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18日电(记者郭慕清、陈云富)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母基金一直是市场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我国母基金全名单数量达378只,比2020年末增加105只,比2021年末增加88只,比2022年末增加28只,母基金管理总规模达48835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底增长6.9%。从无到有,从1.0时代的“摸石头过河”到多类型母基金形态的不断演进,母基金群体已经比较庞大,其发展模式也与过去有较大的区别。在2.0时代,我国母基金发展有哪些新特点?又如何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带着这些问题,新华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上海科创基金是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联合国盛集团、上港集团、上海信托、国泰君安、张江高科等基石投资人,于2017年发起设立的市场化母基金。杨斌认为:母基金的优势在于“四两拨千斤”,发挥放大器作用; 在经济转型升级形势下,越来越多政府转向“股权财政”,促进招商引资与投招联动; 作为国资背景的母基金,上海科创基金目前已投资子基金超80只,签约总规模超过2300亿元,引领子基金80%以上的资金投早、投小,并在直投、S基金领域发力,投出了一批“含科量”较高的企业; 未来上海科创基金将在一期、二期母基金运作基础上,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打造百亿级运作规模,借助母基金平台集聚放大效应,打造万亿级资本生态,推动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母基金优势在于“四两拨千斤”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私募股权市场蓬勃发展,在持续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和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杨斌表示,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国资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国资有限合伙人(LP)的数量和体量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政府引导基金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新发起成立的母基金共98家(其中已确认设立且符合母基金研究中心定义的共28只),在这些新发起的母基金中,政府引导基金90家,市场化母基金8家。新发起母基金规模共4268亿元,其中政府引导基金规模3922亿元,市场化母基金规模346亿元。“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政府从过去的‘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希望通过股权投资拉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招商引资与投招联动。”杨斌说。在撬动社会资本、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杨斌认为,母基金的优势体现在“四两拨千斤”:通过母、子基金双层的投资模式,发挥“放大器”效应,撬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秀科创企业发展。此外,从LP到子基金再到底层项目,母基金处在中间位置,可以触达到政府、金融机构、产业集团、子基金、被投项目等各方,通过深度的资源整合实现更加立体、多维的价值创造和多方共赢。据悉,上海科创基金是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发起,在2017年设立的全国第一家以“科创中心”国家战略命名的母基金。目前管理规模已超130亿元,培育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领先产品的优秀科创企业。其中,投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5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245家,估值超70亿元人民币的独角兽企业196家。此外,投资组合中的436个上海项目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数字化相关领域项目数量合计359个,占比达82%。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期以来,母基金因其平台优势和放大效应,可以有效汇聚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进而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杨斌表示,作为国资背景的母基金,上海科创基金坚守初心使命,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相关产业导向,系统化布局了一批在硬科技领域深耕多年、对产业链有深刻理解、产融资源丰富的子基金管理人。与此同时,通过系统性行业研究,动态梳理细分领域重点项目图谱,主动挖掘具有较高“含科量”的优秀初创企业,更精准地支持上海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运作六年来,上海科创基金发挥母基金平台优势,积极布局头部基金、头部项目,以有限的资金实现最大化布局,截至目前,已投资子基金超80只,子基金签约总规模超过2300亿元,且引领子基金80%以上的资金投早、投小。从上海科创基金投资组合上市企业情况看,目前已上市企业120家,市值总额超过1.6万亿元,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67家,占比近60%。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市值1.1万亿元,占科创板总市值约18%。在直投方面,上海科创基金锚定细分领域中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有技术领先性和独创性、双循环格局下进口替代效应突出、具有独角兽潜质的优秀科技企业,并重点选择上海地区项目。截至2022年末,其直接投资项目35个,投资金额18.04亿元。其中在上海注册或在上海有重要布局的项目30个,占比86%;投资金额15.9亿元,占比88%。在返投方面,上海科创基金子基金实际返投大幅超出承诺金额。截至2022年末,子基金已返投上海地区金额为278亿元,是其出资金额的4.3倍,远高于市场平均返投倍数。此外,在不断拓宽资本退出渠道方面,上海科创基金还在发力S基金,已接触或完成的S份额交易的标的基金覆盖Early-S、Mid-S和Late-S各阶段。值得关注的是,其5月发起设立的“上海科创接力一期基金”系上海国资体系第一只创投类S基金,是中基协私募新规实施以来备案的首只S基金,首关规模7.56亿元,预计终关规模将超过15亿元。持续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谈及未来,杨斌表示,将继续发挥国资背景市场化母基金的独特优势,打造市场领先的平台化投资管理能力,通过做大规模、强化功能、增强引领、营造生态等方面,不断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杨斌表示,在一期、二期母基金运作基础上,上海科创基金将进一步引领集聚有影响力的优秀子基金,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创企业投资,合力搭建一个有活力的科创投融资生态圈,精心打造具有全球聚合力的上海科创投融资品牌。通过持续努力,打造百亿级运作规模,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借助母基金平台集聚放大效应,打造万亿级资本生态,助推优秀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母基金行业要持续发展、行稳致远,需要进一步做好生态化赋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杨斌表示,上海科创基金将进一步聚焦核心战略,努力发挥母基金在辐射带动、产业培育、项目引入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有效连接政府、产业集团、金融机构、科创承载区、子基金及被投企业等各方,在业务合作、技术应用、共同投资、项目推荐、招商引资等方面做好对接服务和增值赋能。“我们将持续着眼从0到1、从1到N的创新全过程,广泛布局、精耕细作,努力培育更多龙头、链主企业,助力上海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竞争,也将瞄准前沿技术‘核爆点’,做好前瞻布局和创新培育,不断提升持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贡献度和显示度。”杨斌说。编辑:谈瑞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高端访谈】母基金2.0时代如何“四两拨千斤”更好赋能实体经济?——专访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
作者:新华财经 来源: 头条号 84303/06
新华财经上海10月18日电(记者郭慕清、陈云富)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母基金一直是市场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我国母基金全名单数量达378只,比2020年末增加105只,比2021年末增加88只,比20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