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金 » 正文

先进制造投资逻辑

来源:投资界 165809/20

2024年9月13日,由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委员会指导,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主办的“2024陕西科创投资生态大会”在西安召开。现场专家学者、投资大咖、产业企

标签: 先进制造 2024陕西科创投资生态大会 硬科技

2024年9月13日,由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委员会指导,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主办的“2024陕西科创投资生态大会”在西安召开。现场专家学者、投资大咖、产业企业、活跃机构各方头部力量相聚“硬科技之都”,激活新质生产力,加速科创投资生态布局,助力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本场《先进制造投资逻辑》圆桌对话由东方富海合伙人、投资管理部总经理韩雪松主持,对话嘉宾为:

中兵股权执行董事、总经理蔡建芳

中电投资副总经理,国弧基金执行董事、总经理滕杰

陕西金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 佩

温润投资高级合伙人张 力

中车国创总经理张 鹏

from clipboard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韩雪松:今天的主题是先进制造业投资,我们有幸邀请各位大咖,先请各位介绍一下自己基金的情况。

蔡建芳: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能够参加陕西这样一个大会,我先花一点时间简单介绍中兵投资的情况。中兵投资实际上成立时间是2014年,比中航这边布局业务要晚一些,目前的业务包括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市场化财富投资,以及股权业务。股权业务这一块,我们一直是以基金业务为主体,当然也有一些直投,这块目前我们看跟产业结合最紧密,也是发力的一点。

在基金业务开展这块,中兵有两个私募管理平台,中兵股权是全资平台,它的定位更多发挥集团服务产业的功能定位;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市场化机制中兵顺景股权平台,中兵顺景之前管理了中兵国调基金,80亿规模,前前后后投了30多个项目。目前我们按照集团整个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开始去筹划无人系统基金以及人形机器人基金。

腾杰: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是我国最年轻的央企之一,2021年9月由中国西电集团和国家电网所属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重组设立,集团的主要业务是为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电力消费企业提供核心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我们投资公司作为集团的投资和资本运作中心,目前主要是两块业务,一块是股权直接投资,另外一块是基金业务。股权直接投资主要围绕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的主责主业,聚焦于集团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方面来进行战略性的股权投资或者收并购;在基金业务方面,感谢陕西省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我们去年年底在陕西省设立了中新绿电基金,主要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聚焦于新能源、储能、智慧电网相关领域的智能制造和生产服务等领域开展投资布局,主要投资阶段是中后期;同时,为了满足我们集团公司产业相关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需求,我们正在筹划设立一支投早期的基金,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成设立。

于佩:我来自陕西金资基金,主要负责公司各类股权项目的投资工作。陕西金资作为省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近年来在省财政厅和省财投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深耕陕西、服务大局”的总体战略,在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服务攻坚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不断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金资基金作为陕西金资唯一的股权投资平台,也肩负着我们集团支持陕西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建设的排头兵责任。截至目前,我们累计管理的基金数量近50只,累计管理规模近400亿元,投资支持的科创企业近100家,也一直聚焦于服务陕西具备特色优势的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赛道和产业链,也欢迎与今天在场的各类机构展开交流合作。

张力:温润投资发源于上市公司温氏股份旗下投资平台,温氏股份是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农牧养殖及食品加工。我们的前身是温氏股份持股100%的子公司温氏投资,成立至今已有使十几年的时间,近两年管理团队与跟温氏投资共同发起设立了温润投资,温氏投资的定位是做集团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圈的投资,温润投资承接了所有集团非产业相关的财务性投资。我们投资的领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消费科技;二是先进制造硬科技,我这边负责先进制造领域的投资。

目前,我们整个管理规模大概在100亿左右资金,已经投资了120家企业,到现在已经投出了近30家上市公司,并且形成了相关的产业生态圈。在先进制造这个领域,我们主要投资具体赛道包括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项目,这次很感谢有这个机会到现场跟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

