在新能源汽车到了40%的占有率以后,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包括新能源汽车多了以后对于电网的冲击等,、从未来发生变化的角度去看一些机会。

叶舟波:鲁总,你们作为海辰的早期投资人,而且您在这个领域已经耕耘了很多年了,也想听听您的一些想法。

鲁承诚:之前我主要看新能源光伏赛道,从2020年开始看储能赛道,2021年在储能电池方面先做了布局,确实我们今年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总量还是在快速地增长,去年我们认为是储能真正意义上的元年,去年的电池的出货量将近160个GWh,今年市场增速仍在50%以上,但在供给端增加得更迅速。目前整个储能电芯方面,规划的产能差不多近2个TWh,供给端快速上升,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阶段性的不平衡,或者说阶段性的小周期,目前我们在产业里面感受到的。最近证券市场、资本市场也提出来,IPO要进一步的收紧,包括像储能行业,可能要进一步地提高门槛,我觉得也是从资本市场感受到了一些寒冬吧。从投资的角度来讲,确实难度也增加了,目前全国注册的储能企业有超过12万家,寻找到真正优质、有竞争壁垒、能够穿越周期的团队,其实不容易。我们秉持着投资的原则,就是“可投可不投的项目尽量不投”,但是如果经过反复产业里的多重筛选,我们觉得好的项目要坚定出手。总体来看今年的节奏上面有所放缓,但还是挺有机会的一个赛道吧。这是关于行业、资本市场,包括投资上面的一些感受。

最后分享个人讲关于新能源赛道“卷”的观点,其实储能的诞生就是在“风”、“光”的基础上诞生的。储能是一个能源行业,最终目的是实现能源的普惠,所以降本是行业的使命,而赛道“卷”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去年户储市场在欧洲有2、3倍增速,从欧美市场一路卷到了非洲这样的新兴市场;今年中国在工商业侧储能市场爆发得非常迅速,可能也会从中国一路卷到欧美去。但是正是因为这样,中国能源制造业不断地迭代,不断地卷,才可能在“十四五”期间把“风+储”和“光+储”的成本有机会跟传统能源去PK,储能才有立足之本、才有生存的基础。所以“卷”就是为了完成能源行业普惠的使命。我们也希望能找到这些能够穿越周期、能够把握行业发展本质的企业家去重点扶持。这是我的观点,谢谢。

叶舟波:谢谢鲁总,想听听曹总你们从吉利的角度怎么来看这个问题的?

曹项:说到这个话题可分为狭义的新能源和广义的新能源,狭义的新能源跟汽车相关的就是电池及材料,过去两年,不管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整个市场格局处于拼产能的状态,随着行业头部企业格局的确立,以及锂价下滑,整个产业估值和业绩更趋于理性,因此我们会发掘一些细分赛道更优质的投资机会。 比如之前黄总提到磷酸锰铁锂技术,包括钠离子技术,半固态电池及全固态电池,以及对应的正负极体系演进的新技术公司。吉利除了布局电池外,也非常重视甲醇技术的布局,我们有甲醇乘用车,醇氢商用车,甲醇作为一种绿色能源,绿醇制造是重要的领域,马士基作为全球的货运公司会支付很高溢价去买绿醇来实现碳中和等。

广义的新能源,是新能源体系所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变革,比如刚才朱总提到的,因为新能源化,现在充电的电网,包括充电桩及充换电基础设施,所有的服务体系都需换代升级,所有地下车库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有充电桩,因此在高速站、车库已经看到了移动的充电宝等服务体系,也会衍生一些新的机会。电池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电池资产梯次利用及电池回收,这也值得持续深耕和探讨。同步,新能源汽车对能源效率和环保要求更高,就带来了很多材料体系的演进,包括轻量化的车身材料、高性能碳纤维、环保内饰等。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和安全性的要求提高,各种电子器件、传感器、半导体芯片及相关软件系统,都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叶舟波:谢谢曹总。接着曹总这个话题,行业里前几年更多地关注像光伏、锂电、氢能这样的“广义话题”,很明显地感受到,今年无论是从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行业的估值在回归理性,比如很多光伏的上市公司,它的PE不到10倍了,接下来会经历行业厂商出清的过程,剩下来的基本上还是一个能够穿越周期的公司。从更宽泛地概念讲,大家都在关注新技术、新应用。比如刚刚曹总特别提到绿色甲醇,我有一个很明显的观感,上周我跟法国达飞的中国区高层聊,他们也特别的关注,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去买这个绿色甲醇,除了一些传统的像锂电、光伏、氢能,或者是一些电力电子的一些机会之外,还有一些我们国内短期之内不重视,没关注到,或者是海外反而比较关注的一些技术。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无论对车,对整个能源体系会带来一些调整。就刚刚这个话题,想请在座的各位投资人分享一下,从今年的角度来说,大家具体在看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先从曹总开始吧。

