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从银行到保险,金融灰黑产问题盘桓其间,不断滋生蔓延,成为金融机构有苦难言、独木难支的一大堵点。如今,在建设金融强国的新征程上,如何应对和解决灰黑产问题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题中之义。银行首先行动起来。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行业协会在1月向成员单位下发了两份征求意见文件,分别是灰产识别标准和应对灰产工作指引,旨在打击金融领域的灰产行为。相较于银行业,保险业的灰黑产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在应对和打击金融灰黑产上,银保应该联动起来,共同掀起对灰黑产的舆论声浪和监管声势,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银行金融灰黑产之所以日益组织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首先,金融行业是监管高度敏感的行业,面对与投资者的纠纷,金融机构往往不敢怠慢,并且存在着破财免灾、息事宁人的选择倾向。盖因灰黑产的违法成本和金融机构的应诉成本高度失衡,后者在面临监管压力和舆论压力的时候,往往对错已经不重要,哪怕不合理,哪怕不符合契约精神,也要选择让步,尽快把投诉平息。而灰黑产链条上的各种组织中介,正是利用这一点,肆意夸张、恶意编造和高频投诉,愈演愈烈。这也是舆论场中的相对弱势效应,在鸡蛋和石头之间,舆论往往会与前者产生共情,而不太理会“鸡蛋”的理亏之处。事实上,那些躲在“鸡蛋”背后的灰黑产,并不简单。在各个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活跃的所谓债务中介和法律中介,都是“训练有素”,洞悉金融机构的痛点,洞察监管对于此类事件的心态,因此长期以来,能够一击即中,以小博大。比如,这两份文件提到的反催收联盟、羊毛党和恶意投诉等主要灰产形式,都是银行业最熟悉不过的套路和博弈,这里面尤其以信用卡和消费金融为甚,是灰黑产“谋利”的重灾区。保险在灰黑产问题上,银保虽然身处不同赛道,但却感同身受,保险业的灰黑产问题更是由来已久,花样翻新。一些不法人员,非法获得投保人信息,通过诱导消费者进行保单贷款或者退保,办理非保险理财产品,频繁引发金融诈骗。他们往往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假借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名义,声称能够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消费者的重要信息和隐私外泄;另一方面,他们或传授话术,或亲自下场,利用规则漏洞,向监管部门投诉,向险企施压。这些投诉内容都模板化、中介化和“专业化”,险企为了息事宁人,同意退保之后,就会引发更多案例跟进。灰产还会进化为黑产,演变成组织化和链条化。组织成员被直接派至保险公司营业场所拦截客户,怂恿全额退保,或者大肆通过社交和短视频等平台发布信息,招揽生意。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这些退保灰黑产人员还会采取堵门、威胁等极端手段欺压消费者,胁迫其“配合”向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进行缠诉。可以说,恶意代理退保引发的非正常退保情况,已经成为各地保险市场严厉打击整治的重点,也让监管部门和媒体多次对消费者进行风险提示。破局灰黑产识别是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灰黑产,单独的金融机构有心无力,而只有当全行业共同发力,才能避免力有不逮的困境。一方面,厘清标准和信息共享,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手段,建立起针对灰黑产的防御网和护城河,至少在技术层面能够将其甄别出来,预防和应对,两条腿走路。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的考核也应该考虑到日益猖獗的灰黑产情况,如果一刀切或者容忍度很低,那就有可能让金融机构在面临恶意投诉时投鼠忌器,选择妥协,小事化了。因此,问题的解决,其实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进化,从而达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灰黑产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其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市场的问题,从微观到中观,因此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改和变,就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因为什么都不做的风险最大。本文源自A智慧保
金融苦灰黑产久矣!银行绝地反击,保险理应“起舞”!
作者:金融界 来源: 头条号 56903/02
一直以来,从银行到保险,金融灰黑产问题盘桓其间,不断滋生蔓延,成为金融机构有苦难言、独木难支的一大堵点。如今,在建设金融强国的新征程上,如何应对和解决灰黑产问题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题中之义。银行首先行动起来。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行业协会在1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