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三重浪”。今天,我们说说其中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产业园区。先定义一下什么是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可以形容得很复杂——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和招商引资的大平台。也可以很简单——餐馆聚集在一起,形成美食街、小吃一条街什么的,生意要更好做一些;企业、产业按主题聚集在一起,集中发展、链式发展,好处就更多了,其他的不说,格局和量级就非单独企业能比——比如,2021年,海南11个重点园区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投资、四成税收和九成以上外资利用额。多说一句,长期以来,大家都把工业园区、开发区、科技园区等概念与产业园区交替使用,尤以工业园区与产业园区混淆最为严重。按《云南省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总体方案》要求,产业园区是指全省优化提升后的所有开发区,包括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四种类型,有时候为了表述统一,也会把产业园区称为开发区。云南千亿级园区数量接近江西2020年,云南省将全省开发区从158个优化提升为64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 16 个、省级开发区 48 个。这个力度比较大,对比邻省,贵州省则是把全省开发区数量由107个精简为95个。至于园区实力,其实和县域经济一样,重点看千亿级园区。据《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云南已建成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 2000 亿元开发区,5 家超 1000 亿元开发区、11 家超 500 亿开发区、32 家超百亿级开发区。补充一句,这个数据应该是截至2020年底,到2021年底又有所提升,比如千亿级园区的数量达到7个,已经接近江西(8个)的水平,不过能上榜全国园区百强的,唯有昆明高新区,名列第72位。云南在经济总量2万亿到3万亿板块的竞争对手中,辽宁、陕西各有3席,江西、重庆、广西、贵州都有2席。当然,园区建设头部省份江苏有18席。云南园区弱在综合实力,比如全省园区营业收入,2021年达到1.9万亿元,不过尚不及河北唐山市一个市——其全市20家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2.1万亿元。不要说江浙等园区建设头部省份,安徽、江西等“中部”省份,园区营收都是四万多亿元,云南的两倍。所以,省领导多次强调,让园区快速发展起来,让产业尽快发展起来。这些年,为了园区建设,云南倾尽力量——2020年至2021年,全省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409.56亿元支持产业园区发展,涉及项目203个。2021年,全省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预计数)超110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5%以上,形成绿色铝、绿色硅、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达到9个。2022年1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云南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指出,将园区打造成为全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全省经济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培育打造营业收入5000亿元以上园区2个、2000亿元以上园区5个。7个千亿级园区营收占比全省接近六成超5000亿元园区指的是昆明高新区和昆明经开区,2021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5亿元、2550亿元,特别是昆明高新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013亿元,还是云南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园区。超2000亿元开发区,除了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另外3个将由五华科技产业园、安宁产业园、滇池度假区、玉溪高新区、曲靖经开区竞争。以上提到的7个园区,就是目前云南省千亿级的阵列。国家级开发区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营收突破千亿元,滇池度假区2019年服务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省级开发区的佼佼者五华科技产业园、安宁产业园分别于2017、2018年突破千亿。前者吸引了包括科大讯飞、微想智森、阿里巴巴(云南)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00余家企业入驻,后者拥有中石油、云天化这样的“链主”企业,并跻身2021年全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五华科技产业园西北新城风貌综上所述,云南省7个千亿级开发区,5个在昆明。此外,还有嵩明杨林经开区、昆明空港经济区、七甸产业园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宜良产业园区、富民产业园区、东川产业园区等7个园区突破百亿元。事实上,昆明占据全省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半壁江山,据统计,昆明以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为主的13个园区,在全市3.4%的土地面积上,承载了全市83.5%的工业产值,创造出了全市15.4%的地区生产总值。也不好说昆明工业园区“全无敌”,用“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看,昆明这13个工业园区,亩均产值平均仅321.4万元。国家级园区中,嵩明杨林经开区亩均产值仅119.6万元,远低于520万元/亩的标准;省级园区中,除安宁产业园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外,其余园区亩均产值远低于400万元的标准。安宁产业园区甚至拥有一条专用铁路,大龙山铁路专用线,经成昆铁路接入全国铁路网当然,聚集度倒是没说的,滇中城市群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以及红河州北部 7 县市集聚了 33个开发区,仅7个千亿级园区营收占比全省就已接近六成,理所当然的全省产业发展核心载体,被称为“一核”。此外,以沿边8州市的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为引领,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等为支撑,构建全省开发开放发展带,被称为“一带”。