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记者 刘青山《国资报告》杂志2019年第10期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或公司)是一家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央企”。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正式组建中国国新。成立之初,国资委明确中国国新的定位是配合国资委优化央企布局结构、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的企业化操作平台,主要在央企范围内从事企业重组和资产整合。2011年、2012年,中国华星集团公司、中国印刷集团公司(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划入中国国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国资委直接领导和支持下,中国国新于2016年初被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以此为契机,中国国新积极探索改革试点,迅速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打造形成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境外投资和央企专职外部董事服务保障“5+1”业务格局。截至2018年底,公司资产总额突破3800亿元、净资产突破2000亿元,全年实现利润总额76亿元、净利润72亿元。2019年公司利润总额有望突破100亿元。从2015年底到2018年底,公司资产总额增长了1.7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相当于“三年时间再造两个国新”;净利润增长了6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效益质量明显提升。短短3年,中国国新的亮眼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在试点过程中有哪些感悟?《国资报告》对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进行了专访。《国资报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从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看,组建两类公司对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周渝波: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资国企改革也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其中一个主线和核心就是不断探索理顺政府与国企的关系。从国资监管体制调整变化上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关系从计划经济的附属关系到改革初期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承包制的委托关系,再转变为后来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出资关系;政府监管国企的模式也随之从物权模式到债权模式、再转变为股权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谋划部署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在新一轮改革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二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包括改组、组建两类公司,这是政企关系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三是转变国资监管职能,出台权力责任清单,实行清单管理。其中,第二个方面包括设立两类公司至关重要,是深化国企改革新的重要突破口。两类公司上接体制,下接资本运作、企业经营,覆盖了国资国企多个方面的改革。开展好两类公司试点,不仅有利于推动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同频共振,而且对于国企国资改革全局具有重要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国资报告》: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央企,中国国新的功能定位、试点目标是什么?周渝波:2018年7月,国务院专门就推进两类公司改革试点出台实施意见,并单独对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即“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目标,以财务性持股为主,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等要求,中国国新坚持运营对象必须聚焦进入实体产业的国有资本,要通过资本运营“以虚活实”,不能“脱实向虚”。根据试点功能定位,结合公司特点实际,确立了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的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战略目标,突出五大板块业务大协同、境内境外运营大布局、财务性投资为主与战略性项目培育孵化大统筹。探索构建“资本+人才+技术”轻资产运营模式,以此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提出要做到“五个守住”,即守住轻资产运营模式、守住财务性投资为主、守住国新投资生态圈、守住产业链高端、守住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我们将立足于充分发挥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努力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和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打造成为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和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资报告》:为更好地发挥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深化改革试点,中国国新主要运用了哪些资本运营的工具和手段?周渝波:3年多来,中国国新构建形成了功能明确、边界清晰、互补协同的五大业务板块,成为开展资本运营的主要业务支撑。发起设立系列股权投资基金。形成以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为核心,包括国同基金、央企运营基金、国新建信基金、双百基金和科创基金在内的国新基金系,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围绕新布局、新动能、新模式,突出发挥培育孵化功能,进行系列化、差异化、协同化投资。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围绕推动党中央、国务院“三去一降一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大决策部署更好地在央企落地,通过新设和并购,目前已拥有商业保理、融资租赁、财务公司、保险经纪、金服公司、大公资信、前海保险交易中心等7家主要金融、类金融机构。开展特色资产管理业务。以多种方式助力央企深化改革,在参与央企市场化债转股、央企母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专业化资产整合、改革脱困等方面深入探索。设立股权运作平台。以专业化管理盘活存量上市国有资本,持有央企上市公司股份600多亿元,发行央企创新驱动ETF,积极参与布局科创板。搭建境外投资平台。通过国新国际境外投资,重点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资报告》: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中国国新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作出了哪些探索?