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生物医药 » 正文

南方观察|发力生物医药产业,深圳如何引领风潮?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来源: 头条号 84512/28

生物医药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是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正呈现出大分子产业化进程加快、新药上市数量和速度加快、科学监管合作与发展加快、大数据和新技术应用加快等显著特征。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生物医药技术

标签:

生物医药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是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正呈现出大分子产业化进程加快、新药上市数量和速度加快、科学监管合作与发展加快、大数据和新技术应用加快等显著特征。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生物医药技术及产业化提升作为国家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实施科技振兴计划、完善关联产业制度,加速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今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新药研发管线和上市数量已居全球第二梯队之首、约占14%。

今年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位列其中。《深圳市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描画了未来蓝图:到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看基础

四大发展优势“独领风骚”

深圳是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早在2009年就率先将生物列入新兴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大力培育,2021年生物和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589.6亿元,形成四大发展优势,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

第一是一应俱全的完整产业链优势。

深圳生物医药企业类型多样,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领先,形成以医药、医疗器械与精准医疗为主要组成的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条,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居全国前列。同时,深圳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IT+BI”融合发展空间无限。围绕产业链布局了创新链,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国家基因库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和引进了深圳湾实验室、药物临床前研究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平台,有效赋能产业发展。

其次是一河两岸的独特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香港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推动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发展,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深圳与香港产业合作基础牢固,更有条件利用香港生物医药领域基础研究能力强、临床医学研究条件成熟、融资环境好等优势开展合作。我们将全力推动发挥深港强强联合的作用,共同推动深港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生物医药协同服务机构培育,探索深港规则衔接的科研管理体制,依托河套合作区国家药品和器械评审中心,加速境内外生物药品和器械审批流程,促进深港医疗产品服务跨境流动。

第三是一流领先的营商环境优势。

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深圳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是首批6个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居全国前列。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圳拥有特区立法权,1992年以来通过法规及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约500项,超1/3是在国家和地方立法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开了先河、填补了国家立法空白,今年年底前将率先推出细胞和基因治疗立法。市场化程度高,今年1月国家为深圳推出放宽市场准入的24条措施,在生物医药领域,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医药健康问题出发,着力创新医药和医疗器械、互联网处方药销售、医疗机构资质和业务、人类遗传资源审批等方面准入机制,充分激励优秀医药企业创新发展。

最后是一城汇聚的金融资源优势。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特点,从起步到成长都离不开金融支持。深圳拥有定位清晰、功能多样的资本市场体系,风投团队多,资金充裕,理念先进,融资能力强,能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从天使轮到IPO上市的全流程融资服务。

例如,风险投资方面,深圳是全国创投三大重镇之一,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300余家,管理基金产品近2万只,累计投向中小企业投资近4000亿元,950余只并购基金为企业融资超3000亿元,支持培育出一批高科技优质企业。融资上市方面,深圳搭建了企业上市“星耀鹏城”平台,提供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对首次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看政策

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为实现上述规划目标,深圳市发改委结合深圳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大健康三个产业集群的行业特点、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方向,统筹共性、突出个性、量身定做,出台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三大若干措施。

在共性政策方面,主要聚焦公共服务平台、临床研究资源、金融支持手段、特色产业园区等基础性发展需要,政策呈现出“四个高”的特征。“高强度”资金投入。三个产业均具有“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大”的特点,产品研发阶段高度依赖公共平台和资金投入。

深圳的政策对产业化最高资助1500万元,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按照1:1配套,最高资助3000万元,市级平台最高资助5000万元,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产业项目最高资助3亿元。“高质量”园区建设。三个产业对空间载体均有特殊要求,包括层高、承重、水电气供给和环保排污等。我们将扩大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对建设特色园区以及相关配套、环保设施、公共服务等给予资金支持,最高资助1亿元。“高效能”临床研究激励。鼓励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服务,探索成立临床研究联盟,完善临床研究支撑平台,建立医疗机构伦理写作审查工作机制。“高密度”金融支持。在我市已有的金融支持基础上,按照“一产业、一基金”工作部署,据悉,深圳百亿级医药产业专项基金年底即将成立,积极建立市场金融工具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扶持体系。

