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上市公司 » 正文

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 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公司:基于产业链协同的电工钢核心竞争力构建与提升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 37201/17

一、背景(一)能效提升的产业趋势对于高端电工钢产品的需求电工钢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软磁合金,也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家电、电机、变压器、无人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心,是电力产生、运

标签:

一、背景

(一)能效提升的产业趋势对于高端电工钢产品的需求

电工钢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软磁合金,也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家电、电机、变压器、无人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心,是电力产生、运输、电磁能转化的核心材料,也是2019年11月我国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重点鼓励类钢铁产品。

近年来,家电、电机、变压器下游行业能效提升的政策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工钢尤其是薄规格低损耗高磁导性的高端电工钢产品需求逐渐提升,而我国高端电工钢产品国内制造能力不足、进口依赖性高、产品性能质量相对偏低,对发电-输电-用电领域高效节能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下游用户能效标准的提升,对产品结构的变化提出了要求,原有用于定频的0.5mm、0.35mm厚度电工钢产品将大幅减少,产品将向着更薄、磁性能更优的方向继续发展。

节能降耗的政策和能效提升的产业趋势推动首钢电工钢必须走高端化发展的道路。

(二)同质化增量的钢铁行业形势对于高端产品全球竞争力的需求

国家在电气化和电力应用领域的发展,对于电工钢这一金属功能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近十年来,我国电工钢产量从600万吨增至1300万吨以上,但是,低牌号无取向产品占比接近70%,高端取向和无取向产品占比不足30%。国内电工钢产能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同质化增量严重、低端产品相对过剩、高端薄规格高磁性产品占比低的行业现状。尤其是2020年以来国内各大钢厂迅速投入高牌号电工钢新产线建设,预计到2030年国内高牌号增量500万吨,总供应量预计达到740万吨,届时国内高牌号的供需盈余将超过100万吨。

因此从产能、成本、用户认可度等角度判断,未来电工钢中低端市场的国内竞争将更为激烈,一方面首钢电工钢需要聚焦高端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需要以产品为核心形成全球竞争力,推动高端电工钢海外市场的拓展。

(三)复杂多变的应用领域对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需求

电工钢应用涵盖家电、电机、变压器、新能源汽车和微特电机等多个领域,涉及冲压-成型-电机-电磁等多学科,用户用途广需求多样,产业链流程长、跨度大、技术壁垒明显,因此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创新的需求紧迫同时难度极大。国内大型钢厂尝试EVI先期介入等方式拓展产业链,但对于产业链系统发展的实际推进力度不足。

因此,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工钢发展道路,进行基于产业链协同的电工钢核心竞争力构建与提升,是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和竞争红海,实现以技术创新和管理革新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主要内容 (一)产品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发展创新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在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美国学者哈默(G.Hamel)看来,核心竞争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性:

◇为企业提供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并扩大经营能力(延展性);

◇能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有用性);

◇不易被竞争对手复制或模仿(独特性);

◇技能资产与运作机制的有机融合(运营性)。

首钢电工钢与2006年开始筹建,2010年投产,在十余年的电工钢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具有首钢自身发展特色的电工钢产品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以产品适用性和引领性、质量卓越性和制造高效性、产品独特性和稀缺性、运营柔韧性和战略性为核心的关键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应用于企业发展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和成绩。

(二)传统组织理论及发展创新

传统管理学的组织原理管理者将组织的各个部门和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调,已达到组织的整体效益最大化。首钢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延伸了核心竞争力理论,通过用户应用技术研究打破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壁垒,同时衔接企业内部“研-产-销”,为技术研发精准制导,为生产制造协同提效,为营销服务增值聚焦。

(三)基于产业链协同的电工钢核心竞争力构建与提升的组织形式

产业链协同的创新是研产销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其关键是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有效互动。研、产、用是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其结合的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创新体系的运行效果。首钢电工钢采用“用户技术”与“电工钢制造技术”一揽子贯穿策略,通过深入开展用户技术攻关和电工钢材料质量提升攻关,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四)基于产业链协同的电工钢核心竞争力构建与提升的目标方案

1.聚焦用户,构建电机加工及测试平台,增强用户合作粘性,搭建CNAS认可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测试实验室,推进5家以上新能源车企材料认证。

2.建立用户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下游用户和高校院所建立5家以上的联合实验室,推进前瞻技术研究。