曹项:新能源的变革推动整车要更轻、更节能环保、更安全,所以吉利资本会布局与汽车轻量化及安全相关的材料技术,如碳纤维、阻燃阻热材料等;同时更环保及可再生利用的车身、内饰、座椅等也是一个方向;极星纯电汽车属于吉利和沃尔沃共同打造,因起源于北欧,所以它对环保的要求非常高,极星整车的所有零部件都可以做到全链路碳中和追踪,如何更好地实现绿色智能制造及碳中和管理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

另外,随着汽车安全性及汽车智能化的提高,车规级的传感器、模组器件以及底层的芯片也是吉利资本重点关注方向,在整车领域我们发现其实越到底层的材料、芯片及零部件等,反而国产化率最低,一些偏集成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中国企业比较擅长的,所以有关智能化、节能化、安全化相关的底层技术、芯片及材料等是吉利资本将持续深耕布局投资的领域。

吉利控股集团目前拥有多个汽车品牌,凭借大众车型、中高端与豪华车型的全域布局,可全面支持我们的上游企业把各种前沿科技应用在不同类型及价位的车上,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叶舟波:谢谢曹总,鲁总,你们从储能的角度会看一些什么样的机会呢?

鲁承诚:峰和关注前沿的储能技术层面,从2020年开始投资磷酸铁锂技术的储能电池,去年在钠电方面布局,今年也重点关注液流这样的长时储能,还有氢能和固态的储能技术,可能更远一点的,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一些技术方向。在场景上面,我们目前重点在国内“工商业侧”储能公司,包括海外大储的公司。具体的细分领域要从储能的几个本质上的特征考虑。第一,因为储能需要第一个要注重安全性,所以从安全性的角度会去布局一些储能的消防和热管理。这里面我们现在目前也筛选了一些水下的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

第二,储能需要具备高效率,不光是电池要高效率,同时整个储能的系统集成也要高效率。我们会关注一些高效率的企业,比如逆变器、电力电子相关的一些芯片类公司、功率器件等,此外储能系统集成的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第三,储能需要注重低成本,我们从早期的初始成本,现在目前更关注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所以目前我们在看的一些第三代、第四代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从生命周期来看,把储能的度电成本有机会做到2毛钱左右、甚至2毛钱以下,这是我们目前关注的一些细分领域。

叶舟波:谢谢鲁总,想听听朱总在这方面的想法。

朱家春:好的我简单补充一下,除了鲁总讲的这几个我们会看外,我们会在整车热管理领域做更多的布局,我觉得是为数不多的车上的大赛道了。对氢能这块我们会想做一些逆周期的布局,我觉得氢已经到了各个层面上的底部,如果我们投一些企业支持它度过这个黑暗时期的话,我相信会有不少产业上的收获,我们可能更加关注一些企业不要靠补贴,在一些其他领域的应用,从能源结构的角度去考虑氢的使用。

