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测精度这个硬指标面前,用智能手表来缓解大众的“缺氧焦虑”,或许为时尚早。
自退烧药、抗原后,血氧仪也迎来缺货潮。
1药网数据显示,平台内血氧仪自12月以来的销量接近11月的6倍。2022年12月23日,京东心电/血氧仪热卖榜中,前30位产品30日内销售量约为83万件。12月10日-20日,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中不少地区的血氧仪都显示无货。
由于新冠病毒会导致肺部感染,从而降低血氧含量,因而血氧饱和度可作为重症的预警指标之一。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显示,判断成人或者儿童重型指标之一是: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指出,对于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肥胖患者等新冠重型/危重型的高危人群来说,建议居家配备血氧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对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的界定。图源:国家药监局
不过,在家用血氧仪面临缺货的情况下,不少消费者转向购买具有血氧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在社交平台上,用智能手表监测血氧的攻略也屡见不鲜。
相对退烧药物而言,血氧仪的市场体量一直较小。面对在体验感和软硬件生态上具有优势的智能手表,不少传统医疗企业厂商都对36氪表示,产生了市场被抢夺的“危机感”。但在监测精度这个硬指标面前,用智能手表来缓解大众的“缺氧焦虑”,或许为时尚早。
01
用户体验与测量精确度,左右互搏
自2020年9月20日发售的Apple Watch Series 6(以下简称“AWS 6”)增加血氧监测功能以来,智能手表行业掀起了一股“血氧潮流”。
新冠的大流行,让智能手表+健康监测行业迎来一波爆发。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约为415亿元,同比增长32.6%。
无论是医疗级血氧仪,还是智能手表,监测到的血氧饱和度都是“算”出来的。通过发射红外线等光线,设备上的光电二极管可测量到被结合了氧分子的血红蛋白反射回来的光线量,再结合算法计算出血液颜色,以判断对应的血氧水平。
某医疗器械厂商员工向36氪介绍,由于血氧监测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相对成熟,因此技术壁垒较低,“基本上决定做血氧仪的厂商都能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手表的血氧监测技术已达到医疗水平。
传感器性能和算法水平是血氧监测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但由于佩戴位置在血红蛋白含量相对较低的腕部,在算法还未突破的情况下,智能手表的监测精度理论上没有测量指尖的医疗血氧仪高。
同时,测量时手腕的活动、皮肤温度、脂肪厚度、血管等因素,对智能手表的血氧监测精度均会产生影响。一项发表在Digital Health上的研究发现,AWS 6与医疗级标准血氧仪的平均偏差约为1.2%;当血氧水平低于90%时,监测结果与医疗级的偏差在8%以内;对于90%-100%的血氧水平,监测偏差在6%以内。
黄线为AWS 6与标准血氧仪监测结果的平均误差,大约为12.%。图源:Littell L, Roelle L, Dalal A, Van Hare GF, Orr WB, Miller N, et al. (2022) Assessment of Apple Watch Series 6 pulse oximetry and electrocardiograms in a pediatric population. PLOS Digit Health 1(8): e000005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dig.0000051
苹果官方也在产品说明中提到:“使用Blood Oxygen(血氧)应用程序进行的测量不适合医疗用途,仅设计用于一般健身和健康目的。”
但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医疗级血氧仪亦不得不在用户体验上做出取舍。
由于医疗级血氧仪一般监测的是血红蛋白含量较高的指尖,这一特性也决定了用户无法随身、随时进行监测。与此同时,医疗血氧仪往往也要对使用者提出“处于平静状态”等要求。
为了解决不够便携的问题,不少医疗器械厂商都在缩小家用血氧仪体积,并增加蓝牙连接,以实现将监测数据远程上传至手机、电脑等终端。然而,后发的医疗厂商在用户体验和软硬件生态上目前还远不及多数以手机等消费电子起家的智能手表。
