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富管理业务:持续创新进取,奠定竞争优势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仍在高成长期。在这一赛道上,光大银行战略定位明确,业务竞争优势不断巩固,突出表 现为体制机制优化、产品体系全面、坚持创新驱动、渠道拓展空间大。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光大银行财富 管理客户数和 AUM 将持续较快增长,带动中收高增,成为银行亮眼的名片。1.1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仍在高成长期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仍在高成长期。从行业角度来看,居民财富积累、财富管理意识增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 展将驱动财富管理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求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 GDP 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居民财富持续积累。根据 招行《2021 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数据,2020 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 241 万亿, 2018-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3%,重回两位数增长。同时,居民储蓄意愿降低,财富管理需求不断 提升,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逐步提升。据社科院数据,2019 年末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已由 2000 年的 47%升至 57%。供给端: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供给日趋丰富。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开放的推进,金融产品日渐 丰富。供需两端将共同推动财富管理行业持续高成长。1.2 光大财富管理竞争优势不断巩固,渠道空间广阔光大银行财富管理战略定位明确,业务竞争优势不断巩固。光大银行于 2018 年确定了“打造一流财富管理 银行”的战略愿景,开启财富管理转型。2019 年,光大理财正式开业,为国内首家股份行理财子;同年,光 大集团提出打造“六大 E-SBU 生态圈”的全新战略协同发展理念,其中财富 E-SBU 以光大银行为主阵地。 2021 年,公司加快推进分层、集中、专业化的营销新模式,构建投商行一体化的竞争新优势,建设具有鲜明 财富管理银行特色的高质量一流公司金融。持续优化经营质效,以零售 AUM、对公 FPA、同业 GMV 三大北 极星指标为牵引,打造阳光理财、综合金融、普惠金融、交易金融四大重点领域。自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提出 以来,光大银行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升级战术打法,财富管理特色逐渐凸显。我们认为,光大银行财富管理 特色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优化、产品体系全面、坚持创新驱动、渠道拓展空间大。(1)体制机制优化。光大银行明确财富管理银行战略以来,持续优化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完善财富 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顺利完成财富管理转型奠定了基础。根据光大银行理财开放日披露,光大理财的投研 人员有三分之一来自券商、公募基金、保险等资管机构,投研队伍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公司围绕“产品研究-投资”系统化架构,持续提升团队专业能力,打造多资产、全天候的投资平台与服务能力,为投资者持 续创造收益。 (2)产品体系全面。光大理财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七彩阳光”净值型产品体系,以阳光“红橙金 碧青蓝紫”七种色彩,分别代表股票类、混合策略类、固定收益类、现金管理类、另类资产、私募股权类、 结构化投融资类等七种大类资产配置,符合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要求。截至 6 月末,阳光理财净值型理财产 品余额 11,411.41 亿元,占阳光理财总规模的 96.27%。此外,2021 年 9 月光大理财获批养老理财试点,成 为首批试点的 4 家理财子公司之一,亦有助于其丰富产品体系,增强竞争优势。 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光大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 11,853.23 亿,比上年末增长 11.02%,规模位居上市股份行 中上水平。