3.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产品研发工作,实现5款以上创新产品全球首发。

4.多领域深层次科研合作增加创新深度,形成3项以上高端取向和高端无取向电工钢核心制造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

5.融合技术、工艺设备等多项创新要素自主建设新产线,提升新能源用高性能无取向和高端取向电工钢产能30万吨以上。

6.“智能工厂平台”衔接“产销研用”,实现制造流程的高效性。

7.“精准质量管控”,提升产品质量卓越性和稳定性。

8.全球化布局,建立多区域海外服务中心。

9.细分市场形成通用产品和订制化产品系列,推动营销多元化。

三、主要做法 (一)“应用技术研究+用户服务”,打破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壁垒,提升产品适用性和引领性

为深入了解和挖掘用户对电工钢材料的真实需求以充分满足用户当前需求并指导产品研发方向,首钢建设了电工钢用户技术实验室,系统性研究电机选材、加工制造、电机测试等过程中各种参数对于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用户选材和设计提供指导,保证首钢产品在不同用户不同加工方式下的适用性。结合不同类型电机的电磁仿真分析和台架测试分析,将不同类型电机的应用需求转化为对电工钢材料的性能要求,明确了不同类型电机的核心运行要求和电工钢产品开发指标,解决了产品需求不明的问题,精准制导产品创新方向,并不断提升产品的适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筹建行业内第一个通过CNAS认可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应用及测试平台,同时配备先进的样品机加工及测试设备,多次为大众、丰田等重点用户进行加工测试和整机测试,极大地缩短了用户的新产品认证进程并拉近和用户的距离,推动了首钢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国际领先车企的应用。同时搭建变压器铁芯模拟实验室,研究复杂工况下电工钢材料应用特性,促进取向产品在特高压变压器高端领域应用,并增强了用户对首钢材料的使用粘性。

(二)“四驱”研发创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同步,提升产品独特性和稀缺性

产品研发立足市场:重点研究行业政策和发展趋势,结合市场和下游用户的需求变化推进新产品开发,保持产品开发对市场的适应性和引领性。

制造研发服务生产:针对产线制造能力与市场动态发展的需求变化存在的阶段性不平衡,通过资源、人员的高效配置实现质量提升和极致效率,包括:围绕产品关键质量和工序流程中的问题建立了多个由高层级技术职务牵头的专业攻关团队;通过质量攻关例会、专项研发课题、用户应用推进会的形式保证制造能力提升;基于对现有工艺技术的理解和深入,不断开发具有原创性和独创性技术。

前沿技术储备未来:着眼于未来市场需求趋势、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国家重点卡脖子问题,着手拟定一批具备前沿性和引领性的技术并开展技术探索,为未来的持续竞争力提升提供强劲支撑。根据前沿性产品及技术的认知程度和难易程度性,通过联合研发、专利转让、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专有设备或占有产线的形式持续推进,为工业化供应和未来持续竞争力提供支撑,推动前沿技术储备未来。

技术集成赋值产线建设: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基础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融入设备功能提升和产线结构创新,积极开展产线改造和产线建设工程,新能源生产专线投产新增产能35万吨;取向薄规格专线投产,新增薄规格取向产能9万吨。

(三)“智能工厂建设+精准质量管控”,强化精益制造,提升质量卓越性和制造高效性 1. “智能工厂平台”衔接“产销研用”,强化制造链“组织跨度”实现流程高效性

电工钢产品制造端存在长流程、多工序的生产特点,针对产品制造管理难度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产品研发支撑力薄弱、物流管控及营销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对信息系统优化升级改造、业务流程系统化设计和生产工艺动态控制等措施,打造衔接“产销研用”的“智能工厂平台”,从全产业链角度实现流程高效性。

全流程、多工序配备25类800余个自动检测设备,638项质量控制点,提升质量管理智能化水平。开发智能研发平台、利用智能化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智能工厂项目2019年获河北省管理创新奖,2022年获工信部试点示范。“钢铁全流程过程质量管控”获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实施质量管理数字化经验” 获河北省工业企业质量标杆。

2.“精准质量管控”贯穿“产品生命周期”,保证质量稳定

通过“产品一贯制和精准质量管控” ,实现销研用协同的“管理深度”和“控制精度”,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并持续降低制造成本。构筑产品顶层质量设计体系,开发自动质量判定和智能分切模式,搭建质量分级及智能优选供货平台,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产品“质量精准管控”,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四)“订制化和全球化”营销模式创新,保障营销服务的聚焦性和多元性 1.细分市场与用户,聚焦核心用户以规模化订制推动营销服务差异化