张鹏:我在中国中车主要负责基金业务。南北车在2015年合并之后,公司在2016年成立,已有8年时间了,现在管理规模将近300亿,主要投资方向是从VC开始一直到并购,大概投向几类:一是轨道交通及相关装备。二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等。基金主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服务集团主业发展,二是为股东创造价值。

韩雪松:我们围绕国家七大战略来进行投资,现在投了600多个项目,也算是稍微老牌的投资公司。现在投的项目大概80%投资是早期的、天使的,或者我们投了很多项目公司都没成立,我们一起注册成立的。而且我们还有一个特点,现在大部分的项目,早中期项目基本上没有对赌的,后期项目我们也有很多,相对容错空间比较大,希望跟大家多合作。我们正式进入论坛主题,我们一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先进制造业有什么影响,对投资机构有什么影响,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蔡建芳:我先抛砖引玉一下,首先先进制造业这个行业就很大,所以我今天主要是结合着我们这个行业去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在整个我们国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叠加科技创新,这是必然的要求,从这些年我们制造业的一个感受上来说,我觉得分享几点:

一是现在我们的制造业在阶段性转型升级过程中,在传统的制造业之上,按照集团的总体规划要加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要进行相关的改造,我真切的感受到现在我们这些年走访各个集团大家需求非常大,这个过程中对于我们制造业来讲,改造的成本很多。另外一方面,这对于我们投资来讲是一个机会,因为本身产业有资金需求,它也会拉动整个上游产业链一系列的产值,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也是能看到机会的,但对于我们制造业需要叠加高投入,可能效果还没有及时反馈的这么一个阶段,我们觉得还是比较艰难的,但是能看到希望。

二是从制造业转型升级上来讲,我们要更注重我们对国家战略的支撑发挥,这一点来讲我们会在科技创新不遗余力的投入。

三是从需求方来讲,我们现在很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是聚焦与客户端的需求,我们十分看好无人化的方向。

腾杰:这个话题比较宏观,我结合自身所关注行业分享我的几个观点,大家都知道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主要从两点能够看出来,第一点,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GDP的大概是30%左右,从这个数据来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对咱们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第二点,我认为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怎么来实现,制造业具有科技创新的主要的依托和载体作用,科技创新的成果大部分会通过制造业展现出来,所以关系到我们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领域,有利于塑造国家整体对外的竞争优势。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觉得制造业对国家非常重要。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发展非常快,取得巨大成就。迄今为止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我国大概有40%工业制成品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甚至处于首位。当然刚才有嘉宾也提到了,我们国家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所以现阶段,从国家层面、到行业、到企业,大家现在都在研发原创技术,我们集团今年也获批了原创技术策源地,也通过原创技术的研发来支撑新兴产业发展。

另外,在传统产业改造方面我们也在发力,通过数字化改造,来提升我国电力装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整体来说,我认为我们先进生产力打造的土壤现在已经形成了,未来几年我们可以展望,先进制造业会进入比较快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还是在传统产业的数智化改造,提质升级方面,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我个人对先进制造这方面投资机会还是比较乐观的。

于佩:对于先进制造,这个概念可大可小,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比较大范围的一个理解。有一句话大家肯定都听过,“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我认为先进制造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是新技术产业化后形成新的产业,带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特点,例如:增材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等,可以创造出以前生产不出来的产品。另一方面,只要是将先进的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包括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甚至现在比较流行的生态化,最终要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的结果。像我们之前投资并成功上市的一家来自陕西杨凌的企业美畅股份,就是将金刚石切割的技术成功产业化应用于光伏硅片的切割,实现了整个光伏产业链成本的大幅下降。像我们陕西省属企业法士特集团,也是国内商用车变速箱领域的龙头企业,据我了解这些年下很大力气对公司上百条产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取得了非常明显甚至超预期的效果。