周渝波:中国国新坚持在创新中运营、在运营中创新,着力将完善市场化机制与落实国资监管要求相结合。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研究讨论和决策重大问题办法、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积极整合内部监督资源,探索完善“大监督体系”,推动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以“强总部、实板块”为目标,优化实施总部三定方案,构建党建职能线、运营管理线和业务拓展线“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探索科学的管控模式。突出以管资本为主,建立集团管控模式,对核心业务板块加强战略和财务管控,确保资本运营规划有效执行;对参股企业以财务管控为主,关注资本流向和回报情况;同步做好有关授权放权和责任压实工作。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差异化分配”,推动“三能”在企业落地生根,特别是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市场化退出,真正打破“铁饭碗”。创新多元激励约束。重点在基金板块探索建立股权、跟投、管理费、超额收益递延、基金业绩与年度绩效“五个捆绑”,在金融服务板块实行薪酬递延制度等,更好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按照“一级控、二级混、三级以下压”的总体思路,稳步推动二级及以下所出资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报告》:目前,中国国新改革试点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周渝波: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具有中国国新特点的资本运营公司试点成效逐步显现。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初步形成,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成效显著。中国国新坚持资本运营高度契合国家战略,自觉在国家战略下谋划企业发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截至目前,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 多个,投资金额 2000 多亿元,实现 9 个子领域全覆盖。初步统计,所投企业中有 10 多家计划科创板上市,其中 4家已正式上市。设立发行央企创新驱动指数,引导和带动各类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集中。“一带一路”投资布局更加突出。依托境外平台国新国际,支持企业获取国内紧缺资源、境外高端制造业并购、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累计投资中国企业“走出去”项目 60 多个、金额 200 多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项目近 70%,涉及 20 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深走实。通过基金投资等汇聚带动增量资本,推动国有资本向优质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通过盘活持有央企股权,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央企培育发展新产业集群,优化资本存量;通过支持有关央企化解煤炭资源等过剩产能,做好重组脱困,资产接收、处置和管理等专项工作,加快资本减量。立足振兴实体经济,服务以央企为主的国企改革发展的核心能力显著提高。三年来,中国国新聚焦服务央企,坚持市场化运作,累计投资项目 170 多个、金额 2900多亿元,通过五大业务板块累计与近 90 户央企开展合作,服务央企覆盖面达 90%。支持央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国新系基金重点投资支持央企科技创新项目,并积极推动所投项目与有关央企进行协同整合,补齐产业短板,加快转型升级。在以财务性投资为主的同时,聚焦新能源汽车、健康医疗、集成电路等新经济领域和重要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战略性投资项目,着力打造国有经济新动能。推动央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挥战略投资者作用,积极参与央企股权多元化改革、市场化债转股、战略性重组、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等。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支持央企专业化、同质化资产整合。服务央企提质增效化解风险。通过保理、租赁累计向央企投放资金超过千亿元,推动央企降杠杆、减负债、压两金、去库存;战略重组大公资信,探索协助央企提升融资能力、管理信用风险。此外,还在推广应用“企票通”平台,服务央企票据融通、增强资本流动性;推进设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国资报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中国国新是如何开展党建工作,为试点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周渝波:中国国新作为中央企业,必须旗帜鲜明保持政治本色,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全过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围绕改革试点做实“结合文章”,将党的领导融入和内嵌到公司治理中,突出发挥公司党委领导作用。落实“四同步、四对接”要求,将党建工作与投资并购同步谋划、同步设计、同步推进,确保国有资本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加强到哪里。探索适应运营公司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模式。研究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所出资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地位作用,分类制定所出资企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分层分类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区分战略性投资项目和财务性投资项目的不同特点,结合被投企业实际情况,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方式和途径。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此为契机,努力推动公司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重视在企业文化中植入并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培育“国之脉、传承责任之脉,新致远、坚持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断增强国有资本运营的“软实力”。
专访中国国新董事长周渝波:加快建设一流的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作者:国资报告 来源: 头条号 18512/27
文 · 记者 刘青山《国资报告》杂志2019年第10期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或公司)是一家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央企”。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正式组建中国国新。成立之初,国资委明确中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