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子基金设立完毕,规模将达千亿
作为中央财政直接出资的第一支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母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于201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后,由中央财政出资而设立。2020年6月,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工信部和财政部牵头下,中央财政直接出资,联合众多国央企、保险机构、基金子公司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357.5亿元,通过投资子基金和直接投资方式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20年7月,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第一批子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公告公布,2021年5月,第一批子基金发起设立任务正式完成。2021年年底,完成第二批子基金的设立,第三批子基金日前也已落地一只子基金。此外,在1月24日举办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向晖表示,按照计划,为加快投资进度,今年要开展第四批和第五批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公开遴选,待第四批完成设立后,基金总规模就能达到1000亿元。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国家中小已设立完成16支直投子基金实体,认缴出资总规模近400亿元,具体设立情况如下:
大手笔,严要求,谁能入选?
此前,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总经理曲大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曾表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设立伊始便坚持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创新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上做了两个方面的探索。曲大伟表示,首先在母基金层面,通过公司章程在收益分配上做了特殊安排,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扩大母基金规模。其次,在子基金层面上实现充分市场化,选择与最优秀的创投机构合作并为他们营造充分市场化的环境。因此,对于GP来讲,门槛本身就比较高。据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遴选子基金的过程中,管理机构或核心团队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投资能力和投资业绩是核心要素。根据第三批子基金申报指南来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单支子基金的认缴出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5亿元,认缴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子基金总规模的30%。因此可谓是大手笔出资,为机构带来更多机会,但同时对于想要拿到钱的GP来讲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整体来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一直保持较高的效率,通过设立子基金的形式,更好的覆盖到中小企业发展。而对于GP来讲,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将为创投市场的注入源头活水,加之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为背书,对于子基金吸引更多国资、引导基金、上市公司等机构LP奠定了基础。但大手笔,严要求等门槛限制,也将一部分GP挡在门外。但随着第三批子基金提出优先支持(子基金)在中西部地区注册设立”的策略来看,也给想要拿到前的GP更多机会。当前GP已经进入到3.0时代,除了更专业、更细分以外,还需要不断创新,来面对更加激烈的时代变革。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为推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助力,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创投机构的发展带来动力。*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