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渤海证券,袁艺博,张珂)
1.2、行业回顾工业金属:美联储加息周期下价格承压 铜:22Q1 铜供需延续紧平衡,在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叠加矿端供应扰动双重支撑 下,铜价维持前期高位震荡走势。4 月后,国内疫情影响生产,房地产数据低迷 需求不佳,以及美联储加息海外经济活动放缓拖累铜价,自 Q2 开始 LME 铜价格铝:欧洲能源成本上升,导致欧洲电解铝厂大幅减产,俄乌冲突又进一步加剧能 源成本,同时扰动供应端,22Q1LME 铝涨幅达到 24%;高利润刺激下国内电解 铝产能加速复产,而需求端因疫情承压,宏观经济压力较大,且海外经济也在放 缓,供需宽松后铝价回落,Q2 开始至今 LME 铝回落至低位。能源金属:新能源高景气下价格高位运行 锂:供需持续错配推动锂盐价格爆发式上涨,电碳价格自年初的 28 万元/吨上涨 至接近 58 万元/吨高点。4 月之后,在上海疫情影响新能源车厂生产因素下,锂 盐价格小幅回落后迅速企稳,6 月车企复产后锂价企稳,Q4 车市传统消费旺季拉 动下价格再创新高。当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 58 万元/吨左右,电池级氢氧 化锂价格维持在 57 万元/吨左右。钴:三元动锂电池需求高涨对钴价格形成支撑,22 年上半年以来钴价维持上涨至 历史高点。下半年国内多地疫情散发,新能源车虽产销仍旺,但消费电子市场及 合金领域需求不及预期,国内钴盐回调幅度明显。镍:22 年初受益于下游新能源及不锈钢领域需求支撑,镍价温和上涨。3 月初伦 镍逼仓事件使得镍价暴涨且严重脱离基本面。5 月在供给加速释放而需求承压的 背景下,镍价开始进入下跌通道,逐步回归基本面。贵金属: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以十年期 TIPS 代表)呈现明显负相关性。新冠 疫情爆发后,全球流动性宽松,实际利率持续位于负值区间,对应金价上行。22 年以来高通胀预期支撑金价震荡向上,后随着美联储加息,流动性收紧,美债名 义利率大幅上行,实际利率由负转正,金价承压下行。
稀土:年初供给端在环保压力下受限,而下游新能源车等需求旺盛,供需错配下 稀土价格持续走高,4 月在国内新冠疫情影响下游车企生产的背景下,价格开始 下跌,但在 6 月初疫情好转后价格迅速企稳回升。8 月国家发布的第二批稀土开 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超出市场预期,供应宽松下需求跟进缓慢,价格低位 运行。钢铁:年初,受节前补库及稳增长预期的支撑,钢价处高位,但 4 月份上海疫情 爆发影响需求,钢价开始下跌,疫情缓和后至七月底企稳。下半年国内多地疫情 散点爆发影响生产,而金九银十传统旺季表现不及预期,占钢铁下游需求较大的 房地产景气持续低迷,需求不足下钢价低位运行。
(4)加拿大要求中资企业撤除锂矿投资。加拿大工业部门以“国家安全”为由, 强制要求中矿资源、藏格矿业以及盛新锂能三家中企,撤出对加拿大关键矿物公 司的投资。目前三家中企涉及加拿大的项目基本处于勘探阶段,对短期供给影响 不大,但长期看,海外对资源控制的收紧,使国内企业获取海外资源的难度在加 大。国内资源开发不足,自主可控逻辑下有望加速。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球资源利 用报告书,我国锂资源量约为 714 万吨(金属当量),其中 81.6%赋存于盐湖中, 10.9%为锂辉石形态,7.5%以锂云母的形式存在。分地区来看,青海省锂资源量 最为丰富,占全国比例超过 40%,其次是西藏和四川,分别占比 31.1%和 10.6%。 由于资源禀赋一般、环保及审批等因素,我国锂资源开发进度不足,海外资源国 不断提高对本国锂资源的控制,直接导致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安全供应无法保障, 我国的锂资源开发有望得到加速。政策为国内锂资源开发保驾护航。国家层面上,国家发布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 录和《“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支持西部地区的锂资源开发;地方 层面上,四川、江西、新疆等锂资源丰富的地区,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积极出 台锂资源开发支持政策。2.1、四川锂辉石:甲基卡环评有望加快国内锂辉石矿看四川甘孜阿坝。我国锂辉石资源主要集中于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 州,《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 年)》中提出要建设 2 个国家级能源 资源基地,分别即为康定甲基卡-德扯弄巴锂铍钽矿区、马尔康可尔因-金川李家 沟锂铍矿区。