(3)坚持创新驱动。光大银行多年深耕资产管理并且坚持创新驱动。2004 年,光大银行推出全市场首支银 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 B 计划”,凭借先发优势和持续的产品创新,光大银行理财业务保持较快增长, 理财余额位居股份行前列。2016 年,公司强化风险控制、严格非标准入,理财余额增速有所放缓;2017 年, 同业理财监管趋严,公司主动压降同业理财,理财余额同比下降。2018 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出台后,公司 积极布局产品净值化转型,推出国内首只全面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化理财产品,抢占市场先机。2019 年,光大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成为财富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更快响应客户综合、个性化需求。公司持续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创新引导和激励, 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双曲线创新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产品创新聚合与资源集约整合,实现 对客户综合、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4)渠道拓展空间大。在光大集团的赋能下,光大银行渠道拓展空间广阔。光大银行可借力 E-SBU 生态圈 (财富、投行、健康、环保、旅游),整合内部资源。近年来公司持续完善分层分级、分群经营,加强公私 联动和集团协同,客群经营能力不断提升。 例如,光大理财通过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串联起光大健康生态圈的相关企业,包括,光大养老的养老社区、云 缴费的便民缴费,光大永明的养老保险,中青旅的夕阳红旅游等,围绕金融、康养和医疗相结合,全方位挖 掘集团内部潜在客户。再例如,云缴费平台在打造财富管理销售渠道。考虑到云缴费平台庞大的用户数量, 光大银行渠道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截至 1H22,光大银行零售客户数达 1.47 万亿户,在股份行中列第二位;零售客户 AUM 达 2.31 万亿元,在 股份行中处在中等水平。2018-1H22,零售客户数及零售 AUM 平均增速分别为 14.9%、13.5%,预计未来 有望保持较快增速。
2. 光大云缴费:先发优势突出,用户变现潜力巨大
光大银行 2008 年开始涉足缴费业务,2014 年正式推出“光大•云缴费”品牌,历经多年沉淀与发展,已成为 中国最大开放便民缴费平台。光大云缴费将各类缴费服务、缴费渠道、支付结算功能整合,逐步将复杂繁乱 的缴费项目集中上收,汇聚成品种丰富、数量巨大的资源库。同时,制定出统一的输出标准,开放给代理缴 费服务的各类合作伙伴,包括金融同业、支付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大幅提升了用户缴费便捷度,以及产业 链上下游机构办公效能,节约社会时间和资源。 具体来看,B 端:对接各类缴费服务、收费单位,包括基础民生(水、电、燃、供暖等)、社会服务(物业、 租房、停车等)、行业服务(教育、医疗、交通等)、政府服务(非税、税务、社保等)。C 端:通过自有平 台或外部渠道(包括支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金融同业渠道,政务平台)服务海量缴费用户+客户。2.1 双平台协同运营,管理机制灵活、高效云缴费平台由光大银行数字金融 -云生活事业部 和光大云缴费科技公司共同运营。光大银行数字金融-云生活事业部:总行层面主要负责云缴费业务的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平台建设,以 及对分支行的管理考核、项目拓展、业务推动。在机构设置方面,从最初的云缴费业务团队、二级部门, 到总行一级部门“云生活事业部”,云缴费架构不断升级、战略地位持续提升。2022 年初,为了强化云缴 费、手机银行 APP 协同,以及自营平台特色化建设,光大银行将云生活事业部与数字金融部合并,成立 了“数字金融-云生活事业部”。数云部负责全行数字化金融相关工作,包括云缴费业务,对私、对公线上 平台建设,以及场景金融建设等,推动零售大板块数字化平台的深度协同。光大云缴费科技公司:科技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运营机制更加灵活,在项目拓展和推动、人员补充方面 进行协同、配合。在业务拓展方面,科技公司负责部分新兴行业拓展,例如教培、出行等。在项目推动 方面,科技公司发挥其费用机制更加灵活的特点,通过前期费用资源投入,支持项目更快、有效上线。 在队伍补充方面,科技公司的人员补充机制更灵活、市场化,能够更快补充云缴费人员队伍。2021 年, 光大银行全资子公司出资持有云缴费科技公司 51%股份,进一步推动总行、科技公司高效协同。2.2 国内最大开放便民缴费平台,竞争优势突出得益于持续丰富的缴费品种和开放的缴费渠道,光大云缴费用户数、交易金额实现快速增长,已成为中国最 大开放便民缴费平台。截至 2021 年末,缴费用户达到 5.65 亿户,2018-2021 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 30.71%。 2021 年缴费金额 5,524.39 亿元,同比增 36.82%;2018-2021 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 38.87%。缴费项目种类持续丰富、覆盖地域广,具备规模优势、先发优势。光大云缴费平台已覆盖 30 大类、220 小类缴费服务;截止 2022 年 6 月末,云缴费平台累计接入缴费项目 13,354 项,同比增长 8.90%。基础 缴费服务全国覆盖率很高,例如水费地级市覆盖率在 80%左右,燃气地级市覆盖率在 70%左右。 缴费业务的前期成本高,包括系统接入、运营磨合、以及时间的成本,并且同质化较高。因此已达成合作 的收费单位替换平台意愿低,具有很强的客户粘性。光大云缴费平台较早涉足缴费市场,已成为最大开放 式缴费平台,具备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其他竞争者抢占市场难度较大。坚持开放运营模式、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形成庞大、活跃的客群基础。云缴费平台将各类缴费服务标准化 并开放至各类合作渠道,包括微信、支付宝、银行等。截止 2022 年 6 月末,已累计输出平台 703 家,同 比增长 5.24%。渠道商可通过平台提供的统一 API,将平台的各项缴费服务接入自身的流量入口,为客户 提供综合化的便民与金融服务。开放的运营模式有助于云缴费平台高效触达 C 端客户,形成庞大、活跃的客群基础。
