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国内生物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国内生物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生物药市场规模的增速远快于国内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国内生物药市场规模从2185亿元增加到36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9.2%。预计2022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5183亿元。未来3-5年,生物制药行业或许将是又一个牛股孕育的温床。
(2)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及成长性相较于全球单克隆抗体市场,中国单克隆抗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此前在欧美市场上市的许多药物尚未在中国获批,同时抗体药物的价格相对较高,中国患者的支付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国内抗体药物的密集获批,中国生物药物治疗水平开始与世界接轨。同时,从2017年开始,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对于单抗药物的承接力度扩大,将6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少、需求迫切但价格相对较高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首次进入医保乙类药物名单,2019年至2020年间,四款国产PD-1单抗药物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将显著提高患者的支付能力并提升抗体药物的市场渗透率。随着中国患者基数的不断增长、新型单抗药物的推出、抗体药物渗透率的提高,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预计将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单抗市场规模达到411亿元,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3.2%。随着中国患者基数的不断增长、新型单抗药物的推出、抗体药物渗透率的提高,中国单抗市场规模预计将以36.5%的复合年增长率于2025年增至1,945亿元,并以18.0%的复合年增长率于2030年增至4,447亿元。中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2016–2030E)
2、抗肿瘤药物市场概述(1)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及成长性抗肿瘤药物市场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以市场规模统计,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药物、消化道和代谢药物、抗感染药物为占比最大的三个细分治疗领域,具体情况如下:按治疗领域划分的全球医药市场情况(2016-2030E)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导致全球癌症呈高发趋势,同时,生物技术的进步使肿瘤治疗方法得到快速发展,有效改善了肿瘤的治疗手段并提高了患者生存获益,推动肿瘤药物市场的快速扩张。2016年至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937亿美元增长到1,50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5%;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3,048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2%,并预计以9.6%的复合年增长率进一步增长至2030年的4,825亿美元。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2016-2030E)
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以靶向药物为主,占整体市场的60%以上,免疫治疗药物占比超过化疗药物,市场占比达23.4%。预计到2030年,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份额将分别达到47.6%、42.2%,化疗的占比进一步下降至10.2%。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按照治疗方式拆分(2020VS2030E):
(2)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及成长性与全球医药市场格局不同,中国肿瘤药物市场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起步相对较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肿瘤药物市场的发展,目前,其在整体医药市场中的占比较全球水平低。中国肿瘤治疗市场存在较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抗肿瘤药在整体医药市场中的占比将持续上升,预计2022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医药市场。按治疗领域划分的中国医药市场情况(2016–2030E):
受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吸烟、运动缺乏、高热量饮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癌症的新发病率较高,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人数达到456.88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人数将进一步增长到519.57万,预示着抗肿瘤药物需求的不断增长。202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到1,975亿元,癌症治疗方法的进展使得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未来几年将处于上升态势,预计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在2025年将会达到4,162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1%,到2030年相关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831亿元。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2016-2030E):
2020年,在肿瘤治疗方式的分布上,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存在差异,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以化疗药物为主,占整体市场的63.4%。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按照治疗方式拆分(2020VS2030E):
在中国肿瘤药物市场,随着相关有利政策推动、新药上市及患者负担能力的提高,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肿瘤药物市场中的占有率将快速提升,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45.9%和39.9%,生物制剂将取代化疗药物成为治疗癌症的主要药物。综上,鉴于中国肿瘤药物市场整体快速增长,且市场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占比将明显提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的未来市场空间巨大。3、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概述(1)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及成长性从全球市场的角度,靶向生物制剂已经取代小分子药物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药物。预计全球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市场将从2020年的1,206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46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至2030年将增长至1,752亿美元,其中生物药的占比超过80%,生物药的增速高于整体市场。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2016-2030E):
(2)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及成长性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中国市场拥有一个庞大的患者群,2020年,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约103万人和600万人。随着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以及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几年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将受到刺激。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1%,自2025后保持20%以上的复合年增长率,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7亿美元。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2016-2030E):
目前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仍以小分子药物为主,2020年其占据整体市场超3/4的份额,与全球及美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创新生物制剂研发的蓬勃发展,中国生物制剂市场将迅速增长,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市场生物药市场份额将从2020年的23.8%上升到2030年的69.1%,市场规模从6亿美元增加至170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1.6%。创新药物的推出及公众对免疫疾病认知持续提高等,将促进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快速发展,其中生物药的发展尤其迅速。与抗肿瘤药物市场的情况类似,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整体快速增长,且市场中生物药占比将显著提升,创新生物制剂在自身免疫疾病药物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2、君实生物(688180)创新驱动的生物制药公司,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源头创新,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公司拥有国内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的成功上市体现了公司优异的药物研发能力和执行能力;在海外,该品种已获FDA四项孤儿药资格认定、二项突破性疗法认定,其中鼻咽癌适应症已获优先审评,有望在2022年Q2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个在美上市的PD-1单抗。此外,公司在肿瘤免疫疗法、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新冠肺炎等各疾病领域,通过内生研发和外延合作等方式布局了庞大研发管线,涵盖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形式。公司是国内第一梯队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研发管线渐入收获期。此外,JS016是公司和中科院合作研发的新冠中和抗体,2021年以来,Etesevimab单抗及Bamlanivimab+Etesevimab双抗组合的政府订单增加,有望贡献显著现金收入。3、荣昌生物(688331)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4日,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泰它西普(RC18)、维迪西妥单抗(RC48)、RC28、RC88、RC98、RC108、RC118等。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
生物制药行业全梳理,头部企业三选一,你选谁?
作者:小北读财报 来源: 头条号
38912/27


近两年,随着国内生物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国内生物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生物药市场规模的增速远快于国内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国内生物药市场规模从2185亿元增加到3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