以昭通市、大理州工业基础较好州市的开发区为引领,丽江市、迪庆州等开发区为支撑,又构成了“多点”,这就是云南省开发区发展空间方面的布局。云南第8个千亿级园区是谁接下来,说说云南第6个千亿级园区——2021年,玉溪高新区(含玉溪卷烟厂、研和工业园区)园区营业总收入达1053.22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玉溪高新区很明显,烟草是园区的支柱产业,也因为包含了玉溪卷烟厂,这个千亿级园区的“含金量”是有争议的。不过,玉溪高新区还是云南省第二大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仅次于昆明高新区),绿色食品产业也有声有色——达利连续3年获评全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前三强,猫哆哩连续3年获评“全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滇雪粮油连续5年进入全国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曲靖工业强,园区多,2021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0亿元,其中,曲靖经开区园区营业收入达1000.8亿元,成为云南省第7个千亿级园区。这里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电力供应业,不过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占比已达38%,首次超越电力供应业产值占比(37%)。曲靖经开区曲靖晶澳硅棒生产车间说到硅光伏,2021年,曲靖经开区硅光伏产业新增硅棒及切片产能25GW,较上年翻一番,投产硅光伏产能累计达40GW,满产产值可达360亿元。谁最有希望率先成为云南第8个千亿级园区呢?肯定还是离不开滇中的范围。比如楚雄高新区,2021年园区营业总收入671.3亿元,在国家高新区年度综合评价指标排名中上升了8位。楚雄高新区还有七甸产业园区,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85亿元。不过可能性最大的应该是蒙自经开区。蒙自经开区园区说到这里,先要讲讲红河州颇具特色的园区建设。红河州既处滇中又是沿边,是全省唯一身兼开发区发展空间布局“一核”和“一带”的州市。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口岸、金水河口岸和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先后获批;2013年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2015年红河综合保税区成为云南首个综合保税区在蒙自封关运行;2019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挂牌落地、百年蒙自海关重新开关运行;2022年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以说,红河州沿边区位优势,已经上升到产业平台优势,具备了产业园区超常规发展的先天条件。红河综合保税区红河州的园区实力2022年全省第一批18个重点产业园区中,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河口边合区入选,数量上仅次于昆明。其中,河口边合区经济总量在全国17家边合区中已跃居第2位、西部地区第1位。红河综保区是云南发展保税加工业务的重点园区,2021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2.61亿美元,在全国封关运行的148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63位,占全省的5.49%。蒙自经开区是云南省5家国家级经开区之一,重点打造世界锡铟产业基地,全国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加工及贸易基地。2021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85.2亿元、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34.2亿元,千亿级园区近在咫尺。蒙自经开区孵化园区这里说说千亿级园区的算法,若是论工业总产值的话,云南只有昆明高新区突破千亿,所以论的是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而言,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有一定差距。比如昆明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2665亿元,工业总产值101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985亿元。蒙自经开区比较独特,“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15.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2211.2亿元——这说明蒙自经开区集聚的规上工业企业实力比较强。事实上,按照规划,蒙自经开区正是要依托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蒙自矿冶公司等工业基础,重点引进锡基、锡深加工及铟基、铟深加工、铝深加工和铜深加工配套项目,积极开发发展锂电铜箔、高端铝箔等新材料产业。和2020年相比,蒙自经开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10.6亿元,增长27.7%,成为红河州举全州之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强州府、挑大梁”的蒙自市,也主要是以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和蒙自工业园区为平台,依托红河钢铁、蒙自矿冶、瀛洲水泥、齐星建工重点骨干企业,引进绿色新型建材、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产业链项目。蒙自工业园区是从2009年的蒙自矿业工业园区发展成集锌、铅、铟、银冶金深加工及延伸相关产业链和新型建材产业为主的新型绿色工业园区,2013年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44.74亿元。2020年根据云南省开发区优化提升的工作要求,和个旧特色工业园区、开远经开区整合至蒙自经开区。日新月异的蒙自城 摄影/胡彦辉一个园区龙头企业的追求近年来,蒙自市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工业倍增行动计划,在蒙自工业园区“一园四片区”的总体规划中强化了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园的规划,加快构建“一核、三园、二中心”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核”即重点打造“含铟原料/粗铟—高纯铟—磷化铟—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再生铟”循环经济产业链。