2.2、新疆锂辉石及盐湖:资本入局推动开发新疆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资本入场有望推动开发,主要分布在西昆仑-喀喇昆仑、 阿尔金、阿尔泰山,以及东天山四大区域。其中,西昆仑-喀喇昆仑锂多金属成矿 带位于南疆,是目前新疆最大的成矿带,资源潜力可观,但整体海拔较高。阿尔 金成矿带地理位置较优,且海拔较低,开发时间节点快,但规模不大。由于优质 锂资源的紧缺,新疆有色、国投罗钾等公司,都在积极地与当地政府合作,以期 开发当地锂资源。2.3、青海盐湖:政策大力支持开发政策结合资源禀赋推动青海盐湖发展。青海的盐湖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以硫 酸型盐湖居多,包括察尔汗盐湖、东台吉乃尔和西台吉乃尔湖。2021 年 5 月 20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组织召开《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规划及行动方案》 国内专家评审会,明确制定了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包括构建世界级现 代盐湖产业体系、建设盐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锂产品扩规提质工程等。该方案的 出台为青海盐湖发展提供了总体路线,青藏盐湖有望迎来大开发。2.4、西藏盐湖:拥有低镁锂比优质盐湖优质盐湖集中地。西藏盐湖集中在藏西地区,主要赋存于碳酸型盐湖中,包括扎 布耶、当雄错、班戈错、结则茶卡等。西藏的扎布耶盐湖、结则茶卡盐湖、麻米 措盐湖镁锂比低,锂浓度大,提锂工艺简单,是我国少有的低镁锂比优质盐湖。
2.5、锂云母:茜坑“探转采”有望加速我国锂资源的重要供应。中国的锂云母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西宜春、湖南正冲和尖 峰岭、广西栗木等地区, 据宜春市政府公开信息,宜春市已探明可用氧化锂储量 260 万吨,占全国的 37.6%,折合碳酸锂约 642 万吨。茜坑锂矿和宜春钽铌矿资 源量巨大,江特电机持有茜坑锂矿探矿权;宜春钽铌矿现属江西钨业,实控人和 最终受益人为江西省国资委。2.6、海外盐湖:部分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开发商对开发预期过于乐观,实际上部分南美盐湖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具体 看: Cauchari-Olaroz 盐 湖 推 迟 建 设 。 根 据 Lithium Americas 公 司 公 告 , Cauchari-Olaroz 盐湖项目加工厂的关键设备已经开始调试,其中碳酸锂的提纯 工段建设被推迟到 2023 年上半年(原定投产时间 2022 年底),公司预计在 2022 年底前后提供产能爬坡的时间规划。SDLA 盐湖项目合作进程放缓。2022 年 8 月 18 日,根据西藏珠峰公司公告,与 柘中股份及启迪清源签订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但 9 月 16 日,柘中股份发来 《关于无法签署正式协议的通知》,认为原三方《合作协议》的解除存在不确定性 风险,决定暂缓《合作框架协议》中的协议。项目推进方面,11 月 14 日,西藏 珠峰发布公告称,由于双方未能就融资方案达成确认意见,公司终止与中电建国 际签署的框架协议,后者为 SDLA 盐湖项目的 EPC 供应商。 Rincon 盐湖推迟投产。据 Argosy Minerals 公司公告,Rincon 锂盐湖项目设计 工作已全部完成,项目施工大体完成。此外,年产 1 万吨碳酸锂扩产项目的环评 审批程序也递交至 Salta 省矿业部门。根据最新指引,公司此前预计 Q3 可投产 的项目被推迟至 Q4 完成项目建设,之后继续调试生产。Hombre Muerto West 盐湖项目计划扩产,故推迟发布 DFS。据公司公告,11 月 2 日,Galan Lithium 拟将 Hombre Muerto West 盐湖项目年产能从 2 万吨碳 酸锂扩大到 4 万吨碳酸锂。此前公司计划 2022Q3 完成 HMW 盐湖项目可行性研 究(DFS)需重新设计,推迟 DFS 时间至 2023Q1。
