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富管理市场主要特征
01金融资产配置占比增加,房地产资产占比降低
近年来,我国居民财富投向金融资产的占比不断提升(见图1),投向房地产资产的比例不断降低。根据《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2000—2019年,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占比由43.1%升至56.5%;居民住房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由52.3%降至40.4%。降低社会财富对房地产资产的配置占比,提高社会财富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占比,不仅有利于财富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结构。02投资观念日益成熟,权益类资产配置增加
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居民财富结构和财富管理需求也逐步发生变化,客户对权益类资产需求更高,理财种类也更加多元化。近年来,股票基金类产品的财富配资比例大大提升。根据《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2000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近六成以通货与存款形式持有,无风险债券持有近一成,对基金、保险理财的资产配置不足百分之三。2019年我国居民对于股权、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已占到金融资产的52.4%,占总资产的30%;基金、保险类产品配置升至金融资产的10%,占总资产的5.6%;存款与通货配置降至金融资产的36.4%,占总资产的20.6%。参考发达经济体的财富配置结构,股权、基金、保险类金融资产配置占主要地位。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2019年美国居民持有存款与通货仅占金融资产的12%,占总资产的8%;股票和投资基金占金融资产份额的49%,占总资产的34%;保险、养老金等产品占金融资产的33%,占总资产的23%。在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完善叠加权益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居民资产配置有望逐步向金融资产转移,特别是提高财富配置在保险与养老金等产品中的比重。03高净值人群资产规模提高,境外资产配比不断增加
当前我国高净值人群财富存量增加显著,财富管理需求空间庞大。根据《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0年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个人)有50万人,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规模有15万亿元。至2020年,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合计达262万人,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84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境外资产配比不断增加。根据《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9年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境外资产配比为15%,2021年增加至30%。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配置需求往往不满足于单一产品与单一国别,而是具有较高的全球资产配置与国际化产品投资需求。04财富传承与养老需求提升
在满足客户财富保值增值需求的基础上,未来财富传承的需求将不断提升,且随着人口结构逐步老龄化,财富养老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提高。一方面,家庭财富往往面临复杂的多种因素,如市场波动、外部风险、家族治理等,需借助专业机构量身定做长期规划方案,因此财富管理是保证财富合理有效传承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养老是财富储蓄的主要目的之一。随着老龄群体占比的增加,社会对于养老财富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养老财富的占比也将越来越大。根据《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户主年龄为65岁及以上居民家庭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产品的均值为23.9万元,是总体平均水平的1.4倍,占其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为34.8%,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水平,财富养老的市场空间广阔。二、财富管理市场参与机构和金融产品
财富管理行业具有较强的混业经营特征,不同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经营模块既有重合也各具特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从业机构主要包括传统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传统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主要包括蚂蚁财富、微信理财通等。从业务特色来看,商业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具有传统渠道优势、庞大的客户群体和丰富的金融资源,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主要推广的财富管理业务。信托公司以服务高净值客户为主要目标,财富管理投资范围较广、收益率较高,以中高风险的非标准化信托产品为主。证券公司在投融资两端的对接较为灵活,在衍生品、证券化产品上具有优势,注重对投研团队的打造。基金公司的投资以二级市场为主,公募基金发展速度较快,在资管产品的销售渠道上与银行等机构合作。保险公司的目标客群规模大,资金来源稳定,但客户目标往往比较偏向保守收益类产品。此外,蚂蚁财富等第三方机构大大推进了普惠型财富业务发展。例如,蚂蚁财富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塑造了低门槛、操作简单的理财模式,在市场上争取到大量的长尾客户群体。财富管理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业务。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愈加成熟,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见表1)。一方面,银行理财是最主要的资管产品。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引导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由保本保息向净值化方向转型。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达92.97%,与资管新规发布前相比增加了23.89万亿元;同业理财降至541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97.52%。另一方面,除了银行理财之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类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公募基金、养老金、私募基金等。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20.55万亿元,同比增长0.29%。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25.5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1%;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产品达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7.81%。三、商业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对策建议