在当下,我们都应把各类新技术应用于各种制造环节,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这给我们提出了更为迫切和实在的需求。前些年我们看到很多示范工程、形象工程,需求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政策引导,近年来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已经完全从市场竞争出发寻求各种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去提质增效。

举个例子,陕西的宝鸡市是陕西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也是中国的钛都,钛材加工产值超过全国的50%。我们与宝鸡市政府成立了一支宝鸡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就是专注于服务宝鸡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改造。近几年钛材行业在以手机为代表的3C以及其他消费品领域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而新的下游需求对上游企业的品质和成本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企业单纯依靠设备的增加、供应链的整合等办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谁能够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颠覆性的工艺提升,才能在未来行业内还有自己的位置。

我们去年团队在宝鸡现场调研了近100家钛材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研发和产线改造建设的需求点,我们一方面积极帮他们去对接国内有实力的高校、院所,另一方面还通过投资省内外在其他行业具备成功经验的智能化产线服务公司,协助他们去对接、探索。今年宝鸡的钛材企业就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在整体行业短期需求疲弱的情况下,有些看的远、走得快的企业借助先进制造的力量,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业绩实现高速增长,而还有很多企业都面临较大的萎缩压力。

张力:谢谢主持人的提问,我认为先进制造整个领域投资变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大环境的变化。主持人也提到宏观的经济形势不是特别好,实际上对投资领域,特别是投资对先进制造这个领域也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无论从市场退出、估值体系、甚至基金出资人的变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原来我们接触的私募股权的个人出资人及高净值的客户都几乎流失了,目前真正还在持续投资这个领域的主要是实体企业及国资出资人。

二是项目标的的投资逻辑发生了很多改变。从出资人的角度来看,国有出资人的诉求就是扶持当地产业,稳定当地就业,创造更多税收。从实体企业出资人投资的需求来说完善它本身的产业链,以及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因此,对于我们私募股权的投资管理机构来说,我们在投项目、筛项目的时候,其实已经跟原来传统意义上筛选标准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来大多数的投资人在筛选项目的时候,是从项目的资本化可实现性去评价这个项目,可能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项目是不是满足IPO各个方面审核的一些要求,对项目择优录取,就投了这个项目。所以这几年,大家看到的很多先进制造业,比如我们看到光伏也好、新能源汽车也好,出现内卷导致整个行业大幅下滑回撤,我觉得我们作为一级市场投资人是有相当责任的,因为大家的关注点我觉得不够深入,大家还是停留在产能及市场拉动上等表面上去看待很多产业的投资扩张。

所以很多资金进入到了一些没有核心技术及科创性的领域,这也导致很多无效的产能重复建设,对整个制造业形成了不是特别好的生态。从今年开始,我们在投资上面就开始特别关注企业的原创性、科创性,原来我们投不少项目做的事情是从1到N,我们现在更多关注的是企业是不是在做从0到1的事情,企业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没有自己原创的硬科技,或者创造性的一些产品,我们会认为都不是值得投资标的,我们在积极践行把资金从中国制造投放到中国创造。

最后一点变化也是对我们所有投资从业人员而言的。原来金融出身的人在投资领域是非常多的,但是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多周边的投资人都是理工科背景出身,大家深刻的行业认知,有深厚的产业资源,才能适应未来新形势下的打法,做好科创投资,真正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这个理念给它落实下去。

张鹏:刚才各位嘉宾说得差不多了,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是,中车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企业可能代表了一个行业的公司,所以我们其实是个大终端,下游主要是国铁集团跟各地的铁路局集团公司了,这是我们的特点。我们作为高端装备产业链“链长”单位,肩负着作为链长拉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职责,我们大概有7万家核心供应商给我们做配套,这是第一个大环境。

