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传统的、被认为安全靠谱的存款方式,比如银行存款,国债之类。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把钱存进去,然后银行给你点利息,听着挺好。但问题是,这点利息真的只能用“可怜”来形容。今年最新的银行利率水平,3年期2.35%史上最低啊,而且看起来这个收益未来还会更低。现在房贷利率那么高,通胀又像不断膨胀的气球,银行给的那点利息,连通胀的尾巴都追不上,更别提覆盖房贷利息了。再说说股票和基金这些权益类资产。这东西,风险和机遇并存,你要是有能力,有眼光,那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头扎进去,很容易就变成大地里的韭菜,摇曳生姿地等着被割。哪有什么天才、股神?那个不是被割明白了,才能进接反过头来割别人,但更多的被人家一把刨得连韭菜根都不剩了。这路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走不通的。所以对绝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稳健收益是个遥远的梦想。那,有没有一条中间路线呢?我不要求过高的收益,也不要过高的风险,做到稳健均衡就可以了,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一类产品呢?事实上是有的,那就是理财产品,特别是那些有理财机构信用保障、能专业筛选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虽然都叫做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证券资管和信托集合这三个小伙伴,在投资风格、底层资产的筛选、客户群的匹配上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具体咱们来细说一下。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是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一种理财工具,它可以是固定收益类的,也可以是浮动收益类的。投资者把钱交给银行,银行再将这些资金投资到不同的金融产品中,比如国债、企业债券、信贷资产等,从而获取收益。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在底层资产的选择上偏向于低风险的“大路货”追求的是稳健回报,所以在产品收益的具体表现方面显得非常平庸。比较常见的表现状态就是不管市场趋势的变化,基本上一直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但遇到一些比较激进的行情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底层资产透明性也不是很好,是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的,所以在挑选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如果求稳那就选择大型国有银行的产品,如果只求收益就选择全国性股份银行的产品,至于地方性商业银行与村镇银行?我的建议是尽量不碰。优点:安全性较高:银行理财产品通常被认为风险较低,尤其是那些固定收益类产品,因为银行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灵活性: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选择不同期限的产品,比如短期、中期或长期。缺点:收益相对较低:相比于其他高风险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通常较低。流动性差:一些产品有固定的投资期限,在此期间资金不易提取。
证券资管产品
证券资管产品是由证券公司或者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广,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等多种金融工具。证券的资管产品在具体收益方面能够表现出更多趋势性的特征,市场好的时候,收益增长速度极快。市场不好的时候,产品的波动相较于银行理财产品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根据各家证券公司的投研能力不同产品的具体性状也会有天差地别的表现,一般来说如果国内经济蒸蒸日上,那么资管产品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反之就要考虑更为稳健的银行理财了。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和证券资管产品在底层资产的选择方面区别并不是很大,只是证券的资管产品底层更加透明一些,产品的种类也更加丰富,组合也更为灵活。当然对于投资者的素质要求也会更高。优点:收益潜力较大:因为可以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所以收益潜力通常比银行理财产品要高。专业管理:证券资管产品由专业的投资经理管理,能够利用市场波动来获取收益。缺点:风险较高: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证券资管产品因为投资范围更广,所以风险也更高。成本较高: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等费用可能会侵蚀投资收益。
信托集合产品
信托集合产品是由信托公司发起并管理的一种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选择底层资产进行投资,这些底层资产可能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项目、金融市场投资等。传统的集合信托产品实际上走的都是非标准类的业务,其中溢价的空间巨大,所以客户的综合收益比较高。但问题也同样不少,首先就是非标业务本身的适用范围巨大,所以在对于风险的评估方面对于企业的要求很高,也不排除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出现糊弄监管的行为。而且大多数的信托产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周期错配现象,放长债,做短融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但是,在未来这些以投融资为主要目的的业务很有可能会被管理层禁止,未来大概率都是标品业务了,但要是这样我觉得还真就不如去证券买资管产品。优点:项目多样:信托集合产品可以投资于多种类型的项目,包括一些其他金融产品无法涉及的领域。收益相对较高:因为投资项目多样,且往往涉及一些高收益的领域,所以收益相对较高。缺点:风险较高:信托产品的风险较高,尤其是那些投资于非标准化资产的产品。流动性差:信托产品通常有较长的投资期限,提前退出可能会有较大的损失或者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