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生物医药 » 正文

对标“波士顿”,苏州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底气何在?

作者:上观新闻 来源: 头条号 13612/27

日前,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之际,“四叶草”60多公里外的苏州,第五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向人们展示了不少国际合作的新成果,其中一项新的合作内容引起人们注意,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成立了生物医药领域合作联委会。该联委会的成立,是为

标签:

日前,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之际,“四叶草”60多公里外的苏州,第五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向人们展示了不少国际合作的新成果,其中一项新的合作内容引起人们注意,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成立了生物医药领域合作联委会。

该联委会的成立,是为了推动国际创新资源导入,加强生物医药领域交流合作,这也是苏州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在与新加坡多年合作的过程中,礼来、GSK、碧迪、百特等一大批国际医药巨头来到苏州,促进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经过十多年耐心培育和发展,产业现已达到三千亿级,新的挑战和机遇也摆在了苏州面前。如今,苏州市将“对标并借鉴美国‘波士顿经验’,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生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定为下阶段的产业发展目标。

“B村”不村,是梦想的集聚地

要谈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B村”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B村”即BioBAY,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英文名”。生物医药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园区发展看长三角,药物生产看药谷(张江),生物创业来BioBAY。

“B村”开建的2007年,东边的上海张江已经发展十多年,为此,“B村”从一开始就与上海张江进行差异化竞争的路线,瞄准生物高科技的初创公司或刚起步的公司,“专注做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与苏州以往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建生产基地不同,这种发展路线更考验地方政府的专业、耐心和服务。

几个月前,苏州生物医药企业盛世泰科研制的首款国产特立氟胺片上市销售,为国内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用药带来新选择和供药保障。“决定来苏州创业,是被一封封往来的邮件所折服。”公司创始人、CEO余强坦言道,当时在美国,自己通过邮件向当地政府咨询创业问题,收到的回复不仅英语很流畅,专业水平也很高。

以信达生物为例,2012年“B村”以高质量的企业服务和齐全的配套设施,吸引信达生物入驻,5个月后便拿到了礼来亚洲基金领投、富达跟投的3000万美元B轮融资。如今,信达生物在港股上市,其与礼来公司共同研发的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达伯舒销售加速,已成为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标杆企业。

经过15年的深耕和培育,“B村”已聚集50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近3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了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博瑞医药等二十余家企业,陆续“抢滩”纳斯达克、港交所和科创板。

面向未来,外抓机遇内修身

背靠上海张江,是苏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之一。2007年,上海张江的玄振玉正在为企业寻找新的用地而发愁,此时,正好遇见了求贤若渴的苏州,多次考察后,玄振玉决定将公司玉森新药的大部分业务迁至苏州。

“园区给领军人才非常大力度的资金支持,而且还同意为我们公司提供土地,解了燃眉之急。”玄振玉说,“感觉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人员对张江每家企业都做过功课,非常了解。”玄振玉说。那年,他本人还获评首届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

为了服务好企业和创业团队,无论是在创新推动、金融支持,还是住房、医疗、入学等方面,苏州均有全方位的保障。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曾向全球人才喊话,“你只需要一个背包,其他包在苏州身上。”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苏州身兼多职,不仅是“小二”,还是投资合伙人。

2007年,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由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改组成立,负责人接到的任务是,只要人才项目能通过严密的专家评审,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领军项目,元禾马上跟进投资,做合伙人。

据了解,元禾控股对入驻“B村”的早期企业,投资比例最高的时候达到70%。“对于认可为领军的人才项目,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大量支持投资,而且是长期投资。”元禾控股总裁刘澄伟介绍说。做原创药的童友之评上领军人才后,得到的天使投资,企业有了整整一年的研发经费。

在今年的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上,元禾控股还宣布与新加坡绿柳资本合资成立“元禾绿柳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发起美元基金,围绕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区具备产业协同效应的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进行投资,未来双方将携手进一步在医疗健康领域发现新机遇。

此外,苏州还推动了多个专业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为促进和承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等创新平台纷纷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为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赢得了先机。

诞生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冷泉港,2008年也在苏州建立了亚洲会议中心。冷泉港实验室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DNA之父”、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的大部分科研成果,便是在冷泉港实验室取得。也正是在沃森的促进下,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得以落户苏州。

至今,该中心已成功举办了200多场高端学术会议,邀请的演讲嘉宾均是活跃在国际科学最前沿的知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包括近20名诺贝尔奖得主。通过冷泉港亚洲会议,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将目光聚焦到了园区,创新与合作也被串联起来。

创新主体的快速发展,往往是区域产业腾飞的缩影。仅仅十多年,一家家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在苏州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远见布局,不仅塑就了生物医药产业园,也让苏州打开了时代和机遇的新的大门。

集群初长成,持续刷新创新实力

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已集聚38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30家上市公司,2021年,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2461.2亿元销售收入,在工信部近日公布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名列其中。

生物医药被苏州视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一号产业”,在市域统筹下,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体化融合”和协同创新效应不断释放,现已形成以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核心,太仓市生物医药园、昆山市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吴中区生物医药园、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多极发展的产业格局,

短短十余年,苏州的生物医药从几乎一张白纸达到了今天的三千亿产值,并构建起集“人才、机构、平台、资本”于一体的全方位创新产业生态体系,一个相互支持的产业生态圈正在集结。

不过,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当前,不少地方也开始发力生物医药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国399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中,超过200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占比超过一半。在江苏,就有泰州、连云港、无锡等地也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为了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近几年,苏州密集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强链补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实施方案、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坚持研发、转化、制造、市场并重,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向创新集群发展。

在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实施方案中,苏州将对标“波士顿”立为目标,并提出在创新药物、前沿诊疗技术和高端医疗器械三个方面主攻突破,力争在十年内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和国内最有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打造世界一流产业集群、抢占全球技术创新高地等是苏州眼下给自己设定的工作任务。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苏州在这条路上持续坚持。2007年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开启以高层次人才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如今,“科技领军人才”已然成为园区招贤纳士的一张靓丽名片。

放眼整个苏州,现正在着力进行本土医药人才培养,近年来,苏州瞄准大院大所,先后引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所、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培东纳米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源头创新。

本次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上签约的中新苏州医学中心项目也是一个国际医学人才交流中心,由苏州独墅湖医院、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新加坡中新联合创新研究院等参与,苏州正在构筑的产才融合“生态圈”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紧密。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崔家琛

专题来源:作者:田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