在个性政策方面,生物医药集群政策注重全领域、全链条、全生态扶持。扶持领域不仅覆盖化药、生物制品、中药及天然药物等常规领域,还将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数字化医疗等新兴领域纳入扶持范围。产业链条涵盖了研发创新、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投资、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对落地深圳的一类新药研发生产资助超过1亿元;生物医药企业按照上市许可人持有制度产业化,最高资助1500万元;生态扶持方面通过搭平台、建园区、促合作、拓市场等手段,优化完善发展生态。其中,对CRO/CDMO/CMO等平台建设最高开展资助5000万元;支持企业纳入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单个品种每年最高资助300万元;鼓励建设专业排污环保设施,企业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资助。

在高端医疗器械方面,深圳医疗器械产业起步早、基础好,企业规模和产业总产值在国内名列前茅。但综合来看,深圳市医疗器械产品整机集成较多、检测检验类产品较多、中小型产品较多。此次扶持政策聚焦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重点支持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紧缺零部件等研发生产;聚焦植介入、治疗类设备,加大对小型质子治疗仪、手术机器人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支持力度,对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单个品种可获得500万元支持。聚焦大型医疗设备,对大型医疗影像类设备(CT、MR)等卡脖子设备,开展专项攻关扶持。聚焦落实国家最新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大湾区分中心审批职能,积极推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探索推动港澳已上市医疗器械在深圳指定医疗机构试点使用。

“20+8”产业集群首次将大健康作为一个单独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细分为康复养老、精准医疗、精准营养、现代农产品、医疗美容和化妆品六大领域。

为此,深圳提出重点发展特色化康复养老产业,打造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基地,康复辅具产业化项目最高可获得1500万元。大力推动精准医疗、精准营养产业,支持布局细胞与基因生物安全检测平台,推动精准营养产品创新开发和国家级精准营养科研机构建设。鼓励发展医疗美容、化妆品产业,支持电子类和生物类医疗美容产品发展,对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药品注册证的医疗美容产品,分别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和500万元支持。

看未来

区区有亮点,年年有惊喜

6月6日,深圳正式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20+8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同时形成了完整的“六个一”工作体系。

其中,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三大产业列入重点发展集群。按照集群发展目标,到2025年,深圳将努力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与健康产业集聚发展高地,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要达到400亿元(2021年146亿元),四年增长近2倍;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增加值要达到650亿元(2021年275亿元),四年增长1.3倍;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要达到300亿元(168亿元),四年增长80%。

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除个别集聚区外,整体较为分散,呈现多点开花的点状布局。如何统筹全市资源、引导各区错位发展成为塑造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空间链的重要议题。根据规划,目前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大健康三个集群共分布在深圳10个区。其中,生物医药集群主要布局在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6个区。

其中,福田区、南山区重点在于创新政策探索和技术创新;坪山区、龙岗区、光明区重点聚焦研发和生产转化;大鹏新区着力精准医疗、检验检测等前沿领域的研究。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主要布局在南山、坪山、龙华、光明和盐田5个区;南山区为总部引领区,龙华区为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承载区;坪山区、光明区重在构建研发、转化、制造完整产业体系;盐田区重点依托华大基因等龙头公司开展应用示范。

大健康产业集群主要布局在前海、罗湖、盐田、大鹏、坪山5个区。前海、罗湖区、坪山区、盐田区聚焦医疗美容、精准营养、健康服务等领域;大鹏新区定位为旅游康养、现代农产品示范区、食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中心。

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表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目的是明确各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为企业落户深圳提供指引,并不是强制性要求,我们欢迎符合深圳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在各个区投资兴业、落地生根。

【撰文】崔璨 潘欣宇

【作者】 崔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