二是,对于这个题目,新质生产力,我一直在一线,谈谈我的体会。新质生产力就是创新,在我看来是两类,一类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一类是真正的原创。对我们来说在这两种企业里面怎么去协同?如果是传统行业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改变原有的,做加法,假如我们轨道交通原来的检测都是靠人工,现在我们通过人工再加上机器人,我们本身不投算法,但是我们投制造+,最典型的模式,现在可能大家坐高铁,夜里到了天窗期开始做检测,更多现在是用机器手段。还有创新,就是原创,尤其整个新质生产力,包括新产业等方方面面,在这里面我们做些真正从0到1的创新业务。

三是,讲一下投资逻辑。作为基金,从我们这个机构来说,我让大家忘记退出,忘记IPO,因为你有太多影响之后,你的思考会变形。现在分析下来,我们目前投的最好的项目超过23倍收益,是2017年投的半导体,当时半导体没有人投,又亏损、估值又高、又没有上市的可能性,现在反过来讲,在之前的论坛我也讲过,目前大家一片悲观的情况下,反而我觉得是布局资产的好时机。

对我们自身来说,从2016年以来一直在投制造业,一直在投装备,互联网最火的时候我们也坚持这样的投资逻辑,别人看不上,年化10%、20%,觉得太慢了,人家一天就挣20%。在这一点上,现在所有的同行也好,在这个行业里可能你需要耐得住寂寞,投制造业就是这样,不可能一天给你创造多少收益,你指望它短期暴利不现实,我觉得要把心态放平。

我们投的100家企业70%是民营企业,而且都是中早期的,有两类,一类中早期企业做得很好,我们更多的帮助建造生态圈;还有一类企业老板说我又有钱,我为什么要融资,其实我觉得我们有两个作用,一是引领,改变他的思想,很多企业三年之后不行了,就需要我们引领;二是作为投资人一定要看到他看不到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这个作用对它的帮助就太小了。

时间有限,我总结一下新质生产力整个投资逻辑,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觉得是中后期的只有交易性机会的大家关注估值,如果早期的就看团队,如果团队可以一定会创造价值,如果团队不行再好的企业也会给你干垮,我们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韩雪松:谢谢,刚才大家探讨了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逻辑,还有关注赛道。下面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结合陕西的主导产业,大家有没有契合点或者说对咱们陕西的产业发展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蔡建芳:我们自己觉得一个很大的核心优势在于我们背靠的产业,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从投资这块来讲,我们最主要的出发点首先是选择赛道,以前大家搞基金先搞一个规模,围绕一个很宽的范围去开展投资,现在做投资大的逻辑是投早、投小、投硬,怎么投?我们这块一是要紧密结合集团未来要重点发展的细分产业,这是我们的赛道选择;二是在细分赛道如何结合这个产业实施投资;刚才又提到我们在做无人系统基金,以及人形机器人基金,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两个赛道,一是我们认为它是长期去看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刚才张鹏总也提到了,我们要更有耐心,看得更远一些,才能实现更好的产业效果、经济效果,我们也一样。像人形这个东西还比较早期,站在一个产业投资的角度来讲,但我们结合着集团产业,我们对这个方向还是很坚定的。

在这个里面我们现在也是更多的开展投资的时候,我们的团队搭建会考虑引入更多的技术专业人才,通过产业端的判断,在这个链条上哪些是最核心的、哪些是附加值最高的,我们在里面进行挖掘,开展相关投资。

三是在后续管理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结合产业资源赋能,我们现在觉得这种平台,基金也好,我们更像一个连接器的功能,我们开展了投资之后,才能把它更好地和我们的产业去做一个连接。

具体到陕西这一块,我们其实觉得陕西有很好的资源,咱们有这么多优质的高校资源、人才资源,我们觉得未来在结合具体业务发展的时候,可以借由这些总体牵引单位我们往上游投资,再把它引到西安来。

另外从产业上来讲,我们从高校合作从2022年就开始了,我们收购了西工大的爱生集团,是专门做无人机的,后续我们也会再结合它的产业再往上游核心的载荷、发动机做相关布局,这块都是和我们陕西一些相关产业高度相关的。

