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 » 正文

业绩比肩茅台的它,张坤为何看不上?

作者:刘国辉 来源:虎嗅网 165909/20

“我们必须有小银行的做法,没有大银行的体制,也没有股份制银行这么好的牌子,我们赚辛苦钱、赚小钱,以小为结构。”在18年前的2006年,宁波银行刚上任的董事长陆华裕曾这样表示。陆华裕当时可能没有想到,这样一家赚小钱的区域性城商行,如今已经成长

标签: 宁波银行 城商行 宁波

“我们必须有小银行的做法,没有大银行的体制,也没有股份制银行这么好的牌子,我们赚辛苦钱、赚小钱,以小为结构。”在18年前的2006年,宁波银行刚上任的董事长陆华裕曾这样表示。

陆华裕当时可能没有想到,这样一家赚小钱的区域性城商行,如今已经成长为明星上市公司。

长期以来,上市银行中最被投资者青睐的公司是“招、平、宁”,因为这三家市场化程度高,业务结构好,成长性强,营收与利润增长普遍好于国有大行。

2023年以来,“招、平、宁”业绩出现了分化,招行出现2009年以来首次营收下滑,同比下降1.64%;平安银行降幅更大,营收下降8.9%。

相比之下,宁波银行增速下滑,但依然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增长。

4月10日,宁波银行发布年报显示,2023年营收615.85亿元,同比增长6.40%,净利润255.35亿元,同比增长10.66%,在上市银行中增幅依然靠前。

纵观近十年来的业绩成长,宁波银行好于招行和平安银行。近十年营收增长更是与明星股茅台不相上下。股价上,2012年初股价在3.5元左右,2022年一季度股价达到40元左右,接近十年十倍。

不过自2022年开始,宁波银行业绩增速下滑,营收增速从2021年的28%降到6.4%。此前的宁波银行增长如同青年般大步流星,近两年则有点步履蹒跚。

受此影响,资本市场也在给宁波银行降估值,2022年至今,股价下跌超过40%。长期以来城农商行市值*的宝座,在今年也让给了业绩增速与分红更好的江苏银行。

2021年底,顶流基金经理张坤曾一周内两次现身宁波银行调研会,还引发了股价短期上涨,不过此后宁波银行并未现身张坤的重仓股名单中,张坤反倒一直重仓着招行

宁波银行业绩降速的趋势能否止住,其2023年业绩为什么又比招行、平安银行更好一些?

#01信贷增速快,使得宁行2023年业绩好于招行平银

2023年,对银行而言可不是“好年”,有钱放贷但缺少好项目,资产扩张受阻,居民存款定期化,贷款端利率还不断下调,净息差持续下滑。量难涨,价下滑,银行增长很困难,多年来业绩出色的招行与平银都下滑了。

为什么宁波银行还能维持增长?有规模体量的原因,招行与平安银行的营收规模分别是宁波银行的5倍与3倍左右,增长难度更大。且二者都是全国布局,受宏观经济影响更深。

宁波银行的优势在于,八成以上收入来自经济发达的浙江和江苏,在这两省深耕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其他区域上,只是在京沪粤有少量布局,受全国经济形势影响小。

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宁行资产与信贷增长更快,远超招行和平银,也好于2023年资产规模扩张快的国有大行。

信贷规模与净息差决定了利息净收入,再加上银行卡、结算、代销等带来的手续费与佣金收入,以及在债市等方面的投资收益,就是银行营收。

净息差方面,宁波银行净息差水平低于招行和平银,为1.88%,2023年降幅较二者更低。原因后面分析。

业务结构上,宁行2023利息净收入在营收中占比为66%,与招行的61%相近。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为9%,与招行24.8%的占比相差大,表明中间业务比招行弱。不过也因此受财富管理滑坡影响更小。虽然宁行续费及佣金收入2023年下滑22.76%,甚于招行10%的降幅,但对整体业绩影响小。

投资收益方面,宁波银行2023年增长了15.8%,招行为7%,平银为21%。而且宁波银行投资收益在营收中占比高,达21%,表明宁行在债市牛市中将更多资金配置到了固定收益,而招行和平银投资收益占比只有6%和9%。因此宁行投资收益带来的影响更大。

此外,宁波银行长期以来追求多利润中心建设,目前有13个利润中心,对公方面有公司银行、零售公司、投行,零售业务方面有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机构业务相关的利润中心有金融市场、资产托管、票据业务;子公司方面,有4个利润中心,发展良好,为公司贡献业绩。

其实公募、金租、理财子、消金牌照,招行也都有,规模也好于宁行,位于头部,不过招行体量大,子公司贡献的营收与利润占比不高。而宁波银行子公司合计形成百亿级营收,30亿利润,对整体业绩贡献更大。

这样,信贷增速远快于招行、平安银行,净息差降幅更低,投资收益不错且占比高,子公司也持续增长助推业绩,因此收入还能实现增长。

#02长期营收增长与茅台差距不大,原因何在?