2.7、疫情下澳矿产量不及预期,部分海外锂矿投产推迟海外锂辉石矿亦有项目进度推迟,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当地劳动力短缺,使部分 澳洲矿山产量不及预期,具体看: Mt Cattlin 因原矿品位下滑导致产量不及预期。据 Allkem 公司公告,2022Q2 锂精矿产量 2.48 万吨,环比-48.8%,主因原矿品位下降。公司 2022 财年 (2021Q3-2022Q2)实际总产量为 19.36 万吨,低于此前 20-21 万吨的指引。 另外,考虑到 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影响, 公司预计 下 修 2023 财 年 (2022Q3-2023Q2)锂精矿产量指引至 14-15 万吨(此前指引 16-17 万吨)。 疫情下劳动力不足,Mt Marion 产量低于预期。据 MRL 公司公告,Mt Marion 矿 2022 财年(2021Q3-2022Q2)锂精矿总产量为 44.2 万吨,略低于 45-47.5 万吨 的目标,主因原开采品味较低的过渡矿石导致高品位产品生产有限,同时疫情导 致劳动力不足。Finniss 项目投产推迟。据 Core Lithium 公告,该项目设计产能为锂精矿 17.5 万 吨/年,已于 2021 年完成 DFS 并开始建设,公司正有序推进项目的建设,但投产 时间从 2022Q4 推迟 2023H1。 James Bay 受罢工影响项目推迟。James Bay 项目规划产能 32 万吨/年,目前 Allkem 正在进行项目生产所需许可证的审批以及前期工程设计。但魁北克政府工 程师在 2022 年 6 月 21 日进行了罢工,导致公司许可证审批流程有所延长,因此 项目建设时间从 2022H2 推迟至 2023Q1,投产时间推迟至 2024H1。2.8、锂资源扩产不及预期有望支撑锂价考虑到部分海外盐湖及锂辉石项目建设进度推迟,同时疫情影响下对部分澳矿产 量受限,以及贸易不确定性影响,我们对之前的锂资源供需平衡表进行了更新, 我们预计 2023 年供需差为-11.6 万吨 LCE,锂价仍有望维持高位,2024/2025 年 供需差分别为-6.1/-6.7 万吨 LCE,供需矛盾或有所缓和。国际贸易环境愈加复杂,加拿大收回 本国锂资源事件发生后,基于产业链安全及资源自主可控的考量,国内锂资源的 开发更加受到重视,企业开发锂资源的审批流程有望加快,我国锂企有望享受高 锂价下的高盈利。通过梳理我国 11 个锂辉石矿、12 个锂盐湖和 14 个锂云母资 源的开发情况,若国内项目审批加速,弹性最大的项目为(1)融捷股份鸳鸯坝 选矿项目:目前公司具备采矿年产能 105 万吨,但选矿年产能仅 45 万吨,若公 司鸳鸯坝选矿项目通过,选矿产能将增加至 250 万吨/年,约增加 4 倍产能。(2) 江特电机茜坑“探转采”项目:公司目前共计采矿产能 130 万吨/年,选矿产能 95 万吨/年,而茜坑资源储量超过 1 亿吨,是首要“探转采”对象,若项目顺利 通过,公司生产规模将扩大至 300 万吨/年。另外,公司还拥有探矿权 4 个(牌楼 含锂瓷石矿、梅家含锂瓷石矿、宜丰县白水洞-奉新县野尾岭、坪头岭钽铌矿), 目前也在积极推进“探转采”工作。
理论上复合集流体成本优势明显。从原材料成本上看,假设铜价 6.5 万元/吨,铝 价 1.8 万元/吨,PET 基膜国内量产后 3 万元/吨,据我们测算,由于低价 PET 膜 替代了部分铜,复合铜箔可较铜箔原料成本下降 61%;而复合铝箔较铝箔厚度大 幅下降节省铝用量,复合铝箔可较铝箔原料成本下降 52%。整体生产成本上,以 负极集流体为例,据嘉元科技公告,其2021年锂电铜箔直接材料成本占比75.3%, 我们测算铜箔整体生产成本约 4.64 元/平米;据东威科技公告,1GWh 一般需要2 台真空镀设备和 3 台镀膜设备,设备价格为 900-1500 万元/台,假设其他制造 成本占比 15%,良品率为 85%,生产速度 8 米/分,宽幅 1.35 米,据我们测算, PET 复合铜箔整体生产成本为 3.31 元/平米,较铜箔降低 28.62%。良品率提升+规模化生产+设备升级下复合铜箔降本空间较大。良品率提升及规模 化生产均可摊薄产出的单位设备折旧成本。另外,目前复合铜箔尚处于产业化初 期,考虑到设备技术进步,复合铜箔的良品率以及生产速度均有提升的空间,据 我们测算,若生产速度由 8 米/分提升至 11 米/分,良品率为 95%情形下,复合铜 箔生产成本可降低至 2.78 元/平米,较铜箔降低 40%。3.2、工艺流程更简单,企业积极布局加速产业化复合铜箔主流生产工艺为二步法。复合铜箔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分为一步法(化学 沉积法/真空磁控溅射法/真空蒸镀法)、两步法(真空磁控溅射+水电镀)以及三 步法(真空磁控溅射+真空蒸镀+水电镀)。相较而言一步法溅射镀成本较高,三 步法沉积效率高但良率较低,因此目前主流工艺为两步法。其中,真空磁控溅射 主要是在高分子材料上镀一层金属薄膜使其金属化,而水电镀是将金属层加厚。复合铜箔生产工艺流程较铜箔大幅缩短,且污染更轻。传统铜箔生产工艺主要为 电解法(主要生产工序为溶铜、生箔、后处理、分切),复合铜箔较传统铜箔在生 产工艺流程上也更具优势,主要表现为:(1)复合铜箔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形成膜 面作为阴极,可直接在离子置换设备中反应,工序长度较铜箔减少约 5 步,流程 大幅缩短;(2)真空工序无污染,而铜箔的溶铜电解工艺有污染物排放;(3)采 用新型的药剂体系,规避了氰化物等剧毒物质,使生产过程的排污量更好,污染 物也更容易处理。