01把握财富管理市场纵深发展机遇,塑造商业银行特色竞争优势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已拥有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未来高净值人群占比还将不断增加,财富管理需求将更加旺盛多元。与此同时,随着房住不炒、租购同权、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等政策不断完善,居民资产配置逐步从拥有现金向拥有资产转变、从拥有房产向拥有金融资产转变,养老金资金也将更多地配置于金融市场,这为财富管理业务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供给端来看,随着资管新规落地,财富管理行业统一监管、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趋势加强,商业银行有望通过发挥自身禀赋进一步提高财富管理市场份额。此外,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也将为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增加新的动力。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充分把握财富管理纵深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塑造差异化竞争特色,积极促进大财富管理战略转型。相比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具有资金、渠道、客户、信息等独特优势,且账户体系更完整、风控体系更成熟,有利于财富管理业务开展。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上述专业、资源和信息优势,积极塑造特色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增强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02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更好满足客户差异性、多样化、海内外资产配置的需求
不同收入结构、不同年龄结构的群体具有不同的财富管理需求。高净值人群对跨境投资及股权投资、信托、保险、财富传承等资产配置需求更大,大众长尾客户则更青睐稳健增长的产品。老龄群体对养老、健康、医疗等资产配置需求更大且更加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年轻群体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更强,更注重当期收益且投资风格多元。对此,商业银行要充分把握人口结构特征对财富管理市场的影响,更好地满足客户差异性、多样化资产配置的需求。一是丰富财富管理产品供给,除了自身研发产品外,也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其他机构的高质量产品,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二是围绕渠道、产品等细分领域进行深耕,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三是把握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财富管理需求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养老理财产品供给,提前谋划推动养老财富市场有序发展。03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财富管理新模式
在金融科技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财富管理发展的方向。商业银行要加快科技赋能,打造数字化财富管理服务新模式。一是加快业务重心下沉,推动财富管理从小众化、高门槛向规模化、低门槛、大众长尾客户转变。在数字技术支持下,财富管理产品的服务群体不再局限于高净值与超高净值客户,可利用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技术推动、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方式向更广泛的中等收入群体、大众长尾客户延伸。二是提升立体化线上渠道经营能力,提升千人千面、快速响应的精准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涵盖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短信银行等在内的数字化渠道体系,实现财富管理的批量获客。推进大数据采集、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创新,深度挖掘用户信息,依据客户偏好推送合适的财富管理产品。三是推动财富管理线上线下业务有机结合。线上渠道是实现批量快速获客的重要方式,而线下渠道是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的主战场。要充分利用不同渠道的特点,推动线上和线下双向引流、相互促进。可通过将线上拓展的高质量客户转介绍至线下,借助网点渠道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四是更加注重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强化对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确保数据安全。04积极促进零售业务转型,打造综合化、国际化、专业性、一站式的财富管理体系
一方面,打造综合化、国际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平台。要充分利用集团一体化综合经营资源,全面提升全球化业务能力和竞争力,积极为客户提供境内外一站式投资交易服务与覆盖境内外市场的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以资产管理规模(AUM)为核心,积极促进零售业务转型。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轻资本、弱周期等特征,是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维持利润增长的重要板块。在买方投顾模式下,资产管理规模是提升财富业务管理费的核心。05关注ESG等财富投资新方式与新机遇
绿色转型已成为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主题。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关注有利于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ESG)的投资方式,绿色投资、可持续投资方兴未艾。实现财富市场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关注ESG等财富投资方式,把握投资机遇,探索如何将可持续投资等纳入财富投资方案之中。06坚守合规底线,注重风险防范
近年来,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促进财富管理市场规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财富管理横跨信贷、股票、债券、信托、大宗商品等多个市场,不仅使得金融市场各模块之间的联动性加强,也使得金融产品组合的复杂程度上升。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财富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始终坚守合规经营的底线,注重风险防范。一方面,统筹安全与发展,在把握核心风险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形成产品风险等级与客户风险偏好相匹配、收益与成本相匹配的风险经营机制。另一方面,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做好风险防范。及时梳理财富产品的业务链条,处理好各类财富产品和关联业务之间的关系,做好杠杆类产品的风险监测,避免财富管理产品市值大幅波动。-END-参考文献[1]李扬,张晓晶,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2]尚福林.新格局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J].清华金融评论,2021,(11).[3]林百宏,游雨楠.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比较[J].中国金融,2022,(1).[4]胡滨.发展普惠型财富管理市场[J].中国金融,2022,(1).[5]李晗玥.财富管理行业深度报告:时势造英雄,产品、渠道谁与争锋?[R].2022.[6]李志骞.他山之石:瑞银集团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经验[R].2021.[7]王聪聪,党超,徐峰,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和财富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8,(12).[8]招商银行,贝恩公司.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R].2021.[9]瑞银研究院.2021全球财富报告[R].2022.[10]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R].2022.[11]祁斌.商业银行加快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思考与建议[J].金融纵横,2021,(5).[12]万飞.关于商业银行大财富管理发展的思考[J].现代商业银行,2021,(23).
免责声明文章出处:《金融纵横》作者简介:李佩珈,女,供职于中国银行研究院;吴丹,女,供职于中国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免责声明:“财策智库”公众号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文章均为作者观点,文责自负。公众号内的文章版权及相关权益归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号:jibao1112投稿及合作:wealthmagazine@163.com【财策智库 WEALTH PLUS】财富管理行业的学习分享及资源整合平台,微信公众号内搜索“财策智库”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