最后,很实际的就是刚才提到的,我们这个无人系统基金,我们也在积极和陕西母基金开展相关洽谈,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合作落地。

滕杰:我们集团在陕西有个很重要的产业单位—中国西电集团,之前是在陕央企,后来因为电力体制改革,国家重组新设了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但是西电集团整体还是保留在陕西西安,所以我们在陕西的投资主要依托与陕西、西安以及西电集团的产业资源和产业背景来开展,具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在产业基金方面已经展开合作。我们集团的第一支产业基金设立在陕西,在陕西省的支持下,国调基金,陕西省引导基金、西安市政府出资平台都参与了我们第一支基金的设立,我们加大沿着产业链对陕西省相关优势企业进行投资力度,进行相关的资源对接。

二是西电集团正在进行产业园搬迁工作,按照新园区的产业规划,未来新建的生产线都将耦合了智能化,我们传统的产业会通过数智化的改造提升它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简单举个例子,不是西电集团的,是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旗下一家电缆企业,这是传统的制造业。电缆行业在排线阶段有个痛点,在排线最后阶段需要人工干预,如果干预不及时容易造成线缆缠绕,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还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和国内一家龙头工业互联网企业合作,依托它的技术,打造了以工业视觉为核心的排线智慧管控管理系统,使得整体效能提升了20%,用工减少了30个人,这是通过智慧化、数字化改造取得比较大的效果的一个典型例子。

同时,我们在西安的现有产业如果通过数智化的改造提质升级,那么有一些看似传统的产业可能现在来看投资潜力没有那么大,但是通过数智化改造之后能够实现提升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效果,应该能够扩大企业的市场规模,让企业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这样就能更进一步融入资本市场,成为市场上合适的投资的标地。

第二方面,我们的下一步重点投资工作也是围绕“卡脖子”技术来进行前期的孵化培育。刚才几位嘉宾讲到了耐心资本,做长期投资,我们集团也在卡脖子这一块正在开展相关领域的长线布局,我们高端电力装备的研发周期非常长,研发难度比较大,需要调动的资源很多,作用也很重要,一方面要保证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另外一方面还要保证利润可观,我们要做的工作也很多,也需要大家共同为我国电力装备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第三方面,在产业链打造方面,我们集团公司目前有6个上市公司,未来可能要到7家上市公司,其中2家上市公司在陕西,未来在产业链锻长板方面,亟需通过投资、通过产业基金助力协助我们集团以及产业单位进行并购或者战新产业培育,进而提升我国电力装备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更离不开大家的投资拉动和产业协同,来共同助推我国电力行业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于佩:对于先进制造的投资,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总结,我们会更加关注“去伪求真”。不管是新工艺,还是新材料,新设备,不管是智能化,还是数字化、自动化,我们觉得核心还是看能不能实现产业化规模的产品降本增效,或者是能够开拓出新的需求。我们之前看到一些先进制造企业技术概念很足,理论逻辑也很畅通,在短期内也实现了很高的业绩增长,但是当示范工程建完了,或者相关行业下游出现量和价的周期波动后,需求的支撑力就明显不足。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行业都跨越了模仿复制发达国家的阶段,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类新技术又大量涌现,我们相信创业者和企业家朋友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在各种应用领域实现无数个星星之火。

首先,陕西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数量排名全国前列,像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光机所等,这些机构在材料科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研究实力,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同时,陕西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文旅等产业也具备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为这些领域的先进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此外,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具备区域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特别是面向中亚、欧洲和中东,为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平台。我们金资基金作为省属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平台,一直聚焦全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打造了区域产业基金的矩阵。我们既管理了覆盖近10个地市、总规模超50亿元的近10只地市产业基金,又设立了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基金,去年还设立了西北地区首只S基金。我们与陕西的各大省属实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各地市政府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对陕西各区域的产业园区、产业配套、资源禀赋都非常了解。也希望咱们台上的央企和投资大咖们,以及台下的各类省外机构多关注陕西,多投资陕西,也非常欢迎来和我们合作,我们也非常希望成为大家投资陕西的窗口。

