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9月13日电(记者杨溢仁)受利率债市场调整的带动,近期信用债市场同样一改前期上涨格局,出现震荡调整。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临近季末时点,考虑到信用债的供需环境相对偏紧,当前不稳定性仍较强,因此还是建议按兵不动。短期需密切关注债市调整引发理财“负反馈”的整体情况,接下来资金面能否稳定,债市情绪会否恢复,是切断负反馈的关键因素,而一旦理财规模真实缩减,那么其对债市的负向冲击可能更大。债市震荡盘整信用债市场缘何一改前期上涨格局整体回调?“个人认为,主要源于几大因素的共振。”一位机构交易员告诉记者,“首先,房地产政策继续发力,使得基本面大概率短期见底。经济数据的边际回暖对债市表现构成了负面袭扰。”其次,由地方债供给加码、汇率等因素导致的资金面偏紧亦不容忽视。“本轮资金面趋紧主要是受到了大行净融出回落的影响。”上述交易员称,“究其原因,不论是地方债集中发行,还是债务置换推进,抑或是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带来提前备付需求,以上因素都将对资金面构成一定制约。”再者,是近期债基和理财出现了小范围的赎回压力。“本轮债市调整,可能已经引发了理财的负反馈。”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指出,“接下来资金面能否稳定,债市情绪会否恢复,是切断负反馈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旦理财规模真实缩减,那么其对债市的负向冲击可能更大。”“据测算,2023年8月,理财规模环比增长虽超过了1200亿元,可增幅仅有0.44%,不及我们此前的预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9月理财的下降规模会在4000亿元左右。”“未来几个月,机构的行为料成关键变量。”在上述交易员看来,“四季度市场的配置压力没有上半年强,但供给反而在增多,届时止盈心态可能更明显,值得重点关注。”城投风险犹存可以看到,作为信用债市场中的焦点板块,上周以来,城投债利差同样呈现出了走阔的态势。具体而言,截至2023年9月8日,城投债AAA、AA+和AA评级信用利差分别走阔了13.6bp、15.1bp和12.1bp。显然,即便是机构配置热度始终居高难下的城投债,也未能逃脱本轮调整的命运。记者观察发现,受地产宽松政策加码预期叠加理财产品小幅赎回的拉动影响,过去两周(2023年8月28日至2023年9月8日)城投债收益率已重回上行区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今明两年城投债到期规模较大,且多数省市面临一定再融资压力,非标违约频现的大背景下,对于城投债仍需保持应有的警惕,不排除短期内该板块收益率继续承压的可能。根据安信证券测算,考虑回售规模后,今明两年城投债的到期规模将快速增加,2023年及2024年会分别达到历史峰值——4.7万亿元和4.8万亿元。再就城投板块的非标违约情况来看,有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6月至8月,城投平台的非标违约债券共计34只,涉及28家城投平台(其中17家为发债平台)——有23家作为融资方,5家作为担保方。相比2022年6月至8月,今年同期涉及城投平台的非标逾期事件显著增加。除了非标违约之外,城投平台的票据逾期事件同样层出不穷。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票据交易所调整了票据持续逾期名单的票据范围与统计口径,在新的统计方法下,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共有57家发债的城投平台被纳入了持续逾期名单。资金面不稳、“宽信用”政策持续落地、情绪面透支后反转、负面事件明显增加……在偏空因素叠加发酵的大背景下,即便是面对城投债,各机构也不可掉以轻心。不乏偏多因素本轮信用债市场的调整大概率仍将延续。在此背景下,关于“信用牛”拐点是否已至的探讨正不断增多。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展望后市,对信用债收益率继续回落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机构并不在少数“一方面是前期利率持续下行带来的或有浮盈,一方面是对于去年四季度的学习效应,当前市场对于利率的波动较为敏感,在政策预期偏强同时资金偏紧的环境中,市场可能有所防御,这就导致了近期债市的持续调整。”天风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孙彬彬说,“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负反馈或者说市场反转需要强有力的宏观信号,可目前地产上下游的高频修复并不明显。我们认为,当前市场还未反转,只是存在阶段性调整压力。”回到信用债的布局层面,短期“按兵不动”或是更为稳妥的选择。当然,对于仍有交易需求的机构来说,“我们建议,在关注地方债放量情况的前提下,可对弱区域优质主体进行适度挖掘。”上述交易员直言,“个人认为,四季度存在地方债放量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可能性,受利好影响,彼时城投债收益率仍具备下行空间,建议各机构于策略上保持中性仓位和杠杆,适当进行信用下沉,挖掘弱区域地市级主要平台的收益机会。”编辑:王菁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财经分析】债市面临阶段调整压力 “短空”无碍机构中期“看多”信心
作者:新华财经 来源: 头条号 67609/30
新华财经上海9月13日电(记者杨溢仁)受利率债市场调整的带动,近期信用债市场同样一改前期上涨格局,出现震荡调整。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临近季末时点,考虑到信用债的供需环境相对偏紧,当前不稳定性仍较强,因此还是建议按兵不动。短期需密切关注债市调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