“消费者最青睐的,是智能手表与终端互联之后可以实现的数据分析功能。”某医疗器械厂商血氧仪产品经理介绍,苹果、华为、小米等厂商具有非常完整的软硬件生态,将智能手表通过蓝牙接入已有的生态相对容易。但对于医疗厂商来说,为蓝牙打通其他厂商的生态壁垒,成本依然很高。
此外,某头部医疗器械厂商员工告诉36氪,扩展国内家用血氧仪市场的难点还在于,国内消费者的日常体检习惯还在培养中。
目前,国内医疗级血氧仪的营收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在欧美国家,“家庭医生”的概念深入人心。这也让以家庭为诊疗空间的欧美消费者,对家用医疗器械较为依赖。但在以医院、诊所为主要诊疗空间的国内,血氧仪的生意,依然主要在医疗机构。
02
血氧赛道暂热,健康赛道长跑
在囤货潮面前,精度更高的医疗级家用血氧仪产线却按兵不动,不少厂商都未将扩产纳入计划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血氧仪市场被判断为新冠背景下的暂时性爆发。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显示,国内获有脉搏血氧仪产品批文的企业信息有74条,「康泰医学」、「乐普智能」、「鱼跃医疗」等为主要生产厂商。
在前新冠时代,国内血氧仪的市场需求一直较小。「鱼跃医疗」对媒体表示,此前血氧仪占公司整体营收份额较低。作为全球*的脉搏血氧仪供应商之一,「康泰医学」2019年血氧仪营收占比为28%,主要市场在营收占比为73.16%的海外。
上一次血氧仪市场的爆发点,还在2020年全球新冠爆发初期。「康泰医学」2020年血氧类产品营收同比增长了708%,「鱼跃医疗」的家庭医疗板块总体营收同比增长了16.14%。
然而,随着全球疫情在2021年的趋于稳定,不少厂商的血氧仪营收都有所回落。「康泰医学」2021年年报显示,血氧类产品年营收同比下降了47.75%。而「鱼跃医疗」家用类电子检测及体外诊断年营收也同比减少了18.11%。
因此,厂商对于12月以来血氧仪的爆发式增长,仍持有较为保守谨慎的应对态度。「鱼跃医疗」和「宝莱特」都对相关媒体表示,近期的断供主要由于下游需求爆发式增长、市场上备货有限造成的,是否扩产需要观察后续的市场反应。「乐普医疗」则认为,若是提高产能,后续供应恢复正常后可能会造成新建产能的浪费。
“一个月后,家用血氧仪很有可能刷屏闲鱼。”一名医疗器械厂商员工告诉36氪。
但跳脱出血氧仪这一细分行业,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足以让大健康赛道在后疫情时代获得长尾效应。将愈多健康检测功能一体化,从而满足消费者的细分健康需求,亦成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全球贸易监测机构Global Market Monitor在2021年的调查显示,智能手表消费者对健康监测功能的关注度远超通话、视频、定位等功能,超过70%的潜在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将健康监测功能的完整性优先纳入考量之中。
即便智能手表测量精度距离专业级仍有一定距离,但这并非不可弥补的劣势。一名医疗器械厂商研发人员告诉36氪,智能手表为追求佩戴、体验的舒适性,对指尖等*检测部位的放弃,理论上可以用性能更好的传感器以及算法去弥补。
智能手表向专业级医疗设备靠近,已势不可挡。2021年10月12日,诺基亚今年收购的数字健康公司「Withings」宣布其发售的智能手表ScanWatch中的心房颤动和血氧检测两项功能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这也是*美国FDA认可的健康智能手表。
在国内,OPPO旗下的智能手表OPPO Watch ECG中获得了国家食药监局NMPA医疗器械二类证,华为HUAWEI WATCH搭载的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也拿到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不过,随着智能手表健康监测的功能越多、精度越高,不少医疗器械企业也产生了危机感。医疗产品的智能化、便携化、细分化,成了产品研发的趋势。比如2021年,以toB为主要业务的「康泰医学」推出了儿童适用的脉搏血氧仪产品,并针对年轻人审美推出了血氧仪新品。
对于不少医疗厂商来说,与长于产品生态建设、市场经营的消费电子厂商合作,亦是后疫情时代长期发展的战略。一名头部医疗器械厂商员工介绍,不少医疗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和消费电子厂商的合作,在各自领域发挥专业优势,“既然传统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必然会被消费电子挤压,倒不如达成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