黄贤村:大的赛道我们还是会集中在包括锂电、光伏和氢能这三个大的赛道里面,但是就是说这几个大的赛道里面它其实我们通常看到整体它能够布局大的机会不多,我们会往更加聚焦、更加细分的领域,首先在锂电领域首先关注材料体系的变革,包括具体的材料它能带来更高的容量密度,更安全的性能,所以我们会去看一些磷酸锰铁锂,这是一个,包括您镍锰酸锂,这也是我们所关注的方向,可能也会是第三代的锂电材料,也是存在这种可能性,当然还有包括硅负极,包括整个正负材料,这就是它的一些添加剂,就是我们会更加关注整个电池它的一些变革所带来一些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当然这些市场都不会特别大,但是也是觉得在这么一些细分的赛道里面就值得去布局和值得去投资的一些方向。在整个光伏里面,我们会重点去研究,特别是HGAT它的成熟度,在叠加整个BC电池这么一个平台,能够带来整个行业,特别是一些设备的新的改变和一些应用,包括一些ALD的设备,包括激光的设备。另外我们也会关注后期它的一些叠层技术的应用,包括上游材料的一些银浆、银粉国产化的一些替代。另外在整个氢燃料这个行业,我们会更加看好整个绿电制氢,所以我们把重点的研究方向会放在电解槽,包括它核心的一些部件,包括制氢,或者是运氢的一些材料,所以在细分的领域我们会持续的研究和深挖下去。

叶舟波:严总,你们作为头部企业,你们现在有哪些方面新的应用呢?

严驰晨:的确从投资人的角度干这个实业的孵化,所以我们是充分看好这个新能源应用的领域,除了我刚刚说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增速很快的行业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够充分的去享受上游,无论是技术迭代,还是规模带来的效率产生的红利的。国内还是挺有意思的,刚刚说到“卷”的这个问题,以光伏产业链为例,之前我们看无论是硅料、硅片、组件,本身国内的行业已经格局非常的清晰了,但是我们惊奇的发现过去两年每一个环节都有大型的创业公司产生,都有大量新的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也包括新的技术路线,都有新的技术来产生,但是无论有怎样在技术和规模上,在效率上来卷,它最终都会反映到下游的红利上,一方面我们用充分开放的态度应用各种技术,我们在苏州的一个项目上,从一片屋顶上同时应用了三种组件,所以不同的技术路线也在试,我们是充分的可以去体验,去看不同的技术路线能够以最合适的场景来应用的,这个可能是从静态来看的。其实这个业务从动态来看,它不光是静态的一个新能源的发电侧的业务,它动态其实是一个大类能源业务的一个入口,大家说新能源,它本质上还是一个能源,能源未来就进入到一个大的能源行业,比如说我们今年就观察到一方面是伴随着像国内CCR的重新释放,碳就变成了一个新的伴随着新能源产生的一个新的资产类别,也带来了很多的业务机会,无论是碳管理,还是碳交易,同样的电力交易也是一个新兴的很重要的一个业务方向,伴随着电力市场化其实也在不断的深化,无论现在的新资源资产,光、风、储,都会变成未来一个一个独立参与到交易主体,里面就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带来新的业务机会,这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

朱思行:我刚好提供我们的一个视角吧,我刚才听了各位嘉宾聊的更多的,大家已经把今年和明年大家会关注什么,或者是什么东西值得关注,已经说得非常透彻了,这个很详细,我们提供我们的视角,因为我们这个基金不是在原来新能源的各个领域里面有非常强的技术的积累,但是我们在反思我们自己之前一些投资的,比如说帮LP挣到钱的那些案例上面,我们成功的点到底在哪儿。我听各位嘉宾说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这个行业其实这几年,其实不是这几年,过去这20年整个中国的企业一直在制造的领域、在研发的领域其实都持续的自己在卷自己,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在这个领域里面最牛的国家,其实我们如果跨行业去看的话,其实新能源的行业不是我们在过去这三四十年里面唯一出现这个现象的行业,这样的现象其实不断的在我们过去很多行业里面出现,比如说3C,比如说服装,比如说汽车,这个行业都出现过,如果笼统的从微笑曲线考虑的话,当一个产业你在全球的分工里面在制造的领域,在研发的领域都具有第一档实力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就面对着一个机会,你可以在全球的级别上去做产品级的创新了。

