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富 » 正文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

作者:毛成涛 来源: 头条号 29412/30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于12月23-25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年会邀请政府与监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业界领袖展开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标签: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于12月23-25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年会邀请政府与监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业界领袖展开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做好开局之年经济金融相关工作建言献策。与会嘉宾探讨了如何在改革、开放、创新中不断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等问题。

一、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在会议上表示,明年中国发展有利因素增多,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随着奥密克戎病毒特性变化,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作出防疫转变的重大决策,为经济恢复创造了重要条件。疫情是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可以说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随着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实,人流、物流将更加顺畅,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望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将得到有效释放。

尹艳林还表示,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要把握好八个重点方向。

一是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是明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中央强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定改革方向,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二是恢复和扩大消费,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消费政策,包括适当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等消费,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样化的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三是有效带动社会投资,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针对当前民间投资低迷的情况,强调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支持力度。

四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支柱。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的情况,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要释放消费潜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五是启动传统服务业发展,这有望成为经济运行中最先好转的行业。传统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式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最直接、最深,目前各地正在陆续进入感染高峰,但随着防控“二十条”措施和“新十条”持续落实,加上后续的优化政策的出台,顺利度过流行期,防疫平稳转变,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将会全面恢复,助推餐饮、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将率先启动,可以预期明年将会迎来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恢复性快速增长。

六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主战场。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更多新赛道。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七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途径。要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

八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保障。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加大隐形债务处置,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 明年经济增速或略高于5%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展望明年经济,总体上有疫情后的优化效应,但是对优化效应不能估计得过高。这三年下来,疫情对潜在增长速度的影响,我们估计每年大概下降0.2个百分点。明年经济增速大概在5%~6%之间,略高于5%。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乐观情形下,2023年增长速度可以达到6%左右的水平,不利情形下的经济增速为4.8%左右。不过,全年经济增速“前低中高后稳”的复苏共识是成立的。

刘元春表示,我们建议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目标设定在5%~6%。这个区间较大,原因在于在2023年整体复苏的共识基础上,还面临疫情、国际环境、房地产市场调整路径等三方面的不确定性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2023年是后疫情时期经济恢复第一年,从宏观角度来说,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优化对经济活动是一个极大的正面因素,明年经济肯定会往上走,至于是第一季度还是第二季度回归常态,还要看未来几个月疫情进展的情况。

三、当前的改革要聚焦在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全面,一个是深化。全面应当跟五大建设相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个方面,都需要改革来推动。

他认为,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要围绕现代化来考虑,现代化既有物的现代化,也有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核心,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物的现代化,就是物质技术的现代化,是基础,是保证,也是需要不断推进的,是最先落到人身上的。当前的改革要落到怎么样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来,尤其是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上。

刘尚希表示,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户籍农民太多。尽管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4%,但户籍城镇化率只有46%。还有53%多的人口在社会学的意义上依然是农民。在大多数人是农民的情况下,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收入是有限的,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当前扩大内需的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变。

刘尚希表示,二元结构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二元结构制约着人口的流动,制约了国民能力的普遍提升,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实际上制约了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所以从这点来讲,农民的现代化应当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瞄准的基本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围绕农民的现代化,具体一点就是围绕农民的市民化,围绕城市化、城镇化、都市圈做文章。只有等到大多数人变成了市民后,才意味着乡村社会过渡到了城市社会,城市文明才成为主导,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四、从战疫体制回到市场体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认为,每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体制特征是不一样的,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为了某一些目标所形成的这种体制特征是不一样的。我国这三年期间,为了疫情构建了一套战疫体制。这套战疫体制是一套类似于战争的体制,它表现为一切以防疫为目标,行政系统在操持一切,自上而下的指挥体系,信号的传输是靠命令。

放开以后如何从战疫体制回到常规体制,刘守英提出了几点建议:

1.要防止战疫体制向经济领域进一步蔓延。

2.要重启市场,真正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是人创造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重启市场的核心,就是让大家放开干。

3.要培育市场主体。这三年,整个市场主体的损伤非常大,有大的、有小的。没有市场主体,经济就不可能有活力。

4.要畅通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现在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不畅通,本质上是体制问题,这些体制问题既有疫情之前的,也有疫情加剧的。国民经济的循环就是生产、消费、流通、分配,这些循环背后还是体制的循环。如果体制不打通,整个国民经济循环就畅通不了。

五、规模经济效益的关键是把规模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促进中国的创新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对外开放,尤其要维护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但是任何开放,任何经济合作,最终还是双赢的,这个双赢里面有经济成本,也包括地缘政治的考虑。

从规模到规模经济效益,关键是把规模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为此,彭文生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要发挥好数字经济的作用。数据具有非竞争性,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征。


第二,要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在供给侧要增加保障房供给,租售并举。在需求端还是要纠正房地产过去过度市场化对资源配置的扭曲,落实房地产税,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第三,发挥金融在促进规模经济、市场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