2.3 深化用户综合经营,流量变现潜力大传统缴费业务贡献手续费收入和存款沉淀,强化平台场景建设、深化用户综合经营驱动流量变现。云缴费平 台的直接收入主要来自缴费手续费收入,随着缴费项目种类的持续丰富和用户数的平稳增长,缴费手续费收 入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同时,缴费业务也带来了低成本活期结算存款沉淀,有助于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 综合成本。近几年,云缴费平台不断加强自身渠道建设,提高平台用户转换率;嵌入财富管理、生活服务场 景,通过客户综合经营实现流量变现。我们认为,云缴费业务通过客户综合经营实现流量变现的潜力巨大, 预计中收、沉淀存款以及代销业务的综合收入增速有望维持 20%以上。具体来看:手续费收入:云缴费主要通过向收费单位收取手续费(按交易笔数或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手续费),以及 向渠道方合作伙伴收取的接入费(一次性)、服务费(每年收取)获取利润。其中,交易金额抽成手续费 收入占比更高。2020 年云缴费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 5.85 亿,同比增 37%。云缴费业务中收增长的主 要驱动力来自缴费项目种类的持续丰富和缴费用户数的平稳增长。
活期存款沉淀:在缴费业务合作下,收费单位、渠道机构在光大银行开立账户,贡献活期结算存款沉淀。 2022 年上半年沉淀存款同比增速接近 20%。缴费业务用户粘性很强,沉淀低成本存款有助于公司负债成本改善。用户转化及综合经营带来的其他收入: 加强云缴费自身渠道建设,直联客户实现较快增长。光大云缴费平台沉淀了海量用户,具有很强的流量变 现潜力。近几年,云缴费平台不断加强自身渠道建设,提高平台用户向直联客户(使用云缴费 APP 或小程 序)的转换效率。目前用户转化的主要抓手,在于对用户刚性缴费和个性化缴费需求的满足,包括灵活就 业和城乡居民的自行社保缴纳服务、学费缴纳等。随着项目覆盖率、客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实现直联客户 数的持续较快增长。截止 2022 年 6 月末,云缴费平台直联客户数(直接使用云缴费 APP 或小程序)达到 1.23 万亿,2019-1H22 年化复合增长率超 400%,缴费用户向直联客户转换率不断提升。 嵌入财富管理、生活服务场景,通过客户综合经营实现流量变现。今年云缴费平台加快“生活+微金融” 生态建设,嵌入财富金融、特色生活板块,完成包括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的线上对接,主打小额、便 民、普惠金融产品。预计随着平台能力和产品对接的完善,有望进一步将缴费客户转化为银行客户,通过 财富管理业务贡献中收。
3. 财务分析: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向好
3.1 ROE 处于股份行平均,上半年盈利增速环比提升光大银行盈利能力与同业差距逐步缩小,目前处于股份行中等水平。2013-2018 年,光大银行 ROE 与行业 趋势一致、缓慢下行;拆分来看,ROA 及权益乘数均有所下行。2019 年以来,公司 ROE 与行业平均的差 距逐渐缩小;ROA、权益乘数逐渐趋稳。公司 2021 年、2022 上半年 ROE 分别为 10.64% 和 10.75%,位 列股份行中第五,略低于行业均值。1H22 光大银行 ROE 略低于同业均值,偏高的负债端成本是主要拖累;较低的管理费用和拨备构成正向贡献。 光大银行 1H22 年化 ROE 略低于股份行平均,主要是由于 ROA 低于均值。拆分来看:(1)收入端偏弱,主 要是负债成本拖累。净利息收入/平均总资产为 1.86%,低于股份行平均;其中,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为-2.03%, 低于股份行平均;利息收入/平均总资产为 3.89%,为股份行平均水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平均总资产为 0.49%,为股份行平均水平。(2)费用管控效果较好,管理费用/平均总资产为-0.62%,低于股份行平均,对 ROE 形成正向贡献。(3)资产质量改善,支撑减值优势。资产减值损失/平均总资产为-0.95%,低于股份行 平均。随着资产质量改善,信用成本降低也为盈利增长提供支撑。年初以来业绩总体平稳,二季度营收与盈利增长小幅修复。上半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1.8%、 +3.8%,较一季度增速+0.2%、+2.0%有小幅修复。拆解来看:1)二季度收入端小幅修复:净息收入同比增 速环比+1.3pct,主要受益于积极的信贷投放;净非息收入同比增速环比+1.9pct。2)支出端总体呈现改善趋 势。上半年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 1.9pct 至 23.95%,降本增效工作继续推进;拨备方面,上半年资产减值同 比增 1.1%,低于营收增速,为盈利增长提供支撑。