长期角度看,宁波银行增长也不错。从2013年到2023年,宁波银行营收增幅382%,净利润增幅427%,好于招行和平安银行。与全市场的明星公司相比,营收增速与贵州茅台相近,净利润不及茅台。

自2007年上市以来,宁波银行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业绩下滑外,其他年份均实现业绩增长,且多数年份实现双位数增长。特别是在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连续十年净利润增速超过15%。即使放眼整个A股,这样的持续增长能力也非常出色。

宁波银行具有这样的成长能力,从业务角度看,关键在于找准了差异化的业务方向,并在具体方向上形成竞争力。

国有大行对公业务强,股份行也有较强品牌,这些银行在服务大中型客户上更有竞争力,因此陆华裕在上任早期就向“小”的方向发展,遵循“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策略,基于宁波以及浙江民营、小微、出口企业多的特色,服务这类客群。

2023年,为什么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招行与平安信贷增长都不显著,宁波银行却实现了更高的信贷增长?

关键原因就在于,宁行普惠、小微贷款占比较高。宁行涉及到对公业务的利润中心有公司银行、零售公司两个,分别指向规模较大的重点客户以及小微客户。

2023年,公司银行板块贷款余额 3976 亿元,客户 15.15 万户,推算户均贷款为262万元。零售公司板块客户 43 .2万户,贷款余额2413 亿元,推算户均贷款为56万元。因此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属性较高(考虑到客户不一定都是贷款客户,有可能只是存款或结算客户,因此户均贷款可能更高,不过不会超过2000万元的普惠贷款认定线)。

而这也是国内信贷结构中增速较快的领域。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增速相对较高。从上市银行的增长结构看,信贷结构偏向小微的银行增速普遍更快。

这并非是因为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好于大中型企业。大型企业PMI自2023年以来多数时间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内,而小企业PMI多数时间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

小微企业特点是数量巨大,良莠不齐,对于银行而言,如果能有很强的获客、风控能力,从海量小微企业中获取到优质客户,可以获取更高的贷款收益,从而提升净息差水平。国家金监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8%。这样的收益好于对公贷款的整体收益,略低于零售贷款收益。

目前宁行在服务中小客群上取得了较强的竞争力,定价权较高,使得2023年净息差下滑幅度低于招行、平银。

能形成小微信贷上的长期优势,宁波银行核心竞争力在于获客与风控两大核心环节上形成独到能力。如在获客层面,通过网格化、包干到人的方式,触达并筛选小微客户,落实责任的同时有激励,对于基层普惠从业人员给与薪酬保护补贴,对于相关高管将小微贷款与年度考核挂钩,单列普惠小微信贷额度。

风控层面,宁波银行理念是“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为此做出了一些独特的制度安排,如将信贷审批权限牢牢控制在总行,分行的信贷审批也直接隶属总行,总行负责产业链研究,确定潜在收益与风险点,进而决定放贷与否以及额度。

这跟平安银行最近的动作很不一样,平安银行最近撤销事业部,精简总行,做强分行,给一线分行充分放权,在需求不足的市场环境下去抓取更多机会。

宁波银行的模式,相当于牺牲了一些效率,保障信贷风险可控。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是*连续15年来不良率从未高于1%的银行,2023年不良贷款率0.76%,在上市银行中处于前列,好于招行的0.95%,平安银行的1.06%。

零售业务上,大行以及优质股份行资金成本低,因此做房贷这种收益不高但长期稳定的资产更为合适。宁行零售业务在2015年左右做出重大调整,在互联网消费信贷逐步火爆的背景下,主要发展收益率更高的个人消费贷以及经营贷,消费贷在贷款中占比达25.62%,经营贷占比也接近8%。消费贷主力产品“宁来花”在消金市场较有影响力。宁行在房贷上规模很小,在贷款中只占7%,这使得宁波银行在个贷与对公贷款占比分别为37.73%和53.47%的情况下,个人收入依然高于对公贷款。