我刚刚听各位嘉宾的意思,大家都认同一个观点,能源这个事儿最后其实是一个普惠最终的结局,其实这个东西要进入每个人,每家每户,小B的生活,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商业机会其实更多的是2大B或者是2G的一个东西,这个事儿是毫无疑问的,是正确的。但是往未来看的话,它肯定有2C、2小B的机会,在我们已经具备非常高水平的制造和技术能力,甚至是全产业链的、全栈,甚至到芯片,到芯片的制造的里面的很细节的那个环节能力的时候,在那个时间点上,我觉得我们可能会面对非常大的产品级的创新的机会,我们在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

叶舟波:谢谢朱总。新能源是一项普惠的技术,本质上讲就是制造业。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要把成本降到极致。我个人看光伏赛道比较多,刚开始看这个行业时,发现无论从硅料、硅片、电池片到组件,好像每个行业都有大的上市公司存在,小公司没啥机会。当我们沉到行业中,去跟行业的这些上市公司聊得时候,我们发现新技术在层出不穷,产业链中的方方面面,都在做创新。2021年上半年,我们在调研异质结电池的低温银浆,当时我们跟常州的一家电池片上市公司交流,才知道那个时点日本公司早已经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了,但因为现有产品卖得好,所以日本公司没有跟这些下游中国客户做频繁地技术交流和产品改进,那么客户对于异质结低温银浆的改进需求还是蛮迫切的。在那个时点,我们布局了这家低温银浆企业,也陪着我们的被投企业去一家家拜访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打开了产业链,与行业中的上下游产业大佬、伙伴建立了关系。将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财务投资人的投资行为除了对被投企业来说有资金上的左右,也有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慰藉,但也能帮助产业伙伴和被投公司做产业上的协同,这个过程很漫长,但很有意义,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也想听听在座的各位,当然从战投的角度,本身这个就是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协同,那么从财投的角度,比如说大家是怎么去为背投企业赋能的?这件事情是怎么做的?

曹项:投后赋能非常重要,因为新能源产业偏制造属性,重资产行业,跟互联网行业完全不同,需要很多资源支持。吉利资本依托于吉利控股集团强大的汽车产业资源,我们将通过多个方面全面赋能被投企业。

第一,品牌背书,通过与吉利旗下多个海内外知名OEM战略合作,对公司进行品牌背书,提升行业地位;

第二,联合研发,加快产品开发进度,横向扩展产品品类。因为很多产品从消费级到工业级,再到车规级,需要定制化的需求和车规认证,我们愿意通过派驻研发人员或成立联合实验室的形式支持企业快速研发出符合车企客户需求的产品。

第三,直接采购,快速提升被投企业收入规模和估值。我们作为链主企业,也愿意多采购支持头部国产零部件企业。

第四,供应链资源和政府资源的导入,对接实现成本优化,提高利润率,如果直接采购是给被投企业增收,供应链资源和政府资源就是给它降本。

第五,国际市场导入,帮助企业导入沃尔沃、极星和奔驰等全球知名品牌。我们投的很多企业都是中国头部企业,我们希望他走出国门,尤其是向东南亚、欧洲、美国,因为吉利控股通过过去十年的并购,我们有欧洲的沃尔沃品牌,我们帮助被投企业导入欧洲、东南亚甚至美国的一些资源,希望被投企业能够通过我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最后,多重退出路径,吉利丰富的产业资源带来并购、重组、上市等多重退出机会。包括股权重组上我们将提供更灵活的方式,因为现阶段上市,如果只是作为投资的唯一退出方式,可能还是会面临一定的挑战。所以我们可能给被投企业提供更多重组的机会,包括并入我们自己的上市公司,及未来整合的机会。

鲁承诚:现在大家都在讲投后,投后要做好,实际上要在投前就规划好。我们会在投资时就思考好怎么为企业赋能,我们希望能帮助企业。从哪些方向赋能也和企业自身有什么样的特质有关。

第一,新能源尤其储能这个行业是一个资本开支非常大的行业,政府的支持力度对新能源企业非常重要。我们在产业落地的过程中跟有一些地方政府,构建了比较深的信任,所以推荐过去的项目在当地能够得到一些信任上的背书、拿到比较好的条件,包括土地、水电、补贴等政策。对于初创企业来讲,能够快速的帮它导入政府的资源,在新能源产业相对来讲还是比较重要的。