展望未来,负债成本、中间业务收入有提升空间。随着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有助于改善存 款成本,叠加公司负债结构持续优化,计息负债成本率有望下降。同时,财富管理转型、云缴费流量变现, 有望带动中间业务收入较快增长。3.2 资负结构不断优化,负债成本有望改善净息差与同业的差距逐渐缩小,资产、负债端均有相对改善。近十年光大银行净息差水平整体低于股份行平 均,但 2018 年以来与股份行均值的差距逐渐缩小。1H22 净息差为 2.06%,列股份行中第 6 位(2017 年为 第 8);其中,生息资产收益率为 4.3%,股份行第 4 位(2017 年为第 8),计息负债成本率 2.21%,股份行 第 4 位(2017 年为第 3)。资产、负债端均有相对改善。(1)资产端:发力零售业务,资产结构优化贷款、特别是高收益的零售贷款占比稳步提升。2017 年以来,光大银行贷款占比稳步提升,由 2016 年末的 45.9%提高至 2022 年 6 月末的 58.1%。个人贷款占比近十年保持提升态势,由 2012 年末的 30.4%提高至 42.1%,高于可比股份行平均,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零售贷款结构均衡,兼顾风险与收益。目前个人贷款中按揭贷款、信用卡贷款占比更高,6 月末占总贷款的 比重分别为 16.7%、12.8%;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分别占 5.9%、6.7%。2020 年以来公司主动收紧了信用 卡投放额度,信用卡占比有所回落。今年上半年,居民信贷需求相对偏弱,公司加大了个人经营贷款投放, 上半年增量占比达 16.9%。 综合来看,光大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重、零售贷款占贷款比重双双稳步提升。资产结构持续优化有望对冲利 率下行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2)负债端:定期存款占比偏高,负债结构有改善空间2017 年以来,光大银行存款占比逐步提升,存款基础夯实。存款占比由 2016 年末的 57.5%提高至 2022 年 6 月末的 69.3%;较股份行均值的差距,由 2016 年末的落后 3.7pct 提高至 2022 年 6 月末的领先 1.5pct。 但存款中定期存款、特别是企业定期存款占比仍然偏高,存款成本具有较大改善空间。存款结构优化纳入考核,负债成本有望下行。今年以来,公司以“量价双优”为发展导向,动态优化存款经 营和量价管理策略,明确了存款成本优化目标。以承销、代发、结算、托管等对公业务带动资金沉淀,零售 端提高手机银行、阳光惠生活、云缴费三大线上平台交易量,助力存款结构优化。若活期存款持续好转,公 司负债成本有望下行,息差收窄压力或明显降低。3.3 非息收入占比提升,中收结构更加多元随着“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推进,近年来光大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不断提升。1H22 非息收入占比为 27.8%,较 2019 年提升 4.5pct;目前在上市股份行中处于中等水平。 中间业务收入更加多元化,财富管理贡献提升。从手续费收入结构来看,结构更加多元,理财、代理业务中 收占比逐步提高。2018 年明确“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愿景以来,理财服务、代理业务贡献中间业 务收入占比逐步提升,银行卡中收占比持续下降,公司中间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财富管理转型、云缴费流 量变现,有望带动中间业务收入较快增长。
3.4 资产质量向好,信用成本下行加大核销力度、强化智能风控能力,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降至近七年最低水平。2018 年以来,光大银 行加大核销力度,核销转出率保持较高水平;2018-1H22 累计核销不良贷款 2012 亿,风险大幅出清。同时, 持续加强智能风控体系建设,为信贷投放赋能、提升预警效率,控制增量风险。2022 年 6 月末,光大银行 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分别为 1.24%、1.84%、1.96%,降至 2015 年以来最优水平,存量及潜在不良压 力较小。同时,不良认定标准持续趋严,2015 年至 1H22,“90 天以上逾期/不良”由 124.4%下降至 84.7%, 资产质量显著夯实。 动态指标方面,不良生成率下降。1H22 年化不良净生成率较 2020 年下降 49bp 至 1.58%,创 2019 年以来 最优水平。对公房地产行业敞口较小、风险可控,预计资产质量保持平稳。细分行业来看:上半年个人贷款不良率延续 下行趋势,6 月末个贷不良率为 1.02%,较年初下降 6BP;对公贷款不良率有所抬升,主要是受房地产行业 信用风险影响,6 月末对公不良贷款率为 1.49%,较年初上升 5BP。从风险敞口来看,光大银行涉房业务较 为审慎、规模较小、集中度低,2021 年以来持续压降规模。截止 2022 年 6 月末,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 1878 亿,仅占全部贷款的 5.3%,低于股份行平均。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风险对整体资产质量影响较小,且随着 近期地产政策放松更加密集、力度不断加大,房地产预期有望趋稳,有助于相关贷款资产质量压力缓释。
风险抵补能力方面,2016 年以来,公司拨备覆盖率呈现逐年提升趋势,由 152%的低点提升至 2022 年 6 月 末的 188.3%。同时,随着资产质量向好、拨备水平提升,2021 年以来,信用成本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