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公募大腕、如今的私募大佬杨东,曾屡屡成功预判市场顶部,他在本轮市场底部又做何表现?答案是既有谨慎的一面,也有突破的一面。虽然杨东“奔私”之后,业内甚少知晓其投资观点和动向,且产品运作细节也相当“保密”。但他良好的大局观,灵动的投资风格,对风险的敏锐感知,仍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位“谜”一般的投资大佬,最新的投资细节也确实出人意料。资事堂最新获取的资料显示,
在市场底部,杨东展开了一场“另类投资”的布局……
大佬杨东
作为宁泉资产的创始人,杨东如今掌管超400亿元人民币资金,并自主培养投研梯队人才。但和公募不同,他越来且对外甚少露面发表观点。不过,他的一些策略和想法,可以通过宁泉资产的产品布局方向一窥一二。今年夏季,宁泉资产在多个渠道募集资金并于8月16日成立新产品。截至今年10月末,基金净值为0.9820,成立以来净值跌幅为-1.6%,属于微跌并显著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7.78%的收益。对于新产品的操作特点,宁泉资产向持有人称:“产品成立后,我们操作谨慎,9月中旬后加大了买入力度,主要是金融、食品饮料、医药以及出行板块。国内各地疫情此起彼伏,相关板块受此影响、有不同 程度的下跌,但医药部分盈利不错,产品净值保持稳定。”
七成仓位”隐藏信息”
资事堂注意到:宁泉资产的产品持仓结构划分为五个类别,截至今年10月底资产配置比例为股票(占比11.2%)、权益及债券基金(无配置)、货币基金、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占比18.44%)、可转债和可交债(无配置)、其他各项资产(70.34%)。
占比七成的“其他各项资产”值得关注。
上述产品资产配置布局与其他主流机构有显著不同。以业内一家千亿规模的股票私募为例,该公司旗下产品的资产类别划分为
A股、港股、其他股票、其他类别、现金。再以一家上海知名百亿私募为例,其股票多头产品资产配置结构为
股票(含港股通)、债券、基金、现金、其他。资事堂查阅了业内多家头部机构的运作报告,其他类资产的配置普遍为零,而是以股票资产、现金管理类配置为主。对比之下:宁泉资产的产品资产类别中并没有纯债资产(利率债和信用债),而是单独列出“进攻性”较强的可转债。此外,这只发行于8月中旬的新基金,宁泉资产并未把股票资产作为核心配置。运作报告显示:
截至9月末55%的资金配置于“其他各项资产”,10月末其配置比例提升至70.34%。这个关键的 “其他各项资产”究竟指的是什么?
“另类投资”投向何方?
据宁泉金选致选基金的合同文件,其产品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现金存款等主流品种,亦涉及
融资融券、期权、期货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此外,投资范围还提及“
以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或期货公司专门风险子公司为交易对手的朝外期权,以证券公司为交易对手的收益互换”。换言之,宁泉资产的这个产品是可以将资金投向金融衍生品的,只需要符合其合同中表述的,“衍生品资产以保证金计算,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80%”。因此,不能排除以下可能性——相关产品进行了大比例的衍生品投资,并将其归入“其他各项资产”类别。除此之外,宁泉资产还会投向哪些“其他各项资产”呢?从基金合同推测,“其他类资产”,可能还包括,向券商采购的收益互换(swap)产品和其他债券类产品。收益互换通俗的说,即类似客户向机构定制的某类资产某个指定时间阶段的收益权。其种类非常更多样。理论上可以包括类固收产品、类股权产品、类商品产品等。
资深人士必有乾坤
杨东对自己公司的新产品予以全新的资产布局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从历史上看,他多次通过对某类资产独特的认知,发掘出可观的投资机会。他早年的投资管理业务以及兴全基金早期的投资,一直对可转债情有独钟,即是一例。回顾其成长历程,1992年-2003年任职于兴业证券,长期负责自营投资业务,曾担任券商的投资总监,力保公司投资业务长期盈利。2002年中国公募业初期发展,杨东负责筹建兴全基金(曾用名兴业基金)。该公司 2003年9月公司成立,他出任第一任总经理,直至2017年1月他离开。杨东执掌兴全基金期间,除了几份顶部“劝赎信”,非常吸引市场关注外。他对团队的重视也颇受好评。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均在这条轨道上诞生,包括王晓明、董承非、谢治宇、乔迁等。
预判磨底过程艰苦
在相关产品的 10月份月报中,宁泉资产依旧保持一贯的慎重风格。它们对持有人称:当前形势依然比较复杂,事态的发展最终会如何演变,大多都还充满变数,尚难以看清,只能保持密切关注。投资决策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要面对 未来种种不确定而做出选择,
在市场悲观的时候,我们最终信心的依靠还是个股的长期基本面和发展前景以及估值水平。随着股票的不断走低,吸引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大,目前更多一些的下跌,都是为未来的获利创造更好的机会。
我们的态度在逐渐积极,持续买入长期看好的优质个股,逐步提高产品仓位,为了未来收益的实现,有必要忍受一定幅度的下跌波动。对于2023年的市场走势,宁泉资产认为市场会显著改善,当然市场在趋于成熟,恐怕也很难指望市场探底之后就马上转入快速上升行情,磨底的过程也可能会比较艰苦一些,市场会呈现得更加复杂。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