这也使得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明显提速。2014年到2023年,宁行个贷规模从727亿元涨到了5071亿元,涨幅惊人,助推了业绩增长,在零售金融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与招行相比,宁波银行个人贷款规模5071亿元远不及招行的22253亿元,因为招行有1.3万亿的房贷。而在消费贷上,宁波银行已经达到3200亿元,超越招行

这样,无论是在对公业务还是在零售业务上,宁波银行都在着重做利润高的业务。对公贷款收益率上,宁行比招行高0.64个百分点,零售贷款高1.32个百分点。同时,房贷占比低,也使得降幅更小。

在业务差异化的同时,宁波银行保持了一定的产品创新力。如对公产品方面,五管二宝(7个帮助客户管理票据、财务、外汇、投行等需求的线上工具)成为获客的重要手段。零售业务上,宁波银行较早在短视频平台通过直播推介宁来花,积累粉丝达百万,虽有一定争议,不过从增长的角度确实是不错的尝试。

另外宁行提前布局多项利润中心建设,为业务增长打开了空间。2011年时宁波银行规划了5个利润中心,逐渐增加到目前的13个。特别是四个子公司利润中心,取得的都是可以全国展业的牌照,对于受到地域限制的银行业务是很大补充。

#03宁波银行长期增长的底层逻辑

国内处在不同段位的银行,有不同的活法。

六大国有行有国家信用背书,在大型项目上优势明显,吸储成本也低。国有行大多对公业务强劲,零售业务以房贷为主。管理上偏国企作风,董事长与行长带有行政级别,更替较为频繁,多数在执掌一家大行两三年后会去别的大行工作,或者去政府部门任职。因为国家信用在,大行的发展框架基本确定,领导更迭对业绩影响很小。

12家股份行相比于大行,缺少国家队属性,多是地方或者央企控股,信用水平不及大行,在吸储与大型项目的竞争上整体不及大行。因此往往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打造竞争力。如招行、平安强于零售与财富管理,中信、浦发强于对公业务,兴业银行曾经是“同业*”。业务缺乏特色的银行,比如光大、华夏等,竞争力就相对较弱。整体上来说市场化程度更高,业绩好的股份行管理层大多较为稳定。业绩差的则有较多调整。

城农商行在地方上经营,跨区经营有限制,信用水平不如大行和股份行,因此吸储成本不低。股东大多是本地财政局或本地国企,大多数城农商行依托股东资源或者本地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如大股东为本地财政局的成都银行和杭州银行,以本地基建贷款为特色,处在网红城市的长沙银行以消费金融为特色。

宁波银行作为城商行,处在民营小微经济发达的江浙,选取了民营、小微为主要的服务方向,打造了自己的业务结构。底层通过一系列制度来保障长期发展。

股东结构上,结构分散,宁波本地国企作为*股东,持股也不超过20%,外资新加坡华侨银行为第二大股东,本地民企雅戈尔位列第三大股东,结构保持长期稳定,没有大股东控制的问题,保障管理层可以坚持长期主义。

管理层上,比较稳定。陆华裕从宁波市财政局副局长的位置上,2000年左右来到宁波银行任行长,脱离了行政体制,2005年至今一直担任董事长,使得宁波银行可以完全市场化运营,在激励机制上更加灵活,一切以业绩为准。董事长是宁波银行的主要负责人,这与招行的行长负责制不同。因为招行存在控股股东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来自招商局,因此通过行长负责制确保对管理层的放权。招行与宁波银行相同的是管理层稳定,招行成立至今经历了3任行长,宁波银行除了董事长长期任职,行长也是自2005年至今经历了3任,确保公司战略的长期性。

激励机制上,宁波银行自2004年开始就推行管理层与员工的持股计划,强化激励,对于员工的薪酬也相应较高,2023年员工平均薪酬达50万。在城商行中处于高水平。同时对于业绩与工作量要求也较高,有狼性文化的特征。颇有特色的是“全员访客制度”,从基层信贷员到业务负责人、分行行长,都要定期访问客户。

这些因素从底层保证了成长持续性,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宁行不断拓展利润中心,并且多个利润中心在起步晚、行业有巨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追赶,扩大份额。

#04宁波银行高增长是否可持续?