第二,融资资源的导入,新能源企业发展需要持续地融资,怎么去设计融资节奏、融资估值、融哪些产业方和财务方,这是我们之前花精力去积累的。所以也特别希望跟在座的产投方、财投方一起,把这些投资上的资源整合起来,能够共同的给企业赋能。除了股权融资之外,还有银行融资,所以我们看到像海辰储能不光是股权融资很迅速,债务融资也非常快。今年上半年就拿到了差不多700亿银行的授信,所以其实债务融资也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第三,业务资源的导入,业务资源包括了供应链上的保供,比如去年电池比较紧张的时候,我们给被投企业电芯提供保供;今年我们在业务层面给企业订单的支持,以及研发层面的支持。业务资源的导入可能是被投企业最看中的。

第四,就是关于企业的规范性,因为新能源的企业最终退出还是会以IPO为主,怎么在创业初期或者是较早阶段就引入一些规范性的机构,尽早做好架构设计和制度安排,这也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们目前会联合一些头部券商,尽早在A轮甚至A轮前进入到被投企业里做好结构设计和架构设计。

朱家春:在投后我们因为产业出身嘛,我们有很多资源,有很多能力,这个我们大多数希望能够渗透到投资经理日常的工作习惯里面,用KPI的方式给他们做一些约束,广播式的去给企业提供一些我们作为产业方擅长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会给他做SQE的培训,请集团的人做大的线上的恒友汇活动,你愿意的话去参加。另外一方面,对于我们投资的企业我们会做具体的诊断和分析,企业的短板是什么我们去给它做投后是什么,把短板提升上来,这个效率是最高的,你如果擅长什么给他做什么,这对企业来讲也是很累,对自己来讲也是很累,你不如找项目的时候认标准高一些。最后就是回顾一些大企业的的发展经历,其实制造业最终的竞争都是供应链的竞争,都是生态圈的竞争,所以说你投一定要把企业从上到下的这些人都有所布局和协同,形成一个供应链,形成一个生态圈,大家没事的时候聚一聚,我们自己做了一个叫做恒友汇组织,为我们企业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分享和服务。

黄贤村:像曹总和朱总就是比较典型的CVC,在赋能这方面他们肯定是特别具备优势的,所以他们也是在获取项目的额度,包括溢价能力各方面,肯定是我们这些财投无法比拟的,但是我们也有一些自身的优势,第一点,我们还是选择和这些产业方去做朋友。我们整个广发信德LP结构当中,特别是在整个新能源领域,包括皖能、特变、中山公用等等,他们本来就是整个新能源的大的一些玩家,所以我们和他去做合作伙伴,他也是我们整个基金的出资人,这样在整个项目获取,后期整个产业赋能各个方面会更加具备优势,我们和整个中山公用成立了一个新能源的投资基金,专门投资光伏电站,所以我们有这么一个终端之后,他在整个上游,包括在整个电池,包括整个组件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形成一些业务上的合作,并且现在也已经真正的落实了这种方案。另外像我们投的包括一些储能的企业,像基点,包括和皖能,和变电,开展了技术上的探讨和业务上的合作,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觉得和产业方去做朋友和合作伙伴,这是很好的一个方式。

当然另外一方面,就是整个广发信德,因为它是整个广发证券的投资平台,所以整个券商体系它有它的一些特殊性在,首先在整个资本市场上,通过我们的整个投行对企业做一些规范性的指导和一些沟通,我觉得这个在企业发展的早期还是比较关键的,能够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广发证券目前累计差不多辅导了将近上百家的上市公司,这些也是比较宝贵的资源,他们大部分也集中在整个制造领域。所以和我们这些已投的这些新能源企业他们是有比较强烈的一些互动,并且我们对这些已投企业也是充分开放这些资源的,另外整个广发它的研究所,包括产业投资研究院,也是会和这些已投企业家,特别是进行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包括资本市场的一些动态做一些充分的交流。主要是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严驰晨:前面几位嘉宾说得很多都很全面,从背投企业也可以说一下,我们其实主动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每个轮次到底要什么样的投资人,也就意味着每个轮次主动希望想要什么样的投后服务,我们把首轮融资定义为清晰的产业轮的融资,因为我们大概有三样东西,第一样东西我们要最直接的一个业务的导入,所以我们找了很多业务的场景应用方,包括新能源汽车,因为车厂本身是很大的一个制造业的落地的载体,我们第一个目标是要把这块业务给做了。

