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合资车企,产能大量缩减

作者:豆沙包 来源: 非凡油条 282207/03

曾几何时,以南北大众、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合资品牌,长期霸占着国内汽车销量Top3,甚至前十名的榜单中也很少见到中国本土品牌。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不断渗透的当下,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让合资车企的市占率从2014年的超过70%下

标签: 车企 新能源汽车 合资车企

曾几何时,以南北大众、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合资品牌,长期霸占着国内汽车销量Top3,甚至前十名的榜单中也很少见到中国本土品牌。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不断渗透的当下,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让合资车企的市占率从2014年的超过70%下降到2024年一季度的40%左右。

十年光景,如今合资车企的市场地位已远不如从前了。

不仅如此,还有业内人士认为,3到5年之后,合资车企在中国的市占率将只剩下10%。

是什么将合资车企逼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墙角?或许从一组数据可以窥见。

今年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了80.4万辆,同比增长38.5%。

单独看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的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甚至超过了71.2%。

与新能源车市场蒸蒸日上形成对比的是,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上的全面溃败。主流合资品牌的零售销量49万辆,同比下滑21%。

由于长年依赖于燃油车带来的高销量,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亮眼的表现。

今年5月,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10%。

这意味着,每卖出10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属于我国自主品牌就超过了70辆,属于主流合资品牌的不到10辆。

长此以往,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合资车企很可能要退出中国市场。

而事实上,很多合资车企已经在缩减产能、裁撤产线了。

今年5月,广汽本田削减生产团队,目前已经有2300人离开。最近两年,本田在中国的生意并不好做,2023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23.42万辆,同比下滑10.12%。

6月21日,东风日产宣布关闭在江苏常州的工厂。这也是日产汽车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市场空间的缩减令日产汽车陷入业绩焦虑。

2023年日产中国销量为79.38万辆,同比下滑24.05%,九年来首次跌破百万辆大关。

今年以来,一汽大众的零售量连续三个月下滑。具体而言,2月-4月一汽大众的零售量分别下滑了16.2%、4.2%和15.6%。

业绩不佳迫使一汽大众开启“突围行动”,其佛山分公司计划裁撤超500人。

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一汽大众......这些头部的合资车企,尚且需要通过削减员工、关闭工厂来降本增效,而业绩更加一般的合资车企早已卷铺盖退出竞争了。

2023年,广汽三菱多次陷入退市传闻。今年3月,广汽三菱正式完成资产重组,广汽埃安将受让其100%股权。

广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曾推出了红极一时的国产第三代欧兰德,2018年创下了14.4万辆的销量。

然而,广汽三菱后续发力不够,欧兰德单一车型逐渐落寞,2022年年销量仅有3.36万辆。

除此之外,诸如长安铃木、东风雷诺、广汽菲克等二线合资品牌,也早已退出中国市场。

如果不再寻求一些改变和突破,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将不断缩减,甚至成为下一个广汽三菱。

短期内,为了应对新能源汽车掀起的价格战,合资车企开始采取降价策略。

最近一个月,丰田卡罗拉、本田雅阁、日产轩逸等热销合资车型终端优惠在2万元至6万元不等。

此外,丰田的皇冠陆放换代车型上市,最高可降价近5万元。丰田凯美瑞上市时将起售价下探至17.18万元,三个月后再次官宣降价。

这些降价措施在短期内确实作用明显,可以提振销量。但如果大环境不好,销量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降价会影响到汽车的保值率,冲击二手车市场,尤其会削弱日系品牌“高保值”的优势。

长期来看,关键的改变还是要加强合资品牌的本土化,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构建强有力的电动车产品体系。

6月28日,广汽丰田举行了首届科技开放日,计划到2026年前推出10款全新电动车,目标150万台,未来新车型将采用“丰田+华为+Momenta”三方联合方案。

今年初,一汽大众宣布自主开发全新电动车型,并且自研的PHEV技术,将率先搭载在大众品牌车型上。

去年10月,东风日产宣布启动全新PHEV车型开发,计划到2026年底前,将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

凭借着长年积累和雄厚财力,南北大众、日系三强在新能源车崛起的当下,依然有积极突破的长期措施。

然而,相关产品基本在2025年及之后推出。在此之前,合资车企依然需要在中国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

目前,一些合资车企开始加入出海赛道,向海外汽车市场寻求增量。

今年1-4月,汽车出口量排名前二十的品牌榜单中,出现了悦达起亚、东风本田、长安林肯等合资车企的身影。

制造一款全球车,中国生产基地往往能实现比海外工厂更低的生产成本。

例如,大众ID.3在中国市场的其售价为16.29万元,仅仅为德国价格的一半。这是因为,中国的能源成本较低,且所有供应商都来自中国,不需要太高的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

因此,通过在中国制造并销往海外,地区售价的差异帮助合资车企赚到了出海的利润。

虽然合资车企在中国竞争表现偏弱,但放眼国际汽车市场,仍然有明显的品牌优势。

然而,包括比亚迪、奇瑞、长城在内的中国自主品牌,正在将它们的品牌影响力延伸至全球。

目前,比亚迪已成功打入日本及欧洲市场;奇瑞在上一年度成为了汽车出口冠军;长城汽车在东南亚地区稳步提升其市场占有率。

显然,合资车企与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将在海内外的汽车市场不断上演。

总之,面对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车企处于焦虑状态,选择短期降价裁员+长期开发电车。在最终竞争胜出的榜单上,合资车企能够占据多少席次,现在看来还难以预判。

另外,从上文中密密麻麻的“广汽”二字,大家也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在合资车企占优时代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广州,要在合资车企定位也来越尴尬的今天想办法转型了,不然其汽车产业恐怕要很快衰落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