虽然2023年跟同业对比,宁波银行有一定增长,但增速较前些年不可同日而语。营收增长已经连续两年维持个位数增长,与2021年接近30%的增长相去甚远,增长乏力的特征非常明显。既有宏观等外部因素的原因,也有宁波银行自身发展模式的原因。

展望未来,宁波银行依然是非常出色的银行,有竞争力,但再保持两位数高增速比较困难。

内部因素

首先在资产扩张上,长期以来宁波银行在收益率高的消费贷与小微贷款上着墨较多,带来较高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资本消耗。同时包括银行卡、财富管理等在内的中收占比不高,贡献利润不够强,因此通过利润累积来补充资本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足,需要通过再融资、发债等来补充资本。上市以来,宁行通过发债、定增、配股等方式再融资375亿元。最近一次是2021年底配股融资119亿元。在银行股破净的局面下,再融资难度很大。宁波银行补充资本的能力受到削弱,会影响其资产扩张的能力。

这与招行不同。招行多年来打造轻型银行,中间业务占比高,利润驱动净资本内生补充,不需要再融资。

且为了增加核心资本,宁银的分红率逐渐下滑,2023年只有15.99%,与银行普遍的30%分红率相差较大。同时与再融资375亿元相比,上市以来分红累计为259亿元。这也是宁波银行被诟病较多的地方。

其次净息差方面,由于城商行跨区经营限制,宁波银行增长中并未形成较大的客户流量池,缺少自身的大流量平台,个人客户为3100万,不像招行那样通过APP圈到了近2亿用户。这一方面限制信贷特别是消费贷的扩张,宁波银行多是与蚂蚁等互联网流量平台进行合作来获客;另一方面对私客户量不足,使得宁波银行存款结构上,对公存款超过7成,对私客户存款占比不到3成,抬高了存款成本,2023年平均存款成本为2.01%,招行仅为1.64%。因此宁波银行虽然信贷资产收益率比招行高,净息差却不如招行。

另外在其他业务的收入与利润贡献上,利润中心建设逐渐进入尾声。多年来宁波银行的利润中心逐渐增加,实际上是将各项业务板块逐渐补齐,而现在基本上各类业务都已具备,银行能拿的牌照也基本拿齐,跟大行、股份行没什么区别,很难在规划出新的利润中心。

且就已有的利润中心来说,长期空间虽有,但份额上再进一步的难度越来越大。四个子公司公募基金、理财子、金融租赁、消金业务都处在行业中游偏上位置,直接竞争对手从中下游变成上游公司,增长难度变大。

成本费用上,由于业务上更偏向中小微群体,在获客与风控上需要不断进行人员投入,因此宁行员工增长速度较快,2021-2023年分别为2.4、2.7、2.9万人。由此带来业务及管理费的增加。2023年业务与管理费增长了11.26%,其中员工费用增长7.25%,业务费用增长19.3%。

长期以来宁波银行凭借较好的激励来推动组织能力与业务成长,现在在业绩压力增大、打破金融精英论等环境下,激励不易持续,这有助于降低费用,却也使业务增长的驱动力相应变弱。

外部因素

零售业务方面,当前经济形势下,不少银行信用卡业务收缩,起源是信用卡客户逾期较快增加。另外招行等多家银行在通过超低利率的信用贷款吸引优质人群,一向偏好高收益业务的平安银行也主动缩减了高风险高收益群体的投放,转而开发优质群体,反映的状况是零售市场需求不足的同时风险加大。这势必也会对消费贷规模高的宁波银行形成较大影响。2023年,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5%,高于整体贷款0.76%的不良率。

对公业务也是如此,小微企业整体上景气度不足,按照浙江日报的调研,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小微企业也面临营收和利润下滑、订单小单化、回款周期延长、招工难、原材料价格上涨、产业转移等多重压力。宁波银行对公业务无疑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获客到风控都增加了难度,需要优中选优防控风险。

从份额上来看,浙江小微企业数量在295万左右,宁波银行的对公客户数在55万左右,按七成客户位于浙江计算,也有30万客户。在小微企业的占比达到10%左右,这是非常高的比例。江浙地区银行竞争激烈,在此基础上增加份额并非易事。

因此,宁波银行虽然足够优秀,可以保证成长,但与行业一样逐渐进入低增速难以避免。因此也可以部分理解为什么2021年张坤两次调研却并未重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中国支付,渗入大马

来源:虎嗅网 作者:刘国辉09/26 15:28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