第二个层面我们看好的是各个股东的产业生态,一方面以整车厂为例,它本身带来的是T1、T2很紧密的供应商的体系,我们希望帮它整个的供应链体系做一个绿色能源的改造。第二,头部的制造业公司给到我们的是很好的一个产业上的背书和业务上的背书,我们在做完了蔚来和小鹏的业务之后,我们也很有幸做了吉利汽车在整个贵州的20兆瓦工厂的一个项目,这个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产业方能够给我们产业生态的加持。

第三,是政府资源,政府关系的一个导入,对于早期企业来说,其实这是相对欠缺的能力,但是在目前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组件的公司业务上轨道之后,我们就会需要下一个阶段的投后服务,我们就需要去引入一个新的类型投资人,我们把这一轮定义成是一个大的资本集团的一个投资人,包括像广发在内这种大的资本集团,我们看中的是以这种新能源资产背后它所带来的不光光是股权类的业务,包括整个新能源资产的资产化,其实和银行系、券商系、保险系,都有大量的业务的协同会产生,包括像债务融资,包括像保险服务的引入,使得一个不规则的非标准化的新能源资产,随着这些金融工具的引入会变成更为标准的资产,所以这个是我们正在做的这一轮融资需要去找到的资源。

朱思行:我说一个我自己的感受,因为大家都说的特别全面。我们其实是这个行业的后来者,而且我们是一个小基金,无论从现状还是从长期来看,我们很难去短时间完成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沿着产业链条的布局,所以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不光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所有的背投企业,其实我们对他们的一个信息的传递是什么,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家一定要看清楚整个行业博弈的态势,在这里面一定要学先进,同时也要抱大腿,所以在座的各位嘉宾说的那些话我都记在心里面了,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在他的发展过程当中,其实都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产业资源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有不同的地域所谓的产业集群,也来帮助我们的背投企业在做各个地方落地的一些工作。这是我们日常在覆盖的一个内容。

另一个我们这个基金的另一个特点是我们所有的合伙人全都是原来创业出身的,所以我觉得无论是2C还是2B的企业,他在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有一些共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提供我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叶舟波:谢谢朱总。时间原因我们就请在座的各位来总结一下,因为今天的主题是重塑地球的脉搏。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大家对未来的一些看法吧。

朱思行:一句话来说,我觉得从长期来看我是非常看好这个行业的,我也很看好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里面会产生世界级的公司。

严驰晨:我们是觉得这个新能源是一个可能类似于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这么一个大的产业级别的机会,因为它一方面它在体量上可能是为数不多的,甚至是唯一的能够去承载上一个时代像房地产、互联网这样带来大量的资本迁移产业的机会。第二,它是一个类似于像互联网行业这样子的国内的,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改造,人类基础设施改造的一个机会,能够创造非常非常多的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一个产业机遇,所以有幸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产业里面来也是非常的开心。

黄贤村:作为一个新能源的投资人,我经常给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谨慎乐观,保持谨慎的一个心态,同时积极乐观,拥抱新能源整个能源革命的变革。

朱家春:重塑地球的脉搏是个很伟大的事业,“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我们发挥好产业投资人的优势,把恒旭这个平台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然后为中国的碳中和、碳达峰能够贡献一点力量。

鲁承诚:储能这个赛道今天很残酷,明天大概率也很残酷,但是我觉得后天很美好。我们希望在这个赛道里面找到这些极致专注的企业家,然后能够坚持下来、能够穿越周期的团队。这是我的一些总结。

曹项:重塑地球脉搏,这个使命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我们产投、财投,包括企业家一起深耕细作,共创共赢,谢谢。

叶舟波:谢谢各位投资人,新能源本身就是一个“坡长雪厚”的一个赛道,尽管是有周期性,但是我相信只要企业精耕细作,然后我们扎根行业,一定能够重塑地球的未来。

好,今天就先到这里,谢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