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尚磊 李怀磊 谢晓丽 国晓宁12月27日,聊城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聊城市市长张百顺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报告指出,2022年聊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转型积蓄新动能、 改革开放增添新活力、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城市面貌展现新形象……2022年,聊城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制定出台稳运行促消费23条、制造业发展20条等政策包,全力推进“十二大攻坚行动”,预计全年生产总值突破2800亿元,增长4.3%。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粮食总产超过113亿斤,实现二十连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亿元,同口径增长7%;新登记市场主体10万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5%。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进出口总额增长15%,其中进口增长25%以上;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11.7%和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发展结构更加优化。“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3.7%,占GDP比重达到3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1.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9%。产业转型积蓄新动能坚定不移推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产业发展加速蝶变。制造业强市全面起势。抓实做优“链长制”,实施“助企远航行动”,集中打造20个产业集群,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个、特色产业集群2个,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单项冠军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0家、单项冠军23家,是去年的3倍。嘉华股份成功上市,2家企业上市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1家。设立“聊城企业家日”,表彰首批101位优秀企业家,尊商重商氛围更加浓厚。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创历史新高。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增量均为历年最多。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家,专利授权量增长15%。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出台人才新政35条、青年首套住房政策,评选首届“水城英才”24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外国专家74人、高校毕业生3万人,创新动能更加充沛。项目建设支撑有力。287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55亿元专项债券投入使用,7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全部开工。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650个,投资额增长25%,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更加稳固。改革开放增添新活力坚持改革开路、开放纳新,着力打造“鲁西崛起”新高地。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探索形成国家级改革成果147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市属企业营收增幅居全省第2位。首推歇业帮扶、“一件事”集成服务,470个事项实现跨域办。“无证明城市”加快建设,1360个事项实现免证办。退税减税降费89.8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1万户。城市信用全国排名实现大幅跃升。阳谷获评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东阿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83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0亿元,制造业外资增长超过50%,日韩资实现翻番。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60家,对“一带一路”和RCEP国家进出口增长超过30%。中国(聊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临清鲁西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场站启用,全国首个商事认证自助办理中心落户我市。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挂牌运行。消费活力恢复释放。发放汽车、家电、契税消费券1.5亿元,拉动消费20亿元。新认定省级电商直播和供应链基地8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占社零额比重达20 %以上。茌平、冠县荣获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东阿阿胶城入选省首批老字号集聚区,阳谷景阳冈入选省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主城区朱雀街、东关街、米市街、铁塔商街等开街运营,城市烟火气愈加浓厚。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坚持农业农村统筹布局、一体推进,着力夯实“三农”基础。农业产业更有质效。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64万亩,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营收增长10%。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三品一标”118个,“聊·胜一筹!”产品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聊城新三宝”品牌成功推出。阳谷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莘县成功创建国家小麦制种大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环境更显秀丽。44个美丽宜居乡村安置区全部交房,3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6个。1283个村庄供水管网完成改造,农村清洁取暖实现应改尽改。新改建农村公路750公里,临清获批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民生活更加殷实。3.5万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新增省级示范社131家,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超500万亩,全国“农服进万家”系列活动在高唐举办。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65亿元,冠县、东阿入选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茌平入选全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高于城镇2个百分点,乡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城市面貌展现新形象注重内外兼修、表里同塑,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能级有效提升。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完成高铁新区、体育公园、香江片区控规。济聊高速聊城西立交改建完工,东阿至阳谷高速、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开工建设;东阿至东平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聊泰铁路黄河公铁桥加快建设;济郑高铁全线铺轨,雄商高铁正式开工,“十字型”高铁大通道加速成型。城市品质持续改善。启动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新改建道路36条,兴华路徒骇河大桥等3座桥梁建成通车,市大外环工程加快实施。全市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52.7公里,新增海绵城市31.2平方公里、集中供热面积342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全面加强。着眼打造精致城市,实施“绣花行动”,开展“城警联动、并肩行动”,常态化整治“十乱”,主城区新增停车位1万余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处。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9.5万平米、“口袋公园”34个。集中整治户外广告牌,推进飞线入地,城市天际线更加清朗。城市品牌孕育成长。承办中国2022大运河国际文化和旅游推广季活动,推出“两河之约”文旅品牌。加快“书香聊城”建设,建成城市书房19家,“一校三馆”交付使用,市图书馆成为市民“文化会客厅”。扛牢名城保护历史责任,15个历史建筑群得到修缮整治,140个业态活化项目投入运营,千年古城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发展底板实现新加强高质量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生态红线、风险防线、安全底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分类处置“两高”项目,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34.9%,全国首家黄河流域区域计量测试中心落户我市。开展生态环境大改善攻坚行动,PM2.5同比改善6.7%,优良天数超过250天;国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建成美丽幸福河湖450条。完成造林5800余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9万亩,冠县入选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健全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妥善处置重点企业金融风险,高风险地方法人机构达到“摘帽清零”标准。强化国有平台风险监测,政府债务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创新“四个一”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可视化执法”模式在全国推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7年“双下降”。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始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保障水平全面加强。扎实开展稳就业专项行动,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医保DRG付费改革实现“四个全覆盖”。改造老旧小区134个,新开工棚改8878套、基本建成2万余套,15个保交楼项目全面开工。公共事业加快发展。新改建幼儿园12所、中小学25所,依托名校强校组建教育集团28个,新增省“强镇筑基”试点4个。东昌学院新校区加快建设,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投入使用。新增托位1.6万个。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水平,5个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全部达标。投入运营幸福食堂53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重拳打击养老、电信诈骗等领域犯罪,创新打造热心市民群防群治品牌。健全“平安指数”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建成县乡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安保维稳任务。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实施重点工作“蓝黄红”通报和一周“双报告”制度,实行“即时表扬”“负面清单”管理,强化层级负责,开展常态化评议,构建起全链条闭环式落实机制。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着力强化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4部,出台政府规章2部,获评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拓展“水城好商量”工作机制,一批建言资政成果有效转化。创新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一题”机制,一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强化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12.2亿元。双拥共建、军民融合、统计调查、社会科学、地震气象、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口支援、革命老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含金量十足,从八个“新”中解读2022“聊城答卷”
作者:齐鲁壹点 来源: 头条号 93612/28
记者 王尚磊 李怀磊 谢晓丽 国晓宁12月27日,聊城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聊城市市长张百顺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报告指出,2022年聊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转型积蓄新动能、 改革开放增添新活力、乡村振兴谱写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