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范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和公共卫生事件成为重要的全球性议题。保险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作用,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增强经济的韧性活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在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金融监管部门、保险业的人士均表示,护航经济大盘,行业应从多个方面雪中送炭。同时,要促进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保障作用,更好服务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助力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护航经济,保险如何保障?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内外部挑战显著增多,各类风险不断暴露,稳增长压力大。而运用保险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保障发展安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于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服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保险业累计开发新冠疫情专属保险及拓展疫情责任产品超过1000个,相关赔付近7亿元。2021年,保险业在落实“六稳”“六保”中,为528万户次小微企业提供保险保额181万亿元。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稳定作用。截至2021年末,险资通过股票、债券、股权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规模18.88万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81.27%。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参与和支持,保险资金的特点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天然契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发挥保险资金优势,为稳定经济发展注入金融血液。”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蔡希良介绍,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直接投资实体经济的存量规模超过3.6万亿元。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90亿元的股权投资计划支持滇中引水工程,保障滇中地区10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存量投资规模已经超过460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1500亿元。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建友认为,保险企业在深度服务稳经济、稳增长中,将获得新的发展潜力与契机,但要把握好发展契机,真正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一是风险管理技术的突破;二是行业营销模式的突破;三是保险服务生态的突破,拓展保险服务范围,构建新的保险逻辑,更加全面深入地服务实体经济稳增长需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的开放经济发展、外经外贸事业也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将商业银行和出口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买方违约风险等风险转移给国家财政支持的官方出口信贷机构,企业面临的海外风险得以缓释,有助于扩大开放经济的业务规模。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向客户支付赔款7.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中国信保首席经济学家王稳建议,希望政府和企业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工具,充分认识其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开放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合理配置出口信用保险资源,有效运用这一政策性工具。双重压力下如何高质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保险业面临外部环境与内部转型的双重压力。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影响、居民资产负债表呈现收缩倾向,导致行业传统增长动力的弱化,叠加行业自身营销模式、商业模式的艰难转型,对保险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严峻复杂形势下,保险业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参会嘉宾聚焦的重点话题。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保险公司要紧紧围绕主业,非主业必须是对主业的补充和增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共济,风险保障始终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保险区别于其他金融行业最根本的特征。保险公司必须围绕保障主业,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服务转型,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保障方案,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应认为自己是万能的。保险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隔行如隔山,触类未必旁通,由于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广泛,很容易涉足不熟悉领域,也容易使一些公司产生无所不能的幻觉,这也是保险公司发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肖建友称:“还是要紧密围绕国家稳经济、稳增长大局,更好地适应新阶段实体经济的保障需求,变革创新、优化供给,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契机。”他认为,保险企业可以在服务科技创新中优化保障模式、在服务粮食安全中提升保障水平、在服务双碳战略中延伸保障领域、在服务稳定就业中拓展保障广度、在服务民生中提高保障密度。
增强经济韧性活力,保险业如何服务稳增长防风险
作者:第一财经 来源: 头条号 38403/09
当前,全球范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和公共卫生事件成为重要的全球性议题。保险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作用,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增强经济的韧性活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在2022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