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公布的2020年第五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上,蒙自矿冶被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是蒙自首家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的民营企业说到这里,就要介绍一下园区龙头企业蒙自矿冶公司。蒙自矿冶是一家集科研、资源勘查、采矿、选矿、冶炼、贸易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型民营企业,在“2021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中排第18名,红河州非公企业第1名,还是蒙自市目前为止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工厂,被蒙自市领导誉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蒙自矿冶再次盘活,等于再造一个云锡”……2022年1月1日,蒙自市委书记李梅率队到蒙自矿冶白牛厂矿山调研,对公司提出注重科技创新、建设智慧矿山、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等要求蒙自矿冶具有日采原矿5000吨、处理原矿5000吨能力,年产铅锭6万吨、锌锭8万吨、铟锭80吨、白银150吨、硫酸17.5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此外还综合回收锡、铜、锑、铋、镉、铁等多种高价值金属元素。目前,正加速推进12万吨/年冶炼废渣提取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50t/a高纯铟新产品制备项目和10kt/a超细活性锌粉制备产业化项目,积极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重点打造“含铟原料—精铟—高纯铟—再生铟”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高纯铟做到7N,力争到2025年实现200吨精铟及50吨高纯铟产能,打造云南第一大铟产能民营企业。蒙自矿冶公司的铟锭产品“随着高纯铟、1万吨超细活性锌粉等项目的实施,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园的园区总产值将实现新的发展。”蒙自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现在,蒙自正围绕原矿、选矿、冶炼、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瞄准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关联配套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值得注意的是,蒙自矿冶正在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实施了一批绿色低碳的节能减排项目——投资1300万元实施清洁能源天然气替代煤制气,实现了安全、环保、节能绿色低碳减排;对尾矿进行回选利用,化污染物为宝藏,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增加就业220人;规划并投入6.7亿元推进矿山整合重组复产工作,全力打造采-选-冶-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循环示范项目。这也是《云南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打造低碳化绿色园区精神的体现。蒙自矿冶花园式的现代化工厂加倍努力往前追赶长期以来,由于产业园区对GDP的重要贡献,园区特别是工业园区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数量级的,看谁能做大工业增量,做大规模。现在呢,更重视产业园区作为所在城市的经济引擎,所体现出的含金量。这种含金量不仅仅在于营收、产值等经济硬指标。像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国家级经开区考核综合排名“六连冠”,不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达6345.53亿元,“含新量”“含科量”更是惊人——截至2021年底,累计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累计培育独角兽及独角兽(培育)企业137家,科技创新型企业9000多家。累计评审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2285个。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100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3个。苏州工业园区还有“含绿量”——武汉长江新区推进的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建设,吸引一流的低碳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孵化和培育1000个低碳产业项目落户武汉,带动上下游形成一条超千亿级的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链。而云南的大部分产业园区,基本上还处于数量级的竞争层面,且在疫情冲击持续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主要指标出现下滑,产业链不稳定、发展水平不高、要素保障难、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凸显。正如《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对远景的展望,到2035年,全省开发区均建成绿色园区,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的生态效益型产业产值占比不断提升。当然,也不必畏难。就算全国园区百强榜首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样的顶尖园区,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从来离不开中关村人意识深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思想理念。正如云南省委书记王宁所说,我省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如果不加快发展,就会越来越落后。必须只争朝夕、拼搏奋进,千方百计把经济发展搞上去,加倍努力往前追赶,努力实现后来居上。
云南产业园区体检报告:“千亿级”的阵列,数量和含金量的较量
作者:拥抱印度洋 来源: 头条号 37612/25
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三重浪”。今天,我们说说其中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产业园区。先定义一下什么是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可以形容得很复杂——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区域经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