面对市场用户类型多样、电机发展技术方向各不相同的情况,通过析分市场与用户,紧跟行业关键典型用户,建设营销渠道分级网络,实施垂直协同营销,高效整合纵向价值链,主机厂、电机厂、冲片厂、分切厂形成缩短认证周期的利益共同体。持续深入地与高端客户终端展开交流服务,推出综合性能更高的新产品或者定制化产品。

2.建设多区域技术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以全球化和多维度推动营销服务多元化

建立多区域用户技术服务中心:为实现用户技术服务更加贴近用户,推动技术型营销、服务型营销等多元化营销服务,首钢在苏州先后建立电工钢加工配送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从材料选型、样品测试、技术交流、商务谈判以及加工配送多方面进行服务,实现了多元服务至用户家门口的营销模式。建立日韩用户服务中心,通过与当地主机厂和配套厂的对接,加速了首钢的全球化布局,提升了首钢电工钢全球服务能力。以电工钢生产基地迁安为基础,打造多个全球化研发中心,拓展创新视野、丰富创新技术源头、提升营销活动多元性和品牌性。

四、效果 (一)形成适应市场需求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端电工钢产品体系

通过科技创新、自主开发低温板坯加热工艺制造技术,成为全球第4家全低温高磁感取向电工钢技术的制造企业,实现超薄规格取向产品连续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跻身变压器材料世界第一阵营,成为全球仅有的2家具备18SQGD060、20SQGD070、23SQGD080等高端牌号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品经鉴定,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实现4款取向电工钢产品全球首发。

无取向电工钢形成4大系列107个产品,涵盖了目前国内外一流钢厂的所有牌号产品,具备所有牌号批量稳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用无取向电工钢形成23个牌号的专用产品体系,产品性能达到JFE水平,其中强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款新能源驱动电机用产品全球首发。2021年“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电工钢开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通过中国金属学会组织验收,获评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累计荣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奖3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奖5项,冶金科学技术奖2项,冶金行业金杯特优奖、金杯优质奖、品质卓越奖、制造业(电工钢)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奖项。

(二)取得显著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通过产品制造体系的创新,获得产品的价值增益。2022年首钢电工钢高领产品93.4万吨,其中高牌号无取向72.8万吨(新能源产品23.6万吨),取向薄规格16.3万吨。营收总额139.19亿元,净利总额118290万元。 薄规格取向电工钢(厚度≤0.20mm)、新能效变频空调用电工钢(厚度0.35mm)以及高端新能源汽车电工钢(厚度≤0.3mm)产销量均达到国内第一。

通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实现市场份额扩大。取向电工钢在日立能源、SIEMENS、西电、保变、特变等国际知名变压器企业认证并批量供货,批量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冬奥会场馆、北京世园会等国家重点项目。无取向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其中家电行业市场占有率50%,成为美的、格力、日立等知名企业的主力供应商。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成功在国内外知名品牌多个项目取得批量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品牌首钢全部实现批量供货,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品牌首钢批量供货8家,国内每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用首钢电工钢。薄规格无取向产品成功运用在国内部分高端车型转子铁芯,并在部分军工项目上成功运用,填补国际空白。

首钢电工钢产品出口量累计62万吨,覆盖韩国、日本、意大利、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2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持续扩大。先后获得日立能源、西门子能源、美的、松下等知名跨国企业的最佳供应商的荣誉称号。

(三)助力钢铁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首钢智新电磁先后获“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冶金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全国百佳质量检验诚心标杆企业”等荣誉。

开发的高性能取向和无取向电工钢,解决制约我国高压输变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材料国产化问题,为我国高端电力装备研发、汽车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提供了核心原材料支撑和保障;

建成全球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全球首条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

推动我国高性能电工钢材料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标准创新。

(四)产生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钢股份(000959)是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企业,2020年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评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家电、新能源及变压器三大领域年节电35亿千瓦时,降低CO2排放量348万吨/年;首钢智新的电工钢产品以及对于产业链节能降碳减排的贡献,受到行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供稿 | 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最全央企上市医药医疗企业名单(2023最新版)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 03/06 13:01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