布局复合铜箔项目,加速产业化进程: 设备端,(1)磁控溅射设备:市场已较为成熟,目前来说日本、德国等国家技术 占优。国内企业有腾胜科技、振华科技和东威科技等,正积极推进国产替代。据 公司公告,腾胜科技实现设备量产,已销售到国内外等电池与材料生产企业;东 威科技已引进相关技术,预计 2022 年下半年生产磁控溅射设备。(2)水电镀设 备,国内水电镀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东威科技领先行业,目前仅东威科技能批量 生产用于复合铜箔制备的卷式水平膜材电镀设备。
基膜端,国外企业占据高端市场,如美国 3M、日本东丽和韩国 SKC 等公司占据 国际份额,国内起步较晚,双星新材、东材科技等公司实现了量产。其中双星新 材是国内 PET 材料龙头,具有丰富的 PET 材料生产经验,且已介入复合铜箔生 产,据公司公告,双星新材复合铜箔产线预计在 2022 年 11 月底完成主线的建设, 12 月中旬向下游客户再次送样评价,公司目前 PET 铜箔整体良率达到 92%,磁控溅射的良率在 98%。 铜箔制造端,复合铜箔的良好前景吸引了大批公司布局,除传统的铜箔企业诺德 股份、中一科技等公司外,一些在磁控溅射或与基膜技术有一定相通性技术积累 的公司也加入产能建设,推动复合铜箔产业快速发展。从目前披露的进度来看, 宝明科技与宁德入股的重庆金美进度推进较快。电池端,宁德时代已有 PET 铜箔专利,并投资重庆金美发展复合铜箔;比亚迪和 国轩高科等具有相关专利布局。电池厂商同样积极布局复合铜箔相关技术,接受 上游送样实验,利于复合铜箔产业化推进。 2023 年复合铜箔有望实现量产应用。11 月 11 日,重庆金美召开发布会,宣布实 现 8 微米复合铝箔产品量产,该复合铝箔产品主要供应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客 户。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多家膜材料厂商以及传统电解铜箔凭借工艺共通性积极 布局复合铜箔,随着产品良率、设备效率等难点逐渐解决,2023 年复合铜箔有望 接力复合铝箔的脚步,实现量产应用。3.3、市场规模或于2025年超百亿复合铜箔厚度变薄,在功率型电池、快充的的大电流下会发热,目前更适宜用于3C、储能、中低端电动车等场景,我们认为,随着材料的不断迭代升级,大电流 发热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或改善。 核心假设:(1)根据 EVTank 预测,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约 2240 万辆,我 们预计动力电池需求约 1350.7GWh;(2)根据 EVTank《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行 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储能领域锂电池需求为 243.7GWh;(3)全球消电市场较为成熟,我们假设每年消费锂电池市场需求增 速为 6%;(4)根据电池百人会-电池网预测,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小动力电池 市场增速维持在 26%。我们预计2025年锂电池需求量有望达到1834.3GWh,假设1GWh需集流体1200 万平米,对应负极集流体需求量 220.1 亿平米,假设 2023-2025 年复合铜箔均价 为 7 元/平米、6 元/平米、5 元/平米,乐观渗透率预期下 2025 年复合铜箔市场规 模为 220.1 亿元,中性渗透率预期下市场规模为 165.1 亿元,悲观渗透率预期下 为 110.1 亿元。复合铜箔行业尚处于产业化早期, 目前来看,设备端,可生产镀膜设备的国内厂商较少,正处国产替代阶段,有望 率先受益;基膜端,国内具备生产超薄基膜的厂商有限,向下拓展复合铜箔制造 后可享受原料自给的优势;铜箔制造端,进展靠前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较早通 过下游产品验证的企业有望率先放量,享受行业红利。
金属材料行业2023年策略报告:关注自主可控,新材料迭代前景广阔
作者:财是 来源: 头条号
114512/25


(报告出品方/作者:渤海证券,袁艺博,张珂)1、板块表现及回顾1.1、行情回顾年初至今申万有色下跌 14.20%,跑赢沪深 300 指数 7.54pct,在申万 31 个行业 中排名第 12;申万钢铁下跌 20.43%,跑赢沪深 300 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