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响燃油车价格战半年之后,“东风系”又开始加速“触电”。9月底,东风本田首推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灵悉”,开主流合资车企之先河。据业内人士透露,多家合资车企也在酝酿推出新能源独立品牌。无论是史诗级大降价清库存,还是培育新能源品牌求生机,无一例外地折射出合资车企在智能电动时代的焦虑:当传统的荣光日益黯淡,新能源转型已是刻不容缓。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37.3%,而合资品牌份额仅占其中的5.2%。相比之下,吉利、广汽、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已力压一众合资,稳居新能源领先地位。不得不说,面对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变局,合资品牌的转型步伐还是过于缓慢。迟疑之间,吉利等自主品牌已经依靠深厚的智能电动核心技术,在全球汽车市场扛起一面中国大旗。此时培育电动新品牌,或许能代表合资车企变革的决心,但光凭这个真的能改命吗?独立品牌并非新模式,自主品牌探索出成功大道作为东风本田和主流合资的首个新能源独立品牌,“灵悉”的诞生略显尴尬。环顾四周,自主品牌早已推出诸多独立品牌来竞逐新能源汽车市场,例如吉利极氪、广汽埃安、长安深蓝等,可谓遍地开花。更重要的是,这些独立品牌实力强悍,早就获得市场的极大认可。在一众独立品牌中,吉利旗下高端纯电品牌“极氪”的表现尤为突出。从销售数据来看,极氪9月交付12053辆新车,同比增长达46%,三季度以来交付量达36395辆,创季度新高,整体累计交付也突破15万辆。目前,极氪估值高达130亿美元,距赴美上市只有一步之遥。此外,极氪已推出极氪001、极氪009和极氪X三款纯电车型,搭建起成熟的豪华智能产品矩阵。其中,全能SUV极氪X成为20万以上紧凑型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品牌;豪华猎装车极氪001成为全球最快交付突破10万台的豪华车,蝉联“30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极氪009也成为“50万以上豪华MPV全品类销冠”。广汽埃安和深蓝汽车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诞生六年以来,在AION Y和AION S两大单品的助力下,广汽埃安9月销量已突破5万。强劲的发展态势之下,广汽埃安还顺势接手广汽三菱已停产的长沙工厂。而深蓝汽车9月交付达17,370辆,环比增长17.9%,累计销量也已突破 10 万辆。极氪、广汽埃安、深蓝汽车的成功案例表明,独立品牌确实是锐化新能源标签的有效途径。对于长期依赖燃油车优势的合资车企来说,新能源品牌有利于打破消费者对其根深蒂固的认知,并避免与燃油车的互相竞争。不过,“灵悉”类合资独立品牌,甫一诞生即要面临强敌环伺的残酷市场环境,前途未卜。独立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母体车企的新能源势能回顾这一轮智能电动变革浪潮,其实合资车企的电动化转型起步并不算太晚。以大众2018年推出ID.系列为端,丰田、本田、福特等合资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已持续数年。不过,主流合资的转型结果却差强人意,既无爆款车型出现,销量数据也与自主品牌差距愈来愈大,直至在2023上海车展迎来败局。生死存亡之际,价格战的硝烟只是表相,合资车企并非一成不变。值得注意的是,主流合资近年来已连同国外车企,放下身段接受中国自主车企的技术“反哺”,实行合作与自研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例如奔驰牵手吉利、大众入股小鹏、丰田与小马智行合作。而此番培育新能源品牌,正是合资车企的求变的另一种表现。不过,传统合资不应该只模仿自主车企推行独立品牌的模式,更应该借鉴其成功经验。以独立品牌的成功代表“极氪”为例,极氪高速成长的关键在于其母体吉利汽车的新能源势能。简言之,吉利汽车在三电架构、智能制造、海外积淀等领域赋予的巨人力量,才滋养出子品牌极氪的茁壮成长。这从极氪全系采用的SEA浩瀚架构就可见一斑。资料显示,SEA浩瀚架构是吉利汽车历时5年,耗资200亿打造的,拥有全球最大带宽的智能纯电进化体验架构。该架构实现了硬件层、系统层和生态层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布局,拥有全域FOTA、20万公里无衰减等众多黑科技。极氪001、极氪009、极氪X在安全性、操控性以及质量等方面的领先优势莫不源自于此。更令人称赞的是,极氪累计交付超15万辆车,竟能实现“零自燃”的奇迹,无疑成为最安全的智能电动电车。究其原因,还是吉利对于安全的敬畏坚守,致力于打造行业最安全的电池。极氪009全球量产首发搭载CTP 3.0麒麟电池,配备了宁德时代最新的NP 2.0技术,彻底消除了高温烟气可能引发的高压拉弧打火隐患。相比吉利拥有全技术领域积淀来赋能新品牌,主流合资长期引以为豪的技术壁垒已然丧失。于是在发布新品牌之余,合资车企依然绕不开一个老问题:面对智能电动时代的全新发展逻辑,如何才能搭建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体系力?不过,留给合资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合资车企也开始推独立新能源品牌了,逆风翻盘真没那么简单
作者:购车网 来源: 头条号 17910/12
在打响燃油车价格战半年之后,“东风系”又开始加速“触电”。9月底,东风本田首推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灵悉”,开主流合资车企之先河。据业内人士透露,多家合资车企也在酝酿推出新能源独立品牌。无论是史诗级大降价清库存,还是培育新能源品牌求生机,无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