张力:虽然温润是来自大湾区的机构,但我们跟陕西有很多合作,我自己也是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西安也是我半个故乡。回头来看,我们集团在整个陕西省也有相当多的一些资源,我们在西咸新区发起设立了一家生物动保领域的科技公司梅里众诚。股权投这块,我们温润投资虽然之前没有跟陕西省市出资人合作,但是我们用自己的钱也在陕西省直接或间接的投放了将近10个亿的自有资金。到今天我们还是西安上市公司三角防务的大股东之一,我看到今天像长羽航空、蓝深新材等我们投的项目也都来到了现场。我们跟陕西省的缘分还是非常深厚的。现在陕西省里和西安市对我们也相当支持,我们三方也在积极洽谈能不能在陕西省专门成立一支新的基金。 我们希望这个基金未来主要扶持陕西省当地新材料及航空航天这两大先进制造领域。

此外,除了在项目投资层面,在其他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已投的在外地的一些项目,也希望能够在引入陕西当地落地,能够助力本地产业链补链和强链。比如我们投资的天津松正项目,跟法士特也在西安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据说现在做得非常不错。

整的来说,后续我们希望跟陕西省跟西安市的合作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共同创造更多的成绩。

张鹏:最后谈点感受,作为一个基金来说,我觉得特别愿意来陕西,陕西有很强大的工业基础,传统行业,我们有这么多的高校、人才,创新的基因,所以对我们来说陕西是特别吸引我们的地方,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下面谈三个建议或者感受:

第一,土壤。陕西有这么好的条件和创新基因,是不是在很多土壤上面能够给我们更多的支持,因为上上周我们去了辽宁,他一直在提我们的生态建设,这里就是土壤,坦白讲我们做基金的有很多国资,我觉得每个人、每个公司或者职能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如果大家都能够理解的更弹性一点,我觉得整个生态就会变化,如果按照文字完全去理解,我认为好多行业都不存在,首先第一个就是生态。这个生态还包括一个地方企业的发展,我觉得离不开资本的协同,实际上在辽宁我也说了,我们不是资本行业,我们是科技服务业,生态建设,包括这次我看有国家级的基金,背后的这些基金都来到了陕西,背后就是各个产业,让他们多来就有机会,这是第一个生态建设。

第二,我们在各个地也看到了都去招商,全国跑,长三角的甚至到哈尔滨去招商,招了挺久,我们给到一个建议,我说你本身有这么多好企业,你老往外跑干嘛,好像向外竞争能拿回好企业一样,我说未必,尤其我们陕西有这么好的基础,是不是我们可以朝内看看,我们培育几个链长单位,好的、实力强的,能带动一批产业链配套来到陕西落地。

举个例子,2018年我们从芬兰收了个半导体企业,基金通过并购,就落地在山东一个城市了,后来发现落地之后配套自然就去了,这现在也变成我们“卡脖子”的半导体主要设备的供应商了。谈到这一点,确实要有一个自我培育。

第三,专业性。无论从投资机构也好,还是从各个政府的引导基金也好,专业性特别重要,这边一直在谈耐心资本,我也倡导所有相关的都要耐心,这个耐心包括我们被投企业,只有你自己培育的企业它忠诚度最高,自己培育的企业站得住,外来的诱惑他也能扛得住。包括大家提的硬科技、“卡脖子”、替代,我说你们真的要替代吗?有必要替代吗?大家只是因概念而上,3年之后发现一地鸡毛,所以我觉得要提升我们的专业性。

韩雪松:谢谢张总,我也说两句,我们在陕西还有四个基金,投了好几十个项目。建议我有两条:一是我们要扶持更多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陕西初创性企业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二是我们要扶持更多的创投基金,民营的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或者引进更多外地基金到咱们陕西来投项目。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9/540354.shtml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