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肖芮冬近两个月来,私募基金的设立与备案都进入了一个小高峰期。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公布的新基金备案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做了一个统计,发现整个3~4月在中基协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达到了惊人的291家,与之前的1~2月总数相比,增加了60%以上。在这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就有172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也达到了118家,此外还有1家是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注册地的选择上,海南以66家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根据中基协公布的截至今年3月底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地域分布情况,海南以364家注册私募排在36个注册地的第13位。而就在一年之前(2021年3月),注册在海南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还仅仅只有87家、排在36个注册地的第24位。短短一年时间内注册私募数量激增了318.39%,其他地区也是难以望其项背。纵观这些新备案私募的背景和高管,当中有不少还是来自二级市场的大佬或者资管老兵所设,可以看出“公奔私”的热潮还在继续。尤其在3月底,一家名为“上海运舟”的私募基金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正是前中欧基金顶流基金经理周应波,一时间又引发广泛关注。另外,多家产业资本背景的私募基金也密集设立与备案,显示出产业资本进击的姿态与力度。除此之外,3~4月间中基协公布了第四十三到第四十五批,共187家疑似失联的私募机构名单,并且注销了21家期限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从注册地分布来看(按36个辖区),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在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浙江省(除宁波)和广东省(除深圳),总计占比达68.69%,低于2月份的68.87%。其中,上海市4532家、深圳市4273家、北京市4261家、浙江省(除宁波)2022家、广东省(除深圳)1818家,数量占比分别为18.41%、17.36%、17.31%、8.22%和7.39%。
而从基金注册地上来看,海南的优势还在继续扩大。3~4月一共有66家私募基金选择注册在海南,占新备案私募总量的22.68%。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一点,可以发现一个更惊人的事实,那就是相比去年3月,注册地在海南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87家激增至超过300家,短短一年内增幅达到了惊人的318.39%。根据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注册在海南私募基金管理人有364家、管理基金规模1674.72亿元,排在第13位,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显然与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针对创投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方案,以及由此而来的大量投资机会密不可分。除此之外,还有9个辖区的注册机构数量也在10家及以上,它们分别是江苏省34家、北京市32家、广东省(不含深圳)19家、上海市18家、浙江省(不含宁波)18家、山东省(不含青岛)18家、深圳市16家、青岛市10家以及四川省10家。
再来看看这些新增备案基金的注册资本。500万~1000万元的数量仍然是最多的,达到249家,其中尤以1000万元为主、达213家;其次是注册资本在1001万~5000万元的机构,数量也有31家;5001万~1亿元的则有9家,还有两家私募机构的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成立、今年3月25日完成备案的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20亿元,也是这一批新备案私募中最高的。
最后来看一下3~4月新备案私募的在管基金情况。相比前几个月的单一,这两个月新备案私募的在管基金在数量上显得多元化一些,虽然大量新机构还是没有在管的基金,但是有的却已经管了多只基金。例如托特(三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虽然去年9月成立、今年3月完成备案,但目前已经有9只在管基金。之前《每日经济新闻》也报道过这家机构,其实控人丛榕曾经是一名媒体人,曾在中国证券报担任上市公司新闻部主任、证券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有着多年媒体工作经历。离开媒体之后,他开始转战资管行业,并在去年参与发起设立了私募托特基金。
另一家逐光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也在3月25日完成备案,注册资本1000万元。这家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王坚就是一名有着多年证券从业经历的投资老兵。他2003年就进入长城证券担任研究员,转战公募的第一站是进入诺安基金担任基金经理,也在兴证全球基金管理的专户投资部担任过投资经理。另外,他还在险资机构也有过多年从业经历,经验非常丰富。2021年,他出资设立了逐光基金,开启“公转私”的新征程。
到了4月底,一家名为海南悦溪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私募基金在中基协完成备案,这家机构背后的团队也都是有着丰富资管经验的老兵。其中,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李晓光曾经在申银万国证券担任了多年的首席分析师,后加入上海道仁资产担任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悦溪私募的另一位高管张伟则是一名公募老将,先后在海富通、富国、交银施罗德和中信保诚基金都有过任职经历,在中信保诚工作期间还担任过基金经理,后来也出走“奔私”。
事实上,在这两个月中,公募行业资深人士乃至明星基金经理“奔私”的情况都不在少数,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而除了这股强大的力量,还有另一股力量也不可忽视,那就是高歌猛进的产业资本。举个例子,3月25日,杉杉控股旗下公司全资设立的宁波东方景星私募基金成功备案,实控人正是杉杉股份董事长郑永刚,而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则为郑永刚之子郑驹。根据备案信息,宁波东方景星的关联机构一共有三家,这三家机构都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实控人也都为郑永刚,并且最早的一家成立于2011年,可以看出在股权投资市场的长远布局。
除此之外,还有多家大型企业也备案了自己的产业投资基金。例如,李书福实控的吉利(天津)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成立、4月完成备案,东航金控全资设立的东航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航集团资本100%出资设立的南航航空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广州)有限公司也先后完成备案。与此同时,还有大量上市公司也在参与产业基金的投资或管理,产业资本的力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强。
中国私募基金月度观察报告|海南基金管理人数量一年激增超300%!“公奔私”热潮不减,产业资本高歌猛进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 头条号
55712/28


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肖芮冬近两个月来,私募基金的设立与备案都进入了一个小高峰期。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公布的新基金备案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做了一个统计,发现整个3~4月在中基协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达到了惊人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